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從這里來看“復”,從“復”來看“興”,那么我們就會對“復興”這個詞語有更深體會,所以復興不是復古,復興不是墨守成規,復興不見得就迂腐,復興不是封建。因為它復是復什么?天地的復,是復光明;人性的復,是復道德。我用近代的術語來講,我們的復應該是復歸人類的理性。我們今天講復興是帶著文化說的,叫“文化復興”,什么叫“文化復興”?為什么要“文化復興”?我們對于文化也要稍微做個了解,什么叫“文化”。
“文化”這個詞也出自《易經》,易經“賁掛”,賁卦的彖傳說,“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陰陽的交錯是自然的表現,我們看著自然的表現,這些表現能夠在人類心中停留,被人所領悟,被人所發揚,這就是人類的創作,所以剛柔的交錯是天地的表現,而人心的光明是人類的表現,那么“觀乎天文”,我們如果看天地的表現,就知道天地有四時變化,百物化生,假如我們“觀乎人文”,我們體會人的創作,就可以“化成天下”。也就是說,假如我們知道人可以體貼天地之心,而有人類對于自己前途的向往跟決定,他就可以教化人生。這個教化人生可以無緣無界,可以千年萬年,這就形成一個教化的傳統,這個教化是“人文”的教化,他不是“天文”的教化。所以“人文的教化”簡稱“文化”,這是從人性當中體貼出來,有人性的地方就有文化,或者說,凡是人都會受到文化的感動而興起,一代接著一代,成為文化的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