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标题: 【九加五藏品】光绪通宝宝广机制制钱-满文连点廣 [打印本页]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2-1-7 20:21
标题: 【九加五藏品】光绪通宝宝广机制制钱-满文连点廣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2-1-7 20:54
“通”字平捺收笔处的残损造成的上下相连。
作者: 地鑫泉    时间: 2012-1-7 21:39
欣赏:光寶爱缘,吻法各异,通绪恋廓,神龙摆尾。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2-1-7 22:30
地鑫泉 发表于 2012-1-7 21:39
欣赏:光寶爱缘,吻法各异,通绪恋廓,神龙摆尾。

佩服:精准解读,字字珠玑!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2-5-8 15:30
http://www.coinhome.net/thread-3800-1-1.html
作者: 麥當勞    时间: 2012-5-8 21:04
上面網址已改
http://www.coinhome.net/thread-3801-1-1.html
談 [光緒寶廣 八分錢] 機鑄幣的真與假...

請問[九加五]版主
1. 您6枚錢的直徑和重量?
2. 若錢重都在2.50公克左右 請問寶廣局鑄此[八分錢]有否[減重再鑄]的歷史根據?
3. 您這6枚錢中至少有3.4.枚錢明顯同模 您以為如何?
作者: 境界般若    时间: 2012-5-8 21:56
老包浆,喜欢。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2-5-10 00:28
麥當勞 发表于 2012-5-8 21:03
上面網址已改
http://www.coinhome.net/thread-3801-1-1.html
談 [光緒寶廣 八分錢] 機鑄幣的真與假...

陈老师台鉴
第一个问题,是一钱改八分,即一钱面版文字未变,仅改变背版,留作满文“寳廣”;此类型多为初制币,重量为八分。这六枚钱币多为七分,这也是廣東錢局的实际生产状况。因为生产中初始阶段和后续阶段往往随着材料价格的波动自然减重,为此,应该关注的是其中的六分制钱,这一形式反映在钱币上,一是厚度变薄,二是直径变小(其实,看钱币的外缘可知。即相似于古钱的阔缘与窄缘的关系。)。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2-5-10 00:29
麥當勞 发表于 2012-5-8 21:03
上面網址已改
http://www.coinhome.net/thread-3801-1-1.html
談 [光緒寶廣 八分錢] 機鑄幣的真與假...

第二个问题,笼统的文字记述: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穆宗去世,慈禧太后迎立自己的胞妹(醇亲王福晋)的儿子入继为帝,改元光绪,先后铸行过“光绪元宝”和“光绪重宝”,“光绪通宝”,通宝制钱铸于公元1875-1908年之间,钱重从开始的一钱逐步减至八分,最后减至六分,该钱书法为楷书,此外宝福局也铸过篆文钱,光绪通宝钱背文为满文记局名,也有星月纹,字有宝河、宝真、宝津、宝云、宝黔等,还有铭“千字文”者(即背穿上各见“千字文”中一字,为宇、宙、日、月、往来等字)。另外在戊子年(公元1888年)出过一种背穿左为“戊子”右为“河”字的戊子钱。光绪十五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从英国购买的机器制造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机制币,不再为方孔圆钱形状了,此后相继在各省推广实行,遂步取代了“方孔圆钱”。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2-5-10 00:29
清光绪十三年 1887年 正月,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奏准设立广东钱局 后改为广东造币厂 ,以机器造币,光绪十五年 1889年 二月建成竣工,四月开始试铸机制方孔铜钱“光绪通宝”,背书“库平一钱”及满、汉文“广”字,钱重如文,并于同年八月正式发行流通,这便是我国的第一种机制方孔铜钱。后来,由于制钱亏折,该厂获准制造钱重为八分的“光绪通宝”机制方孔铜钱,背为满文“宝广”二字,发行后与市面旧钱及前造“库平一钱”同时行用。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 ,广东钱局开始拟仿香港铜仙大量铸造铜元,开我国机制铜元之先河。显然,我国机制铜币是先有机制方孔铜钱,然后才有机制铜元。机制方孔铜钱是机制铜元的前身,也是中国制钱向机制铜元过渡时期的产物。

继广东钱局之后,其他钱局、造币厂也纷纷开铸机制方孔铜钱,仅“光绪通宝”就还有宝泉、宝源、宝直、宝蓟、宝沽、宝宁、宝江、宝武、宝津、宝浙、宝苏、宝漳、宝吉等10多种,有的钱局还铸有“光绪重宝”、“宣统通宝”和吉语钱。这些钱币在许多钱谱上都可以轻易查到,一些品种在市场上还比较常见。可见,我国机制方孔铜钱在晚清时期便有众多的品种,“民国通宝”作为机制方孔铜钱的晚辈,只是众多品种中的一种,根本谈不上“唯一”。当然,“民国通宝”作为一种短时期产物,有其独特的收藏价值。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2-5-10 00:29
光绪十六年间(1890年),接任的两广总督李翰章因铜材料价格上涨、工厂开工不足、亏损巨大之理,奏请改铸八分重制钱,并依据上谕改钱背文为满文“宝广”。光绪二十年(1894年),广东机制币因亏折过巨而被迫停产。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湖北总督张之洞致电广州,委托代造七分重制钱;同月,又约同两江总督刘坤一奏请改铸七分制钱。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两广总督谭钟麟奏称:“广东制钱铸重七分,核计每千文须赔钱四、五百文若铸八分,则所赔更多……”。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2-5-10 00:30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两广总督谭钟麟奏称:“广东制钱铸重七分,核计每千文须赔钱四、五百文若铸八分,则所赔更多……”。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2-5-10 00:30
第三个问题,我所发的图片,个人认为均属不同模具生产的产品。否则的话,在下也不会标注不同的题目了。至于同模的问题可以展开讨论,同一母模生产的子模,自然会一样,不然就不会有“一模一样”这个成语了。但在版别的辨识中,却是依据同一工作模来判断的。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2-5-10 00:31
例如:光绪通宝宝广局香港制造机制制钱

陈老师一枚同在下一枚的比较,在雕刻中字体的细微差异还是显见的。可以比较两枚字体的字根处和凸起的字面感觉。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2-5-10 00:31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2-5-10 00:32
一枚满文“廣”,字头的下圆弧有一斜切痕迹;英文“E”,上横为平直线。
一枚满文“廣”,字头的下圆弧无一斜切痕迹;英文“E”,上横为弧直线。

其他差异特征还有很多......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2-5-10 00:32
麥當勞 发表于 2012-5-9 11:28
放大對比之後有個心得...

感覺不論 1.光緒寶廣八分錢 2.寶廣庫平一錢 3.香港製造光緒寶廣...

谢谢陈老师的回复!

从观察、分析、比较得出的这一结论,可以推衍到所有机制币,相信这种判断是科学的。“真錢的筆畫字面是[平的]”我以前使用过的一个专有名词,叫“限量顶”,“假錢的筆畫字面是[弧的]”,我的专有名词是“无量顶”,这是鉴定机制币的冲压工艺特征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要看冲压是否饱满,字体的笔画之间是否有参差错落,字根的锐度,即底板(地章)与字根的关系,特别是鉴定所谓样币,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作者: 九加五    时间: 2013-2-6 19:52
光绪寳廣八分相关帖子http://www.coinhome.net/thread-3801-1-15.html




欢迎光临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http://bbs.56785678.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