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标题: 古代钱币名词解释 [打印本页]

作者: 我之随风    时间: 2014-1-29 22:48
标题: 古代钱币名词解释
       钱
7 Y( p3 d6 _$ g, v- O  原与“鎛”同为古代农具,跟“划”相通,呈铲状。春秋战国间物物相易时,金属农具“钱”即被当作重要财产作为交换流通物;继而便出现具有货币功能的原始大铲钱,后又称“布” ( 即“鎛 ”之通假;古时钱鎛混称犹今之锹铲混用。 ) 战国末至秦,各式货币虽统一为“内方外圆”状态,但“钱”的名称却一直被保留下来,至今仍为通用货币之统称。
5 g$ k4 {$ H9 B7 I  泉
4 G" V  I! U' p) ?  古音与“钱”通。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一息,遂有人又将“钱”称“泉”。王莽篡夺刘汉天下后,因“钱”、“铢”等字之“金”旁与繁体“刘”字结构“卯金刀”之“金”犯其忌讳,故正式以“泉”代“钱”,更铸“货泉”、“布泉”以及“小泉直一”至“大泉五十”等六泉。此后三国孙吴之“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唐及五代之“乾封泉宝”、“永通泉货”等,“泉”作“钱”即被广泛使用并留传下来。后世文人更因“泉”较“钱”字风雅淡泊。故尤喜称“钱”为“泉”。4 R; p: L; r+ |3 P

0 i4 W& ]" t; ]
作者: 我之随风    时间: 2014-1-29 22:54
        面
- y+ w. l4 I; T; J8 @  钱的正面之简称。即铸有称量、年号或国号文字以标志钱名的一面。如“半面”、“开元通宝”、“顺治通宝”等钱面。9 m6 S) d" m+ C' u) \
  
4 c( l% P4 D/ c5 m1 i  钱的背面之简称,又叫“幕”。钱背变化较多:光平无文的叫“光背”或“素背”,如秦汉的“半两”、“五铢”即多光背。唐宋以下的钱背大多有星月纹或记址、记年、记值等文字。如开元通宝背“⌒”者称月纹,背“荆”字者示荆州铸造;南宋嘉定通宝背文“同仁”系记同安监嘉定二年造;明代天启通宝大钱背文“十·一两”表示值当十、重一两;清雍正通宝背满文“”则表明宝苏局铸制。元代“至元通宝”大钱背文更有蒙古、西夏、察合台三种文字组成,就尤为奇异了。
. p( v7 @( G, V4 i& X: I2 U3 Z  ( N% |  Q, [0 [
  又称钱身地张。指钱体除去边廓和文字所剩下的空余部分。此部分厚实的叫“厚肉”,轻薄者谓“薄肉”。( }! m1 {% N/ d0 V# l
  外廓
0 T3 e& X6 l  L  钱外缘的隆起部分,亦称“边廓”、“外轮”,可简称为“边”、“廓”、“缘”等。边缘有两圈隆起者则谓“重轮”,如“重轮乾元重宝”。
# F! T  p$ o& Y+ A+ B" }  阔缘9 u  U- @& p/ L4 I/ N% O1 ]( _
  钱的外廓较一般线宽阔者称“阔缘”。如北宋“祥符元宝”、“元祜通宝”即有阔缘钱。而咸平元宝阔缘钱却是后人伪铸的赝品。3 N1 u# B2 l0 A. F: q' t, C5 \0 F
  窄缘
$ A- _  n) N, L  _, ~7 J+ I8 U  钱的外廓较一般钱狭窄者谓“窄缘”。如北宋之“大观通宝”即多为窄缘钱。
5 m  l1 s) G0 X" `' N8 H/ Y3 F$ H
/ a7 U" y( k! C/ N* O  穿
4 e+ w: S7 t5 q8 \' y& k  即钱中之孔眼。因作绳线穿系之用遂称“穿”。古时又称“好”。习惯简称“孔”、“眼”。先秦各类环钱多为圆穿,秦“半两”后即全部统一为方穿。历代厌胜钱中尚可见圆穿者。“穿”之上下左右部位则分别称为“穿上”“穿下”、“穿左”、“穿右”等。
4 j. U% [2 y+ @4 F: g5 S  广穿/ ~$ T# v/ o  v$ c
  古钱穿孔比一般钱大的叫“广穿”。除形制决定者如“五铢”多为广穿,一般钱中出现“广穿”则可能为母钱或异品,较为珍稀。
+ T& z# _! ~+ Z7 }  花穿
$ G& [# Z/ }+ L2 D  古钱浇铸中穿孔错位不成正方形者称“花穿”。其中呈六角形的叫“龟甲穿”,呈八角形者谓之“菱花穿”。日本“箱馆通宝”呈菱花穿者非因错范而因工艺设置所致。
; p1 I9 K8 ^/ Z4 x0 R. a" Q# r! w  {7 b
  内廓
5 }/ O4 S4 U* V. J. n8 K  穿孔四周隆起的线条称“内廓”,亦叫“穿廓”、“好廓”。内廓出现双棱者旧称“重好”,即“重穿”意。
1 r4 l0 D# [) z/ R9 k8 Y* y; z8 `$ R
  四决纹4 \9 V4 P% V* [# T# j
  旧谱书作“四决文”,“文”、“纹”通假。指内廓四角沿对角线方向向外辐射出斜纹,使穿廓呈“ ”状有决裂之势,谓之“四决”;射出之斜纹便称“决纹”。
; g6 K1 \1 H3 g$ c( {" u  四出纹; |, F& ?# |, L
  旧书“四出文”。四决纹由内廓一直延伸至外廓成“ ”状者叫“四出”,其斜线便是“四出纹”。古币中出现“四出”、“四决”纹者以五铢钱为多。
9 l3 X7 x+ W" A0 b$ T0 e0 h6 H* }7 E  星号% s. O. F- E6 Q4 X' y/ }: m
  旧称“星文 ( 纹 ) ”。钱背或钱面出现圆形突起如星状者 ( · ) 曰“星号”。其位置无定,可列穿孔上下左右各方, 以“穿上星”为多。常见为一粒,变有少数“双星”者,若上下对称可称“双柱”,如“双柱五铢”。汉五铢钱面穿孔上下时见半粒星号,谓之“穿上半星”、“穿下半星”。特大“星号”亦可称“日纹”,如上海小刀会铸“太平通宝”之背可见“上日下月”以象征大“明”。2 |( j% M6 J& s5 ~; _
  月纹
2 y2 d1 H! t& N( T4 c' g# q7 D  {& G  旧书“月文”,俗称“指甲纹”。指钱背铸有月芽形纹路者。按月芽弯势方向又分数种:月纹上弯成“ ”状者谓“仰月”;下弯成“⌒”状者谓“俯月”;在穿旁侧立如“)”者称“斜月”。一般一钱一月,亦有“双月”,唐开元通宝穿孔上下左右更有“四月”者,变化不一。
0 W6 x* n# l; S1 s0 o  云纹
6 a6 w. v( y4 R$ R7 `  w  钱背可见云形纹路者曰“云纹”,旧书“云文”。云纹较为优美如“”状称“祥云”,形态似飞鸟如“、”曰“瑞雀”。云纹在唐乾元重宝钱背上多见。
% g* k, c9 `2 N/ `. I  水波纹
  C' e. q* n2 f2 M+ A4 ], K  K  钱背出现水波状纹路者曰“水波纹”。如日本宽永通宝、文久永宝钱背,即多见各式典型水波纹。4 w2 U0 C, _: h3 ?( J
# F" B( R- D5 K

* |9 Z* Q1 ~  n0 h* b, f1 ^5 y
5 ^9 D) L4 f1 K3 G, b5 X, y9 F1 J$ K* Z: S4 s
! ]/ e, K5 r" h5 K& [

作者: 我之随风    时间: 2014-1-29 22:57
3 E; P+ @1 I7 |! o- }. ]. w/ {
  钱文
4 P; Y4 i& g& m8 A6 J  亦称“面文”,泛指钱面所铸文字。如“半两”、“五铢”“开元通宝”、“太平通宝”、“咸丰元宝”等,均为“钱文”或“面文”。/ [- \9 h# V" r
  背文9 f5 M4 p& \& [$ g2 V
  钱背的文字、包括符号、图纹及标记等统称“背文”。如记地“渐”、记值“当十”、记年“六”、吉语“天下太平”等;单见图纹、符号亦可用“背纹”称之。
& v& E. f' i9 e8 n/ c- L5 E  p  重文  K* E! J# ~% t  {( V6 o4 J
  因浇鼻洞砦换蛞贫率骨某鱿执硪啤⒔徊妫苟窒殖鏊淖帧⑺淖直涑闪帧俗值染小爸匚摹保喑啤案次摹薄ⅰ爸刂薄H纭拔孱逼叫械炙拔濉彼邦保蚪徊娉鱿至礁觥拔孱钡龋健爸匚摹薄?
3 U+ N; u( }) [; ?8 W, S  传形- M$ {: a' J1 ]* @
  指钱文左右二字传动易位。如“半两”铸成“两半”,“大泉五十”铸为“大泉十五”等;亦叫“反文”。另有位置未变但钱文反书者,亦称“传形”或“反字”。
1 S* m6 L% Y' Z1 Y, o' G7 y1 k3 _  直读$ M9 t, g6 M; |' C8 k# `3 F
  面文四字按“上、下、右、左”顺序释读叫“直读”。如“乾隆通宝”直读,即为先上下、后左右;倘非“直读”即可能误读成“乾通隆宝”。一般“通宝”钱多为直读。旧谱称“对读”欠准,因上下可“对读”、左右亦可“对读”,不如“直读”之直观明快。
+ F  R% n; J2 V0 l- ~! X- F  旋读, @( a: l4 D, i2 e5 ?5 f
  面文四字接“上、右、下、左”序读犹如时针之旋转曰“旋读”。如宋“祥符元宝”必旋读,如直读便成“祥元符宝”而使人诧异。一般“元宝”钱多旋读,可能取“元”与“圆”相通意。: R! P# T; g5 J+ M& j
  顺读4 t" I7 k& f$ ~( K( K
  亦称“横读”。指“半两”、“五铢”等二字横书钱自右向左读。按传统书法历来以自右向左为顺势,故谓“顺读”。
& F$ Q. ~1 ~/ N0 q6 o* }2 r  环读
: _! m) c1 C+ ^$ Z+ y4 ~  先秦环钱如“共屯赤金”、“重一两十二珠”等,其面文依穿孔圆势作环形书写,首尾相接,故其文必按环形布局一一读出,是谓“环读”。辽代冥钱“清宁二年”亦作“环读”。
4 Z, P! A6 }2 @0 @$ X: p+ ]  大篆
" O/ h6 L, X- W' d- a7 X3 K  春秋战国间主要为秦国使用的一种文体,包含甲骨文、金文、籀 ( 音宙 ) 文以及六国行用的类似文字。大篆结构繁杂,笔画重叠,变化无定,故较难辨识。秦以前所有刀、布、环钱及蚁鼻钱之面文,多属大篆字体。如六字刀、三孔布之文字。- x+ V8 o3 P0 ]" A; v- Y, Y# \
  小篆
: l9 s" i# G+ b1 @  秦统一中国后据丞相李斯 ( 书法家 ) 意见整顿文字,对大篆书体进行简化,并使文字形体统一,笔画匀整;是谓“小篆”,亦称“秦篆”。秦汉、六朝以至于隋,“半两”及“五铢钱系”的各种钱文多系小篆书体。
1 I0 _' `: ^/ E9 I  悬针篆
' i. F: n9 K& N1 S& p  小篆的一种变体。特征为竖笔下端出现锋芒,仿佛悬挂着的针尖,故名“悬针篆”。如新莽的货泉、布泉以及货布等钱文,均属悬针篆。
4 d" R/ o$ _( ^0 N9 b1 M8 I  玉筋篆
2 ^6 i/ l' @5 Y# q; a( j0 }  小篆的一种。凡笔画纤柔匀称、结构工整、字形特别优美典雅者,即可称“玉 篆”。如六朝北周布泉、五行大布以及金代泰和重宝之文体,即为玉 篆。 九叠篆 篆书之一种。多见于印章刻写。笔画折叠堆砌,均匀对称;折叠多少依笔画繁简而定,称“九叠”乃指其多。九叠篆盛行于宋、元,故北宋“皇宋通宝”可见九叠篆钱文,宋元宝钞上亦常见之。
: O0 L( E8 Z% z" T+ Z* g  隶书* N2 ~  W6 h6 w  Z- w3 D
  由小篆进一步简化而变得更便书写的字体,其笔势由圆转变方折、改象形为笔画。初为官府衙门文书——“隶”用的文字,遂称之“隶书”。虽出现于汉魏,但广泛用于钱文却从唐“开元通宝”始。此后五代十国而至北宋,钱文多半为隶书。 八分书隶书之别称。魏晋时已出现楷书,为有别于篆体,人们沿袭先例仍称之为“隶书”;为与汉代有波折的隶书相区别,遂将汉隶称“八分书”。“八分”者,言其“字方八分”,又似“八字分散”其笔势如八字“左右分布相背然也”。故旧谱释开元、乾元等钱文“字八分”,即为隶书意。
0 Y, a8 j7 n; P8 R0 m" _' @  真书
- X4 a; y0 P  O' y0 ]  又称“楷书”。指简省隶书波折、笔画平直、字形方正的现行书体。自南宋宁宗庆元间铸“庆元通宝”纯用真书后,元、明、清各代钱文均以真书为主。如元“至大通宝”、明“洪武通宝”、清“顺治通宝”等,均为真书面文。偶尔出现的其它文体仅为特例,如蒙文“大元通宝”、老满文“天命汗钱”及篆书“永历通宝”、“昭武通宝”等。  p( `# t9 N& h8 O! V# j: ]
  瘦金体
* x& J9 N2 J1 M# j# d  宋徽宗赵佶独创的一种书体,自称“瘦金书”。以楷书为本,笔画俊逸挺拨,挥洒自如,不拘一格,刚健有力,故有“铁划银钩”之称,或谓“铁线书”。徽宗亲书之“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均为瘦金体钱文之杰出代表。金“大定通宝”等亦仿瘦金体风格。7 p' X: i  {( }5 h# l6 A% _
  三体书: w" c$ a- ?4 F& M& a, w- ?7 O
  同一钱文以三种书体题写后浅铸的三种钱,形制特征与对钱类似。如宋太宗手书之“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均有真、行、草三种书体面文,俗称“三体书”钱。
. g7 S) B* m5 B* j, W* P  御书钱
) {. X% ?; L8 t! _7 g. P' o  钱文由皇帝亲笔题写的钱称“御书钱”。如宋太宗赵光义所书“淳化元宝”,宋徽宗瘦金体“大观通宝”等,均为“御书钱”所书文字又俗称“御笔”。
6 T+ V% ^# F% x" @  左挑
' ]5 X( V+ V2 o  x+ b7 e& m  一般指隶书钱文中“元”字第二笔的起势,若起笔向上挑起成“ ”状的为“左挑”。如起笔不挑而收笔挑起如“ ”状者为“右挑”。如“开元通宝”之“元”即有左挑、右挑之别;亦有“双挑”或不挑的,均属稀品。
$ f( B  z) u0 w7 A* d5 ?2 {  缩水5 h$ O& O; K- Z; D/ v3 j9 D1 Y
  钱文中有三点水旁 () 的字,其三点靠得很近,仿佛收缩起来似的,俗称“缩水”。如“淳化元宝”中即有“淳”字三点水缩得很紧的钱,通称“缩水淳化”。 点建 钱文中建字旁“”上出现一点,形态近似走之如“ ”字,即称“点建”。南宋“建炎通宝”中即有“点建”钱。多系制作中偶尔错写或漏铜所至,故甚希罕。9 q7 r+ H! n/ J  n0 M/ d
  隐起文
8 E5 u& M) s- j- |  钱文因浇铸不匀致笔画高低不平,低处“隐”没,高处突“起”,遂称“隐起文”。如“嗣统通宝”中即有典型隐起文者。
! `. t+ u4 d- ?& w( a3 X6 O  聚头; P+ c, l/ [* z# z" Y
  钱文四字头部均朝向穿孔,此现象俗称“聚头”,以厌胜钱文多见。如八卦钱等。
1 j9 {# k5 E! k! A! ~% Y6 z( B& A  并脚
6 z( e% M. D% n0 u+ S: c  钱文四字底部均朝向穿孔,此现象俗称“并脚”。如越南“明命通宝”之“美号钱”中即有“亲老长幼”等背文均为并脚。+ F& f! ^# _+ k/ @9 S& I
  倒书
9 o3 ]0 K# v+ u7 x3 h& ^  钱文中有一二字倒写,或面文正书、背文倒写者,均称“倒书”。此例在背文或合背钱中较多见。如“天朝通宝”背文倒“永”“光绪通宝”合背铸倒书等。: D, W8 m6 G* E/ S9 L7 s3 |1 K6 i
  接廓' y2 ?2 h' j; g5 ^2 \# d
  钱文笔画与穿廓相连以致重合者,曰“接廓”。如“北魏“永字五铢”“永”字下部一撇一捺、“安”字头上宝盖均与穿廓相连重合而为一;北齐“常平五铢”“平”字上横即与穿廓重合,此类现象均属“接廓”或“借廓”。
& X1 ]; _, h7 f2 ^  d  离廓9 v2 _$ w! ~* Y4 ]  p  j( [! b
  钱文不与穿廓相连,而且离得较远者,曰“离廓”。如元代“元统元宝”小钱即为典型之“离廓”。! k: `! Q5 d& {" b$ A- p: l
  寄廓
9 \1 ^% C/ {9 n3 }  或曰“挤廓”,指面文与穿廓挤靠得很紧者。如刘蜀“直百五铢”,元蒙文“大德通宝”、汉文“天历元宝”等均属寄廓钱。4 ^8 o3 R# M; f: s' I2 _7 `* F1 q' G
, y' ]6 _1 s: ~+ a
  年号钱
# L3 X& ^, c* Q8 b* V  U# I4 o- b  面文铸帝王年号的钱。东晋十六国成汉李寿汉兴年间所铸“汉兴”钱为我国最早之年号钱。其后如唐“乾封泉宝”、宋“宣和通宝”、明“永乐通宝”直至清末“宣统通宝”等,均系“年号钱”
( d$ ^, f  _: Q- |  国号钱) E% D4 Z! y2 b* P+ h: E0 ]
  面文铸有国号的钱。自战国时期“东周”布、“齐法化”刀直至五代十国的“大齐通宝”、“唐国通宝”,以及此后南宋的“大宋元宝”、蒙文“大元通宝”、南明的“大明通宝”等,均为“国号钱”。国号年号钱 集国号、年号于一体的钱。如东晋十六国夏赫连勃勃真兴年间所铸“大夏真兴”钱,其后辽天祚帝天庆年间铸“大辽天庆”,及至清咸丰年间宝福局所铸“大清咸丰通宝”,均为国号年号并铸钱。
" u) x! [  d4 H) \2 T  记重钱5 M7 E' B: s, T' [( t, a
  面文标明钱体自身重要的钱。如战国后期的“重一两十二珠”,秦“半两”、“两甾”,汉及六朝“五铢”、“三铢”等,均属“记重钱”。然此类钱铸行未久即多为省铜而减重,更有始铸即不足称量者,私铸钱尤甚,故钱文所记重往往与实称重要不符。- C6 }* t) Y) f; F9 y8 U; W/ q8 c
  记值钱" q# i* G* X% |0 ~
  钱文标明自身当值的钱。如新莽“小泉直 ( 值 ) 一”、“大布黄 ( 当 ) 千”,三国刘蜀的“直 ( 值 ) 百”、“直百五铢”等,均为记值钱。
2 L3 h& R8 v1 D' c7 R7 H* z  记年钱# L$ ~: U2 E  N  Q
  钱背铭文标明铸行年代的钱。如南宋“淳熙元宝”背文自“元”至“十六”,表明各钱系从淳熙元年至十六年间所铸。南宋各钱以背文记年者多见。0 F( C" {' v; p! h' B
  记地钱
" F3 _& |% t3 T" w  背文铭记铸地简称之钱。自唐“会昌开元”背铸“京”、“洛”、“荆”、“越”等 22 地始,至宋“宣和通宝”背“陕”钱、明“洪武通宝”背“渐”、“豫”、“北平”等,莫不为记地钱。
/ D5 k" V, i4 v! C  记监钱
# W9 y8 @  k7 D  钱背铭记铸钱监察司署简称的钱。如南宋“乾道元宝”铁钱背“同”字即记舒州同安监,淳熙元宝背“春”字为记蕲州蕲春监,“绍熙通宝”背“汉”字系记湖北汉阳监等。亦有记监兼记年的,如“庆元通宝”背“春三”,即为蕲春监、庆元三年铸。
3 `; k- p& t. `# c2 r- l  合背钱/ L% o9 H! _* _/ w
  面背铸有同样钱文的钱。如“崇宁通宝”钱背亦铸“崇宁通宝”四字,看来仿佛两枚崇宁钱的背贴合在一起,故称“合背钱”有时背文会出现倒书、横书现象,均系浇铸时合范有误所致。另有两面钱文年号不同者,如面“泰昌通宝”、背“天启通宝”,称“异号合背钱”。) k; k, b" e4 N  k4 g
  合面钱+ J2 T7 n3 L" R9 {6 _& N+ P
  钱的两面都是背文,仿佛两枚钱的正面贴合在一起,故称“合面钱”,亦系制作有误所致。如“乾隆通宝”中有面、背均铸满文“宝泉”者即为合面钱。近代出土的大批早期新莽“货泉”中,即有两面光板之无文合面钱。
8 j- `. ^6 p8 {+ w5 e  合号钱1 t* P7 Q% y. y: `3 ~! D
  面文无“通宝”二字而出现两个交叉的年号,如“泰昌天启”四字,此等集两个年号于一钱者,谓之“合号钱”。/ z7 g& a" {6 ?' e# K9 {2 r" V, A
  剪边钱
$ c1 t1 D% D3 D3 G- d  亦称“剪轮钱”。为盗铜而剪去边廓的小钱。传世以东汉“五铢”为多见,故称“剪边五铢”。
, Y/ m5 r) s* b+ a. P/ P3 E  磨廓钱* U# z! U( y& S& f) I
  亦称“磨边钱”。指边廓经磨锉取铜的窄边或无廓钱。以西汉“五铢”为多见,故称“磨边五铢”。0 `8 B! X: e& u1 ?
  延环钱, G" [' I" r6 X+ n1 }7 r
  以专用圆凿錾去钱心后留下的圆环,叫“延 ( 音延 ) 环钱”以东汉五铢为多。新莽“货泉”及六朝“五铢”中亦有 环钱。 环錾下后主要用于回炉重新铸钱而不作市场流通用,故存世颇少。汉至六朝官私炉均营此道。
3 I$ X) A+ A+ m" q* [- u& z) ~  对文钱+ p7 s: `1 T9 a6 \8 o3 Y
  被錾去延环后留下的钱心叫“对文钱”。因其仅剩一半之钱文可与对环对接,故称“对文”。传世可见“对文五铢”、“对文货泉”。对文钱多混杂于恶劣小钱中在市场流通,今不难见。
4 A* y3 y. E4 ]5 g5 h  对钱
+ K& j; `, C6 A9 n  S% ?3 z  又称“对子钱”,日本泉谱谓“符合泉”。对钱中一枚多为篆书钱文,可与另一枚异体文 ( 真、草、行、隶均可 ) 配为对子;除面文书体不同,余大小厚薄、内穿外廓以至铜质浆色、制作风格均基本一致,故谓“对钱”。最早自南唐“开元通宝”始,为一篆一隶;至北宋形成“对钱”制作高潮,如天圣、明道、元丰、熙宁、政和、宣和等,计有小平、折二等数十百种配匹之对钱。日本《符合泉志》更列出千种以上,蔚为大观。2 _$ G3 ^! F* _
  ; K5 u5 I, [. W; @
6 i6 D( X, m% O9 c6 n; r
8 U" N) d9 ^1 W) B  v2 p

作者: 我之随风    时间: 2014-1-29 22:59
        平钱- Y/ X  p2 g' z( `# |% h2 n& }# H
  俗称“小平钱”、“小平”。即为一枚当一文使用的基础小钱。一般径 2.4 ~ 2.6 厘米,重 2.8 ~ 3.6 克。系历代古钱中铸量最大、传世最多的品种。常见的如开元、熙宁、大定、康熙等通宝钱均为平钱。* J5 @" l& y/ Z- V7 X/ |, K3 M3 B7 N
  折二钱, `5 \' x! F6 F3 G1 [
  一枚当二文即两个平钱使用的钱。形体稍大于平钱。一般径 2.7 ~ 2.9 厘米,重5 ~ 8克。折二钱总量不少于小平,以北宋所出为最多,常见有元丰、政和等折二钱。
% r' m: _; s+ H4 ~% h  折三钱
. F7 `; Z: D) {' Q  一枚当三文、折合三个平钱使用的钱。一般径 2.9 ~ 3.2 厘米,重 8 ~ 12 克。品种及数量均少,如北宋庆元、 南宋嘉泰及明大中钱中,均有折三钱。
! p, H) [* q4 h/ A' z; m4 H  折五钱
. a: [0 z$ v( L# t  指一枚值五文、折合五个平钱使用的钱。一般径 3.2 ~ 3.6 厘米,轻重不一。如南宋嘉定、元代至五以及明代洪武钱中, 均有折五钱。亦有称“当五钱”者。# v; a- `+ w0 ?- I( v* @. T6 ^( n; @
  大钱
3 b. A0 ~7 w! E! T/ a: l  泛指“当十”以上、包括“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在内形体较大的高额钱。此类钱之大小轻重无一定规律,且时有大小错出、轻重倒置现象,多系经济困顿、通货膨胀的产物。自唐代当十开元到清朝当千咸丰,历代大钱层出不穷,名类繁多。至于新莽的“大布黄 ( 当 ) 千”、“一刀平五千”,三国孙吴的“大泉当千”以及五代刘守光的“应天元宝”背“万”即当万钱,更是徒有虚名、变相榨取民间财富的虚值大钱。# Y& p8 y/ @# q9 |
  榆荚钱
1 q( ~# R' L  V# i5 M" ]' u; M  又称“荚钱”,指钱体轻薄如榆树之荚 ( 榆钱 ) 的小钱。如西汉初年所铸薄小“半两”,民间即呼为“榆荚钱”。8 V. v  Z9 u/ N/ _
  鹅眼钱
3 ?; |2 x7 C- e" `5 z8 o  或称“鸡目钱”。钱体轻小如鹅眼、鸡目之类的劣钱。如从东汉末年至六朝间所出劣质特小“五铢”钱,一般被统称为鹅眼钱或鸡目钱。
2 i& z' O' w6 A$ o; [3 F- H  男钱
$ }6 f+ C) `# J8 \. D  旧时传说妇女佩之可以生男的钱。如十六国后赵石勒所铸“丰货”,因钱文壮实丰满,又含富裕吉祥之意,遂被称为“男钱”。7 f( H! A+ ~, M
  女钱
9 g: X; E; l2 A* }1 p- p6 T  南朝梁武帝所铸“五铢”,因其轻薄弱小而被称为“女钱”又谓系对“男钱”而言,妇女佩之可以生女。然均传说,不足信。& {2 U" B; ^/ K6 u& ~  Q* ^" l4 p' f
  稚钱
1 s+ d6 F7 X) K0 H- e8 N  三国蜀汉“五铢” ( 一说梁五铢 ) 中有种钱体轻薄、文字纤弱、穿孔特大之“五铢”,被称之为“稚钱”。与“女钱”一样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妇女及儿童的鄙薄与轻视。
- U8 R6 @6 x' D  
8 T, Z5 I, T+ k! U% t4 E# v
; U5 m9 v- i* u" G; W" g7 G
作者: 我之随风    时间: 2014-1-29 23:00
       官炉钱; o( `* _: {4 g* W2 k8 J
  由国家或地方政权机构设炉监铸的钱。如自西汉上林三官“五铢”至清末户部宝泉局所出“宣统通宝”均属“官炉钱”。历代少数民族、封国或割据政权监钱机关督察铸行的钱币,一般也被视作官炉钱。
" `- @1 x2 h4 {, N: t, g  私铸钱
/ r( [, A. I; t9 H5 W3 S6 A# N  民间私炉盗铸的钱币。因意在牟利,私铸钱一般比官炉钱轻小粗恶;从铜质到文字都明显劣于同时官炉所出之钱。然各代私铸钱虽禁难止,存世数量均不为少。
6 O& J' T  y0 t' m1 ~  后铸钱
! b6 N! N- }. O! E- z  后世启用前代年号补铸或重铸的钱。如“大中通宝”部分记地钱,即于洪武年间按洪武钱制补铸的,“泰昌通宝”系泰昌帝死后由其子天启帝补铸。此类钱币即为后铸钱。
7 ?. h) v. S$ E! |  镇库钱
3 f' D# g9 _! B/ |% L" u  铸钱工场正式开炉浇铸前,为进贡、纪念或避邪而先行特制的大钱。如“大唐镇库”、“咸丰元宝”特大“镇库”钱等。镇库钱一般制作精美,存世绝少。
0 x' v& F/ M' R! q  套子钱! b' l, X+ U4 W% X7 m7 w
  通过不同组合排列可以配套成龙的钱。配套形式甚多。如新莽之“六泉”、“十布”以币值等级配套;全昌开元以背文铸地配套;“唐国通宝”可以不同字体配套;“淳熙通宝”可按记年、记监配套;“顺治通宝”可据五种版式各自成套等。不同的收藏家亦可按自己藏品的品种、数量及风格自行配套。其中以王莽的“六泉”、“十布”为最有名、最珍贵的“套子钱”。8 |2 H7 a0 K- ^0 L( v
  厌胜钱
, n. l# z. c( Z  又称“厌胜钱”。“厌胜”意即“厌而胜之”,系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由此而铸成钱币形态的避邪品、吉利品或纪念品统称为“厌胜钱”。一般仅供佩带玩赏用,而不作货币流通。我国自汉代起官、私炉均行鼓铸,品类甚多,且有发展,其中吉语、八卦、供养、撒帐、打马格及春钱等数种传世甚丰。除铜钱外尚有以金银制作者,不一而足。
. }- ~4 g- v( _& Z& l  吉语钱1 Z1 `2 @1 S3 w% _1 ~% \* n- {
  厌胜钱属。一般分以通用钱号添铸吉语以及吉语为文、加铸图像两类。如“五铢”钱面添铸“君宜侯王”、“长宜子孙”等吉语;“嘉庆通宝”背铸“万年天子”、“天下太平”等。另一类则面文为“长命富贵”、“龟鹤齐寿”,钱背则见各种吉祥及辟邪图像等。! a: Z2 j5 @( G: J' Z8 W" C! R
  八卦钱& H  g( p0 {6 w( ]
  厌胜钱属。钱面为八卦图形及卦名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字;背文多为地支十二字 ( 子丑寅卯等 ) 及对应生肖图 ( 鼠牛虎兔等 ) 。穿孔圆形。民间多以此钱可避邪保安,所铸甚多, 大小版式各异,精粗互见。4 E0 A/ |7 g! ~( L) C& K) {; F
  撒帐钱
" A. s  p1 x7 j, |- Y  厌胜钱属。旧时女子婚嫁仪典上,女宾以金钱彩果抛撒其新房帐下;此种特铸抛撒之钱谓之“撒帐钱”。此俗始于唐代公主出嫁,后为民间沿袭。钱文多系“金玉满堂”、“忠孝传家”、“五男二女”等,大小各异,面背或有各类吉祥图案装饰其间。
+ O  t) p6 k7 K5 X% w  供养钱. k# `7 q# H9 u
  厌胜钱属。亦称“供佛钱”、“庙宇钱”。旧时官方或寺院所铸用以供奉佛殿神像之钱币。以元代所出最多。钱面除沿用年号、国号文字者,更有“香花供养”、“大安福寺”、“宝珠菩萨”、“进香直社”等;背文则有“神”、“护圣”、“香殿”等等。此类钱制作粗疏,形体偏小,传世不多。
& g/ K; U; u. v/ {( J, z  d1 m4 B  马钱& z% Q; c+ p6 w1 X4 |6 {- i2 r8 ^
  亦称“打马格钱”。或面或背铸有骏马图像;钱文为武将或良马名,如“魏将吴起”、“唐将散骑”、“追风之马”、“千里之马”、“飞黄”、“渠黄”、“赤兔”、“龙驹”等数十百种。马钱为宋代前后作打马游戏用,格局类似棋牌,惜今已失传。, M+ y: s$ y  [! K
  春钱
2 ]. Z5 ~2 f3 w. Z* C  面背铸有男女交媾秘戏图像,间有文字如“风花雪月”等。旧时由长者授于新婚子媳,或作传授房事促其多子多孙用,类乎古代春宫图识或风月定鉴等。9 y2 l8 s. t9 a  G4 E
  冥钱6 r) e5 V* U/ ^" P# v- j1 D( `9 g- L+ A/ V
  又称“羡瘗 ( 音义 ) 钱”、“明器”。专为死者殉葬铸制之钱,有铜、银、锡、铅、陶、泥数种。自秦汉特小“半两”、“五铢”起,历代均有所出。除“消灾”、“太平”等类钱文,近代出土辽代之“清宁二年”、“大康六年”均为记年之冥钱珍品。- m# h. d. k8 V1 D+ X4 U4 C& ?7 q
  连钱/ r4 y- w$ @( S8 e
  指一炉所铸因未曾錾开而连在一起的两枚古钱。如战国晚期的“四布当 ”、新莽的“ 刀”等均有“连钱”。% [4 C8 Y5 I( R' X# a, X  h9 v
  钱树1 L! E9 R  [& R4 ~& }
  指一炉所出因未曾錾切而与槽铜连成一体的一串钱,看去仿佛枝叶对称的小树,状如“ ”,故称“钱树”。存世有“祺祥通宝”钱树等,极为珍罕。
% b$ a; k4 Q2 d  {/ ^, L- @* V4 l+ b  
9 ]) Y  [9 c! v4 \2 b
& F8 ~6 \( J1 _4 _& C$ c' o* m
作者: 我之随风    时间: 2014-1-29 23:02
       大样7 Y$ d" ]* U2 p/ {
  同一年号和等级的钱因铸造地点和炉次不同,出炉后较正常钱径大 0.1 ~ 0.2 厘米者,称“大样”钱。如系平钱即叫“小平大样”,折二钱则为“折二大样”。
' A0 [/ T4 Z! D  小样
' W, I2 x5 K% `/ K2 S  与“大样”相反。同一年号及等级的钱因铸地、炉次不同,所出钱较正常钱径小 0.1 ~ 0.2 厘米,则为“小样”钱。如“小平小样”、“折二小样”。大、小样几乎各类钱都有,不胜枚举。
, j$ ~+ c7 W7 Z' e  雕母; N3 S+ H. e, f+ c/ A5 e8 R
  手工雕刻的母钱,亦称“祖钱”。六朝后造钱不再使用大型整体铜、石钱范浇铸,而改用母钱翻砂造型浇制。最初用铜、锡、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为“雕母”。传世可见历代铜质雕母多种。形体稍大,铜质精良,雕工细腻,边廓峻深,文字纤劲。是为古钱中至珍之品。
7 m( S/ G; `5 {# e8 J+ a  铸母/ m$ @( |; C/ o
  一般通称“母钱”。系由雕母直接翻砂浇铸以供成批造钱用的母钱。铸母虽稍逊于雕母,然其质地、品相依旧异常精美。
2 V6 R4 R) O% z  铁母
( z' Q2 h8 R9 T2 d& x) a& w  铁钱的母线。一般均据雕母以优铜翻铸而成,以两宋铁母为多。钱体较铸制出的铁钱稍大,形制及文字亦比铁钱精整美观,甚珍罕。- y. c& _9 u* R9 e
  子钱( s1 m3 l& A2 d8 z& }4 i0 c! |% E/ j
  以母钱翻砂大批浇铸出来的铜钱或铁钱。一般正用品及传世品均系“子钱”。 样钱 可分两类:由造钱主管机关呈送帝王以供审阅、抉择的样钱叫“进呈样钱”,多由铜、蜡、牙、木等雕制而成。由中央颁发至各地造铸炉场当作样品或母钱的样钱叫“部颁样钱”。样钱亦具母钱精良优美的特性。, c( k. i# v, v
  试范钱1 y7 f! S9 R: d) E- f9 k
  铁钱 (含铜钱) 正式开铸前先以铜汁试浇的钱样,亦称“试样钱”。5 T: J- ~7 K7 |7 m+ z2 ?( Z4 E; r
  初铸钱# u/ A' @! E) w
  最初以钱范或母钱范铸出来的子钱,或谓“头炉钱”。此类钱较后铸者显得精整,文字峻深,边廓坚挺,品相佳美。1 J' {( Z/ l/ l# v- h! H, Q& {6 f  P( G
  锈色 古钱表面着锈后呈现出的色泽。因古钱遭际不同而各有千秋。铜钱遇酸性环境呈现出的绿锈有“松绿”、“瓜皮绿”或“靛蓝”色;遇喊性环境则显现红色,可见“朱砂锈”、“鸡血斑”等;在中性环境中因表层氧化可显出水银色,俗称“水银古”。古钱年久生成的锈色自然、透彻,锈层坚硬板结,与作伪者所造的浮泛脆弱、生硬刺目的假锈不同。
3 d6 B6 G8 p* U6 v  生坑
3 n3 i' U! C4 J0 d$ g5 i0 B, C0 ]; |  出土未久呈现新鲜锈色的古钱谓之“生坑”。或虽出土有年然锈色未遭损坏,一如现坑时模样者,一般也称“生坑”。
& B& u2 v2 Q7 K3 V  熟坑
6 g& O2 N4 m6 A& I& ^  出土多年表层虽受磨损、氧化,但依旧留存部分锈迹的古钱,称为“熟坑”。旧谱又释为“老生坑”,文义欠精当,以统用“熟坑”为宜。# `. ]3 |8 h4 W6 V2 G9 ^; {
  传世古* @* q/ M4 M& M) @% A2 H5 F8 b% q
  古钱出炉后从未着土,因长期氧化致使钱面牢结一层黑膜,犹涂过黑漆一般乌黑发亮,是谓“传世古”,又称“黑漆古”。此类钱若经长期把玩抚摩,而使钱文及内外廓露出红润铜色,钱肉依然黑亮,则为“传世古”中之上品。4 I1 F! ]  S  o5 s% t

; s% h9 ?6 I; i6 f. C
. |& T1 ?/ ~$ T8 S% `. Q$ |
) w4 M' M- h; h: s* ]- I3 U# R

4 |2 k3 r/ F$ s: Y5 Z, S
作者: 我之随风    时间: 2014-1-29 23:03
  足陌6 }: z/ {4 I8 }" X) r  Y" z
  “陌”与“佰”、“百”通。钱币交易中每吊钱十足支付一千文,每百文一枚不短缺,谓之“足佰”。 短陌 意与“足陌”相对。以不足一百之数充作百文行使,俗称“短陌”。旧时一般短陌定数以八十文为陌。
) v$ K, M& E1 E# f  省陌
. y$ v$ R2 V! ]  即“省佰”。以不足短佰定数 ( 八十字 ) 之钱充作百文行使更称“省佰”。省佰初以七十七文为百,后更为减至七十文以至六十文为“佰”的;实质是金钱交往中政府对百姓或富者对穷者的一种盘剥现象。" R/ d) j) E- W: o8 A

' K" A. H8 S* I& Q  制钱# l' w8 _5 J# q5 a9 u, P
  明清两代按本朝法定的钱币体制由官炉铸行的铜钱,概称“制钱”。以此区别于前朝历代旧钱及本朝的私铸钱,并对旧钱、私铸钱进行取缔和制约。如“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官铸钱均属制钱。      普尔钱  [  }6 N# _! X6 a8 v
  “普尔”为维吾尔语,意即为“钱”。清乾隆年间新疆始铸方孔圆钱,因用其地所产红铜铸造,故钱色发红,遂又称“新疆红钱”。其时先后铸制红钱即“普尔钱”的有伊梨、阿克苏、叶尔 、喀什葛尔及库东等局。
. ?* J( w' }! \- w' j  p2 H+ {+ s9 `

: b) X. S2 Y" M5 J6 h% c5 {( A. \; X5 Z0 T5 V1 x
       孔方兄! z$ N6 r" @& G
  秦后各钱均为方孔,古时有人遂戏称铜钱为“孔方兄”。典出西晋鲁褒所著之《钱神论》,其中有“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句。  
+ T2 |% ]) G' S$ E. R! U8 k  阿堵物/ K" [0 {: D+ R0 I: o; \8 F
  即钱。“阿堵”为六朝时口语“这个”意。时人王夷甫因雅癖而从不言“钱”,其妻故将铜钱堆绕床前,夷甫晨起,呼婢“举却阿堵物” ( 搬走这个东西 ) ,仍不言“钱”。后人遂有以“阿堵物”戏称钱者。: W/ w! I4 O8 r& ~( m
( z' i" K. H. L7 y, q! o3 _
1 L/ Y: [. k$ Y. l+ V' D) b
  o8 ?  U& K$ }! x5 v

! ?  ^) V0 E4 r8 u
作者: 老蔡    时间: 2014-1-31 13:34
我之随风 发表于 2014-1-29 23:03+ E2 d. Y0 U/ I" M
  足陌& Y3 d' W3 F% |; ^( l7 o9 U
  “陌”与“佰”、“百”通。钱币交易中每吊钱十足支付一千文,每百文一枚不短缺,谓之“足佰 ...

1 ?0 I8 S1 G* h- c& p: d3 y! g我之隨風版主老師 您好!
  S" R" H* Y; K5 \  K) d辛苦 您老了---感恩!
8 t* u, |' a0 h4 @恭祝 您老新年吉祥 萬事如意 心想事成 新春愉快!3 N5 y0 j. \* {$ r

事事如意.jpg (50.61 KB, 下载次数: 67)

萬事如意

萬事如意

作者: 國幣    时间: 2014-1-31 14:30
学习
作者: 8888    时间: 2014-2-6 10:17
学习
作者: 善泽001    时间: 2014-2-6 10:24
细致周全,功德无限% U3 }5 y+ f: K6 N
感谢整理分享
2 `% V+ R3 E  W6 _学习
作者: 我之随风    时间: 2014-2-7 00:12
感谢各位老师前辈的鼓励!, X: o  c, ?# u3 d4 J7 A- c
新年继续快乐!福寿同春!
作者: lupeng    时间: 2014-8-25 11:56
不错




欢迎光临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http://bbs.56785678.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