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标题: 2009年己丑铜章 [打印本页]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13
标题: 2009年己丑铜章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14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15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17
天干
12345678910

天干读音: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天干的含义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18
地支
123456789101112

地支读音: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地支的含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18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23456789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11213141516171819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
212223242526272829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31323334353637383940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丑
41424344454647484950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51525354555657585960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19
天干地支表(1624年-2043年)
甲子乙 丑丙 寅丁 卯戊 辰己 巳庚 午辛 未壬 申癸 酉
1624162516261627162816291630163116321633
1684168516861687168816891690169116921693
1744174517461747174817491750175117521753
1804180518061807180818091810181118121813
1864186518661867186818691870187118721873
1924192519261927192819291930193119321933
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
甲 戌乙 亥丙 子丁 丑戊 寅己 卯庚 辰辛 巳壬 午癸 未
1874187518761877187818791880188118821883
1934193519361937193819391940194119421943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甲 申乙 酉丙 戌丁 亥戊 子己 丑庚 寅辛 卯壬 辰癸 巳
1884188518861887188818891890189118921893
1944194519461947194819491950195119521953
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
甲 午乙 未丙 申丁 酉戊 戌己 亥庚 子辛 丑壬 寅癸 卯
1894189518961897189818991900190119021903
195419551956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3
甲 辰乙 巳丙 午丁 未戊 申己 酉庚 戌辛 亥壬 子癸 丑
1904190519061907190819091910191119121913
1964196519661967196819691970197119721973
甲 寅乙 卯丙 辰丁 巳戊 午己 未庚 申辛 酉壬 戌癸 亥
1914191519161917191819191920192119221923
197419751976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
2034203520362037203820392040204120422043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20
十二地支与生肖


查询详细十二生肖对照表
123456789101112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地支与生肖,十二地支也叫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中国古代拿它和天干相配,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旧式记时法也用地支表示次序,如子时、丑时等。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长期以来,不少人将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十二生肖便齐全了。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

《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

《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其中有一个讲述干支来历的故事:“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遨游,遇到女娲。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女子。玄黄说:‘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来治理乾坤的。’于是,为他们分别取名,配夫妻,成阴阳。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这一创世神话故事,讲干支,讲玄黄神、女娲神,讲乾坤阴阳,将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远。

古代历来以天为主、地为从。十天干又叫十母,对应的十二地支则别称十二子。汉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桡是黄帝时代的大臣,这里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数。干与支按顺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为第六十对,正好干、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开始,这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其中,每个天干出现六次,每个地支出现五次。

十二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体验着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

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纪年,问则曰‘我见青草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

宋代孟珙《蒙鞑备录》也记:“其俗每草青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

后来,又有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用来丈量岁的长短,发现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一发现,是初期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天干需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对,就非“十二”莫属了。子鼠丑牛……戌狗亥猪。天下动物很多,古人为何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为属相?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

“子何以属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
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牛。

  人生于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虎。
  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兔。
  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龙。
  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蛇。
  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马。
  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羊。
  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猴。
  月出之时,月本坎体,中含金鸡之精,故本属鸡。
  亥时,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猪。”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21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
  我国至少从汉代开始,便已经根据太阳升起的时间,将一昼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并采用十二地支计时法来记录这十二时辰(大时),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样一昼夜便是现在所称的二十四小时。
  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
  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据说也是牛开始耕田的时刻。
  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
  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人间的兔子也开始出来觅食。
  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
  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
  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
  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
  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
  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
  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
  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还有各种传说,这类故事,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文学成分较浓。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决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种,也许只有四五个,也许曾有过超额的局面,后来优胜劣汰,定额定员并定位了,一直传至今日。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21
二十四小时和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己时
23:00-00:5901:00-02:5903:00-04:5905:00-06:5907:00-08:5909:00-10:59
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戊时亥时
11:00-12:5913:00-14:5915:00-16:5917:00-18:5919:00-20:5921:00-22:59

更多十二时辰对照表:http://114.xixik.com/shichen/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22
十二时辰详解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23
一百二十年阳历,干支,五行,生肖对照表
第一循环开始第一循环结束第二循环开始第二循环结束干支五行生肖
1900年1月31日1901年2月18日1960年1月28日1961年2月14日庚子
1901年2月19日1902年2月7日1961年2月15日1962年2月4日辛丑
1902年2月8日1903年1月28日1962年2月5日1963年1月24日壬寅
1903年1月29日1904年2月15日1963年1月25日1964年2月12日癸卯
1904年2月16日1905年2月3日1964年2月13日1965年2月1日甲辰
1905年2月4日1906年1月24日1965年2月2日1966年1月20日乙巳
1906年1月25日1907年2月12日1966年1月21日1967年2月8日丙午
1907年2月13日1908年2月1日1967年2月9日1968年1月29日丁未
1908年2月2日1909年1月21日1968年1月30日1969年2月26日戊申
1909年1月22日1910年2月9日1969年2月27日1970年2月5日己酉
1910年2月10日1911年1月29日1970年2月6日1971年1月26日庚戌
1911年1月30日1912年2月17日1971年1月27日1972年2月14日辛亥
1912年2月18日1913年2月5日1972年2月15日1973年2月2日壬子
1913年2月6日1914年1月25日1973年2月3日1974年1月22日癸丑
1914年1月26日1915年2月13日1974年1月23日1975年2月10日甲寅
1915年2月14日1916年2月2日1975年2月11日1976年1月30日乙卯
1916年2月3日1917年1月22日1976年1月31日1977年2月17日丙辰
1917年1月23日1918年2月10日1977年2月18日1978年2月6日丁巳
1918年2月11日1919年1月31日1978年2月7日1979年1月27日戊午
1919年2月1日1920年2月19日1979年1月28日1980年2月15日己未
1920年2月20日1921年2月7日1980年2月16日1981年2月4日庚申
1921年2月8日1922年1月27日1981年2月5日1982年1月24日辛酉
1922年1月28日1923年2月15日1982年1月25日1983年2月12日壬戌
1923年2月16日1924年2月4日1983年2月13日1984年2月1日癸亥
1924年2月5日1925年1月24日1984年2月2日1985年2月19日甲子
1925年1月25日1926年2月12日1985年2月20日1986年2月8日乙丑
1926年2月13日1927年2月1日1986年2月9日1987年1月28日丙寅
1927年2月2日1928年1月22日1987年1月29日1988年2月16日丁卯
1928年1月23日1929年2月9日1988年2月17日1989年2月5日戊辰
1929年2月10日1930年1月29日1989年2月6日1990年1月26日己巳
1930年1月30日1931年2月16日1990年1月27日1991年2月14日庚午
1931年2月17日1932年2月5日1991年2月15日1992年2月3日辛未
1932年2月6日1933年1月25日1992年2月4日1993年1月22日壬申
1933年1月26日1934年2月13日1993年1月23日1994年2月9日癸酉
1934年2月14日1935年2月3日1994年2月10日1995年1月30日甲戌
1935年2月4日1936年1月23日1995年1月31日1996年2月18日乙亥
1936年1月24日1937年2月10日1996年2月19日1997年2月6日丙子
1937年2月11日1938年1月30日1997年2月7日1998年1月27日丁丑
1938年1月31日1939年2月18日1998年1月28日1999年2月15日戊寅
1939年2月19日1940年2月7日1999年2月16日2000年2月4日己卯
1940年2月8日1941年1月26日2000年2月5日2001年1月23日庚辰
1941年1月27日1942年2月14日2001年1月24日2002年2月11日辛巳
1942年2月15日1943年2月4日2002年2月12日2003年1月31日壬午
1943年2月5日1944年1月24日2003年2月1日2004年1月21日癸未
1944年1月25日1945年2月12日2004年1月22日2005年2月7日甲申
1945年2月13日1946年2月1日2005年2月8日2006年1月28日乙酉
1946年2月2日1947年1月21日2006年1月29日2007年2月17日丙戌
1947年1月22日1948年2月9日2007年2月18日2008年2月6日丁亥
1948年2月10日1949年1月28日2008年2月7日2009年1月25日戊子
1949年1月29日2005年2月16日2009年1月26日2010年2月23日己丑
1950年2月17日1951年2月5日2010年2月24日2011年2月2日庚寅
1951年2月6日1952年1月26日2011年2月3日2012年1月22日辛卯
1952年1月27日1953年2月13日2012年1月23日2013年2月9日壬辰
1953年2月14日1954年2月2日2013年2月10日2014年1月30日癸巳
1954年2月3日1955年1月23日2014年1月31日2015年2月18日甲午
1955年1月24日1956年2月11日2015年2月19日2016年2月7日乙未
1956年2月12日1957年1月30日2016年2月8日2017年1月27日丙申
1957年1月31日1958年2月17日2017年1月28日2018年2月15日丁酉
1958年2月18日1959年2月7日2018年2月16日2019年2月4日戊戌
1959年2月8日1960年1月27日2019年2月5日2020年1月24日己亥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23
天干地支解说
 天干(十干)地支(十二支)
干支名称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丙、戊、庚、壬
子、寅、辰、午、申、戌
乙、丁、已、辛、癸
丑、卯、巳、未、酉、亥
合化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地支六合:
子丑合土,寅亥合木,戌卯合火,辰酉合金,巳申合水,午未合日月
相冲甲—戊    乙—已    丙—庚    丁—辛   戊—壬    已—癸    庚—申    辛—乙   壬—丙    癸—丁  地支六冲:
子午相冲,卯酉相冲,寅申相冲,  已亥相冲,辰戌相冲,丑未相冲
  地支三合:
申子辰会成水局,亥卯未会成木局, 寅午戌会成火局,巳酉丑会成金局, 辰戌丑未会成土局(即为四库)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25
六十干支、五行、属相对照表
干 支五行属相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已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已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已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已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已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25
什么是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天干地支的作用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可能是当时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根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则是汉武帝时期建元年号。

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

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

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天干地支纪年;从汉武帝到清末,用皇帝年号加天干地支纪年;民国初期用民国诞生时间来纪年兼或使用公元纪年,民国以后广泛采用公元纪年。

更多天干地支知识:天干地支 http://114.xixik.com/chinese-era/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26
甲子纳音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两两相配,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个组合,称六十甲子。又每两组配一纳音五行,到底是什么意思,至今仍是一个谜。

  甲子、乙丑,配海中金;
  丙寅、丁卯,配炉中火;
  戊辰、己巳,配大林木;
  庚午、辛未,配路旁土;
  壬申、癸酉,配剑锋金;
  甲戌、乙亥,配山头火;
  丙子、丁丑,配洞下水;
  戊寅、己卯,配城墙土;
  庚辰、辛巳,配白腊金;
  壬午、癸未,配杨柳木;
  甲申、乙酉,配泉中水;
  丙戌、丁亥,配屋上土;
  戊子、己丑,配霹雷火;
  庚寅、辛卯,配松柏木;
  壬辰、癸巳,配常流水;
  甲午、乙未,配沙中金;
  丙申、丁酉,配山下火;
  戊戌、己亥,配平地木;
  庚子、辛丑,配壁上土;
  壬寅、癸卯,配金箔金;
  甲辰、乙巳,配佛灯火;
  丙午、丁未,配天河水;
  戊申、己酉,配大驿土;
  庚戌、辛亥,配钗钏金;
  壬子、癸丑,配桑松木;
  甲寅、乙卯,配大溪水;
  丙辰、丁巳,配沙中土;
  戊午、己未,配天上火;
  庚申、辛酉,配石榴木;
  壬戌、癸亥,配大海水。

  以下摘录《三命通会》之“论纳音取象”,以体味其义:

  昔者,黄帝将甲子分轻重而配成六十,号曰花甲子,其花字诚为奥妙,圣人借意而喻之,不可着意执泥。
  夫自子至亥十二宫,各有金、木、水、火、土之属,始起于子为一阳,终于亥为六阴,其五行所属金、木、水、火、土,在天为五星,于地为五岳,于德为五常,于人为五脏,其于命也为五行。是故甲子之属乃应之于命,命则一世之事。故甲子纳音象,圣人喻之,亦如人一世之事也。何言乎?

  子丑二位,阴阳始孕,人在胞胎,物藏其根,未有涯际;寅卯二位,阴阳渐开,人渐生长,物以拆甲,群葩渐剖,如人将有立身也;辰巳二位,阴阳气盛,物当华秀,如人三十、四十而有立身之地,始有进取之象;午未二位,阴阳彰露,物已成奇,人至五十、六十,富贵贫贱可知,凡百兴衰可见;申酉二位,阴阳肃杀,物已收成,人已龟缩,各得其静矣;戌亥二位,阴阳闭塞,物气归根,人当休息,各有归着。详此十有二位先后,六十甲子可以次第而晓。

  甲子乙丑何以取象为海中之金?盖气在包藏,有名无形,犹人之在母腹也;壬寅癸卯绝地存金,气尚柔弱,薄若缯缟,故曰金泊金。庚辰辛巳以金居火土之地,气已发生,金尚在矿,寄形生养之乡,受西方之正色,乃曰白蜡金;甲午乙未之气已成,物质自坚实,混于沙而别于沙,居于火而炼于火,乃曰沙中金也,壬申癸酉气盛物极,当施收敛之功,颖脱锋锐之刃。盖申酉金之正位,干值壬癸,金水淬砺,故取象剑锋而金之功用极矣;至戌亥则金气藏伏,形体已残,锻炼首饰,已成其状,藏之闺阁,无所施为,而金之功用毕,故曰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何以取象桑柘木?盖气居盘屈,形状未伸,居于水地,蚕衰之月,桑柘受气,取其时之生也;庚寅辛丑则气已乘阳,得栽培之势力其为状也,奈居金下,凡金与霜素坚,木居下得其旺,岁寒后凋,取其性之坚也,故曰松柏木,戊辰己巳则气不成量,物已及时,枝叶茂盛,郁然成林,取其木之盛也,故曰大林木;壬午癸未,木至午而死,至未而墓,故杨柳盛夏叶凋,枝干微弱,取其性之柔也;故曰杨柳木;庚申辛酉,五行属金而纳音属木,以相克取之。盖木性辛者,唯石榴木;申酉气归静肃,物渐成实,木居金地,其味成辛,故曰石榴木;观它木至午而死,惟此木至午而旺,取其性之偏也;戊戌己亥,气归藏伏,阴阳闭塞,木气归根,伏乎土中,故曰平地木也。

  丙子丁丑何以取象涧下水?盖气未通济,高段非水流之所,卑湿乃水就之乡,由地中行,故曰涧下水;甲寅乙卯,气出阳明,水势恃源,东流滔注,其势浸大,故曰大溪水;壬辰癸巳,势极东南,气傍离宫,火明势盛,水得归库,盈科后进,乃曰长流水也;丙午丁未,气当升降,在高明火位,有水沛然作霖,以济火中之水,惟天上乃有,故曰天河水;甲申乙酉,气息安静,子母同位,出而不穷,汲而不竭,乃曰井泉水;壬戌癸亥,天门之地,气归闭塞,水力遍而不趋,势归乎宁谧之位,来之不穷,纳之不溢,乃曰大海水也。

  戊子己丑何以取象霹雳火?盖气在一阳,形居水位,水中之火,非神龙则无,故曰霹雳火;丙寅丁卯,气渐发辉,因薪而显,阴阳为治,天地为炉,乃曰炉中火也;甲辰乙巳,气形盛地,势定高冈,传明继晦,子母相承,乃曰覆灯火也;戊午己未,气过阳宫,重离相会,丙灵交光,发辉炎上,乃曰天上火也;丙申丁酉,气息形藏,势力韬光,龟缩兑位,力微体弱,明不及远,乃曰山下火也;甲戌乙亥谓之山头火者,山乃藏形,头乃投光,内明外暗,隐而不显,飞光投乾,归于休息之中,故曰山头火也,庚子辛丑何以取象壁上土?气居闭塞,物尚包藏,掩形遮体,内外不交,故曰壁上土;戊寅己卯,气能成物,功以育物,发乎根茎,壮乎萼蕊,乃曰城头土;丙辰丁巳,气以承阳,发生已过,成其未来,乃曰沙中土也;庚午辛未,气当成形,物以路彰,有形可质,有物可彰,乃曰路傍土也,戊申己酉,气已归息,物当收敛,龟缩退闲,美而无事,乃曰大驿土也;丙戌丁亥,气成物府,事以美圆,阴阳历遍,势得期间,乃曰屋上土也。

  余见路旁之土,播殖百谷,午未之地,其盛长养之时乎?大驿之土通达四方,申酉之地,其得朋利亨之理乎?城头之土取堤防之功,五公恃之,立国而为民也,壁上之土明粉饰之用,臣庶资之,爰居而爰处也;沙中之土,土之最润者也,土润则生,故成其未来而有用;屋上之土,土之成功者也,成功者静,故止一定而不迁。盖居五行之中,行负载之令,主养育之权,三才五行皆不可失,处高下而得位,居四季而有功,金得之锋锐雄刚,火得之光明照耀,木得之英华越秀,水得之滥波不泛,土得之稼穑愈丰。聚之不散,必能为山,山者,高也;散之不聚,必能为地,地者,原也。用之无穷,生之罔极,土之功用大矣哉!

  五行取象,皆以对待而分阴阳,即始终而变化。如甲子乙丑对甲午乙未,海中沙中,水土之辨,刚柔之别也;庚申辛已对庚戌辛亥,白蜡钗钏,乾巽异方,形色各尽也;壬子癸酉对壬午癸未,桑柘杨柳,一曲一柔,形质多别也;庚寅辛卯对庚申辛酉,松柏石榴,一坚一辛,性味迥异也;戊辰己巳对戊戌己亥,大林平地,一盛一衰,巽乾殊方也;戊子己丑对戊午己未,霹雳天上,雷霆挥鞭,日明同照也;丙寅丁卯对丙申丁酉,炉中山下,火盛木焚,金旺火灭也;甲辰乙巳对甲戌乙亥,覆灯山头,含光畏风,投光止艮也;庚子辛丑对庚午辛未,壁上路旁,形分聚散,类别死生也;戊寅己卯对戊申己酉,城头大驿,东南西北,坤艮正位也;丙辰丁巳对丙戌丁亥,沙中屋上,干湿互用,变化始终也。圆看方看,不外旺相死休;因近取远,莫逃金木水火土。以干支而分配五行,论阴阳而大明始终。天成人力相兼,生旺死绝并类。

  呜呼! 六十甲子圣人不过借其象以明其理,而五行性情,材质,形色,功用无不曲尽而造化无余蕴矣。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27
天干地支来历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认为,以往人们对干支的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创制。至于“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在比较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和古巴比伦的十二宫后,指出中国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演变而来。其传入中国的途径,可作大胆推测,也许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

一些学者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为驳干支外来说,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27
天干地支读音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n)、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52
李可染画牛

    [attach]103696[/attach]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 立美专师范科学习。1929 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法国名画家克罗多两位教授,研习西画。1943 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1946 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他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
    这是著名画家李可染多次题写在他的以牛为主题的作品上的跋语,牛是李可染先生一生喜爱描绘的对象,从40年代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结束,他留下了许多以牛为题材的精彩作品。
李可染13岁开始学习绘画,1923年进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两年后毕业回乡任小学美术教员。1929年考取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同年参加进步美术团体“一八艺社”。1932年因“一八艺社”被国民党当局解散,被迫退学回乡,在徐州艺专任美术教员。1938年在武汉参加政治部第三厅,从事抗战宣传。1939年随“三厅”到重庆,1943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讲师直到1946年离开。
    在重庆的7年,是李可染先生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时期,他不但提出了“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继承与创新理论,还开始了以中国传统水墨画为主的创作实践。1944年,37岁的李可染在重庆举办《李可染水墨写意画展》,作家老舍专门撰文激赞其作品道“在穷苦中,偶尔能看到几幅好画,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李可染与林风眠、丁衍庸、倪贻德、赵无极在重庆举行的五人联展,也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好评。
    就在这一时期,李可染开始了以牛为主题的中国画创作,在他的《自述》里,李可染是这样描述的———
1942年后,文委会的工作告一段落,我有较多时间恢复中国画的研究。当时我们住在重庆金刚坡下的农民家里,住房紧邻着牛棚。一头壮大的水牛,天天见面。它白天出去耕地,夜间吃草、喘气、蹭痒,我都听得清清楚楚。记得鲁迅曾把自己比作吃草挤奶的牛,郭沫若写过《水牛赞》。世界上不少有贡献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把自己比作牛,我觉得牛不仅具有终生辛勤劳动鞠躬尽瘁的品质,他的形象也着实可爱,于是以我的邻居作模特,开始用水墨画起牛来。
    然而,要把牛儿们着实可爱的形象再现到纸上,是要下一番苦工夫的,李可染画的牛,极富生活情趣,这与他长期深入生活、静观默察,对牛的动作习性熟稔于心,不无关系。他笔下的牛,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他能把牛的形状、比例、动态掌握得恰到好处,更能把牛的朴实无华的性格和充满泥土味的特色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他画的牛多一笔嫌碎,少一笔不够,这就是他多年修炼艺术的结果。李可染把自己的画室也命名为“师牛堂”,表达了他以牛为师,刻苦进取的艺术追求。
    中年画牛 笔精墨妙
    李可染画牛,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上世纪40年代的重庆时期、60年代的成熟时期以及80年代的晚年时期。
    李可染开始画牛看似偶然,其实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在此之前,李可染曾创作了大量的抗战宣传画,当时的社会共识认为,抗日战争必定是持久战,需要中国人民有一种坚忍的精神,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一种任劳任怨的、勤勤恳恳的精神,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自己的力量,而且要有牺牲精神。为了鼓励国人具有这种精神,需要塑造一个艺术象征,这个象征就是牛,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动物。李可染画了出来被郭沫若发现其精神上的象征意义,便写诗盛赞牛的品格,称牛为“国兽”。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李可染笔下的牛,便成了“坚毅、雄浑、无私/拓大、悠闲、和蔼/任是怎样的辛劳/你都能够忍耐”(郭沫若《水牛赞》)的象征。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39岁的李可染到北平国立艺任专中国画副教授。次年又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在北平举办首次个人画展。1949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理事。在接下来的10多年中,李可染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不但在山水画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牧牛图》为主题的作品也以浓郁的时代气息而别开生面。
    有评论家指出,牧童与牛是中国诗与画的传统题材,是农业社会最经典的诗化场景,我们只要看到它,就唤起童年与家园的记忆,李可染对这一传统题材进行了诗意空间的拓展,藉由牧童与牛的亲密无间,展现人们与春夏秋冬四时合序,与天地阴阳合二为一。在李可染这一时期的作品里面,我们已经能体会到这种诗意的美感。
    在创作于1964年的《归牧图》中,李可染用墨恰到好处,墨的层次变化把牛靠在一起的身体区分得很清晰,牛背上的小主人戴着斗笠,穿的短衣短裤,他们忽然听见群鸟飞起的声音而回头观望,憨态可掬。画的后方画的是一片树林,树木密得几乎水泄不通,每棵树的枝和叶完全长连在一起了,他先用赭石加水渲染纸面,再用墨色加水层层皴染,墨和色不断变化,令人感觉到枝叶茂密。少许的留白处更觉得树林的深远。最上方赭色的天空是黄昏时落日的余晖,远远看去像在暮色中燃烧的烈火,成群的飞鸟正划过树林朝落日飞去。这些赭黄的中间色,使强烈的黑白对比中产生协调感,整个画面也融于黄昏的气氛中。这个在乡村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在李可染的笔下却变成了一首极美的诗,这就是他用感情和苦心创造出来的意境。而另一幅创作于1960年的《春放图》,更是用简洁的构图表达出无限的诗意,不但画面中的牧童和水牛造型准确生动,线条流畅娴熟,而且通过大块的留白表现出画面的空灵感。面对此画,我们仿佛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春风。说到留白,不禁使我们想到李可染先生创作的大量的浴牛图,池中不勾一线,便觉水泽四面,笔墨在境象之外,气韵又在笔墨之外,境象笔墨之外,别有画意在。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李可染先生进入了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个人艺术颠峰期,其山水画和以牛为题材的绘画作品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著名美术评论家王鲁湘在评介李可染在这一时期的创作状态时指出———
    李可染是个性情中人,诙谐幽默,葆有童心,这是一个艺术家必有的天真。但李可染主攻山水画之后,我们看到他追求的都是崇高严肃的东西,他性格中的天真需要有一个适当的渠道来表达发泄。牧童和牛就成了很好的对象和载体。雄伟的山水是他对精神的不断升华,牧童与牛是他对灵魂的不断净化。在“峰高无坦途”的山水画革新路上,不时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算是很好的劳逸搭配,反映出李可染生命情调的两个侧面。另外,我想特别指出,牧童与牛这一题材是在李可染人到中年后很重要的感情寄托,中年思子、得子,心境与年轻时有相当的不同,一腔柔柔的父爱化为笔下的牧童与牛。牛是自况,俯首孺子,终生劳瘁,纯良温驯,稳步向前,皮毛角骨,无不有用———这就是父亲的形象,牧童是儿辈,其直接的生活原型就是李小可,童年的李小可,性格与形象活脱脱就是李可染笔下的顽皮牧童,李可染的牧童与牛感动了中国与世界的深层原因即在于此。
    李可染先生晚年所作的牧牛图,多以淡墨、浓墨、焦墨,渍染、溢染之法出之,水牛的质感、动感跃然纸上,牛角及牧童衣纹线条,笔法古拙,极具力度感,笔力遒劲老辣,看似信手挥洒,却处处妙趣横生。这一时期的作品,题材与画面更加丰富多彩,牛与牧童漫步四季,以至画面、色彩和构图都各具特色。而在众多的画牛作品中,以秋天为题材的占了很大的比例,像《秋趣图》,《风秋吹下红雨来》,《秋风霜叶图》等,皆表现出画家“满目青山夕照明”,“短笛无腔信口吹”的心境与画境。
    在这一时期,李可染创作了许多以牛为题材的佳作,特别是在他逝世前两年创作的《五牛图》,更是将牛的不同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幅作品中,牛的动、静、正、侧、藏、露、仰、卧等情态都表现得既概括又生动,是画家良好的造型能力与深厚的笔墨功力高度结合的精品力作。在另一幅据传为其绝笔的《九牛图》中,牛的各种情态得以更丰富的展现,此画在2004年的一场拍卖会上以55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而在这两幅画上,李可染先生都题写上了他那段著名的题跋,可见其对牛的情感。
    有专门研究李可染的学者指出,李可染画牧牛图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利用它不断试验一些新奇的章法和笔墨。他在牧牛图中的笔墨是最大胆、最豪放、最无所顾忌的,章法结构也最新奇。因为画牧牛图的时候,他的心情最放松、最无负担,所以他往往能画得随心所欲。因此,李可染的一些笔精墨妙之作,常常出现在牧牛图系列之中。故此,李可染的牧牛图和他的山水画一样,是成就其艺术人生的双高峰。(文章来源:百度百科、 时代信报, 图片为本人整理)


[attach]103697[/attach]
[attach]103698[/attach]
[attach]103699[/attach]
[attach]103700[/attach]
[attach]103701[/attach]
[attach]103702[/attach]
[attach]103703[/attach]
[attach]103704[/attach]
[attach]103705[/attach]
[attach]103717[/attach]
[attach]103706[/attach]
[attach]103707[/attach]
[attach]103708[/attach]
[attach]103709[/attach]
[attach]103710[/attach]
[attach]103711[/attach]
[attach]103712[/attach]
[attach]103713[/attach]
[attach]103714[/attach]
[attach]103715[/attach]
[attach]103716[/attach]

[attach]103718[/attach]
[attach]103719[/attach]
[attach]103720[/attach]
[attach]103721[/attach]
[attach]103722[/attach]
[attach]103723[/attach]
[attach]103724[/attach]
[attach]103725[/attach]
[attach]103726[/attach]
[attach]103727[/attach]
[attach]103728[/attach]
[attach]103729[/attach]
[attach]103730[/attach]
[attach]103731[/attach]
[attach]103732[/attach]
[attach]103733[/attach]


页脚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2 19:53
李可染画牛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 立美专师范科学习。1929 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法国名画家克罗多两位教授,研习西画。1943 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1946 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他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
    这是著名画家李可染多次题写在他的以牛为主题的作品上的跋语,牛是李可染先生一生喜爱描绘的对象,从40年代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结束,他留下了许多以牛为题材的精彩作品。
李可染13岁开始学习绘画,1923年进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两年后毕业回乡任小学美术教员。1929年考取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同年参加进步美术团体“一八艺社”。1932年因“一八艺社”被国民党当局解散,被迫退学回乡,在徐州艺专任美术教员。1938年在武汉参加政治部第三厅,从事抗战宣传。1939年随“三厅”到重庆,1943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讲师直到1946年离开。
    在重庆的7年,是李可染先生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时期,他不但提出了“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继承与创新理论,还开始了以中国传统水墨画为主的创作实践。1944年,37岁的李可染在重庆举办《李可染水墨写意画展》,作家老舍专门撰文激赞其作品道“在穷苦中,偶尔能看到几幅好画,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年,李可染与林风眠、丁衍庸、倪贻德、赵无极在重庆举行的五人联展,也受到美术界的广泛好评。
    就在这一时期,李可染开始了以牛为主题的中国画创作,在他的《自述》里,李可染是这样描述的———
1942年后,文委会的工作告一段落,我有较多时间恢复中国画的研究。当时我们住在重庆金刚坡下的农民家里,住房紧邻着牛棚。一头壮大的水牛,天天见面。它白天出去耕地,夜间吃草、喘气、蹭痒,我都听得清清楚楚。记得鲁迅曾把自己比作吃草挤奶的牛,郭沫若写过《水牛赞》。世界上不少有贡献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把自己比作牛,我觉得牛不仅具有终生辛勤劳动鞠躬尽瘁的品质,他的形象也着实可爱,于是以我的邻居作模特,开始用水墨画起牛来。
    然而,要把牛儿们着实可爱的形象再现到纸上,是要下一番苦工夫的,李可染画的牛,极富生活情趣,这与他长期深入生活、静观默察,对牛的动作习性熟稔于心,不无关系。他笔下的牛,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他能把牛的形状、比例、动态掌握得恰到好处,更能把牛的朴实无华的性格和充满泥土味的特色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他画的牛多一笔嫌碎,少一笔不够,这就是他多年修炼艺术的结果。李可染把自己的画室也命名为“师牛堂”,表达了他以牛为师,刻苦进取的艺术追求。
    中年画牛 笔精墨妙
    李可染画牛,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上世纪40年代的重庆时期、60年代的成熟时期以及80年代的晚年时期。
    李可染开始画牛看似偶然,其实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在此之前,李可染曾创作了大量的抗战宣传画,当时的社会共识认为,抗日战争必定是持久战,需要中国人民有一种坚忍的精神,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一种任劳任怨的、勤勤恳恳的精神,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自己的力量,而且要有牺牲精神。为了鼓励国人具有这种精神,需要塑造一个艺术象征,这个象征就是牛,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动物。李可染画了出来被郭沫若发现其精神上的象征意义,便写诗盛赞牛的品格,称牛为“国兽”。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李可染笔下的牛,便成了“坚毅、雄浑、无私/拓大、悠闲、和蔼/任是怎样的辛劳/你都能够忍耐”(郭沫若《水牛赞》)的象征。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39岁的李可染到北平国立艺任专中国画副教授。次年又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在北平举办首次个人画展。1949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理事。在接下来的10多年中,李可染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不但在山水画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牧牛图》为主题的作品也以浓郁的时代气息而别开生面。
    有评论家指出,牧童与牛是中国诗与画的传统题材,是农业社会最经典的诗化场景,我们只要看到它,就唤起童年与家园的记忆,李可染对这一传统题材进行了诗意空间的拓展,藉由牧童与牛的亲密无间,展现人们与春夏秋冬四时合序,与天地阴阳合二为一。在李可染这一时期的作品里面,我们已经能体会到这种诗意的美感。
    在创作于1964年的《归牧图》中,李可染用墨恰到好处,墨的层次变化把牛靠在一起的身体区分得很清晰,牛背上的小主人戴着斗笠,穿的短衣短裤,他们忽然听见群鸟飞起的声音而回头观望,憨态可掬。画的后方画的是一片树林,树木密得几乎水泄不通,每棵树的枝和叶完全长连在一起了,他先用赭石加水渲染纸面,再用墨色加水层层皴染,墨和色不断变化,令人感觉到枝叶茂密。少许的留白处更觉得树林的深远。最上方赭色的天空是黄昏时落日的余晖,远远看去像在暮色中燃烧的烈火,成群的飞鸟正划过树林朝落日飞去。这些赭黄的中间色,使强烈的黑白对比中产生协调感,整个画面也融于黄昏的气氛中。这个在乡村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在李可染的笔下却变成了一首极美的诗,这就是他用感情和苦心创造出来的意境。而另一幅创作于1960年的《春放图》,更是用简洁的构图表达出无限的诗意,不但画面中的牧童和水牛造型准确生动,线条流畅娴熟,而且通过大块的留白表现出画面的空灵感。面对此画,我们仿佛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春风。说到留白,不禁使我们想到李可染先生创作的大量的浴牛图,池中不勾一线,便觉水泽四面,笔墨在境象之外,气韵又在笔墨之外,境象笔墨之外,别有画意在。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李可染先生进入了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个人艺术颠峰期,其山水画和以牛为题材的绘画作品都达到了新的境界。著名美术评论家王鲁湘在评介李可染在这一时期的创作状态时指出———
    李可染是个性情中人,诙谐幽默,葆有童心,这是一个艺术家必有的天真。但李可染主攻山水画之后,我们看到他追求的都是崇高严肃的东西,他性格中的天真需要有一个适当的渠道来表达发泄。牧童和牛就成了很好的对象和载体。雄伟的山水是他对精神的不断升华,牧童与牛是他对灵魂的不断净化。在“峰高无坦途”的山水画革新路上,不时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算是很好的劳逸搭配,反映出李可染生命情调的两个侧面。另外,我想特别指出,牧童与牛这一题材是在李可染人到中年后很重要的感情寄托,中年思子、得子,心境与年轻时有相当的不同,一腔柔柔的父爱化为笔下的牧童与牛。牛是自况,俯首孺子,终生劳瘁,纯良温驯,稳步向前,皮毛角骨,无不有用———这就是父亲的形象,牧童是儿辈,其直接的生活原型就是李小可,童年的李小可,性格与形象活脱脱就是李可染笔下的顽皮牧童,李可染的牧童与牛感动了中国与世界的深层原因即在于此。
    李可染先生晚年所作的牧牛图,多以淡墨、浓墨、焦墨,渍染、溢染之法出之,水牛的质感、动感跃然纸上,牛角及牧童衣纹线条,笔法古拙,极具力度感,笔力遒劲老辣,看似信手挥洒,却处处妙趣横生。这一时期的作品,题材与画面更加丰富多彩,牛与牧童漫步四季,以至画面、色彩和构图都各具特色。而在众多的画牛作品中,以秋天为题材的占了很大的比例,像《秋趣图》,《风秋吹下红雨来》,《秋风霜叶图》等,皆表现出画家“满目青山夕照明”,“短笛无腔信口吹”的心境与画境。
    在这一时期,李可染创作了许多以牛为题材的佳作,特别是在他逝世前两年创作的《五牛图》,更是将牛的不同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幅作品中,牛的动、静、正、侧、藏、露、仰、卧等情态都表现得既概括又生动,是画家良好的造型能力与深厚的笔墨功力高度结合的精品力作。在另一幅据传为其绝笔的《九牛图》中,牛的各种情态得以更丰富的展现,此画在2004年的一场拍卖会上以55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而在这两幅画上,李可染先生都题写上了他那段著名的题跋,可见其对牛的情感。
    有专门研究李可染的学者指出,李可染画牧牛图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利用它不断试验一些新奇的章法和笔墨。他在牧牛图中的笔墨是最大胆、最豪放、最无所顾忌的,章法结构也最新奇。因为画牧牛图的时候,他的心情最放松、最无负担,所以他往往能画得随心所欲。因此,李可染的一些笔精墨妙之作,常常出现在牧牛图系列之中。故此,李可染的牧牛图和他的山水画一样,是成就其艺术人生的双高峰。(文章来源:百度百科、 时代信报, 图片为本人整理)










































页脚


作者: 8888    时间: 2015-12-3 07:31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3 15:31
8888 发表于 2015-12-3 07:31

谢谢!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作者: 8888    时间: 2015-12-3 16:18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3 18:10
8888 发表于 2015-12-3 16:18

谢谢!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5-12-4 19:49
个人比较赞赏牛的品格。




欢迎光临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http://bbs.56785678.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