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德國為在中國謀求一塊土地,借口“鉅野教案”強佔膠州灣,翌年協迫清政府簽定了《中德膠澳租借條約》,在青島建立起一整套殖民統治機搆。 所謂“鉅野教案”是德國1897年以兩個傳教士在山東被殺為借口,侵略我國,派軍艦強佔膠州灣。1898年3月6日,德國與清政府李鴻章在北京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強租膠州灣,租期99年。 同年,總部位於上海的德華銀行(Deutsche Asiatische Bank)開設了青島分行,銀行舊阯位於今天的太平路和青島路枴角處,俗稱“大黑樓”。德華銀行在青島相繼髮行了以“圓”記值的銀圓票和以“兩”記值的銀兩票2個係列的紙幣,1909年又在德國製造了麵值5分和1角的鎳質輔幣“大德國寶”,運到青島髮行,並在山東各地流通,同時禁止原來使用的硬幣繼續流通。至此,德華銀行的貨幣基本上控製了青島的金融市場,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髮,德國在山東的侵略權益又歸日本所有,“大德國寶”也就停止流通。 這兩枚“大德國寶”鎳幣,是當年德國侵略者佔領青島時髮行的。壹角幣直徑21.4mm,厚1.4mm,重4。02g和4。03g。鎳幣正麵上方皆書有“青島”二字,珠圈內直讀“大德國寶”,下方則是:“每十枚當大洋壹元”字樣;揹麵主要圖案是頭頂皇冠、腳踩鐵錨的雄鷹——當是德意誌帝國的國徽,雄鷹頭部二側分別有“1OCENT”的麵值,雄鷹尾部清楚地糢壓齣“1909”阿拉伯數字,告知人們該幣髮行於上世紀的1909年。大德國寶是鎳幣,也有書籍將之歸納到銀幣類。 1909年德華銀行在青島髮行的“大德國寶”伍分、一角鎳質輔幣,是我國最早的流通鎳幣。 雖然這種鎳幣當時所鑄數量不少,兩種幣值各有67萬枚,但經過幾十年被銷熔該鑄和其時限租借地內流通,所以存世稀少。今日能見者已經不多。因它是中國近代史上國恥之證,較為集幣者所重視。 青島大德國寶壹角鎳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