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查看: 6649|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wang2450泉友“读书札记” 连载 (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后登录更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fwang2450泉友“读书札记” 连载  (转自现代钱币网)% o# E1 d: d4 R% p2 O2 F
3 H' q5 Z9 m! O
; T8 A# c/ f2 x1 n; s
7 W9 F1 J7 {& `- w3 \+ k

  V" E7 a8 T  L% i2 I# M6 N. P6 I3 N( M8 x" L: Z
! [' e8 s3 }8 N* q+ R. f
一年多前误打误撞进入现代金银币收藏,一直未敢放松学习。“盛世风雅颂”、各种贵金属币图谱、黄教授、葛老的文章/帖子时常重温,集币、宝泉、金币投资等网上论坛细细考古,对现代金银币的工艺、历史小有了解,自己觉得已经脱离了初级阶段。和老美辩论币、章时,对老美认为中国尚未达到美国的集币水平非常不以为然。, M. h: P: a+ ^% a7 N+ C$ f- q' q

2 j* ?' {/ M) k' b% d最近得闲,到亚马孙上查了一下英文的钱币书籍,小吃一惊,居然有几百上千个查询结果,从入门级的傻瓜书到专题论述都有,包括初学者指南、钱币评级、钱币买卖、钱币化学、假币鉴别、钱币清洗保养、钱币摄影、世界钱币,甚至还有假币的制作方法。好奇之下,买了几本看看,才觉得自己要补课的地方还是不少,老老实实退回初级阶段去。好多中文钱币网站上认为是中国特色的怪事,如炒新、97年的狂涨狂落、无良币商错估品相、币商的收/售差价、高端评级币各级之间的巨大价差,其实都在美国发生过或仍在发生,并非中国所专有,知道以后至少可以借鉴,不至于大惊小怪。现将读书札记贴出来。看一些,写一些,希望对和我一样处于初级阶段的币友有所帮助。但因为是随手写下,逻辑性、系统性就可能欠缺一些,望币友原谅。
! Z* `5 r' H6 p1 w* w& M  t
) \9 ?/ g! r6 f. [6 D: a) p; J这段时间正在读两本书:Coin Collecting for Dummies(钱币收藏傻瓜书),作者是资深币商兼钱币学家Neil Berman和PCGS总裁Ron Guth,典型的入门级读物。另一本是The Coin Collector's Survival Manual(钱币收藏者的生存指南),作者是资深的稀有币商Scott Travers,他在八十年代曾担任过NGC的兼职评级师。这本书初版于1984年,2010年出了第七版,广受好评。作者开宗明义就警告读者钱币收藏这项爱好水很深,水中饿鲨横行,一不当心就会粉身碎骨,因此作者向读者提供了“救生包”,让其安渡艰险并能快乐收藏。书的主旨是收藏兼投资,而非仅仅收藏,这该是大多数钱币收藏者的目的吧。
: Y. ]  j& \* G- |7 |9 a8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加爱心加爱心 减爱心减爱心 微信分享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篇:看币的态度" R- I8 @2 L. |2 U4 e
- p  v$ ~/ T% j
根据Travers的说法,看币有四种态度:9 L0 P- e( o% {9 W

, `( i; W$ W; E- L2 A* h1.    找出一枚币的美妙之处,把币作为艺术品来欣赏。# [9 [5 X3 f8 r
2.    找出币的长处。% k6 Z4 d( J6 W6 D+ I
3.    找出币的瑕疵或缺陷。: e$ Q: I0 a/ x
4.    同时找出币的长处和瑕疵,但等币到手以后再细细欣赏。/ e- D5 S7 `5 l# y
" `% E: O. t* l
有些钱币爱好者能够把前三种态度综合起来,应用得天衣无缝,这当然最好。但Travers认为第四种态度最为实用。这是因为一枚币有各种欣赏层次,可以从美学、历史和文化各个方面加以欣赏。但是当牵涉到钱币买卖时,品相最为重要。如果只顾欣赏而忽视了品相,纯收藏也许无所谓,但从投资的角度看就可能犯错。
4 V( N2 d" f8 T# y) ~3 x8 B6 B5 ?& `* X! m
回顾自己的经历,当初eBay上有一枚69西藏和一枚67新疆,相同售价。本人因为布达拉宫不如新疆的丰收景象有活力而买了新疆。从收藏角度来说没错,喜欢就好。但是如果从投资角度来说,那枚69西藏的增值潜力应该比67新疆要大许多。另外,由于是评级币,品相长短之处已有定论,只是在审美和品相之间做出选择。如果是买裸币或原封币,在审美取舍之外再加品相判断,难度会增加不少。( |& t5 v/ ^. C4 a$ f7 T
: c6 S, @2 Z8 D
对于我等新手来说,找出币的瑕疵比找出长处要容易。眼力好,有耐心,方法得当,再加一个高倍放大镜和合适的灯光(后文再谈),找出划痕、磨损、斑点和碰伤并不难。但没有过手很多币,没有大量比较,看出一枚币的长处谈何容易,比如说初打币和后打币在压印、原光和喷砂效果方面的细微差别、各种版别之间的区别等。看不出长处就意味着可能错失好币!* I# t: Q& }3 x( V/ J& G

3 E. N# R1 J6 A" jTravers还指出卖家和买家对币的不同态度。卖家往往只看到一枚币的长处,而买家容易集中在币的短处上。想想这本是人之常情,而且不限于钱币:“孩子总是自家的好”。币商在卖出币时说品相如何好,而回购时会说同一枚币如何不好,如果不是故意找碴压价,那就是不知不觉中滑入了这个思维定势。好的币商能够意识到这种买、卖方之间的态度差异,卖出、买进时都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品相。而对于新手来说,购买评级币无疑会减少这类风险,因为品相已有定论,无须当场判定,不用受这个思维定势的影响。等对品相判断有了把握之后,再购进裸币和原封币也不迟。
, R- w4 l  @! o% R; q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篇:看币的技巧$ s+ T- M7 o; M; Z: e7 C

- ]& P# w. ~6 `4 [0 ^每位币友都得看币,Travers提出两种看币方法,一是按时钟方向看币,二是分区看币。6 i1 }" q6 k. F/ E' c+ Z

# E3 X; T$ y! H- B' D- @* u3 n' V- B按时钟方向看币时,要看两遍。2 {: @% f+ Z. [( l( i" J
6 o. @& {5 |4 D/ ~% c
第一遍是粗看。沿顺时针方向把币的正面和反面扫视一遍。然后将币微微倾斜、转动,换几个角度看币,正反面都看一遍。接下来看币边,最后把币整体看一下。* |  G2 K+ _" q3 j& o2 r& I0 m
2 H$ b# C4 `2 u3 v- w
第二遍是细看。首先按顺时针方向仔细观看正面的镜面部份,然后按相同方向仔细观看雕刻的图案部份。按相同方式观看反面。然后将币微微倾斜、转动,换几个角度看币,正反面都看一遍。接下来从正面、反面和侧面仔细观察币边。最后把币整体看一下。
' A+ I5 x7 w  @, P! v1 C3 S8 z
& @, Z& ?9 A; j1 ^5 X2 b  L/ Z% [描述币面情况时也往往使用时钟术语,如正面九点钟方向有一个擦痕。& f& e4 R' H7 ~6 E& t
; a+ O) [! k  A) s/ H
分区看币是把币面分成几个部份,最好是四个部份(象限)。每次观察集中在一个部份,看完一个部份以后再转入下一个部份。其余的观察方式和按时钟方向看币相同,也要分两次看币,粗看和细看。每一次看后都要将币倾斜、转动,最后看币边和币的整体。
% @$ \- h4 k3 |+ g, I. r4 k2 M
(读了这些才知道自己连币都不会看。汗!)* {( V0 |( a5 U  P0 l* x
  P, v/ I- p' a" q) @2 T
Travers强调要反复练习,练就快速看币的眼力,因为在好多场合,如拍卖会前的预展、钱币展销会等,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慢慢看币。如果看币不熟练,就可能漏掉好币或吃进差币,连币商都不能幸免。
3 C3 R- V" |. y3 X! x$ A4 n7 H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篇:看币的工具5 O. {, W2 d; H, V7 b1 Q
0 Q8 C8 M3 d0 e" G
看币有两个重要工具,一个是放大镜,另一个是灯。这两个工具都大有讲究,对品相的判断有很大影响。" p  m! i, b) C1 n& I

/ `# N5 ~( T9 i1 p" Z5 y: u! x看币用的放大镜分为两种,一种用来判别品相,另一种用来辨别真伪或改动。辨别真伪或改动需要高倍放大镜,倍数应达20倍以上,才能看清细部。但倍数太高的放大镜用于判别品相时则会夸大币的缺陷,降低评判结果。评级公司的评级师通常使用5倍放大镜,Travers和Berman/Guth建议用5到10倍的放大镜,要能看到整个币才行。/ S2 t4 w6 {( e  v7 V* O! W
& }" ~/ v/ q9 Z$ v8 {5 Q
灯光对品相判断的影响非常大,有些会提升对币的品相判别,如泛光灯和水晶吊灯。最有名的是美国长滩币展中的泛光灯,能够美化品相。大多数参加长滩币展的币商在买币时会在别种灯光下对币的品相另作评判。Travers说在泛光灯下,一枚AU55品相的币可能会被看成具有MS60的品相。MS级别的币要求币面上的光轮不可中断,而AU级则允许有少许中断。在泛光灯下,AU级币上中断的光轮会接合起来,呈现出MS的效果。5 s" o. B9 z4 Y" M7 t
+ G- D# I" a! s9 g2 F# u
长滩币展的泛光灯:
- R; q! g5 u/ x- n0 }4 k1 m. U 0 D) p: A* z: x+ c

* O, c& M4 s5 S/ C! b  q- O香港币展上的水晶吊灯估计会让钱币增色不少:; c. n/ i$ k- D

2 |2 ]+ B8 k8 ?9 q5 w
% B, L( e  ^: O6 p9 b7 i0 w! Y另一方面,日光和卤素灯等强光源会将币面的瑕疵暴露无遗,从而夸大这些瑕疵,过份降低品相的评级。最理想的光源是75瓦的柔光白炽灯。Travers建议看币时用柔光白炽台灯做主光源,日光灯做辅助光源。而Guth则建议模仿专业评级师的工作环境,即在一间暗室里打开柔光白炽台灯看币。要注意的是主光源一定要是一个点光源,而不是一片光。
! b/ F% {, C- H# P% P, `
# \) C( w4 K! B" D! P9 C1 a* J/ N% f  V看到这里恍然大悟。在美国币展上,币商用的都是装柔光白炽灯泡的伸展灯(tensor light),如上面长滩币展图中所示。一直纳闷这些灯又大又笨,为什么币商不换些轻巧的LED灯或卤素灯,现在才知道这是美国币商看币的标准光源。(又笨了一回不是?)这些伸展灯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根据人眼的高度进行调节,让币面反射的光线恰到好处地进入眼中,而镜面的反光效果,是评判非流通币品相的一个重要指标。
5 u- [; |- h- i0 ^+ s# b" B# y+ U% Y9 f: x* \
各种灯光对品相判断的影响大致如下:
6 h6 S" Y. O1 {/ I/ M
5 ~7 e5 i* @: ^日光、卤素灯:从MS65降到AU55
* Y. k) N4 a6 ~; r7 A日光灯:从MS65降到MS60
% V0 H' t5 t% l3 M" _" p- u柔光白炽灯:从MS65到MS65(无影响)
1 g8 X2 n6 }* {! D) j: [- S泛光灯:从AU55提升到MS60
9 |; Z& ?8 I: G. b# i, b7 `裸丝白炽灯:从MS60(丑陋)提升到MS65(漂亮)1 F7 R9 D/ K; A7 T; s4 B
泛光灯加裸丝白炽灯:从AU55提升到MS656 Z$ w; J/ k/ j
8 S  p  A* O: U( H/ q% r% H) R
现在上两张图,大家可以看看灯光对币外观的影响:3 r( G) ]  i/ D' ~8 k

2 ]: S/ L6 B2 i4 |- ^" o- m1 n : @- k: x6 D, z% I3 P( c( e; B. x

/ T! x4 m' ^8 F. i$ `& @4 L这些图取自eBay上一位币商logicpapa。无论是裸币也好、评级币也好,他总能把价格卖得比别人高,一个重要原因是拍照片时的灯光效果。他的钱币在照片中看起来总是非常温暖、晶莹、华美,让人不能忘怀,甚至一些65、66级的币看起来也是那么出色。我当初曾想买一枚69级的银古科五组天文钟,但他那儿有一枚68级的,看了就不想放手,最终买了下来,而且竞价很激烈。(审美态度又占了上风不是?Travers说了,买卖钱币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品相,不要受审美影响!)我不能肯定logicpapa用的是什么灯。从上表看来,很有可能用的是裸丝的白炽灯。在此提醒币友一下,看币时一定要注意灯光环境,以免把好币看成差币,把差币看成好币。
$ r: j# s, C' S! u9 z& Q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篇:评级币的由来
- Q* e8 g+ V' ^) U) A1 g% Q7 g1 L3 J# z  J, {, U1 M
(一些币友对评级和评级币很反感,有些其实是出于误解。读完以下札记以后,不知是否会有新的看法?)* t! T9 [& Q6 N  T! S

0 o, A6 B7 R7 G英文里没有和“品相”相对应的词。通常形容币的品相时用的是condition,即“状况”。但是这个词太抽象、空泛,因此专业人士会使用grade一词,即“等级”或“品级”。其动词便是评级、分级。( I; {, K; E% k) o* m
3 n0 Q+ [1 v2 K
其实这评级或分级没什么神秘的。国内的1到5品、极差品到极美品等也都是在分级。美国钱币界直到20世纪60年代也还在使用类似的分级系统,从差到好分成11个级别,最高一级是BU。大家各做各的生意,相安无事,谁也没有把谢尔登 (Sheldon) 的评级系统当什么事儿。) i& f3 }& j) Y3 n1 R. g2 x: K
* w" l4 C% }; H, k! y+ J7 R
其实谢尔登的评级系统早在1948年就搞出来了,当初是专为评1793-1814年间的大分币(一美分)用的,与其它硬币无关。谢尔登之所以把他的系统定为从1到70,是因为当时品相最差的分币和品相最好的分币之间的差价是70倍。也就是说,如果一枚几乎认不出来的分币值1美元,那完美品相的分币就值70美元。(那69级和70级只该差一美元而不是两三倍不是?)
" G5 a8 H8 q9 ^. ^( N' X6 a
, m' S' s* w$ A# D6 u1803年的大分币:
/ W. y8 l7 ^1 m, F- f% N! c   V0 C2 i2 e9 [8 @( f3 @1 T
6 f7 i! r4 Y' X  k% w+ M
话说到了1968年,西方国家通过“伦敦黄金总库”(London Gold Pool)对黄金价格的操纵失败,随后70年代初尼克松将美元与黄金脱钩,带来了贵金属的牛市。而美国钱币市场也随之起飞。许多“门外汉”(包括私人、基金和投资银行)纷纷想要投资钱币,而且要最高质量的钱币,也就是BU级的,他们不缺钱。问题是BU这个档次的钱币也有不同品相,而当时的分级系统无法对它们进一步区分。因此一些无良币商开始自行创造一些名称来形容BU级的这些不同品相,并借机捞钱、坑人,而且是大捞特捞,大坑特坑。反正谁也没个细分标准,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 I0 ?, z' t$ u5 y7 {
" n0 X- J9 p. [; D) i- X这时广大的正义币商看不下去了,纷纷向美国钱币协会讨说法,要求整顿。美国钱币协会本来就一直在研究如何改进分级的事儿,这会儿顺时应势,挺身而出,在谢尔登系统的基础上,于1978年推出了“美国钱币正式评级标准”,将谢尔登评级系统推广到其它的钱币上。正巧美国钱币协会旗下有一个钱币鉴定机构,称为ANACS (American Numismatic Association Certification Service,美国钱币协会鉴定服务),当时的业务内容是鉴定钱币的真伪,因为钱币造假横行。(谁说美国人不造假?)将此机构的服务内容扩大到品相评级那是顺水推舟、众望所归的事情。于是ANACS于1979年推出钱币评级服务,所用标准当然是美国钱币协会的“美国钱币正式评级标准”。这也是美国评级机构同时做真伪鉴定和评级的历史来由。这时还没PCGS和NGC什么事儿,这两家都是八十年代才成立的。不过它们后来居上,一发不可收拾,抢走了ANACS的市场,而且PCGS首先发明“装盒”技术。(那以前ANACS评级以后是发两张带照片的证书,币的正反面各一张照片。)ANACS后来被美国钱币协会出售,到如今已经几次转手、风光不再了。
/ Z, c" U- m' D
4 _" v* X9 T+ n' Y* _& _ANACS 的评级盒:
; a9 R9 C# j" q, M' a/ d
9 L* s4 V9 J* y, l8 Z
7 K2 {, n, q1 K1 |! u% _9 ]0 L2 O美国的第三方评级服务于钱币市场70年代起飞时应运而生,目的是解决无良币商坑蒙高端币投资人的问题,是市场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钱币市场增值后,一枚稀有币动辄成千上万美元,品相上的细微差异会造成成百上千美元的差异,将品相细化、系统化、标准化有助于钱币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中国的钱币市场目前正处于起飞阶段,“门外汉”投资金银币的前景大增,类似美国无良币商利用品相界定模糊而大肆牟利的情况到时候难免会发生。在中国建立自己的评级标准和有信用的第三方评级机构以前,借用国外评级机构现有的经验和服务,这对钱币市场的健康发展、对币友和投资人都不失为一个(临时?)解决方法。
( f$ A& ^1 Y& a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篇:自我评级
# o# p; u- b2 a( ]) x* y8 [7 d- g+ u7 _
上篇说了,评级或分级无非就是对币的品相做个判断,可以是1到5,也可以是谢尔登式的1到70。一般说来,如果币的价值低,分级粗一些没关系,大家对分级标准不统一也没关系,因为没有多少金钱利益。而高价值币的分级就需要细一些,而且要有统一标准,因为牵涉的金钱数额巨大。) h8 K# E. G4 l! C4 c' v9 _. Q
0 T9 S- z8 H3 [6 x: u% g
和印象式的分级比较,谢尔登评级系统对品相的评分包括四个方面,其中两个是主观的(这两个主观方面决定了不可能用计算机来分级):原光 (luster) 和视觉效果 (eye appeal);两个是客观的:压印 (strike) 和表面状态(又称磨损, wear)。每一个级别在这四个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比如说原光的保留程度、压印的质量、磨损的位置和大小等。这些黄瑞勇教授在“盛世风雅颂”里有介绍,许多币友都已了解。大家或许不知道的是在“美国钱币正式评级标准”这本书中,有对美国造币局铸造的每一枚钱币的各品相级别的具体描述。更有甚者,还有该级别的图样供参考。这样一来,大家对某币的某一级别品相就有了一个统一看法,而且很多币商、币友无须借助PCGS和NGC的评级便可自行对品相作出相当准确的级别判断,比如eBay上有些卖裸币的美国币商会在说明中加上自己的评级,供币友参考。后来PCGS和NGC也都以谢尔登系统为基础,分别出版了各自对美国钱币分级的说明和实物照片,因此这些第三方评级公司的标准是公开、透明的,至少在评美国币时是如此,不像有些币友所称评级公司是自说自话。如果他们在中国币上也能做到如此透明程度,那自然就能更有说服力,取信于大家。不过他们一时恐怕做不到。新中国三十多年出了近两千种纪念币,把这些币按所有品相一一拍照陈列出来要多少人力物力?
) V# o3 n! G( z. y" i- }! J) {0 ]: s' C3 k, j
国内一提到评级,往往就会想到NGC和PCGS这些第三方评级公司。其实英文的钱币收藏启蒙书一致反复强调币友要培养自己评级的能力。美国钱币协会每年夏天举行评级培训班,任何人都可以付费参加,培训班提供实物、讲解和指导来提高学员的评级能力。这种自我评级能力在买裸币时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即使在买评级币时,币友也要有能力判断该币是评级适当、评级过高(overgrading)还是评级过低 (undergrading),也就是说在同一级的币中也有好、中、差品之分。了解这一点对购买高评分币的币友尤为关键。
. d( Y0 T9 s/ H/ U
, @0 B0 h# _4 ^9 q0 \: DTravers谈到,他在80年代担任NGC评级师时,是三人一组进行评级。那时他们就意识到在评出的同一级别币中,品相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散布在从低端到高端这样一个范围里,他们内部用A、B、C来代表高端、中端、低端,如MS68A、MS68B和MS68C。低端的属于评级过高的情况,往往是两位评级师评了68,而另一位评级师评了67。如果重新送评,有可能降一级,从MS68C降至MS67A;而高端的属于评级过低的情况,往往是两位评级师评了68,而另一位评级师评了69。如果重新送评,有可能升一级,从MS68A升级至MS69C,以此类推。
+ z* ~4 ^, I/ S) B" u" ?* L! E# w0 Z( X4 `+ |5 C3 @
(现在NGC应该只有两位评级师进行评级,只是两人有分歧时才另加一位评级师,不过同一级别评级币的高、中、低端品相还是存在,比如说一位评级师评了68,另一位评了67,另加一位评级师评了68,最终评分是68,但应该是68C。)
& n* O: d# Y* M+ z: f
8 }1 [4 x4 D5 d+ `; zTravers的内幕消息实在让人很有启发。有些评级币看上去与其级别不符,如这枚传统文化一组京剧,竟然评上了68分:$ M: m! `& y9 x3 k6 T

% j+ ~) G+ Q" j0 U- g0 D % L4 d* |. @- i7 w" Y( g+ j/ k

7 C  f* N% H5 z4 w0 C. K' a0 j原来怎么也想不通。现在想来这枚币应该算是PF68C,和PF67A相差无几。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下次见了至少不用再嘀咕评级师是否一时犯了糊涂。
6 ]$ R5 b* D- k8 Z5 D% K% k
' f  Y( p+ r2 j/ L( c' G  T另一个启发,是评级币也不是闭着眼睛就买的事,还是需要好好看币,对品相有个自己的判断。要不花了大钱买了一个69C的,倒不如省下钱买一个68A的,重新送评还有可能上69。要想收藏69、70级的币,起码要保证买到该级别里的中等品相,这才对得起自己辛苦挣来的血汗钱。

2 g4 Q# b! a7 m- ?/ W% d0 h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篇: 不给力的美国纪念币+ W7 _, E7 X: }

* X. g% X- u7 V4 [4 F7 J
# e3 j  [+ j/ D1 w4 Z! ?
' `" K8 h3 F& p3 E$ _) Z5 x& y美国钱币收藏的大头是流通币,小到分币,大到金币。钱币启蒙书籍的内容大部份也都集中在流通币的集藏上,纪念币收藏不成气候。这篇札记介绍美国纪念币的发行和收藏情况。( L% x  e5 f" w& v, i

, i! ^) w0 v9 `0 ]) w美国发行纪念币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集资。纪念币要纪念对象是著名的人物、组织、地点和事件。某个组织要集资举行一项活动,比如说举行哥伦布博览会,就可以到国会申请。国会在立项审批以后如果觉得申请合理,就会立法,要求美国造币局铸造此纪念币。早期国会的审批还是很严格的,因此像1925年一年发行了4种纪念币就算很多了。从1892年到1954年加起来总共也就发行了50种纪念币。
7 c* \" `: F# O3 c3 ?9 c4 |, ]2 S" N7 q  I: R
美国纪念币发行大致分三个时期:早期从1892到1934,中期从1934到1954,近期从1982到现在。(也有把1892到1954称为传统时期,而把1982到现在称为现代时期的。)这三个时期各有特点,下面一一讲来。% p5 w3 [7 P* O! a' L0 m$ Z

7 U; H# ~% |. M% l1 I早期的纪念币审批和铸造都控制得很严。只有意义重大的题材才能获批,如哥伦布博览会、路易斯和克拉克博览会(这两位算是美国英雄,率领一个远征队首次横贯美洲大陆,抵达太平洋),和移民首次登陆美洲300周年等,一共有23个品种。2 o! n3 I7 W) c+ e0 B

$ F  e$ N+ ?/ X: }- i中期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个阶段对纪念币铸造的控制大为放松。为了牟利,纪念币的发起人和承售的币商想出了至少三种花招:1 ^+ y( a& E( T& O' T
& |5 q, e- q8 c$ F4 c
1. 让三家造币厂(费城、旧金山和丹佛)同时造币。旧金山和丹佛造币厂铸造的币上印有各自的厂标,因此一枚币就有了三个版本。钱币收藏者要买三枚才算集齐。3 P  z# P, b( D1 o# `' G3 f$ X
2.  年复一年地重铸。本来俄勒冈小道 (Oregon Trail) 纪念币于1926年首发,结果两年以后纪念币的发起人“俄勒冈小道纪念协会”又争取到了批文,在1928年重铸此纪念币。更加荒唐的是1933、1934、1936、1937、1938年每年都重铸,前后延续了13年之久。
! `3 Y. B3 [" x( x; ?) b' p+ w3 f3.  降低铸造量来造成人为稀缺。俄勒冈小道纪念币后几年的重铸量都很小,几乎都被投机者购入,然后转手高价出售。得克萨斯百年纪念币也连铸五年,铸造量年年减少,大多数被投机者囤积牟利。
0 N- c4 A( A% o" ^/ u  o% O. _/ I2 K7 L* ?
俄勒冈小道纪念币:
; v. I, k! M; E# r5 o, A1 P + D5 r0 G, m  }1 F
! N5 H% B" B+ b, a( O- N
. V- r  d) b3 r- G0 w: k
正是因为中期纪念币的滥发,导致民怨沸腾。因此国会于1955年停止了纪念币的审批。这个纪念币的空白期延续了几乎三十年,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复。$ A& P! U* M8 i0 s; ^3 s

6 d" ?8 n+ g7 j7 C但虽然美国现代纪念币(82年以后发行的)有一百多种,但其中能让投资人赚钱的品种也就二十多个,大部份是让投资人亏钱的。比如说1990年纪念艾森豪威尔百年诞辰的1美元纪念银币,发行价为25美元,15年后半价就可以买到。1995年纪念残奥会的1美元精制纪念银币的发行价为35美元,十年后的零售价为18美元。大多数纪念币最后都跌破了发行价。连美国造币局在95年7月的国会听证会上也坦承,“有明白的纪录显示:这些钱币并非良好的投资工具”。0 }; ?" _3 v/ R3 U4 X+ N6 B

: b0 k1 d/ o. _& X造成美国现代纪念币如此不给力的原因,不说大家也猜得出。一是发行量太大,比如说1987年纪念美国宪法200周年的1美元纪念银币销售了45万枚(结果从26美元的发行价跌到2005年的7美元)。这还算少的。为了纪念92年的奥运会,美国国会批准铸造1千零50万枚三种面额的纪念币,结果美国造币局只卖出1百50万枚不到。足球世界杯的纪念币也批了1千零75万枚,也是卖出了不到1百50万枚。连美国造币局都声称因为造币过多而亏了钱。+ ?8 H) z% [' W3 W: G& W
& d* d: W" E$ X
第二个原因是美国官方在纪念币上提成太多,造成纪念币升水过高。面值1美元的纪念银币要抽取7美元的附加费,而面值5美元的纪念金币要抽取30美元附加费。1990年的银价为4.8美元,而艾森豪威尔诞辰纪念币的售价是25美元。1995年的银价是5.25美元,而残奥会纪念币的售价是35美元。(还抱怨金总不?)量大而发行价过高,岂有不跌之理。这也是造成美国钱币收藏者对美国纪念币敬而远之、美国纪念币不成气候的原因。

. B' t: o' {# N" \! q" U4 K. _- G, E+ v5 J7 M  l- I1 q8 X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篇:压印效果
; ]# J! P; Q6 t- e( V
. U2 S4 ^( b8 P2 o/ C压印效果是谢尔登评级系统的四个指标之一。压印完好的币应该图案清晰,没有任何模糊、缺失之处。压印不好、图案不清晰完全是造币厂的过错,和钱币保管没有关系。当然图案不清晰的另一个原因是流通造成的磨损,但是这类流通币上图案磨损部分没有原光。而未流通币上压印不好的图案部分仍保留了坯饼的原光。
7 Z1 e. t0 Z9 F( n$ I$ y! E2 r% C  v( {8 P3 Y( b
压印不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弱打,另一个是工作模磨损。
$ P5 l. d+ ]# I6 C& U' ~/ R
9 _$ C( Q6 }- q% d7 B" S; }. y弱打是钱币压印时压力不足造成的。压力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机器的压力不够,也可能是上、下工作模之间耦合不够紧密,其后果是币上的金属不能完全填充工作模的凹陷部分(即币上的浮雕部分),造成高浮雕的顶部图案不清或完全缺失。美国新奥尔良造币厂某些年份铸造的币弱打现象比较普遍,是因为工厂为了延长工作模的寿命,将上、下工作模耦合放松所致。! R# A) V. c  r) @: [

6 [/ F' n, e6 D4 M; g9 R0 j以下两张图显示了正常压印和弱打的“墨丘利10美分”当中的圆形箍。在弱打的币上,两道箍当中的分界线有间断的现象。(图片取自PCGS。)
( M/ H- S) N9 g& U# x8 Y9 o
0 R( c- N' p) D( Q * ~: S9 ?6 ?5 r0 h1 Z* ?& x

/ q& ?* L! ^! p( v) j' d
& t* m$ i  d5 |$ f% R工作模磨损也可能造成压印模糊的情况。但磨损一般是从工作模上凹陷较浅的部分开始,因此工作模磨损造成的弱打在浮雕较低的地方较为明显,往往是浮雕和底板/ 镜面的交界之处,表现为浮雕的界限模糊。这一点和压力不足造成的弱打不一样。下图是一枚用磨损较多的晚期工作模压印的杰弗逊5美分硬币。高浮雕部分还算清晰,但较浮雕较低的文字部分很多边缘已经模糊。8 ~- G" M" a$ T

1 i! P& X; f, q) o% V0 G% a) B0 } 2 k3 h# W" \! Z" p5 i% P4 D

2 ~: E3 ]+ ?; M# ?7 M; @2 p6 `这是一枚压印完好的杰弗逊5美分硬币:/ V1 ]( `0 l, Y9 C

% U0 p1 k8 y4 t
" y1 X4 i# Z! i+ C4 G  L! X压印完好、图案细节显示清晰的钱币在美国很受追捧。据Travers介绍,有些圆形箍当中分隔线条连续不断的墨丘利10美分币可以卖到六位数(十万美金)以上。他本人就帮客户用这样的价格买过。如此利润当然也吸引了造假者,有些造假者会用刀具打通分界线的间断部分,以假乱真,牟取暴利。
1 z) @' e* o7 C
) ~. Y( O; R- h* G& Y以下是一枚妇女十年银币,年份部分有些数字的压印模糊,也应是模具磨损所致。6 r/ s1 W; A5 h7 ?) ?# \
# j. ?( i/ h! Y- {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篇:表面状态8 e* O; h# T/ I6 J) f* e
0 f3 q1 X" m$ i$ m* x4 H: c
谢尔登评级系统的另一个指标是“表面状态的保持”(surface preservation),又称磨损 (wear)。钱币出厂后如果有任何磨损,如碰撞、划伤、跌落,评级时是定要扣分的,毫无商量的余地。但如果币上只有造币厂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瑕疵,而没有进一步磨损,该如何对待?0 P$ w3 L. z: f9 I
- k, y4 P# I1 E$ L; v' p) K5 A3 @
造币厂造成的瑕疵包括坯饼上的裂纹、扫痕、模具缺陷造成的瑕疵和底板/镜面的不平整等。按照技术定义,造币厂造成的瑕疵不应包括在“表面状态的保持”的评分范围内。如果币上只是先天不足,没有后天磨损,那表面状态就保持完好,不该扣分。ANACS当初比较一板一眼,完全按谢尔登的字面意思办事,评级时把造币厂造成的瑕疵排除在外,不予扣分,有没有这类瑕疵均一视同仁。9 f8 o# o+ }" K8 w2 ]' C9 o' i& E# T

/ Z# h2 |# L/ }' ~不过虽说造币厂的瑕疵不是收藏者的过错,但是币上有缺陷总是令人不爽。这种态度会在市场上表现出来。因此同样的评级分数,有造币厂瑕疵的币价格就要相对低一些。(有些因模具错误造成的错币是例外情况,反倒有人追捧。)NGC和PCGS顺应市场潮流,在评估“表面状态的保持”时把造币厂的瑕疵也计算在评分之内,给予降级处理。可这样一来“表面状态的保持”或“磨损”就名不副实了。这些币造出来就这样,何来磨损?
% Z; [9 u" N0 V5 `5 l8 l; H
! a& J0 ?/ W( M0 i2 d$ {# @由于设备、工艺的原因,相当部分的早期现代中国金银币出厂时就有瑕疵,如扫痕和镜面不平整,像这枚建国30周年上的扫痕:
  Y9 |  X  j( M
' T! K& L& Z$ \- j$ v  E4 z
# I. ^! O8 a& l, ~2 I
+ \- S0 q4 x. V& T  @& |NGC的做法比较灵活,在对新中国金银币评级时有点像早期的ANACS,对扫痕这类造币厂产生的瑕疵网开一面,不予扣分。有时候连包装不善造成的瑕疵,如磨头之类的,只要是普遍现象,评级时也就不太计较。也就是说NGC愿意按照现代中国金银币生产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正因如此,有些NGC高分评级币上带有造币厂造成的瑕疵就不足为奇了,如这枚磨头的84香港会展章还评上了69:
+ S! B( K8 g6 q; J* a7 k
* O+ x& M. w+ f9 _7 `: Q- [" ~5 C 3 ^# x4 @/ G& U$ Z) n: {
. ?: U& [/ X* B8 N  I& p2 Z2 q
相比之下,PCGS比较死脑筋,瑕疵就是瑕疵,不管是谁造成的,一律扣分。这是PCGS的高分评级币含金量比较高的原因之一,代价就是越来越多的新中国金银币收藏者转向NGC。
4 x, r! y) f0 E4 O. E6 X; I7 b+ K4 _" N: c9 u
话说回来,即使NGC对中国造币厂产生的有些瑕疵还是咬住不放的,如白斑和早期大规模金银币的镜面压印质量。因此能让NGC评出高分的早期银大饼也是珍品了。
! V* I) R+ L4 d' x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篇:让评级师挠头的币& J9 Y% r3 n% Y# a. Z# w) ~" _
  V5 C  E8 ?# M/ o. U( r9 ~
Travers当过NGC的兼职评级师,他总结出一些让评级师挠头、不十分有把握的币,转述如下:0 I& F: t- ?/ H) G% [
" f, H8 E! R, y4 u  l
1. 等级上模棱两可的币。前面一篇札记中提到,在同一等级的币中有高、中、低端之分。某一等级的低端币和下一个等级的高端币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这种情况往往让评级师举棋不定,因而最终评级具有相当的主观性和随意性。0 R- ~+ t  U+ n, I. p" s

, U" }# B5 M/ m# f4 n! w$ h  e; F+ Q2. 正反面品相差异较大的币。ANACS最早评级时是对正、反两面分别打分的,比如说MS67/64,67是正面评分,而64是反面评分。后来PCGS和NGC都只给一个分数,原则上是取正、反面两个分数中较低的作为整体分数。如果两面的评级结果是MS67/64,那整体分数就是MS64。但是评级师在实际评级中往往会根据具体情况略做调整。如果反面的评分较低,而正面的评分较高,评级师可能会忍不住把整体评分往上拉一些,如从MS64拉到MS65,因为正面比反面更重要。(新中国金银币出彩的不是都在反面吗?)) l( J8 }5 j1 s
3 q8 ^) i% y) C, B# y5 n( [
3. 使用凹刻工艺的金币,如美国的5美元印第安人头像金币。这样的金币一般能很好地保持原光,而且磨损部分不容易察觉,评级时对评级师是一个挑战。这是一枚5美元印第安人头像金币:) V* G3 o/ V9 A$ w* E& }8 J
9 Q7 T( u% l# H1 f" y! L
; A* @1 T+ G7 y

- U: ?: t) z# b) g4. 小规格币。小规格币对评级师是件头痛的事。首先拿着就不上手,因为币太小,手指没法着力,容易滑落。(评级时要把币拿在手上。)另外评级时必须根据币上的微小空间来判断磨损对品相的影响。同样大小的瑕疵,评级时在大、中规模的币上和在小规格币上所占的份量大不一样。根据币的大小来把握评级分寸就有相当的主观性。(再怎么主观也不至于把下面这枚惨不忍睹的马可波罗1克金币评为PF69吧?)
% H& W. v( g: @& [$ F
( G+ W& T8 C. f
/ W" h1 Z, C, p* r# K6 M 2 [. R* O( _6 T4 B  _  u

5 w) G% R; N/ W: C
( ~: d" b" j$ \/ j. q4 q4 f! c5. 视觉效果特好的币。视觉效果特好、外观尤其漂亮的币会让一些评级师看花眼、无视一些轻微的瑕疵(如发丝痕或轻微的碰伤)而给出高分。这也难怪,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Travers说他个人不同意这种做法,毕竟视觉效果和磨损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不过往往是胳膊拗不过大腿,一旦其他两位评级师意见一致,他也只有服从的份。$ Y+ @! }1 p  r' w

3 M/ n6 ~5 c3 U8 i" v6. 罕见年份的币。如果两枚币的品相完全一样,但其中一枚出自罕见年份,那么评级师可能会因为其罕见而加分一级。(这么做不公平吧?这品相和罕见度有何关系?)# [+ {0 r2 N7 q: T8 n  [
# r& c# ?% H, u, {" u, V) Q
由于上述这些主观因素,Travers一再强调,购买评级币时也一定要小心看币,因为买的是币而不是盒子,购买高评分币时尤其要注意币本身的品相,评级分数只是作为参考。

( q# C; I( `- Y: [! n  a# M' w  R7 J4 Q! \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5-31 18:14 , Processed in 0.05349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