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标题: 汉阳兵工厂 [打印本页]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17:03
标题: 汉阳兵工厂
汉阳兵工厂

汉阳兵工厂是晚清时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到湖北后主持创办的军工制造企业,原名湖北枪炮厂,于1892年动工,1894年建成,虽然创建时间晚于上海、南京、天津等地军工企业,但由于不惜巨资从德国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制造连珠毛瑟枪和克虏伯山炮等成套设备,所生产的汉阳式79步枪(汉阳造)、陆路快炮、过山快炮,均是当时较先进的军事装备,因此,成为晚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军工企业。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17:06
历史沿革

汉阳兵工厂
汉阳兵工厂
1904年枪炮厂规模扩大,分厂林立,改名为湖北兵工厂。兵工厂所生产的步枪"汉阳造",闻名全国,直到20世纪中期,依然是中国最主要的步兵武器。

1908年,湖北兵工厂改名汉阳兵工厂。该厂在张之洞离鄂前共造步枪11万支,枪弹4000万余发,各种炮985尊,各种炮弹98万余发。后任湖广总督陈夔龙称:"其制度宏阔,成效昭然,叹为各行省所未有。"凭藉着"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武汉三镇包括了武昌,汉口和汉阳。不仅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且一直是全国商业,金融重镇。从1890年起,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兴办近工业,湖北纺纱局,织布局,缫丝局,钢药厂,枪炮厂等相继建立,奠定了武汉地区工业的基础。汉阳兵工厂的地点在湖北省汉阳县大别山,龟山脚下,面对襄河,水陆交通方便。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17:07
建立

初名湖北枪炮厂。隶属驻省总局,委任各司道为总办。如藩司翟廷韶,臬司岑春萱等。1890年3月16日,张之洞电海军衙门,选定厂址在鄂省城之外建兵工厂,主要是因为湖北大冶县产铁(现有黄石市,其铁矿与江西省萍乡煤矿与汉阳铁厂,成立了汉冶萍公司),而以厂就铁较为合理。该厂机器共费160万马克,合38万两(包括造克虏伯小炮机器),建厂预计需15万两(由户部自造路款项中拨给)。3月19日奉旨正式批准将枪炮厂设于湖北。1890年9月6日,张之洞在大别山下找到厂址,长600丈,广100丈,南枕山,北滨汉,西临大江,与省城对岸。惟需筑地基9尺,并增高堤防以防水淹。即在当地设铁厂,枪厂和炮厂。洋师以为须3年,张之洞估计最快由购地,筑基,修堤,造路到开炉须时2年。

发展

1893年张之洞建立了由铁山到江边石灰窑的铁路,运输矿石,全长18公里,为湖北省第一条铁路。1894年4月23日,张之洞电俄德奥荷四国大使许景澄,炮坯已由信义洋行购置4尊,请购枪坯200枝及枪身木壳材料,以便仿造。厂已落成,等待开工。

1894年6月14日,制枪厂不慎,引发大火,将房屋及设备全部烧毁。1895年侍读学士文廷式上书,谓湖北枪炮厂不可半途而废。因当时开办经年而无成效,局员,司事,工匠均被裁撤。其时张之洞兼任两江总督,仍请其掌理湖北枪炮厂事宜。7月,张之洞又呈奏扩厂,改换被火机器,增制无烟火药等,共需200万两。

1895年8月开始小量生产,冬季重建完成,开始生产,仿造德国出品的1888式毛瑟步枪(应是CommissionRifle,与德式的毛瑟无关),因为是仿德M1888式,所以定为88式,其全称为7.92毫米88式毛瑟步枪。使用圆弹头。同时生产子弹,每月能生产十三万粒。

1896年开工生产。第一年生产1300枝步枪。1900年,义和团运动,光绪和慈禧太后出京逃避,张之洞拨湖北枪炮厂生产之小口径毛瑟步枪三千枝,无烟子弹五十万发,洋制黑药子弹五十万发,运往陕西,交付于岑春萱,供其募勇勤王。徐建寅为张之洞邀请,担任汉阳钢药厂总办,试制无烟火药。

1901年,生产步枪2,500枝,马枪316枝。抬枪53杆。徐建寅试制棉质无烟火药成功,正拟大量生产时,不幸在配药时引爆,以身殉,另有16名员工一起殒命。

1902年湖北枪炮局对1895年至1901年生产数量四柱表。造成快枪22,500枝。马枪316枝。抬枪53杆。枪弹14,288,163颗。

1904年9月26日,张之洞奏请将湖北枪炮厂改名湖北兵工厂。当时可以日产步枪50枝。子弹12000颗。

1904年,湖北枪炮厂又对88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88式步枪与德M1888式不同点有:德M1888式枪管外部有一套筒,俗称老套筒,而改良88式则去掉套筒,并将枪管外径从13.4mm加大到14.8mm;1910年,增加上护木,又将德M1888式直立式表尺式样,其分划为5-20,改良为88式表尺为固定弧式,其分划为1-20。这两种步枪其他构造基本上相同,如枪机之机头是分离式的,使用弹夹供弹,弹仓外露等等。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17:09
国民革命军汉阳兵工厂的历史
站长王坚整理
湖北省汉阳兵工厂全景
    凭藉着“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武汉三镇包括了武昌,汉口和汉阳。不仅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且一直是全国商业,金融重镇。从1890年起,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兴办近工业,湖北纺纱局,织布局,缫丝局,钢药厂,枪炮厂等相继建立,奠定了武汉地区工业的基础。
    汉阳兵工厂的地点在湖北省汉阳县大别山,龟山脚下,面对襄河,水陆交通方便。初名湖北枪炮厂。隶属驻省总局,委任各司道为总办。如藩司翟廷韶,臬司岑春萱等。

湖北兵工厂大门 1904 年,湖北枪炮厂改名为湖北兵工厂,又称 “ 汉阳兵工厂 ”

    1890年3月16日,张之洞电海军衙门,选定厂址在鄂省城之外建兵工厂,主要是因为湖北大冶县产铁(现有黄石市,其铁矿与江西省萍乡煤矿与汉阳铁厂,成立了汉冶萍公司),而以厂就铁较为合理。该厂机器共费160万马克,合38万两(包括造克虏伯小炮机器), 建厂预计需15万两(由户部自造路款项中拨给)。3月19日奉旨正式批准将枪炮厂设于湖北。
    1890年9月6日,张之洞在大别山下找到厂址,长600丈,广100丈,南枕山,北滨汉,西临大江,与省城对岸。惟需筑地基9尺,并增高堤防以防水淹。即在当地设铁厂,枪厂和炮厂。洋师以为须3年,张之洞估计最快由购地,筑基,修堤,造路到开炉须时2年。
    1893年张之洞建立了由铁山到江边石灰窑的铁路,运输矿石,全长18公里,为湖北省第一条铁路。1894年4月23日,张之洞电俄德奥荷四国大使许景澄,炮坯已由信义洋行购置4尊,请购枪坯200枝及枪身木壳材料,以便仿造。厂已落成,等待开工。

湖北枪炮厂

    1894年6月14日,制枪厂不慎,引发大火,将房屋及设备全部烧毁。1895年侍读学士文廷式上书,谓湖北枪炮厂不可半途而废。 因当时开办经年而无成效,局员,司事,工匠均被裁撤。其时张之洞兼任两江总督,仍请其掌理湖北枪炮厂事宜。7月,张之洞又呈奏扩厂,改换被火机器,增制无烟火药等,共须200万两。

德国毛瑟GEW88(即德1888式毛瑟步枪)

    1895年8月开始小量生产,冬季重建完成,开始生产,仿造德国出品的1888式毛瑟步枪(应是Commission Rifle,与毛瑟无关),因为是仿德M1888式,所以定为88式,其全称为7.92厘米88式毛瑟步枪。使用圆弹头。同时生产子弹,每月能生产十三万粒。
德国定制八八式委员会步枪(即 Mauser M88 Commission Rifle)
    1896年开工生产。第一年生产1300枝步枪。1900年,义和团运动,光绪和慈禧太后出京逃避,张之洞拨湖北枪炮厂生产之小口径毛瑟步枪三千枝,无烟子弹五十万发,洋制黑药子弹五十万发,运往陕西,交付于岑春萱,供其募勇勤王。徐建寅为张之洞邀请,担任汉阳钢药厂总办,试制无烟火药。
“汉阳造”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湖北枪炮厂仿德国 88式毛瑟步枪并加以改进,定名为“汉阳式”步枪,俗称“汉阳造”。该枪坚固耐用,易于制造,直至1943年停止生产,是旧中国军队装备的主要兵器。汉阳兵工厂也因此名扬天下。
近代著名的科学家—徐建寅
    汉阳炼钢厂的兵工学家 —徐建寅,近代著名的科学家、翻译家,曾任汉阳钢铁厂总办,汉阳炼钢厂总办侯补道。1901年3月31日在汉阳实验无烟火药时发生爆炸,徐等13(一说16)人以身殉职。
    1901年,生产步枪2,500枝,马枪316枝。抬枪53杆。徐建寅试制棉质无烟火药成功,正拟大量生产时,不幸在配药时引爆,以身殉,另有16名员工一起殒命。
德国定制八八式委员会步枪及汉阳造
    1902年湖北枪炮局对1895年至1901年生产数量四柱表。造成快枪22,500枝。马枪316枝。抬枪53杆。枪弹14,288,163颗。
    1904年9月26日,张之洞奏请将湖北枪炮厂改名湖北兵工厂。当时可以日产步枪50枝。子弹12000颗。
八八式委员会步枪

    1904年,湖北枪炮厂又对88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88式步枪与德M1888式不同点有:德M1888式枪管外部有一套筒,俗称老套筒,而改良88式则去掉套筒,并将枪管外径从13.4mm加大到14.8mm;1910年,增加上护木,又将德M1888式直立式表尺式样,其分划为5-20,改良为88式表尺为固定弧式,其分划为1-20。这两种步枪其他构造基本上相同,如枪机之机头是分离式的,使用弹夹供弹, 弹仓外露等等。
汉阳造88式毛瑟步枪
    汉88式毛瑟步枪诸元:
    全长: 1250mm
    全重为4.06kg (不含刺刀)
    枪管长为740mm
    口径7.92mm (88式毛瑟步枪圆头弹)
    弹头重14.7公分
    弹头初速为600m/s 上为仿88毛瑟步枪 下为汉阳造88式步枪
    表尺射程为2000m
    由5发固定弹仓供弹
    膛线右旋4条
    膛线缠度240mm
    瞄准基线长为655mm
    该枪配有刺刀, 刺刀式样为单刃偏锋, 刺刀全长为517.5mm, 刀身长为395mm, 刺刀全重为0.566kg。  
    汉88式马枪诸元:
    口径7.92mm
    全长为955mm
    全重为3.166kg (不含刺刀)
    枪管长为442mm
    表尺射程为1800m
    该枪的供弹具, 膛线, 膛线缠度同汉88式毛瑟步枪。
    88式步枪枪匣铭记
    民国22年6月制造
88式步枪枪匣铭记:民国22年6月制造
    德国M88 7.9mm 子弹诸元:
    弹壳长度: 5.7cm
    子弹全长: 8.255cm
    弹头: 圆头, 金属覆盖
    弹头长度: 3.124cm
    弹头直径: 0.808cm
    弹头重: 227grain
    弹头覆盖金属: 铜镍合金
    子弹装药: 片状非压缩
    装药重: 40.6grain
    枪口初速:639.78m-sec(74cm枪管)  
德国M88-7.9mm子弹细部尺寸图

    1907年陆军部通令各省采购湖北兵工厂枪械。 除特殊需要外,不应向外洋采购,一律向汉阳厂购买,并依期付款。该年生产步枪9,000枝。
    1910年的『湖北兵工钢药厂历年及宣统元年造成拨解实存各项军火表册』,记载了由1895年至1909年年底的生产总共数量:造成七密里九口径毛瑟步快枪121,974枝、七密里九口径毛瑟马快枪8,062枝、抬枪53杆、毛瑟枪头尖刀2,310把、七密里九毛瑟枪弹62,670,758颗。六密里八口径新式步快枪8枝、六密里八口径新式马快枪2枝、六密里八新式枪弹3,412颗。将以上数字与1902相比, 后八年的每年步枪平均产量,比前七年增加了一倍,由3,214枝达到了6,243枝,子弹生产量更增加了三倍,由2,041,166颗到了6,047,824颗。但是很特殊的一点是,刺刀的产量与步枪产量不成比例。因此虽购有专制刺刀,日产50把的机器,并没有善加利用。配发时,仍需向外采购。
    1910年,陆军部提案湖北兵工厂改造6.8mm枪弹。8月领到上海制造局所制之沪68步枪,准备改造新枪。估计更换机具,需款30万两。陆军部原拟由江汉关洋税负责20万,宜昌关洋税负责10万,但两关均无款可拨。冯启均任总办,日产快枪38枝,枪弹12,000颗。
    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新军第八镇工程营后队正目(班长)熊秉坤在武昌首义,当晚在里应外合的情况下,轻取楚望台军火库。得到所存储的德,日及汉阳造步枪近两万枝及弹药无数。革命军与清军在汉口及武昌均发生激战,兵工厂所在之汉阳尚称稳定,驻汉阳之新军四十二标第一营党代表胡玉珍于11日起义,举右队队官宋锡全为指挥官,占领兵工厂,以王金山为工厂总理。接收工众3,000余人,步枪7,000把,子弹5百万发,山炮150门,炮弹6,000发。并全力赶造枪械以助革命,每昼夜可出步枪60杆,子弹3万发,炮弹1-2千枚。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总办初由黎元洪任命曹国勋,继任萧佐汉,七月又改任刘庆恩。以该厂产量过小,改采包工制,论件计值。于是产量增加,每日可生产步枪70枝。同时任沈凤铭为湖北钢药总办
    1914年定每日生产步枪20枝。枪弹30,000粒。
    1915年定每日生产步枪50枝。枪弹65,000粒。改隶陆军部。
    1916年9月8日,陆军部军械司在南苑试放汉阳兵工厂厂长刘庆恩所制造的新枪,名为自装枪。该枪采用枪口集汽式自动作业系统,口径7.9mm,枪管长703.1mm,初速780m/s,连刺刀重5kg,弹重10g(尖弹),射速50发/分,装弹6发。
    1917年,因沪厂(上海兵工厂)停造步枪,所有造枪机器一百七十余部奉命运到,陆续增加产量,每日可造一百枝步枪。该年,北洋政府创立了兵工专门学校,设校址于汉阳兵工厂,定名为陆军部汉阳兵工专门学校。
    1920年9月,杨文恺改任总办,奉令代造各省订购械弹步枪,每日增至120枝,加开夜工,可出80枝,一日可生产200枝步枪。枪弹产量增至每月200万粒。1920年冬季,加设机关枪厂。
    1921年,仿造美国白朗林式重机枪(Browning M1917),于10月10日量产,称为三十节式重机枪。(民国十年十月十日)中共根据其枪管水冷器完全用黄铜打造的特点,称之为“老黄牛”。初造时每月可生产12挺,后来增加至25挺。并开始制造自来得手枪,仿造自M1896年毛瑟手枪,初造时月出60枝,后增加到260枝。又称为驳壳枪。 
国军部队在热河使用汉阳造三十节重机枪扫射倭狗冲锋
    汉造三十节重机枪诸元:
    全长: 960mm
    枪身重为15.5kg
    枪架重为23.5kg
    枪管长为610mm
    口径7.92mm
    初速为824m/s
    表尺射程为2000m
    膛线右旋4条
    膛线缠度240mm
    瞄准基线长为680mm
    自动方式为管退式(Short Recoil, 短后座力)
    射速500-600发/分
    250发弹带上弹
    冷却方式为水冷
德M1896毛瑟手枪
  汉造毛瑟7.63驳壳枪诸元:
    全长: 288mm
    枪全重为1.16kg
    枪管长(连弹膛)为132mm
    口径7.63mm
    初速为425m/s
    枪口活力50.6公尺公斤
    表尺射程为1000m
    来复线右旋6条
    来复线缠度200mm
    瞄准基线长为230mm
    弹头重5.5公分
    全弹重10.7公分
    装弹具式样桥夹 
    1924年成立电机课,建筑发电厂,装设交流发电机两座。年底完工。在此之前,只有直流发电机一座。是时,虽名为隶属中央,实际上为地方军阀所控制。
    1925年元月全厂改用交流电,改称动力厂。4月,直奉战争后,刘文明任总办。汉阳兵工专门学校又恢复招生,招生五十名,习业四年。年底又改派杜节文任总办。
    1926年9月1日,国民政府北伐军攻克汉阳和汉口,10月10日攻克武昌。
    1927年胡恩光任总办。后改由邓演存任厂长。
    1928年北伐完成,汉阳兵工厂改隶军政部兵工署。
    1929年8月13日,汉阳兵工专门学校第一期毕业,由兵工署长陈仪亲临主持。
    1930年汉阳兵工厂又改进88式毛瑟步枪之刺刀,主要是将刺刀刀身加长,用于白刃战更加有效。
    1931年9月,因洪水泛滥,赫山长堤为襄水所淹,为清道光以来所未有。13日决堤,淹没赫山分厂,14日淹没本厂,无法可救。员工二万余人,均成灾民。全厂水淹达到两个多月。水退之后,又发生工潮,停工整理。
    1932年奉命将枪弹厂迁往巩县兵工厂(河南省),但因巩县兵工厂厂房不足,另建则费时太久,奉命又运回原厂。7月,汉阳兵工专门学校奉兵工署令,全部迁往南京中华门外新校址,校名再次改为"军政部兵工专门学校",内设造兵、制药两科。学生毕业后由兵工署统一分配于各兵工厂及有关机关服务。
枪匣铭文:第21厂88式步枪民国29年6月造。
    1933年由郑家俊任厂长。5月枪弹厂复工,每月增产枪弹330万粒。并将包工制一律改为点工。工人数也较前减少,生产成本降低三分之一。兵工署年度报告,汉厂该年制造步枪5,800枝。重机枪汉宁(南京金陵兵工厂,其生产者为1935年按德国兵工署赠送之MG08图纸所造之马克沁水泠式重机枪,称为二四式重机枪 -属于捡破烂)共造576挺。
    1938年2月改称第1兵工厂,后因日军逼近武汉,汉阳兵工厂奉令迁往湖南辰溪,将制炮厂交给炮兵技术处,后成立50厂忠恕分厂。并将制枪厂并入民国军政部兵工署第21厂(当时在四川重庆, 原南京金陵兵工厂),继续生产88式毛瑟步枪,为了区别这两种步枪,21厂生产的88式在枪的节套上刻有“汉式”二字及21厂厂徽。21厂于1943年停止制造88式毛瑟步枪和马枪。1943年10月起量产中正式步枪。
国军步兵的四大件(图中长枪为正式步枪)
    1939年3月,于湖南辰溪重新开工生产枪弹。机关枪厂,火工厂及机器厂也于7月复工。后又奉令迁往重庆。在鹅公岩勘定厂址,开凿山洞,建筑厂房。并与11厂调整作业,将枪弹厂,机关枪厂,动力厂交给11厂,而11厂已赴重庆(应是巴县铜罐驿)之枪厂及炮弹厂交予第1厂。此一交换引起了后世研究中正式步枪生产者的巨大混淆。
    1941年兵工署各兵工厂主要事项一览表中,1厂位于重庆鹅公岩及张家溪,主管为丁天雄,主要产品为枪弹,甲雷,机枪及手榴弹。
第1兵工厂中正式步枪枪匣铭记,民国32年11月造。
    1942年2月5日,李维城任厂长。7月第1兵工厂开始生产中正步枪,其五角星之厂徽又再度出现。1945年月产步枪四千枝。
    1946年,因抗战胜利,兵工复员,该厂于9月奉令结束。1947年9月1日,第1厂保管处撤销。中国近代第二大兵工事业,走入历史。当然,这样庞大的机构不会说完就完,后续者有:
    汉阳兵工厂原址历经抗战、复原,一直没有利用。厂区内可以捕到野兔、黄鼬等野生动物。1951年,在汉阳兵工厂原址,成立了一个小型的七五四工厂。该厂于1958年迁往武昌,汉阳机器厂迁入。1961年,武汉起重机厂,也并入汉阳机器厂。1965年5月,改名为汉阳汽车制配厂,为制造汽车之始。
    湖北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认是湖北汉阳兵工厂之嫡传。公司占地面积181万平方米,有员工17000余人,有固定资产总额50.92亿元,净资产22.83亿元,属中国国家特大型企业。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先后到公司视察。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建设牌摩托车,汽车空调压缩机,民用枪等。拥有年产摩托车120万辆,汽车空调压缩机20万台的能力。
    3303工厂是中国大型企业,其前为汉阳兵工厂,现有职工3000人,固定资产逾2亿,有大型数控仿型铣床,加工中心,三座林测试仪等各种机加工设备及仪器3000多台套,各技术专业人员600多人,具有机械,电子,光学等综合加工能力,是中国国家二级企业,中国国家一级计量单位,中国500家最大机械工业企业之一。工厂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跻身于中国轿车零部件生产行列,包括神龙“富康”轿车,上海大众“桑塔纳”轿车 广州“标致”轿车。工厂多次荣获省,市“优秀企业”,全军“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前身为汉阳兵工专门学校的军政部兵工专门学校,1937年11月奉令内迁株洲。1938年1月,复令迁移重庆。在1939年奉准设立大学部,设造兵学系、应用化学系两个系,同年7月即招生100名。 1948年改制为兵工工程学院。
    台湾中正理工学院化工系来自汉阳兵工学校,成立之始,初名制药科,1939年易名为应用化学系,1953年在台更名为化学工程系至今。
    一部份汉阳兵工厂,巩县兵工厂与渖阳兵工厂人员在台北市的信义区,合并成44兵工厂,制造炮弹。
    位在重庆的建设机床厂,即战时的第一工厂,现在仍是重庆的支柱企业和税利大户,对重庆整个经济的发展及其产业结构,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1993年6月重庆首次评选公布的重庆工业企业50强中,名列前茅,而且是全市创利税总额前10名的企业。
    正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17:19

汉阳兵工厂的变迁图。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17:24

汉阳兵工厂生产的仿克虏伯后膛火炮,射程达16华里,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之一。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17:25

清代铸造的前膛火炮。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17:26

前膛步枪,当年西方洋枪队所用。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17:26

前膛手枪。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17:27

“汉阳造”----汉阳兵工厂仿德国1888式后膛枪生产的79式步枪。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17:28

汉阳兵工厂的老机床----160余年前美国产刨床。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17:34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         (2012-02-24 07:05:13)[url=]转载[/url]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坐落于汉阳琴台大道的原汉阳铁厂的旧址上,2011年4月25日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开始闭馆拆迁,原址将建起规模更大的“张之洞近代工业博物馆”(上图为由著名设计家设计丹尼尔·李布斯金的张之洞近代工业博物馆。),德国建筑大师约亨姆·约旦已拿出汉阳钢厂的整体改造方案。去年举行的德中同行活动上,他公布了三套设计方案。根据方案,建设方将本着保留历史记忆的原则,只拆除少数没有保留价值的厂房,改造成公园和绿色休憩区等;大部分原有历史建筑将得以保留,变身为工业景观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展览、会议中心,电影院等。

    2011年6月21日由武钢集团与万科集团合作“张之洞与近代工业博物馆”在旧馆原址奠基,如今主馆的地下部分已见雏形。


原馆中的藏物迁至汉阳鹦鹉大道一个院内做临时展出。

展出大厅。


展出侧厅。


    这块铁厂界碑是在汉阳铁厂东码头(现晴川饭店附近)设置的厂界标志。右边这根花岗岩石柱是当年汉阳铁厂在月湖边修建的外国专家住宅花园的遗物,2002年打捞于月湖水中。


汉阳铁厂公事房砖柱。


张芝洞字帖等展品。


张之洞关于开炉冶炼的奏折。

墙上的汉口老照片让人很感兴趣。


当年铁厂消防队使用的头盔和水枪。


“德高梁孟”这是张之洞赠予亲家梅卿夫妇六十双寿的贺匾。为张之洞真迹。


汉阳铁厂的铁轨,湖北官窑的砖,萍乡的煤。


汉阳铁厂的变迁图。




作者: 8888    时间: 2016-2-15 17:34
学习,欣赏。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17:39

创建“汉冶萍钢铁联合企业”的几个关键人物,张之洞、盛宣怀、吕贝尔(卢森堡人)、蔡锡勇、李维格。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23:28

本文只引轻兵器有关资料,汉阳兵工厂尚生产其他大小火炮及炮弹, 均略去.)







汉阳兵工厂全景


凭藉着“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 武汉三镇包括了武昌, 汉口和汉阳。 不仅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而且一直是全国商业, 金融重镇。 从1890年起, 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兴办近代工业, 湖北纺纱局, 织布局, 缫丝局, 钢药厂, 枪炮厂等相继建立, 奠定了武汉地区工业的基础。


汉阳兵工厂的地点在湖北省汉阳县大别山, 龟山脚下, 面对襄河, 水陆交通方便。 初名湖北枪炮厂。 隶属驻省总局, 委任各司道为总办。 如藩司翟廷韶, 臬司岑春萱等。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23:29

1888年7月13日, 两广总督张之洞电俄德奥荷四国大使, 请代询造力拂造德营连珠枪机器, 价若干, 何时可成, 等。


8月16日洪钧回电, 枪机日成50杆, 装备在外, 需价130万码(德马克), 约1年可成。 8月31日, 张之洞电洪钧, 即订枪机日成50杆者, 连珠几响? (这样重要的事, 就在两个月之内, 几封电文就决定了, 形同儿戏, 决定之后还不晓得枪匣容量, 徨论其他诸元了) 其计划为购置枪管和炮管来厂装配。


11月25日洪钧回电, 连珠10响。 其资金来自1886年至1888年, 由广东文武官绅及盐商捐造兵船80万两而来, 张将之挪用为造枪炮厂之用。




1889年12月5日, 新任两广总督李瀚章奏请将已花30万两购置尚未交货之枪炮厂, 改置于直隶天津, 通州等地。 因建筑厂尚需几万两, 广东实无经费供其开工制造。 其用意若不是在哭穷, 就是无企图心, 想省麻烦, 或是与其兄串通好了。 因在1890年1月27日李鸿章上奏应设于天津, 用唐山之煤。


1890年3月16日, 张之洞回电海军衙门, 选定厂址在鄂省城之外, 张之洞赢得该枪炮厂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湖北大冶县产铁(现有黄石市, 其铁矿与江西省萍乡煤矿与汉阳铁厂, 成立了汉冶萍公司), 而以厂就铁较为合理。 该厂机器共费160万马克, 合38万两(包括造克虏伯小炮机器), 建厂预计需15万两(由户部自造路款项中拨给)。 3月19日奉旨正式批准将枪炮厂设于湖北。


1890年9月6日, 张之洞在大别山下找到厂址, 长600丈, 广100丈, 南枕山, 北滨汉, 西临大江, 与省城对岸。 惟需筑地基9尺, 并增高堤防以防水淹。 即在当地设铁厂, 枪厂和炮厂。 洋师以为须3年, 张之洞估计最快由购地, 筑基, 修堤, 造路到开炉须时2年。


1891年5月6日, 电俄德奥荷四国大使许景澄, 改订小口径毛瑟枪机。 前式停造。 须加款45万马克。


1893年张之洞建立了由铁山到江边石灰窑的铁路, 运输矿石, 全长18公里,为湖北省第一条铁路。


1894年4月23日, 张之洞电俄德奥荷四国大使许景澄, 炮坯已由信义洋行购置4尊, 请购枪坯200枝及枪身木壳材料, 以便仿造。 厂已落成, 等待开工。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23:31

"该厂建于汉阳府城外二三里, 前濒襄河、 后倚大别山、 左连铁厂、 右接龙灯堤、 □连钢药厂。 全厂面积, 宽广计共约237亩有奇。


布置情形, 分为南北两部: 南为各厂, 四周绕以围墙, 中设总厂门一座, 厂门之中, 两傍房屋数间, 为全厂巡警、 消防队驻宿之所。


由门而西, 为枪厂、 马力房、 木样房附之, 再西为炮架厂。


由炮架厂而南为炮厂, 再南为库房、 试枪房、 镕铜厂、 铜壳厂。 由南而北为铸弹厂、 打铜厂附之。


由北而东为炮弹厂、 枪弹厂。 再东为机器厂、 锅炉厂、 打铁厂、 翻沙厂。 此外如工程处、 绘图房则分设于东西两隅。


北部中为公务厅, 左为采办处、 收支所、 司事工匠住房、 护厂陆军操厂。 右为陆军营房、 委员住房。




南北两部之中, 则为一极长铁轨之路线。 此线由铁厂滨临大江之东马头起, 横贯铁厂、 兵工厂, 北达襄河之兵工厂马头、 西经龙灯堤而抵于钢药厂。 此布置之大概情形也。"


(1910年11月,朱恩绂, 湖北兵工钢药两厂各项详细情形条说表册)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23:32

(1910年11月,朱恩绂, 湖北兵工钢药两厂各项详细情形条说表册)



湖北钢药厂


1894年6月14日, 制枪厂不慎, 引发大火, 将房屋及设备全部烧毁。


1895年侍读学士文廷式上书, 谓湖北枪炮厂不可半途而废。 因当时开办经年而无成效, 局员, 司事, 工匠均被裁撤。




其时张之洞兼任两江总督, 仍请其掌理湖北枪炮厂事宜。 7月, 张之洞又呈奏扩厂, 改换被火机器, 增制无烟火药等, 共须200万两。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23:34



汉阳88式使用的漏夹及M88子弹


1895年8月开始小量生产, 冬季重建完成, 开始生产, 仿造德国出品的1888式毛瑟步枪(应是Commission Rifle, 与毛瑟无关), 因为是仿,所以定为88式, 其全称为7.92厘米88式毛瑟步枪。 使用圆弹头。 同时生产子弹, 每月能生产十三万粒。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23:38


德国定制八八式委员会步枪及汉阳造





八八式委员会步枪


1896年开工生产。 第一年生产1300枝步枪。 原有洋匠一名, 因病在夏季离去, 续聘三名, 只有一名到任。 (张之洞光绪22年12月11日致户部电, 1/13/1897)


1900年, 义和团之乱, 光绪和慈禧太后出京逃避, 张之洞拨湖北枪炮厂生产之小口径毛瑟步枪三千枝, 无烟子弹五十万发, 洋制黑药子弹五十万发, 运往陕西, 交付于岑春萱, 供其募勇勤王。 徐建寅为张之洞邀请, 担任汉阳钢药厂总办, 试制无烟火药。


1901年, 生产步枪2,500枝, 马枪316枝。 抬枪53杆。 徐建寅试制棉质无烟火药成功, 正拟大量生产时, 不幸在配药时引爆, 以身殉, 另有16名员工一起殒命。 遣着有译书18本。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23:39





湖北兵工厂大门


1902年湖北枪炮局对1895年至1901年生产数量四柱表。 造成快枪22,500枝。 马枪316枝。 抬枪53杆。 枪弹14,288,163颗。


1904年9月26日, 张之洞奏请将湖北枪炮厂改名湖北兵工厂。 当时可以日产步枪50枝。 子弹12000颗。


1904年,湖北枪炮厂又对88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88式步枪与德M1888式不同点有:德M1888式枪管外部有一套筒,俗称老套筒, 而改良88式则去掉套筒, 并将枪管外径从13.4mm加大到14.8mm;1910年, 增加上护木, 又将德M1888式直立式表尺式样, 其分划为5-20, 改良为88式表尺为固定弧式, 其分划为1-20。 这两种步枪其他构造基本上相同, 如枪机之机头是分离式的, 使用弹夹供弹, 弹仓外露等等。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23:47

附图来自史诺(Edgar Snow)之Far Eastern Front一书, 东北的胡匪, 手持一把老套筒。


汉88式毛瑟步枪诸元:




全长: 1250mm


全重为4.06kg (不含刺刀)


枪管长为740mm


口径7.92mm (88式毛瑟步枪圆头弹)


弹头重14.7公分


弹头初速为600m/s




表尺射程为2000m


由5发固定弹仓供弹


膛线右旋4条


膛线缠度240mm


瞄准基线长为655mm


该枪配有刺刀, 刺刀式样为单刃偏锋, 刺刀全长为517.5mm, 刀身长为395mm, 刺刀全重为0.566kg





汉阳造88式步枪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5 23:48

汉88式马枪诸元:


口径7.92mm


全长为955mm


全重为3.166kg (不含刺刀)




枪管长为442mm


表尺射程为1800m


该枪的供弹具, 膛线, 膛线缠度同汉88式毛瑟步枪。



88式步枪枪匣铭记


民国22年6月制造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04

德国M88 7.9 mm 子弹诸元:


弹壳长度: 5.7 cm


子弹全长: 8.255 cm


弹头: 圆头, 金属覆盖


弹头长度: 3.124 cm


弹头直径: 0.808 cm




弹头重: 227 grain


弹头覆盖金属: 铜镍合金


子弹装药: 片状非压缩


装药重: 40.6 grain


枪口初速: 639.78 m-sec (74 cm 枪管)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05




德国M88 7.9 mm 子弹细部尺寸图



汉阳造以漏夹装填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07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塔


中共人民解放军以八一为建军节, 源自1927年8月1日, 中国共产党的周恩来, 叶挺, 贺龙, 朱德等人, 在江西省南昌市首次组织自己的武装力量国民党展开斗争, 称为南昌起义, 其主要武器为汉阳造步枪。 1977年50周年纪念时, 在南昌市区建了八一起义纪念塔, 塔上矗立了一把大理石雕出的汉阳造与红旗。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08
1907年陆军部通令各省采购湖北兵工厂枪械。 除特殊需要外, 不应向外洋采购, 一律向汉阳厂购买, 并依期付款。 该年生产步枪9,000枝。



1910年的『湖北兵工钢药厂历年及宣统元年造成拨解实存各项军火表册』, 记载了由1895年至1909年年底的生产总共数量: 造成七密里九口径毛瑟步快枪121,974枝、 七密里九口径毛瑟马快枪8,062枝、 抬枪53杆、 毛瑟枪头尖刀2,310把、 七密里九毛瑟枪弹62,670,758颗。 六密里八口径新式步快枪8枝、 六密里八口径新式马快枪2枝、 六密里八新式枪弹3,412颗。



将以上数字与1902相比, 后八年的每年步枪平均产量, 比前七年增加了一倍, 由3,214枝达到了6,243枝, 子弹生产量更增加了三倍, 由2,041,166颗到了6,047,824颗。 但是很特殊的一点是, 刺刀的产量与步枪产量不成比例。 因此虽购有专制刺刀, 日产50把的机器, 并没有善加利用。 配发时, 仍需向外采购。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10
1910年, 陆军部提案湖北兵工厂改造6.8mm枪弹。 8月领到上海制造局所制之沪68步枪, 准备改造新枪。 估计更换机具, 需款30万两。 陆军部原拟由江汉关洋税负责20万, 宜昌关洋税负责10万, 但两关均无款可拨。



冯启均任总办, 日产快枪38枝, 枪弹12,000颗。



1910年11月,朱恩绂考察湖北兵工钢药两厂:



"查该两厂成立以来, 为时不过十余年, 前后开支共18,805,000余两, 糜款不为不钜, 考其成绩, 至无可言, 其弊全坐于用人之失当, 办事之无条理。 查该厂开送员司工匠表册," "…分派职司, 名目繁琐, 办理一切, 未有一定之权限, 又无统一之机关,"



"最坏者, 造药工程师好赛尔, 为瑞士国哲学进士, 本非造药专家," "前任造药工程师柯尔富期假回国, 遂继其任, 一切皆依样葫芦, 今无论所造之药, 程度甚低, 即所制之□, 亦多不合造药之用。"



"此外又有番译而充药厂之监工者、 有铜匠而充硝磺□水等厂之匠目者, 所习非所用, 所用非所习, 大率类是。"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11
朱恩绂考察各军械局情况致四川总督赵尔巽信中说: 鄂厂规模宏肆, 与沪厂相酹, 以言枪弹工作, 实还不如, 由舂壳至成弹, 只有6成(其余为废品)。 废弃既多, 成本昂贵。 而尤以药为最劣, 速率不及600, 涨力恒在3,000以外, 有逾4,000者。 该工师在厂已及10年, 而成绩如此, 岂不可叹。 在他的奏折中又说: 近来因经费绌减, 又拟造新枪, 日产快枪30枝。 工作品质上, 10枝中有4,5枝不能通过精密检查, 线牌之角槽, 枪管外径, 皆有偏曲之弊。 枪管钢料均系购自外洋, 而钢厂成立多年, 不能自炼。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13
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日)新军第八镇工程营后队正目(班长)熊秉坤在武昌首义, 当晚在里应外合的情况下, 轻取楚望台军火库。 得到所存储的德, 日及汉阳造步枪近两万枝及弹药无数。 革命军与清军在汉口及武昌均发生激战, 兵工厂所在之汉阳尚称稳定, 驻汉阳之新军四十二标第一营党代表胡玉珍于11日起义, 举右队队官宋锡全为指挥官, 占领兵工厂, 以王金山为工厂总理。 接收工众3,000余人, 步枪7,000把, 子弹5百万发, 山炮150门, 炮弹6,000发。 并全力赶造枪械以助革命, 每昼夜可出步枪60杆, 子弹3万发, 炮弹1-2千枚。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15
1912年民国成立, 总办初由黎元洪任命曹国勋, 继任萧佐汉, 七月又改任刘庆恩。 以该厂产量过小, 改采包工制, 论件计值。 于是产量增加, 每日可生产步枪70枝。 同时任沈凤铭为湖北钢药总办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16
1914年定每日生产步枪20枝。 枪弹30,000粒。



1915年定每日生产步枪50枝。 枪弹65,000粒。 改隶陆军部。



1915年段芝贵电文中说: 鄂兵工厂制造七九步枪, 原定每日出六十枝, 每月除星期休假外, 共出1,560枝。 全年约出18,000枝。 惟该厂奉部颁发新式枪样(应是元年式步枪), 已抽工一半, 先行改造机件, 因之制造力顿减。 现每月出枪八百枝。



陆军部统帅办事处调查各处迭称, 用鄂造步枪实弹射击, 常有损坏。 查明陆军第2师驻宜昌新改步八团, 用鄂造步枪在武昌打靶, 炸坏枪9杆, 炸坏机件244杆。 本年在宜昌炸坏枪10杆, 炸坏机件72杆。 兵工厂及钢药厂总办, 各记大过3次。 其余枪厂, 枪弹厂领工及检验处员等多人为之撤差。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18
1916年9月8日, 陆军部军械司在南苑试放汉阳兵工厂厂长刘庆恩所制造的新枪, 名为。 该枪采用枪口集汽式自动作业系统, 口径7.9mm, 枪管长703.1mm, 初速780m/s, 连刺刀重5kg, 弹重10g(尖弹), 射速50发/分, 装弹6发。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19
1917年, 因沪厂(上海兵工厂)停造步枪, 所有造枪机器一百七十余部奉命运到, 陆续增加产量, 每日可造一百枝步枪。 该年, 北洋政府创立了兵工专门学校, 设校址于汉阳兵工厂,定名为陆军部汉阳兵工专门学校。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20
1920年9月, 杨文恺改任总办, 奉令代造各省订购械弹步枪, 每日增至120枝, 加开夜工, 可出80枝, 一日可生产200枝步枪。 枪弹产量增至每月200万粒。 1920年冬季, 加设机关枪厂。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22
1921年, 仿造美国白朗林式重机枪(Browning M1917), 于10月10日量产, 称为三十节式重机枪。 (民国十年十月十日) 中共根据其枪管水冷器完全用黄铜打造的特点,称之为“老黄牛”。 初造时每月可生产12挺, 后来增加至25挺。 并开始制造自来得手枪, 仿造自M1896年毛瑟手枪, 初造时月出60枝, 后增加到260枝。 又称为驳壳枪。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23


30节重机枪,附图来自史诺(Edgar Snow) 之Far Eastern Front一书, 中国部队在热河。


汉造三十节重机枪诸元:


全长: 960mm




枪身重为15.5kg


枪架重为23.5kg


枪管长为610mm


口径7.92mm


初速为824m/s


表尺射程为2000m




膛线右旋4条


膛线缠度240mm


瞄准基线长为680mm


自动方式为管退式(Short Recoil, 短后座力)


射速500-600发/分


250发弹带上弹




冷却方式为水冷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25
汉造毛瑟7.63驳壳枪诸元:



全长: 288mm



枪全重为1.16kg



枪管长(连弹膛)为132mm



口径7.63mm



初速为425m/s



枪口活力50.6公尺公斤



表尺射程为1000m



来复线右旋6条



来复线缠度200mm



瞄准基线长为230mm



弹头重5.5公分



全弹重10.7公分



装弹具式样桥夹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26
陆军部汉阳兵工专门学校, 至1922年, 因教育经费短缺,该校即行停办。



1924年成立电机课, 建筑发电厂, 装设交流发电机两座。 年底完工。 在此之前, 只有直流发电机一座。 是时, 虽名为隶属中央, 实际上为地方军阀所控制。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27
1925年元月全厂改用交流电, 改称动力厂。 4月, 直奉战争后, 刘文明任总办。 汉阳兵工专门学校又恢复招生, 招生五十名, 习业四年。 年底又改派杜节文任总办。



1926年, 9月1日, 国民政府北伐军攻克汉阳和汉口, 10月10日攻克武昌。



1927年胡恩光任总办。 后改由邓演存任厂长。



1928年北伐完成, 汉阳兵工厂改隶军政部兵工署。



1929年8月13日, 汉阳兵工专门学校第一期毕业, 由兵工署长陈仪亲临主持。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28
1930年汉阳兵工厂又改进88式毛瑟步枪之刺刀, 主要是将刺刀刀身加长, 用于白刃战更加有效。



1931年9月, 因洪水泛滥, 赫山长堤为襄水所淹, 为清道光以来所未有。 13日决堤, 淹没赫山分厂, 14日淹没本厂, 无法可救。 员工二万余人, 均成灾民。 全厂水淹达到两个多月。 水退之后, 又发生工潮, 停工整理。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28
1932年奉命将枪弹厂迁往巩县兵工厂(河南省), 但因巩县兵工厂厂房不足, 另建则费时太久, 奉命又运回原厂。 7月, 汉阳兵工专门学校奉兵工署令, 全部迁往南京中华门外新校址, 校名再次改为"军政部兵工专门学校",内设造兵、 制药两科。 学生毕业后由兵工署统一分配于各兵工厂及有关机关服务。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29
1933年由郑家俊任厂长。 5月枪弹厂复工, 每月增产枪弹330万粒。 并将包工制一律改为点工。 工人数也较前减少, 生产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兵工署年度报告, 汉厂该年制造步枪5,800枝。 重机枪汉宁(南京金陵兵工厂, 其生产者为1935年按德国兵工署赠送之MG08图纸所造之马克沁水泠式重机枪, 称为二四式重机枪 -属于捡破烂)共造576挺。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31

1936年11月29日, 白药房员工赵德源及其子赵和敬, 在调制白药时, 因磨擦而引起爆炸, 将该房全部炸毁。


1938年2月改称第1兵工厂, 后因日军逼近武汉, 汉阳兵工厂奉令迁往湖南辰溪,将制炮厂交给炮兵技术处, 后成立50厂忠恕分厂。 并将制枪厂并入民国军政部兵工署第21厂(当时在四川重庆, 原南京金陵兵工厂),继续生产88式毛瑟步枪,为了区别这两种步枪, 21厂生产的88式在枪的节套上刻有“汉式”二字及21厂厂徽。 21厂于1943年停止制造88式毛瑟步枪和马枪。 1943年10月起量产。



第21厂88式步枪




民国29年6月造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31
1939年3月, 于湖南辰溪重新开工生产枪弹。 机关枪厂, 火工厂及机器厂也于7月复工。 后又奉令迁往重庆。 在鹅公岩勘定厂址, 开凿山洞, 建筑厂房。 并与11厂调整作业, 将枪弹厂, 机关枪厂, 动力厂交给11厂, 而11厂已赴重庆(应是巴县铜罐驿)之枪厂及炮弹厂交予第1厂。 此一交换引起了后世研究中正式步枪生产者的巨大混淆。



1941年兵工署各兵工厂主要事项一览表中, 1厂位于重庆鹅公岩及张家溪, 主管为丁天雄, 主要产品为枪弹, 甲雷, 机枪及手榴弹。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32

1942年2月5日, 李维城任厂长。 7月第1兵工厂开始生产中正步枪, 其五角星之厂徽又再度出现。



第1兵工厂中正式步枪枪匣铭记,民国33年1月造。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34
1945年月产步枪四千枝。



1946年, 因抗战胜利, 兵工复员, 该厂于9月奉令结束, 10月1日成立第一兵工厂鹅公岩保管处, 原有职员468人资遗291人, 工人4,161人资遗3,499人。 机器材料分拨21厂及50厂。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35
1947年9月1日, 第1厂保管处撤销。 中国近代第二大兵工事业, 走入历史。



汉阳兵工厂原址历经抗战、 复原, 一直没有利用。 后来曾有计划将四川长寿的26厂迁往汉阳, 成立汉阳新厂, 主要为化学厂, 在1947年6月1日成立工程处, 后来迁往台湾, 改为二○三厂, 在高雄县大树乡。



原厂区内后来荒凉到可以捕到野兔、 黄鼬等野生动物。 1951年, 在汉阳兵工厂原址, 成立了一个小型的七五四工厂。 该厂于1958年迁往武昌, 汉阳机器厂迁入。 1961年, 武汉起重机厂, 也并入汉阳机器厂。 1965年5月, 改名为汉阳汽车制配厂, 为制造汽车之始。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36
在龟山脚下, 原兵工厂留下的一个40公尺高的烟囱, 上面已长起了小树, 并有雀鸟筑巢。 在1964年为了扩建车间, 以拆卸砖瓦, 再填以木料, 最后点火焚烧的方式, 将其拆毁。



当然, 这样庞大的机构不会说完就完, 后续者有:



前身为汉阳兵工专门学校的军政部兵工专门学校,1937年11月奉令内迁株洲。 1938年1月,复令迁移重庆。在1939年奉准设立大学部,设造兵学系、应用化学系两个系,同年7月即招生100名。1948年改制为兵工工程学院。迁往台湾后,数度易名,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称为中正理工学院,目前为国防大学之一部份。



部份汉阳兵工厂、巩县兵工厂与沈阳兵工厂人员在台北市的信义区, 并入由青岛撤台的44兵工厂, 制造炮弹。目前已经迁往南港。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37
位在重庆的建设机床厂, 即为复工的第一工厂。代号为296厂,枪械打印代号自1955年后,改为26。现在仍是重庆的支柱企业和税利大户, 对重庆整个经济的发展及其产业结构, 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1993年6月重庆首次评选公布的重庆工业企业50强中, 名列前茅, 而且是全市创利税总额前10名的企业。



正是: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49
发展历程

该枪原型为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Gewehr 88或简称Gew 88),由于该枪存在着装弹退弹困难、抽壳可靠性不佳、容易炸膛等问题,1898年德国军方采用毛瑟1898式步枪将其取代。该型步枪遂转售给土耳其、非洲一些国家和中国的清政府。

基于清政府的洋务派对“毛瑟”品牌的迷信,德国商人谎称1888式步枪为毛瑟步枪,成功地将设计资料和生产机械卖给了清政府。故从1896年开始,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此型步枪,定名为八八式。1899年江南制造局也开始生产此型步枪,一直到1944年,此型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为当时中国生产时间最长的一种轻武器,也是自清政府的新军到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各个武装部队的轻武器装备的主要枪型。

由于该枪的主要生产者为位于湖北汉阳之汉阳兵工厂,因此一般称之为汉阳造。同时,因前期进口的德国产1888式步枪采用了全长式枪管套筒,国内前期的仿制品也采用了全长式枪管套筒,故其早期枪型也被称之为“老套筒”。

1904年,汉阳兵工厂对此枪进行了改进,去除了枪管的套筒,以上护木取代,刺刀庭改在前护箍下方,其他则参考了德国1898式步枪,改进了照门,通条改放在护木之中等。

由于生产时间长远,民初中国所有的战役此枪几乎无役不与,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在内。根据当年在新军第八镇(师)21标一个士兵的回忆,当年第八镇的步枪全部是汉阳兵工厂出产。因此,1911年10月10日晚上,程定国所开的第一枪,用的应该是汉阳造,由此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该枪从辛亥革命一直到抗美援朝一直在战场上发挥作用,是中国战争史的一个传奇的神话.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54
制造源起


清末的洋务派大臣张之洞,时任两广总督。虽然当时广东己有省城内广东机器局,城外增步军火局,又在1887年,于广州大北门外番禺县属的石井墟设石井西局,创建制造枪弹厂一所。但是规模太小,制枪又多用为手工,张之洞决定重新购置机器,建设新厂。

此事经张之洞与清政府驻俄德奥荷四国大使洪钧及接任的许景澄的合作下,与德国力拂厂(Ludwig Loewe)商定,购买可日产50杆11mm口径(.43 Mauser)、 毛瑟1871/84型步枪的机器及附属设置。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继任的两广总督李瀚章不愿负担未清的尾款,以及将来开办后的经常性开支。朝野一阵讨论之后,张之洞在1890年争取到在湖北设厂,决定因素是湖北有大冶县产铁。

1891年,张之洞听说了新型德国制式步枪1888式。在5月电请许景澄, 改订制造小口径步枪机器,此项变更,又追加了45万马克。采用新型步枪对中国兵工事业最大的冲击,是计划采用无烟火药和金属包裹弹头,这在当时世界各国都是先进技术,中国工业能力是无法支援的。同年,江南制造局首先制出了使用无烟弹药的快利步枪。当时的世界各国,包括美国在内,主要使用黑火药装填子弹的单发步枪,因此八八式步枪可说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武器。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1:58
技术特点


德国的88式步枪设计使用的弹药是88式(Geschoss 88)7.92mm子弹, 其弹径是8.08mm, 后来在1903年采用的S型尖弹, 其弹径为8.20mm, 因此设计使用88式子弹的枪械不能使用尖弹,会有炸膛之虞。现今市面上的7.9子弹,多是较大的尖弹,较小的88式子弹已经列入了收藏品。中国以往称88式子弹为七九圆弹, 因为其弹头为长圆形,一直到抗战结束仍有大量生产。S型及SS型分别称为尖弹及重尖弹。在美国又称德国88式子弹为7.9x57J, s型及SS型为7.9x57JS。

在军阀混战的时代,一直到抗战结束,汉阳造在中国一直是主力武器之一,虽然落后了中正式两代,比日式的三八步枪也落后了一代,但是仍不失为一把结实可靠的步枪。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2:01
生产情况


汉阳兵工厂生产的记录如下:

1896年开工生产。第一年生产1,300枝步枪。

1901年, 生产步枪2500枝, 马枪316枝。

1902年湖北枪炮局对1895年至1901年生产数量四柱表。造成快枪22500枝。马枪316枝。

1904年, 当时可以日产步枪50枝。

1910年的‘湖北兵工钢药厂历年及宣统元年造成拨解实存各项军火表册’, 记载了由1895年至1909年年底的生产总共数量:造成“毛瑟”步枪121974枝、“毛瑟”马枪8062枝。

进入民国之后, 由于北洋政府财务匮乏,又连年战乱,汉阳造的生产非常不规则,多时可达每日200枝,但有时因材料用尽,无力添购,直至停工待料的局面。

1915年时,年生产10000枝左右。

1920年时,年生产18000枝。

根据中国近代兵器工业记载,1912年至1927年,汉阳兵工厂一共生产步枪577982枝;但并未注明该数字由何得出。

1932年时,每月可生产4700枝。

1933年只生产了5800枝。

1934年生产了38400枝。

??
1937年7月, 抗战开始, 武汉地区立即受到日军占领的威胁, 湖北兵工厂改名为第一兵工厂, 1938年初奉命向后方迁移, 先迁往湖南辰溪, 后枪厂又迁往四川重庆, 1938年7月并入21兵工厂, 1939年1月在重庆复工生产, 改名为汉式七九步枪, 至1944年停产之产量如下表:

品名/年度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汉式七九步枪 41500 53814 31500 46600 33400 350

参照已知汉阳造的序号, 有日期最早的一把是“乙3H3275”, 日期是21-2。由此算出, 由1A0001至3H3275为593216。减去1909年前的产量, 得出1910至1932年初的产量为463180枝。

原已知序号中印有汉阳兵工厂五角星记, 最高的是"乙4I7654", 日期是26-12。由此算出, 由3H3275至4I7654为274352枝。

最近又出现一把1938年2月的汉阳造, 序号"乙4J6403", 大约正在迁厂之前制造。因此可以概算出在原址生产的汉阳造大约是:876316把。加上战时21厂生产了207164把, 总数则为1083480。

??1895-1909 1910-1932 1932-1938 1939-1944 合计

130036 463180 283100 207164 1083480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02:06
汉阳兵工厂

武汉三镇包括了武昌,
汉口和汉阳。不仅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且一直是全国商业,金融重镇。从1890年起,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兴办近代工业,湖北纺纱局,织布局,缫丝局,钢药厂,枪炮厂等相继建立,奠定了武汉地区工业的基础。汉阳兵工厂的地点在湖北省汉阳县大别山,龟山脚下,面对襄河,水陆交通方便。初名湖北枪炮厂。隶属驻省总局,委任各司道为总办。如藩司翟廷韶,臬司岑春萱等。1888年7月13日,两广总督张之洞电俄,德,奥,荷四国大使,请代询造力拂造德营连珠枪机器,价若干,何时可成,等。8月16日洪钧回电,枪机日成50杆,装备在外,需价130万码(德马克),约1年可成。8月31日,张之洞电洪钧,即订枪机日成50杆者,连珠几响?(这样重要的事,就在两个月之内,几封电文就决定了,形同儿戏,决定之后还不晓得枪匣容量,徨论其他诸元了)其计划为购置枪管和炮管来厂装配。11月25日洪钧回电,连珠10响。其资金来自1886年至1888年,由广东文武官绅及盐商捐造兵船80万两而来,张将之挪用为造枪炮厂之用。1889年12月5日,新任两广总督李瀚章奏请将已花30万两购置尚未交货之枪炮厂,改置于直隶天津,通州等地。因建筑厂尚需几万两,广东实无经费供其开工制造。其用意若不是在哭穷,就是无企图心,想省麻烦,或是与其兄串通好了。因在1890年1月27日李鸿章上奏应设于天津,用唐山之煤。1890年3月16日,张之洞回电海军衙门,选定厂址在 汉阳兵工程全景鄂省城之外,张之洞赢得该枪炮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湖北大冶县产铁(现有黄石市,其铁矿与江西省萍乡煤矿与汉阳铁厂,成立了汉冶萍公司),而以厂就铁较为合理。该厂机器共费160万马克,合38万两(包括造克虏伯小炮机器),建厂预计需15万两(由户部自造路款项中拨给)。3月19日奉旨正式批准将枪炮厂设于湖北。1890年9月6日,张之洞在大别山下找到厂址,长600丈,广100丈,南枕山,北滨汉,西临大江,与省城对岸。惟需筑地基9尺,并增高堤防以防水淹。即在当地设铁厂,枪厂和炮厂。洋师以为须3年,张之洞估计最快由购地,筑基,修堤,造路到开炉须时2年。1891年5月6日,电俄德奥荷四国大使许景澄,改订小口径毛瑟枪机。前式停造。须加款45万马克。1893年张之洞建立了由铁山到江边石灰窑的铁路,运输矿石,全长18公里,为湖北省第一条铁路。1894年4月23日,张之洞电俄德奥荷四国大使许景澄,炮坯已由信义洋行购置4尊,请购枪坯200枝及枪身木壳材料,以便仿造。厂已落成,等待开工。"该厂建于汉阳府城外二三里,前濒襄河、后倚大别山、左连铁厂、右接龙灯堤、□连钢药厂。全厂面积,宽广计共约237亩有奇。布置情形,分为南北两部:南为各厂,四周绕以围墙,中设总厂门一座,厂门之中,两傍房屋数间,为全厂巡警、消防队驻宿之所。由门而西,为枪厂、马力房、木样房附之,再西为炮架厂。由炮架厂而南为炮厂,再南为库房、试枪房、镕铜厂、铜壳厂。由南而北为铸弹厂、打铜厂附之。由北而东为炮弹厂、枪弹厂。再东为机器厂、锅炉厂、打铁湖北枪炮厂、翻沙厂。此外如工程处、绘图房则分设于东西两隅。北部中为公务厅,左为采办处、收支所、司事工匠住房、护厂陆军操厂。右为陆军营房、委员住房。南北两部之中,则为一极长铁轨
之路线。此线由铁厂滨临大江之东马头起,横贯铁厂、兵工厂,北达襄河之兵工厂马头、西经龙灯堤而抵于钢药厂。此布置之大概情形也。"1894年6月14日,制枪厂不慎,引发大火,将房屋及设备全部烧毁。1895年侍读学士文廷式上书,谓湖北枪炮厂不可半途而废。因当时开办经年而无成效,局员,司事,工匠均被裁撤。其时张之洞兼任两江总督,仍请其掌理湖北枪炮厂事宜。7月,张之洞又呈奏扩厂,改换被火机器,增制无烟火药等,共须200万两。汉阳88式使用的漏夹及M88子弹1895年8月开始小量生产,冬季重建完成,开始生产,仿造德国出品的1888式毛瑟步枪(应是CommissionRifle,与毛瑟无关),因为是仿德M1888式,所以定为88式,其全称为7.92厘米88式毛瑟步枪。使用圆弹头。同时生产子弹,每月能生产十三万粒。1896年开工生产。第一年生产1300枝步枪。原有洋匠一名,因病在夏季离去,续聘三名,只有一名到任。1900年,义和团之乱,光绪和慈禧太后出京逃避,张之洞拨湖北枪炮厂生产之小口径毛瑟步枪三千枝,无烟子弹五十万发,洋制黑药

汉阳造88式步枪子弹五十万发,运往陕西,交付于岑春萱,供其募勇勤王。徐建寅为张之洞邀请,担任汉阳钢药厂总办,试制无烟火药。1901年,生产步枪2,500枝,马枪316枝。抬枪53杆。徐建寅试制棉质无烟火药成功,正拟大量生产时,不幸在配药时引爆,以身殉,另有16名员工一起殒命。遣着有译书18本。1902年湖北枪炮局对1895年至1901年生产数量四柱表。造成快枪22,500枝。马枪316枝。抬枪53杆。枪弹14,288,163颗。1904年9月26日,张之洞奏请将湖北枪炮厂改名湖北兵工厂。当时可以日产步枪50枝。子弹12000颗。1904年,湖北枪炮厂又对88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88式步枪与德M1888式不同点有:德M1888式枪管外部有一套筒,俗称老套筒,而改良88式则去掉套筒,并将枪管外径从13.4mm加大到14.8mm;1910年,增加上护木,又将德M1888式直立式表尺式样,其分划为5-20,改良为88式表尺为固定弧式,其分划为1-20。这两种步枪其他构造基本上相同,如枪机之机头是分离式的,使用弹夹供弹,弹仓外露等等。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16:07
8888 发表于 2016-2-15 17:34
学习,欣赏。

黄金十年的成色----抗战期间国军生产的98门大炮 (转载)

近代陆军作战大都以火炮为主,斯大林就曾经说过“炮兵是战争之神”。因之,在二战中各个主要参战国都生产出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的各式火炮(不包括迫击炮),而作为主要参战国之一的中国在抗战中仅仅生产了区区98门大炮(不包括迫击炮),这个数字令人汗颜,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抗战的不易。和被大肆吹嘘的所谓黄金十年的成色是多么的不足,现在让我来谈谈抗战中生产火炮的那些事吧。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16:07
  整个民国期间中国大概生产了身管火炮约4600余门,其中1200多门都是1924年到1931年东三省兵工厂生产的,其生产的山炮、野炮、平射炮、榴弹炮(批量生产150毫米榴弹炮,甚至在九一八的时候正在试制240毫米榴弹炮),口径和质量基本上是民国期间最好的,但东北沦亡后,这个兵工厂成为鬼子的军工厂了。其次能生产大炮的是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他主要生产山炮和野炮,一般是75毫米口径的,最大105毫米口径,约生产2300门(抗战前生产约2100门)。第三是上海兵工厂在清末到1931年生产75毫米山炮约600门,但由于32年的一二八事变,上海兵工厂被迫关闭。第四个兵工厂就是汉阳兵工厂,从1921年到1937年共生产75毫米山炮约250门。除此之外,当时广东的军阀陈济棠在1932年开始投资约1100万,建造了一个当时全国最新的制炮厂,即琶江制炮厂(广东第二兵工厂),该厂规模很大,设备一流,但截至36年陈济棠下台,只开始试生产,仅试制了105毫米榴弹炮1门,75毫米山炮2门。国民党中央政府接收后,该厂竟不明不白的停止生产,直到七七事变也没有恢复大炮的试制。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16:08
  在35年到36年前后,阎锡山觉得中日战争不可避免,山西一定会沦为战区,认为兵工厂在山西太不安全,就提议将太原兵工厂交给中央,不过不白交,阎老西先狮子大开口,要求中央补助山西花费8000万,中央当然不答应,阎锡山就一路落价,降到2000万,中央派人来厂调查,可调查的人都是在外国吃过洋面包的,见过外国的大厂,怎么能看得上这个土兵工厂呢?(虽然这个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调查后一致认为该厂技术落后,机器陈旧,没有利用价值。人家中央不要,人家中央要新建好的。不过话说回来了,在那种大战一触即发的情况下,将这个能年产近200门大炮(当然产出的大炮质量不高),近万支步枪的中国最大兵工厂弃之不顾 ,确实令人叹息,尤其是这个兵工厂还附设了新建的钢铁厂,其年产能力相当于抗战期间后方钢铁厂的总和。这个兵工厂在抗战刚开始,就遭到轰炸,在太原失守前被紧急拆迁,抢出了一部分机器设备和材料,其余的都资敌了,阎锡山利用这些设备,将其撤到陕西后方,建了两个小型兵工厂,制造枪支弹药,但由于炼钢设备倡促之中运不走,也失去了造炮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阎锡山为了解决钢材问题,趁日寇进攻中原,国军一溃千里,中央政府命令拆除河南境内一大段铁路之机,再别的部队都不愿干这费力气活的时候,派出一个师,到河南抢拆了一部分铁路,并将一些备用钢轨也拉回去,弄了几千吨轨道钢,这连同其战前积累才挨过了整整八年的抗战。但这些钢材最多也只能造迫击炮而已。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16:08
  其实国民政府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缺乏大炮,其在抗战前也买了几百门大炮,这些大炮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火炮,但好炮也是好价钱,如博福斯75毫米炮,每门价格16000美元,但还不带炮弹和光学器材,炮弹每发20美元,都快顶上一支步枪了。算下来一门炮带炮弹和附件得3万多美元,合法币10多万,国民政府大规模买不起啊,因为按其计划,在38年就要编好60个新式的师,这60个师按计划,仅75毫米炮就需要2200多门,国民政府怎么也买不起。于是就计划建厂制造,但国民政府一贯是崇洋媚外,好高骛远,一切都要外国最好的,考察一番,决定在湖南建厂,并建钢铁厂等等,技术一流,比陈济棠那个好多了等等规划的很好,并计划38年开始批量生产。但国民政府最擅长的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到七七事变的时候,这个拟议的兵工厂,连厂房还没建好,所有的机器设备都没到位,以后也运到的不多,在抗战中也没有起太大的作用。而汉阳兵工厂的造炮能力也在抗战搬迁中丧失殆尽,在搬到后方后只从事生产炮弹和迫击炮的任务。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16:08
  这样一来,抗战开始的时候,真正有造炮能力的还就剩下原陈济棠的琶江制炮厂,但鬼子也早对其进行侦察,抗战开始不久,就对其轰炸,好在损失不大,以后马上内迁,经辗转迁移最后落脚到重庆,并被改名第50兵工厂。但这个厂当时建造的时候,因为财力不足,没有建附设的钢铁厂,本来陈济棠是要第二期工程的时候建钢铁厂的,但由于其下台,也就永远的没建造。而因为日本对中国的封锁,进口钢材很困难。这样一来,到后方就还是没办法生产大炮。就在这时候,兵工署在库存中发现了一批报废的150毫米的重迫击炮的炮管,这些炮管的来历是九一八以前,东北迫击炮厂仿制150毫米重迫击炮,并在东北军中大规模装备,当时东北军的国防旅,每旅都装备这样的迫击炮6门,而且还有大量的备用炮管储备。但九一八后,进关的东北军失去了该炮的生产能力,后来又在内战中将这些重迫击炮慢慢消耗,报废后缴入仓库。本来这些东西是废物了,但在抗战之中,这些报废的炮管也成为稀罕之物。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16:09
  1939年1月兵工署命令第50兵工厂利用这些炮管制造试制150毫米迫击炮,由于这些炮管是报废的,口径不一,无奈之下,改造的时候就重新设计,其改进有以下几点:1、将口径统一改为152毫米,以便与弹药配套。2在炮上增加缓冲器,以减轻发射时的冲击力。3、将炮改为可拆卸三大部分,以利于山地作战人力搬运。4配备瞄准装置,增加命中率。5、改良炮架,使之更耐用。6、重新设计炮弹,改良引信,弹体装高能炸药,增强杀伤力。改造结束后,该炮炮身长1900毫米,射程3143米。并于1940年定型,被兵工署定名为“二九年式150毫米迫击炮”,该炮批量生产,总共改造该炮281门,制造炮弹7.46万发。直到炮管用完。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16:09
  但这种迫击炮在军队中并不算大炮范畴,而且是临时改造,第50兵工厂的设备还是发挥不了作用,于是兵工署的目光转向其他,由于抗战期间,日军的装甲车和轻型坦克在战场上横冲直撞,这些战车装甲厚度虽然不大,但普通轻兵器无法对付,而向德国和苏联买的几百门战车防御炮又不足分配,1938年5月,兵工署命令第50兵工厂仿制37毫米战车防御炮,该厂以购买的德国苏罗通50倍37毫米战车防御炮为母型,派人到德国与德国克兰公司签订设备、仪器和制造100门炮的原料供货合同,其图纸等技术资料也由克兰公司提供。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16:10
  到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航运受阻,所订大部分设备没有运出,但原材料都已经运过红海,几经转运在1940年5月陆续运到工厂。7月正式开始试制,由于有原厂图纸,该厂设备也很不错,经半年多的反复试验,克服了种种困难,于1941年3月,第一门样炮试制成功,经检验合格,随即转入批量生产。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16:10
  该炮放列全重343千克,行列全重369千克,初速825m/s,最大射程6000米,口径37毫米,炮管长度为口径的50倍,在400米射程以内可以击穿40毫米厚度的装甲钢板。兵工署将其命名为“三零年式50倍37毫米战场防御炮”,这是抗战期间中国唯一的一种批量生产的身管火炮。该火炮因进口炮管只有100门,除去加工报废外,1941年到1945年共生产94门,最后因材料来源断绝而停产。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6 16:10
  在仿制该炮的同时,1939年7月,第50兵工厂拟仿造丹麦麦特森式20毫米高射机关炮,以提高防空能力,并向德国订购100门材料。但因战争影响,材料未能进口,计划落空。1944年3月,第21兵工厂(原金陵兵工厂)奉命试制20毫米高射炮,该厂仍以麦特森式20毫米高射机关炮为母型进行仿造,同年11月仿造成功,该炮初速890m/s,最大仰角82度,最大射程3500米,射速每分钟125发,性能优良,但由于缺乏材料,仅生产4门样炮即停产。

  这就是整个八年抗战中国生产的所有后膛炮,仅仅有98门。在前线军人浴血奋战的时候,军工仅仅拿出这样的成绩,实在令人汗颜,所谓的“黄金十年”真是令人无法评论。
作者: 8888    时间: 2016-2-16 16:15
学习。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7 16:44
8888 发表于 2016-2-16 16:15
学习。

谢谢!您客气!
作者: 8888    时间: 2016-2-17 16:54
这方面確是外行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8 03:26
8888 发表于 2016-2-17 16:54
这方面確是外行

只要在钱币上是超人,就够了。隔行如隔山,没必要样样都懂。
作者: 8888    时间: 2016-2-18 17:03
谢谢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18 21:41
8888 发表于 2016-2-18 17:03
谢谢

原本想将汉阳兵工厂产品,不同时期应用在敌我双方战场上的情况逐一进行汇总,现在不需要了。谢谢您!
作者: 8888    时间: 2016-2-19 11:35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20 18:18
8888 发表于 2016-2-19 11:35

这样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中国发展的进程。
作者: 8888    时间: 2016-2-21 09:09
也是中国货币史的一部份。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6-2-24 01:36
8888 发表于 2016-2-21 09:09
也是中国货币史的一部份。

是的,有了正确地立足点,就可以全面阐释。
作者: 8888    时间: 2016-2-24 10:26
实物原始资料太少了。




欢迎光临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http://bbs.56785678.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