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查看: 112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泉坛名家——钱币学家方地山轶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后登录更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泉坛名家——钱币学家方地山轶闻 (王贵忱)
  L+ N% v. Q5 j  U! i9 x& D
$ l% C9 |( f1 k$ @9 g) Z$ A

4 F8 x6 g9 T* a: K  方地山(1872—1936年),名尔谦,以字行;又字无隅,别署大方,江苏江都人。与弟尔成(泽山)少时在乡里并负文名。《古钱大辞典》有传。* l3 z2 b  U/ [  {, B

: d- K+ p8 ~: c! f' Y
: x0 h) j3 S2 i( O9 w& T
. M' T. h0 w: x9 ?# `' K
  地山初治经学,娴于辞章,擅长书法,对金石书画和古籍版本诸学多所精通,尝延为袁世凯西席。居天津20年,唯泉币是好,晚来以精研泉学著称于世。以其赋性放达,虽寝馈于古泉间,却不作著述传世想,遗留下来的言泉文字甚为少见。他的友人宣哲(愚公)所撰地山小传中,引录方氏《述钱德》一文,乃其罕见的专论文章。移录于下:

" E4 V0 d+ i' j% n8 a0 H( [$ @8 l
  金文多阴款,钱独用阳识;钟鼎彝器虽有文字,傅以无文之铜,或数倍至数十倍,钱则无文字处之铜最少矣;彝器文多古籀,古钱中刀布即具此体,而唐以后钱,篆、行、草、隶各体备焉;金文之书者,皆无主名,唐以后钱出御书或书家之手,史传可征、金文取证经典,穿凿附会,强半曲说,其时代尤滋聚讼,钱则面文既多纪元,其铸造所在地及钱监之名,时见幕文,视正史《食货志》尤可信;作彝器者,虽多属王朝侯国世禄之家,然市粥之物亦不少,铸钱督以专官,为一代经政,故工尤良,质尤粹,是古钱之可宝贵,胜其他古器物者有六焉①。
6 Q  u# V9 u# O  R2 W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加爱心加爱心 减爱心减爱心 微信分享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8:53 | 只看该作者
  读过这段论文,可知方氏对古彝器及其铭文并非无所知,只是对古泉特为钟爱情深,故为之表述钱德。方家原是饶于资财,又精鉴赏古器,富收藏,而因专好古泉,旧藏金石书画等名器,多出以易泉,所藏古币称富一时。民初时期,为泉坛所艳称的天成元宝、大蜀通宝和建炎元宝等大珍品,地山皆有之,其他精异之品甚多。其为人豪爽率真,其他事务不与闻,谈到某处有珍贵泉布,便精神为之一振,往往不计值购求,务求必得而后可。家无储蓄,以至晚年尝举债度日。闻其困顿时,友人资助多金,不作谢意,而有旧友困苦,犹复当年豪举,解囊相助无少吝,不以盛衰变态,故为亲旧所重。平时腰缠钱串累累,虽冬夏不去身。据郑家相先生回忆,说及他于1917年在上海会见方地山先生时的情景,饶有风趣。摘录于下:# n3 S  E% G( O
  松丈(即郑希亮,字松馆,民初时期的泉家)尝来沪。一日予偕(张)絅伯往访之。至四时许,同游五马路之怡园,遇(程)云岑、(邓)秋枚、(张)叔驯正在翻阅摊间占泉。未几,(宣)愚公偕大方至。大方者,江都方地山尔谦也,时亦在沪。于是围坐品茗谈泉,并各出新得,互相传观。独大方所携最多。在其衣袋间出泉十余串,每串二三十或四五十不等,大小不一。唯钱经摩擦,色泽如新,真伪难辨。串中虽多伪品,而珍希亦不鲜。内有绍定元宝大钱及贞祐通宝折二,为海内孤品。絅伯及予,均看不忍释。予戏问之曰:“先生置如许古泉于衣袋间,不亦重乎?”地山曰:“予冬日袋十六斤,夏日八斤。视古泉为第二生命也,何重之有?”地山善谈论,笑话百出,满座为之春风②。

  K$ N/ n# h" w$ ~7 K- R% }
& X* Z, m1 _; }" L      地山不讳言所藏钱中有赝鼎,有时迳自称伪泉大王。其实他对古泉独具只眼,凡经目验的泉币,即刻能判断等次不爽。崇庆泉之真伪众论歧出,地山独排众议,出高价收之,识者无不奉手钦服。有时明知其伪,只要制作精妙美好,不惜重值收之。尝谓:五百年前旧作与新铸并列,宁取其精,不重其旧云。论者以为奇癖。郑氏称其藏泉多伪品,非贬义,乃标榜方家藏泉特点耳。

; z8 Q! ^) y0 s# c* \
/ _) r, p" f: Y6 h' I) O6 O/ X3 f% B2 A4 f
7 _4 k* c  y" [' m7 Y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8:54 | 只看该作者
  地山集泉轶闻佳话固多,然无如其为女儿订婚、出嫁一事为移风骇俗。请述之:袁克文(寒云)及袁世凯次子,为方地山入室高徒,对其师敬事惟谨,深得心传,以风流文采著声于时,有民初四公子(之一)之称,亦长于古泉学。方、袁有师生之谊,既是吟咏声党,又为孔方兄同道,过从益以深。寒云长中子家嘏(伯崇),娶地山之女方根(初观)为妻。当初双方定婚,毫无仪式及世俗礼币之赠,两亲家只是各出一枚珍贵古泉交换,算是完成了定亲之仪。乃至结婚之日,仅在旅邸中一交拜而已,地山即兴制一联记其事云:“两小无猜,一个古泉先下定;万方多难,三怀淡酒便成婚”。如此自记破俗故事,为前所未闻。郑逸梅老先生是寒云故交,熟悉其旧闻,往承寄赐所著《袁寒云的一生》③一文,因得略知这一佳话梗概博。- Y- Y/ t7 [$ P
  地山写联文,多记风月场中事,上录联语乃述子女婚事,略及时事者,殊为少见。已故周叔弢丈在1980年7月11日致我信中有一段谈到地山联学,称:“大方先生书扇,顷已检出。兹寄去二枚,祈查收。大方先生名尔谦,字地山,江苏扬州华府江都县人。幼有才子名。以擅联语名于世,有‘联圣,之称”④。在此之前,承见告大方先生书赠给他的对联和扇页不少,尚存写扇二三十把,后检出送我两把留念。两扇均未上过扇骨,是扇面高市制七寸半的大扇,两面书写,皆有叔弢丈上款。书法清逸潇洒,笔意天真焕发,气象雍容阔达,很是有点名士派头。有一位与笔者交往深的前辈,对书法研究精到,见之激赏不已,尝奉赠一扇。另一扇亦为其携去京寓观赏,近始归还。现将此扇发表出来,以与泉友共赏。
: v/ h, ~2 h# u: T! Y! C

2 V8 Q; k5 @" l! n+ }3 h

: ?- D# G7 f9 m# G/ f! ]. ?
% Y  K) E% e" |: o7 H
( S4 ?8 j1 b6 r% i8 t

' `) U/ C, c3 l5 f, D! m
  f- I7 F, ]& |& G3 y: ^
! _4 h" G2 O5 [- c! N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8:55 | 只看该作者
  往昔我从旧报刊上辑录一册《寒云泉简钞》,以叔弢丈与寒云友善,特持呈请题首。蒙见允作长题。老人家书法高华韵雅,文词简贵,书题如平常言事,娓娓而谈而意蕴深厚。对方氏泉学掌故如数家珍,读之旨趣环生,有引人入胜之妙。全文录下:- D2 [0 M. `( _2 |  N
  大方先生、寒云二丈,余时与往还。寒云居沪久,藏泉随手散去,余未得见。大方先生则过从甚密。藏泉束之腰间,每见必取出相与摩挲,昂首高谈,狂态逼人。书(案:指笔者辑本《寒云泉简钞》一书)所言,如四画大观、端平、咸平、大绍定、崇庆、招纳信宝、天兴宝会,皆余所习见者,至今记忆犹新。大方逝世,余适不在天津。归来,其藏泉已不可踪迹,是为憾事。余甥孙鼎,亦好古泉,所藏甚富,生前献之中国历史馆,可为泉幸得所。贵忱先生精于古泉币之学。顷来天津,余得畅聆教益为快。这段因缘不可不记,并书琐事数则于后云。一九八一年九月,周叔弢记,时年九十一⑤。
8 y$ W1 v3 G2 [: _+ M, \- H$ p

" _/ F' M# r0 t% W) Z  周叔弢先生,名暹,安徽秋浦人。生于1891年7月,1984年2月在天津病逝,享年九十有三。先生是德高望重的著名藏书家,渊博资深的古籍版本学者。旧藏宋元刊本及名家钞校本等珍贵图籍富极一时,为近七十年间藏书家中未尝散失之硕果仅存者;晚近又喜集明清活字本,所得亦甚多,俱已先后捐献给国家。五十年代初,笔者初习为版本之学,有幸得与先生邂逅于天津天祥商场书肆,获蒙指点版本之学。其后,因循未能通候二十余年。至1980年初,始得晋谒请教学艺事。公性谦和敦厚,每寄呈习作小文求教,偶有一得之见,辄许之,或宠以鼓励词。对晚辈诱学之热心,在此题记奖饰语中亦略可见之。周丈中年时期爱好过泉币,晚年则著意于古籍研究。这篇题记是老人家91岁高龄时写的回忆录,介绍的又是民初泉坛名宿,因为泉之,并附记数语联结故事也。! f9 G! B+ V& L( f: D+ U
  
% P# _. d; c) T: S( x% J! i* ]" k. Z$ ?$ k
  附注
$ Y" R& G. H; `9 z% h( I: t! Q  l" J: i+ D  ①丁福保《古钱大辞典拾遗·总论》中。
9 _  ~! y& C; W  ②郑家相《梁范馆谈屑》(六),《泉币》19期,1943年7月。
! U  M  X" m; a  ③郑逸梅《清娱漫笔》(增订本),上海书店印行,1984年7月第2版。
: K- |, S7 S; Q* K; C  ④⑤均见《周叔弢先生遗札十四通》,《社会科学战线》第一期,1985年。
+ Y2 _3 C6 C  o
+ c- O; @+ A2 h8 t, _' X" I0 q  e
! |4 N4 M, `3 c! ~3 @/ K4 I% [. Z来源:《中国钱币》

+ D8 G& |; a6 o5 {/ O" x% N. O) n7 ?8 R2 Z  P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1-18 14:14 | 只看该作者
向前辈书法家、钱币学家学习致敬。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6-17 15:46 , Processed in 0.05048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