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标题: 古钱币中雕母钱最为稀有 [打印本页]

作者: watersky    时间: 2015-12-14 14:44
标题: 古钱币中雕母钱最为稀有
来源:邮币资讯APP
雕母钱文精美,字口深峻,字迹清晰,无粘连模糊,而且笔画比同版本的流通钱币要细瘦,细部还留有手工镂刻的痕迹,深受钱币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雕母又叫祖钱,它作为铸造母钱之用,即铸币样板。自唐代以来,就采用翻砂法铸钱,每当出新钱,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铸钱时用祖钱作模,翻铸母钱。了解每日文交所新品发行动态,请下载邮币资讯APP.

  目前已知最早的雕母是唐代的大型开元通宝,直径4.35厘米,穿孔1.05厘米,厚0.3厘米,重22.4克。清代钱币数量多,版别复杂,远超以前各个朝代,所以雕母钱留存较多,包括“乾隆通宝” 、“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同治通宝”等。
  虽然清代钱币数量多,铸币数量远超前代,但雕母钱始终严格控制在铸钱人员手中,后来多流出海外或进入博物馆,国内钱币市场很难能够看到。
据鲍康《大钱图录》,钱局每开炉铸钱,先取精炼黄铜制成雕母,再以雕母翻铸若干母钱,最后用母钱翻砂铸流通钱,因此雕母又称祖钱,均为手工雕刻而成,枚枚不同,在钱币铸行流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因其特殊的性质,加上钱局使用后往往存档入库,故民间流传甚稀,而其工艺的特殊性又使雕母具有流通钱无法比拟的艺术观赏价值。
雕母的制作非常精良,质地选用上等铜料。在《皇朝文献通考·钱币考》一书中写到,各省铸钱均须“例由户局先铸祖钱、母钱及制钱各一文,颁发各省,令照式鼓铸之”。鲍康的《大钱图录》一书中记载,雕母“其穿孔非钱局人不能凿”。雕母的钱文非常精美,用手雕刻而成,文字细瘦高挺;字口深峻;笔画刚劲、有力;地章光洁,全身无铸造痕迹。穿孔大都是雕凿之后再锉光而成。雕母在铸钱过程中起规定钱式的作用,并在翻铸母钱时用于印模。雕母钱比同版流通的钱更大、更重,存世量非常稀少。
  雕母钱被制成钱模后取走,工匠用熔化了的铜液浇铸在钱模上,待铸币冷却后开模,取出铸币加工打磨光洁后即成。宋、元、明、清时期,冶金技术和采矿技术的发展,带动了铸币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黄铜铸币盛行起来。黄铜是铜锌合金。以前鉴定钱币含铜量的多少,就将币掷于地上,听声断其成色,成色高的铜币,掷于地上有金声。除黄铜外,还有白铜钱,这是铜锡合金中锡的比例大的缘故,也有一种白铜钱是镍铜。


作者: 8888    时间: 2015-12-14 15:33
最稀有,亦最难判定源于铸钱机抅。
作者: 童心驰骋    时间: 2015-12-14 17:25
欣赏




欢迎光临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http://bbs.56785678.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