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后登录更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caesar001 于 2016-11-11 22:39 编辑
关于西属银币COB是”最早的世界贸易货币之一”的理由
-------理由一:它是外币流入中国的源头币种。玩早期在华流通银币的师友都非常熟悉COB(卡伯)的“前世今生。”这种16世纪起产自西属美洲殖民地的不规则银币,很难用常规的“品相”来衡量。从审美的眼光,不仅外观粗俗而丑陋,币中图案更是“雾里看花”难露“真容”,好歹有个“十”字币纹易于“身份”识别。若是耗时、费银,千挑万选,觅得一枚带纪年者,那算是中了“头彩”。这种手工剪切的银片,明显带有称重货币的特征,初登闽粤沿海时,被称为“十字洋”、“剪切银”、“锄头银”“楔子银”。就是这种其貌不扬的家伙,上手不好把玩,订进纸夹入册又感别扭。但你要系列收藏“早期在华流通银币”专题,又不能绕开它,此币可是“本洋”的始祖级大佬,也是在朱姓天朝后期开始“登堂入室”的。试想:收藏军阀币,你能让袁像共和缺席?
---------理由二:戳记能够有效地规僻收藏风险。COB的生产纯系手工打制和剪凿,银币双面图案亦无章法可循,技术含量不高。因而,各类图利“高人”纷纷出手,由此,COB成为“重点雷区”,一些藏友屡屡中招,使初入道者望而却步。如若在的COB中选取有戳记且包浆自然者藏之,即可无虞。有人会说,戳记也可造假!笔者并不否认。但这也低估了收藏这类专题藏友的眼力,他们早在收藏地球和人像双柱的实战中,洞悉各类戳记的类别及布局,新造戳记岂能逃过这些人的法眼?
-------理由三:戳记印证了诸多史实。前面提到,COB初行闽粤时,就是以同值同色等重的块银进入流通,既然是些“散碎银两”,在流通中只能作大额银两的配角用于支付或找零。最终这大大小小的COB被落炉重塑,变身成为明清官银商锭。因种种原因,得以流传至今者,仅只鳞片爪而已。这比不得双柱地球、双柱人像,不仅存世量巨大,依当年行用习惯,滿币打戳者俯拾皆是。对这类币,藏者追求品相全佳,甚至不惜一掷千金从境外求回高分“原光”币,收藏把玩同时,实证当年行用的即是“这种银币”,也在情理之中。COB则不然,国内存世稀少,诸多此类“好品”者,多由海外回流,收藏这类回流币,本来无可厚非,只是相对于“早年在华流通”专题,多少会打些折扣。如何判定COB真正在华流通过?相关依据何在?笔者认为留在COB上当年所打戳记是最好的诠释。
---------另一困扰藏界的问题,COB面值有五种:8R、4R、2R、1R、1/2R,小面值是否也在国内流通过?史料记载不详(多半是本人孤陋寡闻),今人考证有异。从我于1990年代末收藏的一套COB可以佐证,小面值COB确实在国内流通过。依据便是2R、1R、1/2R这些小面值银币均有当年打印的戳记(详见附图一至图七。8R重27克、4R重13.5克、2R重2.6克、1R重3.2克、1/2R重1.2克)。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因为远古时期的欧洲古币,虽然制作精美,做工精致。但它却只能成为一种 "珍贵的古钱币“,进行交易与收藏,因为没有作为货币流通,所必备的面值,银金属的成色标准,鉴金师的印记保证,以及出品国家的印记!理所当然的无法登上世界公认的最早的贸易货币宝座,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货币。
-----再加上南美11个州在当时银矿,银金属的产量以及银币COB的生产数量,均达到全世界银金属产量以及世界贸易银币总量的百分之60----80之间,这样,西属银币成为世界最早,流通最广,各国公认的贸易货币之一,顺理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