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查看: 120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泉坛名家——郑家相集泉小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后登录更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泉坛名家——郑家相集泉小记 (黄成)
2 ?. N3 ]9 J- x% }
7 ^& G7 M; S) e" a- |# \

  ^( e; o+ e  t. z% q
(一)
       郑家相先生,字葭湘,号玉泉真隐,别号梁范馆主,浙江鄞县人,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1月8日)生。
$ `) `- K% y, |4 U7 u9 _# ?1 }: |, _8 j- u) }$ g

' e% I: F: F# X7 t0 F/ i( F4 D  Z$ i9 t$ l9 e0 m% P
  少年时,家相先生继承父志,喜集古书法帖,专攻碑版之学。民国初,家有善本万卷,珍拓千种,已为甬地藏书大家。对于古钱,只是附带收藏,虽有千枚,只是读钱文、识时代而已。

- F6 @* p/ N% _  p2 D
* Y8 l) k8 ~, j3 [( k; U  民国五年,是家相先生收藏生活的转折点,追究其因,实是一场笑话引起。这一年,长家相五岁的鄞县同乡张絅伯收藏古钱已颇富,他邀友同宴,席中有家相先生作陪。杯觥交错时,张絅伯大谈收藏泉币之经验,时而说“皇祐”,时而道“成化”,讲得津津有味。家相先生正当年轻,不知天高地厚,打断絅伯高谈阔论,说这些钱有何难得,我家也有。絅伯闻之惊喜万分,席间恳切求之,望一睹为快。第二天,絅伯至家相家中品视珍泉,大失所望,所谓“皇祐”者,“嘉祐通宝”也;所谓“成化”者,“洪化通宝”也华。这次笑话后,家相先生遂整理家藏泉币,走上了专集古泉的道路。
0 w" C- c6 n* ~+ D7 m0 l" i
2 p; z- N: [6 t1 w0 q( G" x3 M+ W0 R
) @+ s5 M8 m( S
" d% z" D! [" w: V* Z  ]

. f9 U& `% e$ ?' s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加爱心加爱心 减爱心减爱心 微信分享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家相先生集泉,犹如异军突起。其收古泉法,在初集时有四:* _: |1 }8 k# Q: r8 @0 O$ j
  一为贴纸招收。家相先生在鼓楼前闹市开一元泰纸号,他收买古泉即以此店面为据点,每天,按他招贴广告而投售古泉者纷至沓来,家相先生坐镇店内,目注手择,进行收购。
5 F; y* o, r  X( Z: F
! f6 ~  A: d3 E( `& V
  二为请人搜罗。其时元泰纸店门前,有小贩陈信高,对古钱小有兴趣,家相劝其停小贩行业,为郑专门至各乡村收钱。陈信高用白布一方,绘泉图,注价目,肩荷此图,手敲小锣,一路行走,一路收购。乡人视图知价,纷纷投售,陈信高即拣择珍品而归。陈信高由本邑收至他邑,由本省收至他省,足迹遍及浙江、江苏、安徽、福建。家相先生古泉藏品初具规模,得他搜罗之力不少。

4 l# {; z  ?' _$ Y% G5 L* q' U) p' y- `- \2 z
  三为驻他处坐收。郑家相、张絅伯、张季山人商议,因甬地古钱精品,已为搜罗一遍,来源不畅,应谋他处收买。遍视浙东,以绍兴多文人雅士、幕有食客,古钱必不会少。于是三人集资,推张季山驻绍招收。张季山于绍兴城中花巷,租一临街小屋,贴广告收买,家相也亲往督阵。每天清晨,即有人持古钱来,至黄昏方止。驻绍收钱二月,得钱二千余枚,有莽刀、莽布、莽泉、六朝之丰货四铢、唐代建中、大历、十国之广政、西夏之乾祐,以及其他珍稀品。驻绍收购,使宁波集泉之风,播往会稽。
  W5 J7 z2 n* w
7 \# t9 e& ^! D2 N: s
  四为于小摊觅求。如郡庙前之叶大椿父子摊、王君义摊、甬东之方绍棠摊、绍兴行商陶老安都为郑家相提供珍品。家相先生之铅开元背闽字钱,小字折二篆书靖康通宝,南北宋铁母,嘉靖通宝折五钱等,都在此类小摊上觅得。

# C! _( L/ P! B! k; t
) t' _/ T% {5 j$ M% x2 f4 K  J  一年余,家相先生古泉收藏已具一定规模。

$ k/ U: _  N0 p* ]) y$ j- c5 F* {8 ~  ^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 h/ Q- B& l/ {  
% \) g! t4 }6 v) ^5 e3 N2 H  民国六年起,家相先生先后入司法、财政、军事、商业、铁路各机关任职,足迹遍及浙、粤、直、鄂、晋、豫、苏、皖诸省,所到之处,不忘搜奇集异,积三十年,得泉万种。家相先生集泉,自有一套办法,今为之概括四条。

! H; v' O0 w5 Y4 J  F. x  一是精于鉴定。民国七年,家相陪周笃夫购钱,为之选一崇祯通宝背敕二钱,此钱厚大,铜色金黄,文字深峻,明显带有凿刻痕迹,周笃夫遂疑为伪,家相先生花二元自购之。其实此乃雕母钱,用精铜雕成,为绝稀之品。

/ W) B9 p* @7 i, f  民国九年,方药雨得一半两式“三朱”,满身硬绿,费八十大洋。家相审之,乃半两钱伪刻,断处以生漆填之。药雨以小刀将填漆处一剔,果然一划断裂,刻痕暴露,药雨信服。
4 _8 Q$ Y$ ^7 F5 o% Q+ `' U+ N  h2 e
  民国十一年秋,家相返甬,偶游城西冷摊,见有行书元丰通宝阔缘厚肉钱一品,较折二钱微大,细审之下,自忖元丰折二无如此大样,遂以小银圆壹角购之,携归比之于铁钱,证实此钱乃一铁母。家相先生凭鉴定之力得珍品于普通品中,自然快乐无比。0 q8 @9 S4 U4 l* K% M$ N
  正是这种鉴定水平,使家相先生能在高手林立的钱币界出类拔萃,获得许多珍品来充实自己的收藏。

/ M9 q5 ]! ?8 h, S) H. @' ^6 |. O' r. Z
  二是勤于访摊,救许多名品于冷僻之中。民国六年秋,家相先生客居杭州,一日至堂子巷访古泉,摊间陈列,皆普通品,家相一一检视,终于挑出裕民通宝背一分二字颠倒钱一品,咸丰当百、当十背满汉文浙字钱二品。民国九年,家相在天津,天津东北城角,地摊林立,陈列古泉不少,家相每日必到,每次必选购数品,作为配缺,一日选半两钱,一品绿锈累累,文字不明,花二个铜元购下,归后缓剔硬锈,赫然一枚文帝四铢颠倒半两,此乃访摊得钱之乐趣也。民国十二年春,家相返甬扫墓,在乡村各小店中,搜索制钱,陆续兑换达万枚,携归家中细细选择,得崇祯通宝背季二、江二、局二个一,虽非大珍,也属稀品。竟从兑换制钱中得来,岂不快哉?!访摊而得名品,乃家相先生可以自夸之处,得珍也实在不少,如民国七年得王莽货泉范,民国九年得大样厚肉之乾祐元宝,银质大朝通宝,中样乾统元宝,重熙清宁等辽钱,民国十一年得行书乾祐元宝平钱,民国十三年得中泉三十、幼泉二十、壮布、第布、阜昌通宝重宝等等,此类例子举不胜举。正是这种勤于访故肆冷摊的习惯,使家相先生能在摊肆之间觅得珍品,既得到了自己喜爱之物,又使这些珍品重见天日,不至终年埋没,家相先生可谓泉中伯乐也。

) y. i. G: f! S) A) t0 u; ^% p+ L) c& H
  三是善于追踪,绝不放过偶然得到的泉币信息和可以觅求的机会。此事举一例即可明之。民国二十四年冬,家相先生在铁路局任职,居于南京,一日病休于寓邸,有客携数范来,乃面五铢,背四出之合土范,有段有片,或整或残,尽收之。询问而知当时通济门外因筑路填塘,为工人所刨出,家相遂再三嘱客复访现场,二日后又得十几范,皆大块而齐整,有列四泉者,有列八泉者,有款文者,又尽收之。家相一边嘱人代收,一边带病自上工地搜求,前后达到五个月之久,获范二千余方,整理得一百六十余种。此乃梁五铢土范也。家相收藏此种梁范名甲天下,人称土范富翁,名其居曰梁范馆,家相先生自此后遂以“梁范馆主”为别号。这种善于追踪的脾气,使家相先生能抓住苗头搜集珍品,并使许多同类品种系统化,为他的研究作了成功的铺垫。

* x- C2 d6 U: I5 M' p: @
' v- w" N; y/ M0 Y2 P+ \* r0 M# z  四是乐于助人,此乃泉币界之美德,亦可谓之“泉德”。民国六年,家相先生得太平通宝钱一品,径三寸,重三两,色泽古旧,文字雄伟,颇为爱惜。民国八年,方药雨见此,托张絅伯相求,家相即首肯,此乃家相先生首次古泉转让,自谓:太平钱一失,从此藏泉遂不太平。据家相先生自己记载,割爱让人者极多,今举五例证之:
, v  t. `9 D9 S7 h2 p
$ i! k$ @9 l" T, i- e8 ~
  民国八年得天德通宝大钱,铜质厚重,色泽古旧,轮廓平整,制作尚精,面文隶分,遒劲有神,为一珍稀之品,民国十年赠方药雨。

$ G( c2 U" J5 x7 Y" D6 r! d) o' I! ?, k8 h. T1 P
  民国九年得戴文节公藏泉拓本,此拓本乃戴熙弟戴煦手拓,何其可贵!民国十一年,在上海知陈叔通专集泉拓,慨然赠之,补陈叔通独缺戴氏拓本之憾。
) Q* x) J5 ?2 S8 W2 ^8 E6 \

: `. O1 h4 T, R1 W: h  民国九年得齐造邦六字刀背上字与化字传形各一,甚为珍稀,秋,方药雨病,家相赠之此二刀,药雨感激之至,相谢曰:“承惠二刀,得速疗吾疾,古泉之魔力,诚伟大哉。”

2 o' A+ o: H5 ~/ K
+ M  T# h5 o$ @# \) {$ L  民国九年,得一精美绝伦之徽宗御书崇宁通宝钱,铜色青白,赤仄乌白,肉间点点翠绿,甚为可爱。因方地山专爱徽宗钱,有徽宗功臣之称,遂赠之。
3 V6 \# P( ^. A" w/ I9 o: S

5 v+ Y9 J' v1 D' Z. `+ k# g; f  民国九年,得一咸丰重宝背满文宝济当百钱,铜色青黄,面文隶体,“丰”字左右,各具星文,为孤品也。此时同乡张絅伯已专集清泉,即赠之补其缺。

! C. T4 x$ i  c3 e" P. ~$ h6 g& k" w+ l2 M
  割爱而成全泉友,此是何等胸怀。家相先生的泉友遍海内,这与他精湛学识固然有关,但其成人之美的“泉德”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 M( n/ C/ d" S: Y6 o+ i+ {. a

. e. R- U) f9 D3 b7 Y% Q
7 ~2 F4 Q* V5 D$ f5 O1 Z
* k- x' B1 f/ H' F0 m
' Q3 s* _3 P, b. R; n
! I2 `4 _4 S! I; E$ X9 |( T8 K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 V. O. F2 _  R! i
  5 g* ?) D2 I, z7 T( Z$ g
  家相先生集泉,并非停留在单纯猎奇访异的兴趣上,而是进一步研究探讨,著书立说,从而使他成为泉币名家。家相先生几十年辛勤笔耕,收获颇丰,有《中国古币考》、《上古货币推究》、《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古布釿字之研究》、《明刀之研究》、《半两之研究》、《五铢之研究》、《古化文字汇编》、《梁五铢土范考》、《泉家小史》等论著。家相先生泉识渊博,文章过人,故四十年代能以其名望而担任《泉币》杂志主编,泉德泉识天下公认。《近代古泉学家与谱录》称他:“阐明古币之源流,创立系统之学说,并断定铜贝刀布之时代,以文字形制及出土地点而分别其何华贝何刀何布属于何时何国何地,辨别精详,系统分明,为自来泉学一新耳目。”评价公允,无可指摘。

# O2 J$ t  m; A2 ?( j  家相先生对泉学刻苦钻研,故学术成绩硕果累累。其治学可嘉者有三:

! D! V9 q* H) b7 L
3 Y, _6 j6 i; ?  其一,实事求是,不护友人短,不受名家误。
# S3 h+ L6 I( t/ L
$ L- f& _* X& q: ~& ]
  方药雨,与家相为忘年交,友情颇笃。药雨藏品,家相为之一一过目,见有伪品,从不隐之,均直言道破。药雨也能从谏如流。惟有数泉,虽屡次评伪,药雨仍收入《古化杂咏》和《言钱别录》。为免贻误众人,家相遂在《梁范馆谈屑》中公开指出:“宁字布、宝字布,制作恶劣,文字粗率,不合战国时物,虽铜色尚旧,也属后铸,药雨强入于秦,可谓惑也。一大样铜永安一千,文字柔弱,与铁钱不符。药雨已得永安博一千小样,永安五百,永安一百,永安一十,独缺此大样一千,故收入强为凑数。”

- s" N) r. l1 d/ Q* P7 h/ H* W/ |# F0 p& Z1 a
  丁福保,海内泉界泰斗,与家相友好,然丁氏失误,家相也公开披露。民国十年,家相见一清泰元宝,钱形大如折三,面文对读,元字在右,铜质微黄,色泽甚旧,索价太巨而未能购。民国二十四年,钱为戴葆庭先生得之,丁福保先生定为后唐末帝钱,辑入《历代古钱图说》。家相作文批评:“清泰年号,仅见后唐末帝。改元亦仅二年,但五代钱无元字在右者,制作固不符,铜色也不类,可断其非是。钱文元字在右,始见南宋隆兴铁钱,至景定咸淳,元字皆居右……此铜质微黄,亦类元钱,无锡丁氏采入《历代古钱图说》,列为后唐末帝钱,明眼人其谁信之。”王荫嘉先生读后称之:“此钱非宋以前物,往常疑莫能明,郑君断为元钱,文字制作悉合,遂定论矣,佩服,佩服。”①
; c; P. p3 q9 V

0 l8 b8 H/ Y7 T' I5 M5 }  李佐贤之《古泉汇》,出版于清同治三年,是清代重要钱币学专著之一,李氏本人及其著作均为后人推崇。民国九年,家相先生曾与友人访罗振玉。罗氏藏有《古泉汇》书所举之泉,共十六函,每函七、八板或十余板,每板列刀布二、三品至五、六品,列圆钱十余品至二十余品,计有千余枚。看到实物,对照李佐贤之《古泉汇》遂能定孰为改刻,孰为后铸,于是知《古泉汇》所列,不可相信者颇多。家相先生遂一一录出,作《古泉汇伪品》一文,以使众人,不受名家之误。
. F" q# y+ P# ~: _$ e2 Z
* L) Q& z# ^! P3 k0 q: d
" Q; \( p6 T& Y1 b# j+ R" a
# O; q% C8 @, w* r! G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二,随时总结,著书立说,以利提高,以利传播。5 ^& X) A! J' k7 `8 h
  民国九年,家相先生在数日内收圆折明刀四百余枚,尖首刀八十余枚,成白邯郸刀四十余枚和博山出土方折明刀二十余枚。他将两种明刀细细比较,发现出土地点与文字制作有一定联系,圆折明刀出土在京师、易州与辽阳,为战国时燕地,当属燕铸。方折明刀惟见出土于博山,为战国时齐地,且刀之背文有铸齐字者。当属齐地所铸。即作《明刀之研究》,提出一为燕明刀,一为齐明刀的新观点。此说至今,犹为定论。

/ Y* I2 D$ b* ]5 P8 a$ f$ `: Q! F# l
  同年,家相先生得齐造邦六字刀,即墨之法化刀、安阳之法化刀、齐之法化刀、齐法化刀、齐之化刀共六十余品,此批钱为陈斋旧藏,曾辑入《古泉汇》中,家相先生细审之下,发现“齐之化”刀为“齐法化”刀改刻,刀痕隐约,此品亦收入《古泉汇》,于是知《古泉汇》所载之“齐之化”刀乃伪物也。经过对诸多齐刀之分析,家相先生认为:齐刀之分类,可按边缘与“之”字来分,边缘不断者,莫不曰“法化”,边缘断作隆起者,莫不曰“之法化”, “齐之化”刀,边缘不断,不可能有“之”字,要有“之”字,边缘必须断而隆起。规律何等鲜明!可惜1957年出版的王毓铨先生大作《我国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中,图版34,依旧将此“齐之化”一品列入。
0 A  o1 ~9 B% [; G; g3 U4 i( Q7 `' ~
* R+ x  C! o$ w9 @' W3 r  ]1 r
  其三,精益求精。对于自己的失误,不隐瞒,不掩短,常常作文公开,以益于人,也使自己获取新的知识。
2 m& w2 x5 J+ k+ P: S, L6 V8 o, _( G

8 Q* u  G5 f0 Y4 q  民国七年,家相先生已小有名气,一日得龙瑞太平钱一品,疑为厌胜钱而弃之。后据友人告知,龙瑞太平乃安南李日尊年号,时在北宋嘉祐年间,为海内孤品。先生失一珍品,已为可惜,但他却对自己的疏忽作了总结:是重其所经见,而忽其所不经见,对创建品尚没有能够把握②。此后,他对创建品则不轻易放过,往往能较人多思三分。
2 T1 O2 t+ L. c

% {* p! q0 k1 e; ]3 p  民国十年,家相先生在沪任职,一日黄昏在五马路古玩市场遇三钱,一天德通宝,一龙凤折二,一造历平钱,遂费二百五十元购之。归家细审,发现除龙凤为真品外,天德、造历均伪。不由感叹万分,认为只知名誉钱之可贵,好贪便宜,莫不上当,告诫自己与众人,搜集古泉不可不慎。

/ O: @" E' O$ K, J$ i2 g8 x$ ?8 D8 `, O4 D( w
  家相先生涉入泉币界后,从历史角度考察泉币,认为只有对大量行用的普通货币作考证,才能真正获得知识,真正确定货币在历史上的地位。他认为:“近悟古泉学问,不在珍稀而在普通,盖珍稀品仅能得其一时期之制作,而不能求其全盘之系统。”故作《半两之研究》、《五铢之研究》,此乃真正治学之道,也为今天的古泉研究者立一楷模。

: E- c" z( s4 y& N" }: u: O  A! c$ `3 P; }6 A( {
  
6 ^- m/ E7 F' e  注释:8 a4 s# [" V9 R, |2 M
  ①《泉币》第二十二期华。
5 `; ~0 z  a1 c7 N/ Z1 ^  ②《泉币》第十八期。
. j6 x4 U5 W6 e9 e) |+ R% s  L6 P  N' T: @4 ?  ?
5 f3 {, x7 R! Q7 J* }
来源:《中国钱币》

6 K4 @- u4 x) v
' n; w2 z6 R- i& r! P- O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6-2 12:26 , Processed in 0.04138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