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楼主: 永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 一:总集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81、《元曲选》

  元代杂剧总集,明代臧懋循编,成书时间约在明神宗万历年间(约公元17世纪初),元代主要作家和作品都被收罗在内。该书经过编者的整理校订,科白俱全,最便阅读。学者们对于编者的校订也给了不少批评,主要是说他轻率地窜改了元剧的本来面目。不过,此后的300年中,《元曲选》几乎成了人们了解元剧的惟一桥梁。

  臧懋循(1550~1620年),字晋叔,浙江长兴县人。幼时便聪颖异常,五岁就能与大人联对。24岁参加乡试,得以中举。以后,经过两次落第,才在31岁时以第三甲第八十八名赐同进士出身。历任荆州府学教授、主持南京乡试、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知县、南京国子监博士。因男宠事被国子监祭酒黄凤翔弹劾罢职,携妻归隐老家长兴,以诗文自娱,并与汤显祖、梅鼎祚、袁中道等著名文人交游赠答,与同群友人吴梦旸、吴家登、茅维号称“吴兴四子”。57岁时,他与曹学全、陈邦瞻等十余人结成金陵社集。现存几部明代诗歌总集,如钱谦益的《列朝诗集》、朱彝尊的《明诗综》、陈田的《明诗纪事》,都选录了臧氏诗作。他刻印的书籍有《古逸词》24卷,《古诗选》56卷,《唐诗选》47卷,《元曲选》100卷,《校正古本金钗记》、《玉茗堂四梦》、《改定昙花记》、《六博碎金》、弹词《仙游录》、《梦游录》、《侠游录》3种。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82、《元曲选外编》

  元代杂剧总集,今人隋树森编。主要是补录臧懋循《元曲选》之外的元人杂剧,共62种,这些杂剧来自近几十年陆续发现的元剧刻本和抄本,如《元刊杂剧三十种》、明刊《古名家杂剧》以及也是园旧藏明脉望馆钞校本《元明杂剧》等,对元剧佚文概不收录。
    《元曲选外编》作品编次,依作家年代先后;作家先后则依《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及不见着录者三部分的次序。《元曲选外编》也辑录由元入明作家的作品,范围以《元曲选》和王季烈《孤本元明杂剧》为限。无名氏杂剧先列见于《元刊杂剧三十种》者,次列剧目见于元孙季昌〔正宫端正好〕《集杂剧名咏情》套数者,再次列着录于《太和正音谱》或《录鬼薄续编》无名氏项下者,最后列《古名家杂剧》、《元人杂剧选》、脉望馆校本《古今杂剧》诸书所辑而不见于着录者。 编者还对文字作了校订,并加断句。对原有剧本未分楔子与折数或未注宫调者加以增补,对个别剧本分折不妥、断句不准确者都予以改正。

  《元曲选外编》使分散的元剧得以集中,使不易见到的元剧能够普及,对《元曲选》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版本有中华书局1959年版。

  隋树森(1906~1989),字育楠,原籍山东省招远县东良村人,元曲研究专家。除《元曲选》外,还编有《全元散曲》(上、下册)。隋氏通晓日文因此翻译了同时期许多日本汉学大作,如青木正儿的《中国文学概说》(1938)、《元人杂剧序说》(1941)、盐谷温的《元曲概说》(1947)等。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83、《全元散曲》

  元代散曲总集。分上、下两册。上自金代元好问,下迄元末明初汤式、谷子敬等和无名氏213家,总共小令3800余首,套曲450余套,并且还辑录了元代作者的散曲残句断语等。全书以作家为经辑录作品,编排上大体以作家年代先后为序,每一作家附有小传。

  元代的散曲总集仅存杨朝英编《阳春白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此二集称“杨氏二选”),佚名编《类聚群贤乐府群玉》、《梨园按试乐府新声》,共4部。《乐府群玉》或云胡存善编,共 3卷,专选小令,按作家编列。共存 21家627首。《乐府新声》(或称《梨园乐府》)3卷,上卷为套曲,中、下卷为小令,共收20余家散曲作品。元代散曲作家有别集传于世者,现仅有张养浩、乔吉、张可久、汤式等少数人。其它作品则散见各处。

  《全元散曲》搜罗详备。作者不但仔细校阅了元、明两代的散曲总集和别集,并且遍阅曲谱、曲话、文集、词集、词话、道藏及有关材料约 110余种,尽量网罗,剔抉校比而成规模。与此同时,作者还采用天一阁《小山乐府》、《笔花集》、稿本《南北词广韵选》、残本《北宫词纪外集》等珍本,加以补充和校勘。校勘亦较详尽,对所收散曲,于曲尾注明出处,关于作者、异说、题目差异、字句不同等,附有比较详细的校勘记。编排大体以作家年代先后为序,第一作家附有小传。因此,此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元朝一代散曲创作概况,对于研究元代散曲有重要参考价值。

  《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年出版,1981年再版。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84、《六十种曲》

  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传奇总集,也是规模最大的戏曲总集。它集中了元明两代一些著名的作家作品。明末毛晋辑。《六十种曲》编于崇祯年间,分6帙,在3年内陆续出齐。初印本没有总名称,而是在每帙第一种的扉页上题 “绣刻演剧十本”,每一种又题“绣刻某某记定本”,所以有人称这部书为《绣刻演剧十本》,或《绣刻演剧》。康熙年间重印时,6套同时出齐,才有了《六十种曲》这一总标题。书中收集《琵琶记》等传奇作品59种,杂剧《西厢记》1种,共60种。

  《六十种曲》收录了元、明两代最著名的一些作品——如南戏中的《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幽闺记》《杀狗记》,传奇中的《玉簪记》《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等思想上、艺术上有较高成就的剧本,反映了编选者思想、艺术上的鉴别力。如要了解元、明两代南戏、传奇的概貌,它是一部简明扼要的基础书。而且,从版本的角度看,它也很有特色。毛晋是著名的藏书家,家中藏书八万四千多册,大部分是明刻本,也有很多宋、元本,并建造了“汲古阁”、“目耕楼”来贮藏图书。又以汲古阁的名义刻了许多书,所刻的书以底本精善、校勘审慎而受到重视。《六十种曲》同样具有这一特点。而且,其中有大约二十种左右的戏曲剧本,是现存剧本的最早或最好的版本。

  毛晋(1599~1659)字子晋,号潜在,原名凤苞,字子久,常熟(今属江苏)人,明末著名的藏书家﹑出版家。少为诸生。约30岁左右开始经营校勘刻书事业,建汲古阁﹑目耕楼。以高价购求宋代﹑元代刻本,藏书8.4万馀册。他苦心校勘,雇刻工﹑印工等多人,先后刻书600多种,著名的有《十三经注疏》﹑《十七史》﹑《文选李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津逮秘书》等。有些宋刻本如《说文解字》等因得翻刻而传世。重刻的唐﹑宋人诗词,多经精校。所刻各书的版心下端均具“汲古阁”或“绿君亭”名。毛晋刻书为历代私家刻书最多者,且好抄录罕见秘籍,缮写精良,后人称为“毛钞”,极受珍视。明末江西出产竹纸,纸质细腻,薄而松软,表面平滑,托墨吸水效果甚佳,且价格便宜。当时,毛晋先到江西大量订购稍厚实的竹纸,然后在纸边盖上刻有“毛”字的印,“毛边纸”。著有《隐湖题跋》,并辑《毛诗陆疏广要》。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85、《盛明杂剧》

  专门收录明代杂剧的戏剧选集,明人沈泰编。分一集、二集两编。每编各收明代人所作杂剧剧本三十种,总共六十种。明代人所作杂剧甚多,在沈泰以前尚无人加以搜集、选择而予以汇刊。沈泰虽不能搜罗全备明代杂剧戏曲,选刊时也未必能取舍尽当,但就总体说来,此书取材颇富,选收时也能注意到各种流派、风格,所据版本校为精善,因而是明杂剧的一种较好选本。同时,此书所收杂剧皆附有评语,有些评语出于名家之手,如袁宏道、王世懋等,是值得重视的研究材料。

  《盛明杂剧》一、二集皆编成于明代崇祯二年己巳(1629),编成后即付刻。明刻原本甚不易得,通常所见的是诵芬室翻刻本(一集在1918年翻刻,二集在1925年翻刻)。

  沈泰,字林宗,杭州人,身世不祥。主要活动于晚明时期。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86、《列朝诗集》

  明诗选本。清初钱谦益编选。《列朝诗集》编定于明清之际,选录明代 278年间的诗作,共81卷,入选诗人1600余家。全书总分为甲、乙、丙、丁 4集,另外,帝王的诗置于卷首为“干集”,僧道、妇女、宗室和域外诗列于卷末为“闰集”,元末明初的诗则编在干集后为“甲集前编”。

  《列朝诗集》是仿金代元好问《中州集》而纂集的,旨在以诗存史,保存一代文献,所以其编辑体例一如元好问的做法,以诗系人,以人系传。所选作品一般都属作者的代表作,间亦有借诗以存其人的情况。每个作者的小传,介绍姓氏爵里生平,品评其作品得失,资料比较丰富,有些记述在今天已是罕见的史料,弥足珍贵。钱氏作为清初文坛盟主,小传中有关诗的评论常常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在谈及诗家不同流派时,略有门户之见,但偏激之论不多。清人对此书颇有贬词。例如《四库全书总目》即谓其“以记丑言伪之才,济以党同伐异之见,逞其恩怨,颠倒是非,黑白混淆,无复公论”。此论失之偏颇。

  《列朝诗集》于康熙初年由钱氏绛云楼付梓,不久即遭禁毁,流传极少。至宣统庚戌(1910)始据原版重新雕印。康熙三十七年(1698),钱谦益的族孙钱陆灿曾汇集《列朝诗集》的小传为一编,单独刊行,名为《列朝诗集小传》

  钱谦益 (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进士。崇祯初官礼部侍郎,弘光时为礼部尚书。入清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顺治初,因江阴黄毓祺起义案牵连,被逮入狱,次年获释。自是息影居家,筑绛云楼以藏书检校著述。诗文在当时颇负盛名,东南一带奉为“文宗”。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钱氏著述被列为”悖妄着书人诗文”,其已载入县志者均被删削。1666年,钱谦益以八十三岁的高龄病殁于杭州,殁葬于虞山南麓。

  作为文章家,钱谦益名扬四海,号称“当代文章伯”,黄梨洲《忠旧录》称他为王弇州(世贞)后文坛最负盛名之人。在诗歌创作上他开创了有清一代诗风。当时人称“前后七子而后,诗派即衰微矣牧斋宗伯起而振之,而诗家翕然宗之,天下靡然从风,一归于正。其学之淹博、气之雄厚,诚足以囊括诸家,包罗万有,其诗清而绮,和而壮,感叹而不促狭,论事广肆而不诽排,洵大雅元音,诗人之冠冕也!”(凌凤翔《初学集序》)

  作为史学家,钱谦益早年撰《太祖实录辨证》五卷,立志私人完成国史,他于弘光元年、顺治三年两次欲修明史,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但人们认为“虞山(钱谦益)尚在,国史犹未死也”,可见对他史学才能的极度推崇。

  作为收藏家,钱谦益尽得刘凤、钱允治,杨仪、赵用贤四家书,更不惜高价广肆购求古本,构筑“绛云楼”,收藏宋元孤本书于其上,“所积充牣,几埒内府”。

  著作有《初学集》110卷、《有学集》50卷、《投笔集》2卷、《苦海集》1 卷及外集等多种。各集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为最完备。此外有《钱注杜诗》20卷。另编选《列朝诗集》77卷(顺治间刊本作81卷)。《吾炙集》 1卷。又钱陆灿节录钱谦益所作诗人小传为《列朝诗集小传》一书另刊著作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开国群雄事略》、《列朝诗集》、《内典文藏》等。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87、《明诗综》

  明代诗歌总集,清代朱彝尊辑录,一百卷,自洪武朝始,止于崇祯朝,录存明代诗人3400余人的作品。此书首卷录明代诸帝王之诗;第二卷至第八十二卷,按时代先后编录明诗家作品;第八十三卷至第九十九,辑录宫掖,宗室、闺门、僧道等诗;末卷录民间杂歌谣辞155首。重要诗人选入百首,亦有只选一首者,特重于死节之臣和遗民诗作,凡有诗者大致网罗无遗,末卷录民间杂歌谣辞155首。附有作家小传及其友人汪森、朱端、张大受等人的分卷辑评,并附自著《静志居诗话》。

  朱氏选录此书旨在成一代之书,因此,他针对明代诗风屡变,选诗不一的情况,求全图备,搜罗各派诗歌、诗人几乎无所遗漏,资料较为全富。诗人小传也颇费斟酌,评论较为公允,为后人所重视,对研究明代诗歌风貌有重要资料价值。

  版本有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自序六峰阁刊本。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姹,晚号小长芦钓鱼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朱氏为明朝宰辅朱国祚曾孙,早年曾参与抗清复明活动,事败出走,游幕四方,以布衣自尊。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宦海沈浮十数载,于康熙三十一年(一六九二)罢官家居,潜心著述。朱氏博学多闻,号为通才,《清史稿》本传称当时王士稹工诗,汪琬工文,毛奇龄工考据,独彝尊兼有众长。其诗与王士稹齐名,称南朱北王二家;词与陈维崧并驾,开浙西阳羡两派。著《经义考》三百卷《日下旧闻》四十二卷、《曝书亭集》八十卷、《曝书亭集外稿》八卷、《腾笑集》八卷外,另编《词综》二十六卷、《明诗综》一百卷。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88、《明词综》

  中国明词总集 。清代王昶编 。共 12 卷。康熙年间选录的《历代诗余》曾选明词 160 余家,朱彝尊在编选三唐五代宋金元词的同时,也曾编选了明词数卷,但未刊行。王昶在这些书稿的基础上,广泛搜集,共选录380家,编成《明词综》附于朱彝尊《词综》之后。明代许多词家作品赖此书得以流传。王昶选录宗旨,仍奉朱彝尊词论为标的,以南宋姜(夔)、张(炎)各家为宗。每一词家前都有简略小传和品评。这些作家小传和品评文字有助于读者了解作家和作品。

  王昶(1725~1806),字德甫,号兰泉,又号述庵。青浦(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好金石之学,编成《金石萃编》160卷。曾参加纂修《大清一统志》、《续三通》等书。昶工诗古文辞,通经。读朱子书,兼及薛瑄、王守仁诸家之学。辑有《明词综》、《国朝词综》、《湖海诗传》、《湖海文传》等。著有《春融堂集》。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89、《明诗别裁》

  明诗总集。清代沈德潜、周准合编。十二卷。全书12卷,共收录明代诗人作者340家,诗1010余首。能大致反映明诗概貌,并注意选入无名氏作者和明遗民诗人的作品,流传较广。

  明末清初的明诗选集,有陈子龙、李雯等的《明诗选》、钱谦益的《列朝诗集》、 朱彝尊的《明诗综》。沈德潜以为三本各有偏颇,于是“合群公选本暨前贤名稿,别而裁之”,删其浮艳之作,去其雷同,编成此书。从沈、周的自序及蒋重光所写的序中,可以看到他们的编纂意图和选诗标准大抵是:①所录“皆深造浑厚和平渊雅,合于言志永言之旨”,以“辅翼诗教”;②选诗时“始端宗旨,继审规格,终流神韵,三长具备,及登卷帙”;③“因诗存人,不因人存诗”,不求备一代的掌故,只是要“示六义之指归”;④“是书之选,欲上续唐人”。这里所归纳的四点,实际上正是沈德潜提倡的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强调诗的“厚人伦,匡政治”的功用,尊盛唐、主格调等诗论主张的具体化。明代的诗歌创作极为丰富,能以不很大的篇幅,反映其大概,并注意选入不知名作者与明遗民诗人的作品,这是此书的一大特色,也是它得以广泛流传的原因。例如卷十一选入顾炎武的诗16首,即使与前后七子等大作家比较,数目也不算少。 另外,也比较重视录取有关民生疾苦的篇什,从某些侧面反映了明代的社会现实。

  版本有清乾隆四年1739刻本。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缩印本,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排印本。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90、《明诗选》

  明诗选本。原题为:济南李攀龙编选,云间陈子龙增删,钱塘陆元龙裒定,但世人皆以李攀龙、陈子龙为其编者,共十二卷。李攀龙、陈子龙都为著名诗人,又都提倡复古主义的诗歌主张,这就使他们二人的《明诗选》更加具有自己的特色。选诗上自洪武年间,下迄正嘉年间,按照“古诗追踪汉魏,近体同声开宝、歌行绝句继轨少陵、太白”的原则,辑诗数百首。其中不少诗作都附有简明扼要的旁批,后面还辑录有评语。这些旁批和评语内容各异,有的阐述其题旨,有的说明其艺术风格,有的表述其社会作用,也有的分析其渊源出处。宋征舆称赞该诗选“帙简而体备,格严而调工,譬诸‘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虽略有过誉之嫌,但却较为精当地概括了该诗选的价值。直至现在,该诗选仍然是明诗研究工作者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因为该诗选的辑录者之一是明王朝著名几社文人,誓死不降、坚决抗清的义士陈子龙,所以该集在清代被禁毁,今存有明代崇祯年间刊本。

  李攀龙(1514~1570),明代诗文作家,后七子代表人物。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九岁时父亲即去世,家境贫寒,无力延请老师,但他勤奋好学。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初任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在京期间,先后与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结成诗社,“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明史·李攀龙传》)。嘉靖三十二年(1533),出守顺德,饶有政绩,深得众誉。三年后擢升为陕西提学副使,不久因病还归故里。自构一楼于华山、鲍山之间,名曰“白雪楼”,日日在楼中读书、吟哦。隆庆改元(1567),荐起浙江副使,两年后升为学政,又改任为河南按察使,后因母亲故世,哀伤过度,不久去世。

  作为后七子的首领,他只推崇汉魏古诗,盛唐律诗,认为文章要“视古修辞”,“宁失诸理”也在所不计,在编选的《古今诗删》中,唐后即紧跟明代,宋元诗一概不选,以表明其论诗宗旨。在其创作的诸体诗歌中,有七律、七绝为最优,其七律以声调着称,意境雄浑,词采俊亮,七绝风调自然,“不着议论,而一切着议论者皆在其下”(《明诗别裁集》),深得世人称道。他的乐府诗,“止规字句而遗其神理。”(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他的散文有时故意佶屈其词、涂视其字,过于求古,令人反而拗口不已。

  著有《沧溟集》三十卷,编有《古今诗删》。

  陈子龙(1608~1647),明代文学家。字卧子,号轶符,又号大樽,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初年,他参加了以张溥为首的复社,又与夏允彝、徐孚远、周立勋等人结几社,与复社相呼应。崇祯十年(1637)考中进士,在国事日非的情况下,颇注意经世致用文学。崇祯十一年,编纂《皇明经世文编》。崇祯十二年整理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福王时任兵科给事中,屡次进谏,福王不予采纳,陈子龙愤而辞职还乡。清军攻破南京后,他在松江起兵,事情败露后,躲避山中,想借太湖兵重新起义抗清,但事情泄露,陈子龙在苏州被捕,他誓死不降,最后在押送途中偷空投水而死。清代乾隆年间被赐予谥号“忠裕”。著有《几社稿》、《陈李倡和集》、《属玉堂集》、《平露堂集》、《白云草》、《湘真阁稿》、《三子诗稿》、《焚余草》等。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5-10 05:57 , Processed in 0.03911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