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标题: 【欣赏】铸钱范型系列 [打印本页]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32
标题: 【欣赏】铸钱范型系列
本帖最后由 地鑫泉 于 2011-12-11 20:33 编辑

战国

(前475-前221年)



传世品

27厘米、横12.6厘米

一、“齐大刀”石范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33
“大泉五十”陶范


新朝


铸钱范型

1958年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郊新莽钱范窑址出土

大泉五十初铸于居摄二年(公元7年),这是王莽第一次货币改革的新铸币之一,天凤元年(公元14年)王莽进行第四次货币改革后,尚继续流行,但已迅速贬值,至地皇元年(公元20年)被禁用。它是王莽统治时期流行时间较长的一种币型,大泉五十陶范正是这一史实的见证。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33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33
“大泉五十”陶范

大布黄千铜母范

新朝

铸钱范型
9.1厘米、宽7.4厘米
始建国二年(公元10),王莽进行第三次货币改革,实行包含二十八品的宝货制。所谓二十八品,包括泉货六品、贝货五品、龟宝四品和布货十品等,大布黄千属于布货十品。这次币制改革极端混乱,激起人民的强烈抵制,私下用五铢钱进行贸易。王莽降诏禁止,重罚使用五铢钱的人,自公卿大夫至庶民百姓,获罪的不可胜数。王莽被迫于同年废除宝货制,仍然通行小泉直一大泉五十。现存的大布黄千铜母范,为汉代货币制造方法提供了材料,也是昙花一现的王莽第三次币制改革的历史遗物。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34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33
“大布黄千”铜母范

秦半两钱及钱范




货币

直径3-3.6厘米


此钱呈圆形,中有方孔,无廓,钱面铸篆书阳文半两二字。钱范则仅存两个完整和一个半残的半两钱范形。
  兼并六国后,秦始皇统一了货币,规定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即重24两;以圆形方孔的青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即重12铢。根据考古发现,秦朝半两钱与战国半两钱形状一样,重量不一。战国半两钱一般重6铢以上,以重8铢左右的居多。秦朝半两钱的重量有所减轻,平均重4-5铢左右。为了保证货币的铸造、收藏和流通,秦始皇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严禁私铸,私铸的将受到法律制裁;官府收入的钱币,都以一千钱装为一畚(一种用竹或蒲草编制而成的容器);畚外边必须用主管丞、令的印章封缄,不满一千钱的,也必须同样封印;不管钱质好坏,都必须装在一起,动用时必须先将印封呈献给丞、令检查是否封缄完好,然后才能启封使用;老百姓在交易使用中,不论钱质量好坏,都要一体流通,不准挑选;商贩出售商品,或替政府出售货物,所收的钱必须投入“□”(只能投入不能取出的扑满),违者受到惩罚。这些措施结束了过去货币不统一的混乱状态,便利了各地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34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34
秦半两钱及钱范

五铢泥范
南北朝
南朝


193512月江苏省南京市通济门外出土

纵横各8.2厘米、厚0.5厘米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35
本帖最后由 地鑫泉 于 2011-12-11 20:35 编辑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34
五铢泥范

下载附件 (171.7 KB)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36
本帖最后由 地鑫泉 于 2011-12-11 20:36 编辑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35
下载附件 (171.7 KB)

西漢三官五銖,典型的穿上橫槓官鑄錢。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36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36
西漢三官五銖,典型的穿上橫槓官鑄錢。

王莽“货布”铜质母范一枚,尺寸:142×76毫米,货布系王莽实行第四次(即最后一次)币制变革之产物,此范制作精良,钱文悬针篆,保存完美,极其少见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37
本帖最后由 地鑫泉 于 2011-12-11 20:38 编辑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36
王莽“货布”铜质母范一枚,尺寸:142×76毫米,货布系王莽实行第四次(即最后一次)币制变革之产物,此范 ...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39
本帖最后由 地鑫泉 于 2011-12-11 20:39 编辑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37

“小泉直一”铜母范,内含“小泉直一”面背母范各三枚,背有阴文“直一巨□”(通长:62.7mm、宽:59.8mm),小泉直一铜母范极为罕见,珍,极美品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39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39
“小泉直一”铜母范,内含“小泉直一”面背母范各三枚,背有阴文“直一巨□”(通长:62.7mm、宽:59.8mm ...

“大泉五十”铜母范,长110.9mm,宽89.2mm,美品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40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39
“大泉五十”铜母范,长110.9mm,宽89.2mm,美品

“货泉”铜母范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40
本帖最后由 地鑫泉 于 2011-12-11 20:41 编辑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40
“货泉”铜母范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41
本帖最后由 地鑫泉 于 2011-12-11 20:42 编辑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40

新莽 大泉五十铜母范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42
本帖最后由 地鑫泉 于 2011-12-11 20:43 编辑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41
新莽 大泉五十铜母范

“五铢”母范,内含“五铢”母范十八枚(通长:370mm),保存完好





“五铢”钱模四枚,背均铸有铭文,美品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44
本帖最后由 地鑫泉 于 2011-12-11 20:45 编辑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42
“五铢”母范,内含“五铢”母范十八枚(通长:370mm),保存完好

汉五铢铁质母范一块(铁质范较铜范罕见)

西汉四铢半两石质母范



南北朝 剪边五铢铜母范一品,背文“铢钱造作” 







西汉“五铢”条形铜质母范(长230mm,宽90mm),内有钱文十二枚,






汉代“五铢”条形铜质母范(长236mm,宽72mm),内有钱文十二枚





汉五铢铜制母范







汉代五铢条形铜质母范






六朝剪边五铢铜制母范(边长80×47mm),剪边五铢据史载为政府处理通货膨胀时将五铢减重所为,泉家历来以为此钱均为五铢钱剪制而成,此母范证明此钱亦有铸造,意义非凡,极为罕见,保存完好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47
本帖最后由 地鑫泉 于 2011-12-11 20:48 编辑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44
汉五铢铁质母范一块(铁质范较铜范罕见)

西汉四铢半两石质母范

新莽货泉铜质母范(边长60)




新莽“货布”铜质母范





新莽栔刀五百陶质母范,保存较好






新莽货泉铜制母范





新莽大布黄千陶质母范,较少见,保存完好






新莽序布四百陶质母范,少见





新莽一刀平五千陶质母范,较少见


新莽第布八百陶质母范,少见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48
本帖最后由 地鑫泉 于 2011-12-11 20:48 编辑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47
新莽货泉铜质母范(边长60)

罕见的西汉五铢钱铜范




江西萍乡市博物馆的专家曾在物资回收公司的一堆废杂铜料中拣选到了一套西汉五铢钱铜范,在江西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该铸范长15.7厘米,宽7厘米,重1550克,由公母两块范扣合而成,一次可铸八枚铜钱。公范无币值铭文,边端侧铸有三角形浇口,范板上各铸口间有铜液流口走线,并铸有三枚乳状榫,背部有凹槽和执握用柄;母范铸口上有币值铭文“五铢”字样,为反书阴文篆体,范板上有与公范乳状榫相应合的圆洞形卯孔。

西汉时期大部分地区流行的是陶范、泥范铸造钱法,采用铜范铸钱则需要在先期铸造铜范。一般过程是先在泥范上雕刻公母铜范的反像,刻纹常为阴文,制作成的陶质铸范,称为祖范;而后利用陶质祖范来浇铸铜范,铜范的纹样、铭文为阳文;最后利用铜范压模泥坯,翻造出无数的阴文反像泥范,所以铜范又称为母范,用其翻造出来的泥范称为子范,母范并不用来直接铸钱,最后用于铸钱的是阴文反像的子范。

萍乡发现的这套铜范是直接用来铸币的金属范,因其范板铸口铭文是阴文反像,可见是用来铸造阳文正像钱币的。此前,铸币多采用陶范、泥范,一次一范,钱成范毁,铸范不很规格,铜钱的外观形状、大小、轻重也不尽一致。金属范的优越性是可以长期反复使用,只要铸范本身制作得细致、规整,铸造出来的钱币也就光洁、精美,而且规格一致。

据《史记·吴王濞列传》记载,汉初吴王刘濞曾在豫章郡开采铜矿,“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以致吴国的铸币遍布天下。宋代乐史在《太平寰宇记》中记到,相传吴王刘濞的铸钱场所在南昌城郊西山一带,“铸钱之山,时有夜光,遥望如火,以为铜之精光”,其盛况由此可见一斑。在吴王的大力开发和经营下,豫章铜山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一处铜币生产基地。近年来江西不但在大批汉墓中出土有数量不等的铜钱,而且有十余个市县曾发现过钱币窖藏,窖藏钱币的数量从数公斤至数百公斤不等,其中有大量的汉代钱币,这正表明了当时钱币铸造数量之大。

萍乡发现的这件铸钱铜范,经专家研究后认为,它可能是西汉中期昭帝之时的钱模。它不是西汉王朝统一铸钱的钱范,而是郡国或者豪强大贾盗铸用的钱范,因为在西汉昭帝、宣帝时期,物价低廉,五铢钱的购买力很高,各地都频繁发生盗铸五铢钱的现象。地处赣西的萍乡出土铜钱铸范也可能是受湖南的影响,因为西汉时与豫章郡相邻的长沙郡在商品经济上也很发达,而今萍乡的不少乡镇在当时均为长沙郡辖地,以往在湖南省攸县也曾出土这两套西汉宣帝时的五铢钱铜铸范,这也可看作旁证,成为研究该地区汉代政治、经济状况的珍贵资料。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49
本帖最后由 地鑫泉 于 2011-12-11 20:49 编辑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48
罕见的西汉五铢钱铜范

战国“齐法化”刀币合范





青州博物馆藏有一套珍贵的齐刀币范,为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出土于青州市王母宫乡前范王村。范呈长方形,长27厘米,宽13厘米,子范和母范合厚5.7厘米。夹砂灰陶制作,钱模完整。青州博物馆藏有一套珍贵的齐刀币范,为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出土于青州市王母宫乡前范王村。范呈长方形,长27厘米,宽13厘米,子范和母范合厚5.7厘米。夹砂灰陶制作,钱模完整。该范刻有三枚钱模,钱模顶部皆有模口。正面陶模刀币上刻有阴文反子“齐法化”,背面陶模阴刻很浅,刀币上部刻有三道横线。当铸钱时,将钱范对合起来,铜液从总流道中灌入,通过分流道,灌入各个钱模里去,待铜液冷却后,打开钱范,现出铸成的齐刀币。此刀币范的刀形和文字,刻得有浅有深。正面刀边深刻,文字浅刻,铸成后刀边高,能保护内部文字,背面三道横线刻得很浅。另有一个深刻的“十”字形,铸成后呈一钉状,它能垫住刀背,免去背文的磨伤。另外在刀环正中,有一圆窝,应是在制范的时候,用一种古规划成刀环圆圈遗留下的痕迹。
“齐法化”为齐国临淄所铸的刀币。这里所谓“法”是“制”的同义语,《易系辞》说:“制而用之谓之法。”疏:“圣人裁制其物而施用之,垂为模范,故曰法。”也就是含有“标准”的意思。光绪《益都县图志·金石志》记载:光绪十三年(1887)益都城北二十三里前范王庄村民挖地时挖得齐刀币范一窖,大部分都是齐法化。据考古调查,前范王庄为一处西周到汉代的古遗址,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层近一米。从出土文物看,范王庄为齐国一处制造钱范的作坊,其地名应是古地名沿用至今的。
我国现存的齐刀币范数量不多,而正背两扇完整保存的还未见其他报道。当时的青州,地属齐国。因此,这组刀范对研究齐国的铸钱技术和当时的货币经济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49
本帖最后由 地鑫泉 于 2011-12-11 20:50 编辑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49
战国“齐法化”刀币合范

五代十国“永隆通宝”陶范正、反各一枚,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50
本帖最后由 地鑫泉 于 2011-12-11 20:50 编辑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49
五代十国“永隆通宝”陶范正、反各一枚,

国家博物馆之新朝大布黄千阳文铜范全套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1-12-11 20:51
本帖最后由 地鑫泉 于 2011-12-11 20:51 编辑
地鑫泉 发表于 2011-12-11 20:50
国家博物馆之新朝大布黄千阳文铜范全套

诚轩2010* Lot 1175
秦“半两”二十四枚钱范一件,尺寸:23.8×14.5毫米,半两钱范少见,极美品
估价(人民币): 60,000-80,000
估价(美元): 8,996-11,994
未成交

作者: 罗汉    时间: 2011-12-11 21:14
好资料,谢谢!
作者: 西征梦    时间: 2011-12-12 10:05
学习了
作者: lupeng    时间: 2011-12-13 01:05
欣賞
作者: gaoxianming    时间: 2011-12-23 10:59
好资料  学习
作者: 我之随风    时间: 2011-12-23 11:28
学习!好资料!




欢迎光临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http://bbs.56785678.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