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查看: 3087|回复: 10

北洋时期直隶政府银质二等奖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30 09: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后登录更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藏品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30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30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直隶省:明朝时称北直隶,清顺治二年(1645)改称直隶,康熙八年(1669)称直隶省,定省治先后为大名府、保定府、正定府。 1928年6月20日,经国民政府决定,将直隶改为河北省。旧京兆区20县并入河北省。北京改名北平。' @3 f, {/ Q# v. ]3 j4 y
( S+ Z) O- m2 W' t
直隶总督名列全国八督之首,权重位显,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并且统管山东、河南一切军政事务,其权利大大超过直隶省范围。因直隶拱卫京师,稍有动乱,便会危及朝廷,故直隶总督一衔非重臣莫属。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30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直隶舆地图册         (2012-08-23 11:32:14)[url=]转载[/url]
: C5 `& \5 [, K- W6 x7 Z4 w5 y
5 i# b2 k7 {) A6 I
标签: 杂谈
+ U4 J( \; L5 S+ h( C
498386e2hc7e68c994075&690.jpg ! v# k5 k: Q: x8 r6 Q1 m8 J
. Z* B/ }" ~* v. Q) j
. O. {1 _4 p, M; R. Y
通省舆图
& ~( A' `& j* X) N+ q7 Y* `1 I: _ 498386e2hc7e6775975eb&690.jpg
! m# j) J) q6 q: p
西路厅
& S# G1 i* `! y2 T+ y: b 498386e2h7a63d8bbbb6a&690.jpg / ~, m" m. N+ q& h; ?% S1 P! L
北路厅( F0 Y- u* S& ]: c( e1 R
498386e2h7a63d8bcf850&690.jpg % m. R2 `" _8 O5 f
东路厅) w7 m& g- p% A$ R$ y! q7 ]
498386e2hc7e677619c2c&690.jpg 2 K0 ~  @  {) B: @! R' T# i  K
南路厅
# @" R$ x7 r' a0 k2 s7 U 498386e2hc7e677639f44&690.jpg 2 G9 k$ @4 U7 U' p4 K1 w$ D
保定府
! ~, _7 w# d# S4 H" u8 u 498386e2h7a63d8beec9b&690.jpg
% w* F! _& B+ @
永平府5 f5 P% u' S# p6 S0 c' O# y3 P
498386e2hc7e677726c6f&690.jpg & z5 h! f% o( C# g  T
河间府
% i! ^2 ]' _* t- e 498386e2hc7e67781ed7f&690.jpg ! I) l% Q6 [6 Q: c- V1 f+ w- E
天津府
3 M. d  W5 }1 o* n 498386e2hc7e67781a592&690.jpg
7 A  L, g0 d7 r8 Z
正定府
/ _4 K8 M' n" }! V0 g 498386e2hc7e67784e328&690.jpg . ]6 j9 r! _2 q# l1 d
顺德府
7 K% N* F. Z2 |$ n2 M0 f" D 498386e2h7a63d8c6825c&690.jpg
* Q. L& X. b, _9 a9 t6 ?& ]" h
广平府
% x4 H/ [' i; [/ R. d 498386e2hc7e677a1ee7b&690.jpg
' Q! t: q! e2 D% s, H1 _
大名府$ {& O/ }: M& }. q
498386e2hc7e6779b8d90&690.jpg
$ |6 F/ C! l) F
宣化府
) w  N6 R( p' k0 ]3 N7 b& F 498386e2hc7e677a0861b&690.jpg 3 `, {: D" z7 z- y$ l5 @% K( c: i
遵化州
! l1 r4 T* c6 b2 Q3 S  r 498386e2hc7e677d80785&690.jpg
: O, n5 ~8 _. }% f8 ?! y3 T
易州
% |7 j# E' u* k 498386e2hc7e677aee868&690.jpg & q, V$ {- `* n% t! a0 @7 T
冀州
8 `& t' \! n% b# J 498386e2hc7e677bac517&690.jpg
5 a# j7 n& i" z- T. E. j9 G/ }
赵州
9 }% f6 N, g# B5 ^ 498386e2hc7e677bf5a0a&690.jpg
# D' M; p9 j) B. f% K
深州5 K( M2 H' t% U" w# B4 [1 m
498386e2hc7e677d5d829&690.jpg - J2 X9 L/ ]: Q. U
定州9 V1 E, r( T! H
498386e2hc7e677c547cc&690.jpg - p: I6 H% ?8 J5 S- K4 z/ _0 L5 z, t
- T' M6 }4 l  P" u
承德府  V/ G5 N( C2 p; T3 u( C
498386e2h7a63d8c83d97&690.jpg ! X/ N' H, N: ^6 I/ K3 r! e6 W9 T
口北三厅3 {8 j" \3 O* l' S, o2 `, z
498386e2hc7e677ed5f04&690.jpg $ Y. F8 `9 N, b- L
; J; j1 l  ]9 {8 }9 Y5 l
498386e2hc7e677e4e127&690.jpg
3 {) a9 {& c( E

, R0 l. N% |5 w; L( _6 U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30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九加五 于 2016-1-30 13:29 编辑 ' Z  B; W. Y: ?8 b! f
! `+ J. w  _$ W, i( `9 A1 X* P
晚清行政区划之---直隶省 (2012-05-16 21:08:41)[url=]转载[/url]
- O6 t. F- b2 i0 T( |% p8 M2 j

; j  T. P; S- Z
标签: 直隶 河北 杂谈分类: 史志考
; S* d# I, o5 e- G- X% x: ^
        直隶省是我国置省较早的省份之一。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濒临渤海湾。春秋时属燕、晋、卫、齐等国。秦代实行郡县制,在这里陆续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广阳、邯郸、巨鹿、代、恒山共八郡。到汉朝,汉武帝元封5年(前106年),将首都地区以外的郡国划分为13刺史部,又称13州。以州辖郡,以郡辖县(城),直隶省的北部属幽州刺史部,中南部属冀州刺史部。汉代以后,幽州、冀州作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在直隶省境内,历魏、晋、南北朝而不改。从隋朝始,冀州、幽州作为一级政区之名消失于史籍。唐朝初年,以国土大势将全国分为10道。直隶省辖域主要为河北道,小部分属河东道和关内道。“河北”一词作为行政区名称适用于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并州郡分道后。宋初,曾将全国划分为15路,直隶省主要属河北路,后来又分为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两个行政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位于元朝大都(今北京)附近的直隶省大部归中央中书省直辖。明朝初年,建都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这里为北直隶省。明永乐19年(1421年)迁都顺天府(今北京),改北京为京师,直隶省大部分地区归京师管辖。明代实行15省治(北直隶、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浙江、湖广、江西、陕西、四川、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时期,此直隶省称作北直隶,清初改为直隶省,省会在保定府[1]。
+ C" ?7 S& w% Y: _5 V9 x        晚清的直隶省所辖区域包括今河北省大部地区及北京市和天津市。省会宛平(今北京市北部)。辖区范围东濒渤海,东北与盛京省接壤,西邻山西省,西南连河南省,南抵山东省,北依内蒙古。下辖:顺天、承德、朝阳、宣化、永平、天津、河间、保定、正定、顺德、广平、大名共12府;遵化、易、定、深、赵、冀共6直隶州;通州、蓟州、霸州、涿州、昌平、平泉、延庆、保安、蔚州、滦州、沧州、景州、祁州、安州、晋州、磁州、开州共17散州;围场、多伦诺尔、张家口、独石口共4散厅。共辖131县。
3 p! `; B# p* H: g 顺天府- a& A# k% T0 X8 u
        位于直隶省中部。国都及省会所在地。秦代为蓟县,广阳郡郡治。汉高祖5年,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永元8年复为广阳郡驻所。西晋时,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隋大业3年,改幽州为涿郡。唐初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贞观元年,幽州划归河北道管辖。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在北京称帝,建国号为“大燕”。唐朝平乱后,复置幽州。辽于会同元年(938年)起在在这里建立陪都,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此,称为中都,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大都路于洪武元年8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10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洪武2年3月,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后夺得皇位后,于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现在的北京也从此得名。永乐19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自秦汉以来,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等等。清兵入关后,置顺天府,隶属直隶省,为京师。0 @# z. l/ p8 J2 [/ x, i4 ^
        府治大兴(今北京市北部)。辖区东界遵化直隶州,西邻易州直隶州,南连天津、河间二府,北与承德、宣化二府接壤,西南抵保定府。下辖:大兴(今北京市北部)、宛平(今北京市西部)、良乡(今北京市良乡镇)、固安(今河北省固安县)、永清(今河北省永清县)、东安(今河北省永清县兰城镇一带)、香河(今河北省香河县)、三河(今河北省三河县)、武清县(今天津市武清区)、宝坻(今天津市宝坻区)、宁河(今天津市宁河县)、顺义(今北京市顺义区)、密云(今北京市密云县)、怀柔(今北京市怀柔区)、房山(今北京市房山区)、文安(今河北省文安县)、大城(今河北省大城县)、保定(今河北省保定市)平谷(今北京市平谷区)共19县。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蓟州(今天津市蓟县)、霸州(今河北省霸州市)、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昌平州(今北京市昌平区)共5散州。2 u' G9 m0 P) Q! h. ~0 z$ }) _4 ?
承德府7 A8 A' X2 l+ w5 ~, h% c8 H
         位于直隶省北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群居住。春秋战国时期,属燕国渔阳郡。燕国曾在这一地区设置过郡一级的地方政府,大小兴州是当时的重镇。秦以后历代也曾设置过地方政府。秦汉至元明时期,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曾先后在此游牧。自秦汉以来,历史中央政权都曾在承德设立郡、府、县等行政机构。清初,这里还只是个仅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叫热河上营,康熙42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庄。雍正元年(1723年)设热河厅,11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恩泽”之义,改名为承德州。乾隆43年改为承德府,嘉庆15年设热河都统府。此后逐渐发展成为“万家灯火较前增”的都市[2]。
1 }, {" q) o* I+ H: J        府治承德(今河北省承德市)。辖区东界朝阳府,西邻山西省察哈尔右翼四旗,南与宣化、顺天、遵化、永平四直隶州(厅)接壤,北连蒙古东四盟。下辖:承德(今河北省承德市)、滦平(今河北省滦平县)、丰宁(今河北省丰宁县)、隆化(今河北省隆化县)共4县;平泉(今河北省平泉县)1散州;围场(今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多伦诺尔(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共2散厅。
' k9 w% e- z7 i* Q) S朝阳府7 ]1 m% O) M- u/ C9 D. B
        位于直隶省东北部。春秋时期,朝阳地区是山戎、东胡的活动地区。战国时,南部属燕国辽西郡。秦、西汉时期,东部属辽西郡,西部属右北平郡。东汉时,西部为鲜卑活动区,东部属辽西郡。三国时,西部属东部鲜卑,东部属昌黎郡。西晋时,西部属鲜卑的宇文部,东部属昌黎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属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前、后燕曾建都龙城 (朝阳)。南北朝时,北魏、东魏、北齐设营州,领昌黎、建德二郡。隋代在旧置营州设营州总管府,开皇元年(581)唯留建德一郡、龙山一县,后废郡。18年(598)龙山县改为柳城。大业初,废总管府,置辽西郡。境内属辽西郡柳城县,西北与契丹接壤。唐代境内南属营州都督府,西蜀奚地饶乐都督府,余部属契丹松漠都督府。辽统和25年(1007年)于故奚王帐地(今宁城县)建中京大定府。金代承辽制,境内属北京路大定府富庶、金源县、惠州惠和县,大宁府三韩县。元至元7年(1270),改北京路为大宁路,22年(1285年)改为武平路,29年(1292年)复改为大宁路。境内属大宁路富庶县、金源县、惠和县、大定县。明洪武20年(1387年)废元制,置大宁卫。永乐12年(1414年),在老哈河中游建立老哈河卫。景泰以后境内属兀良哈三卫的诺音卫。清代建县前,境内西南部属承德府平泉州,东北部属承德府建昌县。乾隆43年(1778年)撤销二厅,分别改为建昌县和朝阳县,均属承德府管辖。光绪30年 (1904年)升为朝阳府[3]。! T! l+ @& O5 e' E4 Z
        府治朝阳(今辽宁省朝阳市)。辖区东及东北界盛京省锦州、新民、洮南3府,西邻承德府,南连顺天、宣化、永平、遵化四府(直隶州)。下辖:朝阳(今辽宁省朝阳市)、建昌(今内蒙古自治区凌源市)、赤峰(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共3县。2 Q0 ]/ q5 K  f0 v. p" ?
宣化府  @. c7 f# k& p0 l5 `# q# W
         位于直隶省西部。在战国至秦汉时代属上谷郡。秦代为上谷郡,置守尉监。汉置幽州刺史部上谷郡,属上谷郡下洛县。三国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改下洛县为广宁县。晋太康年间(公元228年至280年)宣属广宁郡地。南北朝时期(公元488年至550年)设永丰郡,辖境属怀戍县。隋大业3年(公元607年)设涿郡怀戍县,仍属怀戍县置。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设武州、文德县,为州、县治所。文德元年(888年),设文德县,始建宣化城。五代时,西晋石敬塘割燕,分16州给契丹,其中包括武州。金大定7年(公元1167年)改归化州为宣化州,8年改为宣德州,9年复设宣德州、领文德县,宣化仍为州、县治所。元中统4年(1263年),始置宣德府。明代,因宣化在当时是北部边防重镇,不设地方政府,只沿长城设九镇,宣府镇为九镇之一,辖四海县至大同1300里的防御任务,是宣府镇总兵驻地和指挥中心,又称宣府镇城,置前卫、左卫、右卫。洪武27年(1394年),展筑宣府城,边长“六里十三步”,周长达12公里。明正统5年(1440年),城垣包砖,6年后竣工,城高池深,气象雄伟。清康熙32年(1693年),废宣府卫所,取宣扬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宣化县、府治所均在宣化城内,宣化由此得名。因其所处位置,人称“京西第一府”[4]。
3 a  e& z4 j  [( M# } 府治宣化(今河北省宣化市)。辖区东北界承德府,西邻山西省,南连易州直隶州,东南与顺天府接壤。下辖:宣化(今河北省宣化市)、赤城(今河北省赤城县)、万全(今河北省万全县)、龙门(今河北省赤城县龙关镇东北)、怀来(今河北省怀来县)西宁(今河北省阳原县)、怀来(今河北省怀来县)共7县;延庆(今北京市延庆县)、保安(今河北省涿鹿县)、蔚州(今河北省蔚县)共3散州;张家口(今河北省张家口市)、独石口(今河北省赤城县独石口)共2散厅。
+ F: q% ?8 z- ~' C% @% B3 w 永平府
9 e# ~7 w& c+ Z& |2 j+ J
         位于直隶省东部。府治卢龙(今河北省卢龙县)。据《卢龙县志》载:“卢者黑也,龙者水也,北人谓黑水为卢龙。”“以其城郭邻于漆河之义也。”又据《明一统志》载;“今府西一百九十里有卢龙镇,土色黑,山似龙形,即古卢龙塞云。”按此说,卢龙又因山而得名。商代及西周属孤竹国,后山戎兴起,北部属山戎。春秋仍属孤竹国与山戎。孤竹国亡,其后境属北燕。晋灭肥,肥子奔燕,燕封肥子于此地建肥子国。战国地属燕国辽西郡。秦汉时期北部属右北平郡,南部属辽西郡。西汉地属幽州刺史部,东汉地属幽州刺史部的辽西郡。三国魏地属幽州辽西郡、右北平郡。西晋分属幽州辽西郡、北平郡。东晋十六国先后属前燕、前秦、后燕西辽西郡、北平郡。北魏属平州的辽西郡、北平郡。东魏分属平州的辽西郡和北平郡。隋朝分属北平郡、辽西郡。唐朝分属河北道的平州、营州。五代属平州、营州。辽分属南京道与中京道。金分属中都路、北京路。元朝分属中书省平州平滦路、辽阳行省大宁路。明朝地属北平行省永平府。清朝地属直隶省永平道永平府[5]。
: \3 c4 f" `3 O        辖区东南滨渤海,西邻遵化直隶州,北连朝阳府,东北抵盛京省锦州府,西北与承德府接壤。下辖:卢龙(今河北省卢龙县)、迁安(今河北省迁安县)、抚宁(今河北省抚宁县)、昌黎(今河北省昌黎县)、乐亭(今河北省乐亭县)、临榆(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西南)共6县;滦州(今河北省滦县)1散州。
4 l1 B8 u- _9 _ 天津府/ ~) L1 _" J7 X; B) b: ^
         位于直隶省东南部。400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海水浸润的地方。由黄河古道冲积带来的泥沙积淀,逐渐形成了冲积平原,沧海变成了桑田。自汉代开始在武清设置盐官。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今金刚桥三岔河口),史称三会海口,形成了天津最早的人群聚集地。唐代在这里开辟盐场,开设置盐仓。北代这里归辽国管辖,在武清设立了“榷盐院”,管理盐务。南宋金国贞佑2年(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这里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管理盐的产销。明朝建文2年(1400年),朱棣从此渡大运河南下,开始了他的“靖难之役”,成了永乐皇帝。永乐2年11月21日(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更名为天津,即天子之渡口之意。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设卫筑城。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清朝清朝顺治9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雍正3年(1725年)升天津卫为天津州。雍正9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咸丰10年(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光绪26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天津沦陷。光绪27年(1901年),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天津城墙[6]。
+ @! [  ^* ^% |        府治天津(今天津市大沽镇,府、知同驻)。辖区东滨渤海,西邻河间府,南连山东省武定府,北与顺天府接壤。下辖:天津(今天津市大沽镇,府、知同驻)、盐山(今河北省盐山县)、青县(今河北省青县)、庆云(今山东省庆云县)、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县)共6县;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1散州。& w' D: J( `% v' j; W
河间府9 u( M1 I( Q7 D  m; \
         位于直隶省南部。素有“京南第一府”之称。春秋时期为燕国地。战国时期为燕、赵两国地。秦属巨鹿郡。西汉属幽州涿郡。东汉永元2年(90年)改隶冀州河间国。三国魏时属冀州河间郡。西晋属冀州河间国。隋开皇初废河间郡,沿袭北魏仍置瀛州,武垣属之。大业初,置河间县,武垣县并入,并废瀛州恢复河间郡,河间县属之。唐武德4年(621年)改隶瀛州。五代十国时,瀛州归契丹辖。宋置高阳关路安抚使。大观2年(1108年)罢瀛州改府,河间属之。元改府为路,仍领河间。明属京师河间府。2 }; K- w/ D- s) V- \8 N7 h
        府治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市)。辖区东界天津府,西邻深州直隶州,南连山东省济南、东昌二府,西南抵冀州直隶州,北与顺天、保定二府接壤。下辖: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市)、阜城(今河北省阜城县)、肃宁(今河北省肃宁县)、任丘(今河北省任丘市)、交河(今河北省泊头市交河镇)、宁津(今山东省宁津县)、吴桥(今河北省吴桥县)、故城(今河北省故城县故城镇)、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献县(今河北省献县)共10县;景州(今河北省景县)1散州。
/ i1 i) ]9 P! e$ G9 y保定府+ A+ l) m+ p( T$ F0 L
         位于直隶省中部。战国时为中山国地。北魏太和元年(477年)分新城县置清苑县,因清苑河得名,系保定设县之始。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置奉化军(治清苑县),天成3年(928年)升为泰州,为保定设州之始。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清苑为宋太祖赵匡胤祖籍,又为北宋军事重镇,故于清苑县治所设保塞军,因此时地处宋辽交界之地,置保塞军和保州,故取保卫边塞之意为名。太平兴国4年(979年),宋太宗率军北伐驻保塞半月余,称金台顿。太平兴国6年,保塞军升为保州。有“北控三关,南通九州”称誉。淳化3年(992年),州、县治所迁至今保定城区。靖康2年(1127年),金兵陷保州,仍沿宋制称保州,又名金台驿。金天会7年(1129年),保州为顺天军节度使驻地。金贞佑元年(1213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军南侵,破保州城,保州遂为废墟。蒙古太祖22年(1227年)重建保州城,太宗11年(1239年)改顺天军为顺天路,保州为路治。元至元12年(1275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保定之名自此始,取永保安定之意,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辖区与今行政区范围大体相近,历代政区变化多在此基础上调整。明洪武元年(1368年)9月,废保定路改保定府,别名保阳郡。永乐元年(1403年),迁都北京,北平行都司复名大宁都司迁保。正德10年(1515年),设保定巡抚署。崇祯11年(1638年)设保定总督,同时置保定总监军。清康熙8年(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保定始为直隶省会。雍正2年(1724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7]。
  U2 n+ D: ]5 e, z& O* @       府治清苑(今河北省保定市)。辖区分南北两版块,北版块为本府,东及东北连顺天府,西邻正定府,南依深、定二直隶州,北抵易州直隶州,东南与河间府接壤。南版块为束鹿1县,东邻深州直隶州,西连正定府,南连赵、冀二直隶州,北与定州直隶州接壤。下辖:清苑(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今河北省满城县)、安肃(今河北省徐水县)、定兴(今河北省定兴县)、新城(今河北省高碑店市新城镇)、唐县(今河北省唐县)、博野(今河北省博野县)、望都(今河北省望都县)、容城(今河北省容城县)、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蠡县(今河北省蠡县)、雄县(今河北省雄县)、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新安(今河北省安新县)共15县;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安州(今河北省安新县安州镇)共2散州。
! N0 i! B) D0 `, F( Y; X6 `正定府+ M7 X) G4 J, `4 b% T, F
         位于位于直隶省西部。春秋时周平王元年(前770年),鲜虞国定都新市。周敬王31年(前489年),晋国来鲜虞国,新市一带属晋国。战国时周威烈王12年(前414年),中山国置东垣邑、新市和权。周威烈王20年(前406年),魏国灭中山国,东垣邑、新市属魏国。周安王22年(前380年),中山桓公复国,东垣邑、新市复属中山国。秦灭赵,东垣邑改称东垣县。西汉初年(前206年) 以后,东垣县属常山国。高祖3年(前204年),析巨鹿郡之北境置恒山郡(治今元氏县故城村),领东垣县。高祖11年(前196年)冬,高祖率军讨平东垣叛将赵利,改东垣县为真定县。高后元年(前l87年),改恒山郡为恒山国,领真定县。八年(前180年),恒山国复为恒山郡,仍领真定县。文帝元年(前179年),避文帝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领真定县。景帝中元5年(145年),置常山国(治今元氏西北),领真定县。武帝元鼎3年(前114年),废常山国为常山郡,领真定县。武帝元鼎4年(前113年),析常山郡一部置真定国(治真定),辖真定、绵曼、菱城、肥累4县。魏黄初元年(220年),真定县属常山郡。新市县属中山郡。西晋初(265年以后),常山郡治所移真定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废恒山郡置恒州(治石邑),领真定县。武德4年(621年),恒州治所迁真定。载初元年(689年),真定县改名中山县。神龙元年(705年),中山县复为真定县。开元14年(726年)4月,在恒阳城(今东权城)置恒阳军。天宝元年(742年),改恒州为常山郡(治真定),领真定县。天宝15年(756年),常山郡更名平山郡(治真定),领真定县。乾元元年(758年),废平山郡,复置恒州(治宾定),领真定县。宝应元年(762年)11月,裁恒阳军。于恒州置成德军,领恒、定、赵、易、深5州。长庆元年(821年)正月,避穆宗讳,改恒州为镇州(治真定),领真定县。天祐2年(905年),改成德军为武顺军。宋河北路和镇州治所均在真定县。雍熙4年(987年),河北路分为河北东、西两路,河北西路治端拱二年(989年),河北东、西路合并为河北路,治真定;庆历八年(1048年),改镇州为真定府(治真定),领真定县。熙宁六年(1073年),复置河北东、西路,河北西路治真定。蒙古太宗元年(1229年),改真定府为真定路(治真定),领真定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10月,改真定路为真定府(治真定),领真定县。清顺治元年(1644年),真定县属直隶省真定府(治真定)。顺治13年(1656年),置保定巡抚(治真定),领真定府、真定县。顺治17年(1660年),直隶巡抚复治真定。康熙8年(1669年),直隶巡抚移治保定。雍正元年(1723年),避世宗讳,改真定府、真定县为正定府、正定县[8]。
+ \4 U: Y6 H( M- P6 z5 F        府治正定(今河北省正定县)。辖区东界定州直隶州及保定府束鹿县,西及西北连山西省大同府及代州、平定二直隶州,东北与保定府及易州直隶州接壤。下辖:正定(今河北省正定县)、获鹿(今河北省鹿泉市)、井陉(今河北省井陉县)、阜平(今河北省阜平县)、栾城(今河北省栾城县)、行唐(今河北省行唐县)、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平山(今河北省平山县)、元氏(今河北省元氏县)、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藁城(今河北省藁城市)、新乐(今河北省新乐市)共13县;晋州(今河北省晋州市)1散州。
9 G' V& n7 K- [. S: j顺德府
( C( ^& ]) |# @" Q( e( Y
         位于直隶省西南部。禹贡记为冀州之域。同祖乙曾迁都于邢,为京畿地。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周公量四子姬苴为邢侯,建立邢国,统辖邢地。春秋为晋国领地。战国为赵国信都,墨守成规区属赵,因“赵襄子食采于引,故有襄国之名”,邢称襄国始于此。公元前372年赵成侯据邢,改邢为信都,秦统一六国后,废封建,行郡县,置信都县,辖区属邯郸郡(一说属巨鹿郡)。秦末汉初,项羽攻占赵地,“立张耳为常山王,理信都,更名襄国”。东汉属魏郡,三国时公属广平郡、世鹿郡。西晋末年,羯人石勒建后赵都襄国,置襄国郡,邢地属之。隋开皇16年废襄国郡置邢州,大业2年改为襄国郡。唐天宝元年改为巨鹿郡,至德2年复邢州。宋宣和元年改邢州为信德府,治龙冈。宋宣和三年,赵佶采用古时的“邢”字和邢侯时所筑造的“行台”的“台”字,将龙冈县改为邢台县,始有“邢台”之名。金复改为邢州。元中统3年改邢州为顺德府,至元2年(1265年)改府为顺德路。明洪武元年改顺德路为顺德府,清因明制[9]。3 `3 }0 f, M: v( S/ L; n* ?  s" y
        府治邢台(今河北省邢台市)。辖区东、南界广平府,西连山西省辽州直隶州,北邻赵州直隶州,西南与河南省武安县(今河北省武安市)接壤。下辖:邢台(今河北省邢台市)、沙河(今河北省沙河市)、南和(今河北省南和县)、平乡(今河北省平乡县)、广宗(今河北省广宗县)、钜鹿(今河北省巨鹿县)、唐山(今河北省隆尧县)、内邱(今河北省内丘县)、任县(今河北省任县)共9县。
# j' j  j- U9 f) I 广平府
4 w5 M+ K2 e" @2 F0 u( [9 A
         位于直隶省南部。古为曲梁,属晋,战国时属赵国,秦统一后属邯郸郡;西汉设广年县,隋仁寿元年(601年)改永年县。唐代为永年、临洺二县地。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武安郡为洺州(治所今广府城),属河北道。武德2年(619年),窦建德攻陷洺州,迁都于此,并筑万春宫。武德4年(621年),唐朝廷平定窦建德,置山东道行台于洺州,武德5年(622年)罢行台,置洺州大总管府。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洺州为广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洺州。五代均承前制,后梁时为洺州,属保义军。宋熙宁6年(1073年)降临洺县为镇入永年县,仍属洺州,州治为今广府城。金代仍为州治。元朝至元15年(1278年),升为广平路,治所永年(今广府城),属中书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将广平路改为广平府,仍治永年。洪武9年(1376年)属北平布政使司,永乐元年(1403年)直隶京师北京。清代承前制,为广平府[10]。
- I) k6 g" I) Y( |府治永年(今河北省永年县)。辖区东南界山东省东昌府,东北连冀州直隶州,西及西南、西北邻河南省彰德府,南抵大名府,北与顺德府接壤。下辖:永年(今河北省永年县)、曲周县(今河北省曲周县)、肥乡(今河北省肥乡县)、鸡泽(今河北省鸡泽县)、广平(今河北省广平县)、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成安(今河北省成安县)、威县(今河北省威县)、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共9县;磁州(今河北省磁县)1散州。; P, J  Q1 M) Y: e1 M
大名府
, r: q/ R2 ~, h+ l% F( z
         位于直隶省南部。为历代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曾三次为都。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战国时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东晋时期(360年前后)的前燕,曾设置贵乡郡和贵乡县。北周时期(578年)在这里设置了魏州。到了唐代,魏州城已经初具规模。公元621年,唐朝在魏州设置总管府。唐德宗建中3年(公元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2年(1042年),为抵御契丹南侵,在大名府建陪都,定名“北京”。新建的陪都北京,史称北京大名府。明建文3年(1401年),一场大洪水淹没了这座城市,毁灭了长达千余年的北京大名府城。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11]。
- J; R2 O/ z/ n5 [8 F7 O        府治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辖区东界山东省东昌、曹州二府,西及西南连河南省彰德、卫辉、归德三府,北与广平府接壤。下辖: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南乐(今河南省南乐县)、清丰(今河南省清丰县)、东明(今山东省东明县)、长垣(今河南省长垣县)共5县;开州(今河南省濮阳市)1散州。" ?' A6 A2 Q# a+ s) Z8 r$ v& _- @) S
遵化直隶州3 n& n0 L6 U; I/ q( M0 G
       位于直隶省中偏东部。“遵化”二字据《遵化县志》记载含义是: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在夏、商为幽、冀之地,周初为燕地,春秋属无终国,战国燕灭无终,属燕之古北平郡。秦为右北平、渔阳二郡地。汉为徐元、俊靡二县,属右北平郡。三国魏除徐无、俊靡二县外,兼有土垠县地。晋初仍为徐无、俊靡二县,属北平郡,后俊靡并入徐无。北魏太平真君7年(公元446年)废北平郡,徐无县改属渔阳郡;北周,徐无并入无终县属渔阳郡。隋大业3年(公元607年)废无终并入渔阳县。唐武德2年(公元619年)分渔阳复置无终县,贞观初又废,乾封初复置,属幽州;武后万岁通天2年(公元697年)为玉田县地,属营州;开元18年(公元730年)属蓟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今遵化境地建平州买马监(养马机构)。后唐(923—936年)在平州买马监地置遵化县(建年无考),属蓟州,遵化名称始于此。后唐时期(公元923—936年)建遵化县,属蓟州;五代后晋时,遵化属辽国,辽重熙年间(1032—1054年)于县置景州清安军,天庆10年(1120年)遵化已属于金;宋宣和5年(1123年)金国将蓟州等6个州还宋,遵化随之归宋,宋改名滦川郡,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亡于金,属金中都蓟州。元代,遵化隶属大都路蓟州;明代,遵化隶属京师顺天府蓟州。清康熙15年(1676年),升为遵化州,领丰润县。乾隆8年(1743年)升为直隶州,隶属直隶布政使司,由通永道分辖[12]。4 ~3 z( W5 G; A0 X. _
州治遵化(今河北省遵化市)。辖区东界永平府,西邻顺天府,南滨渤海,北与承德、朝阳二府接壤。下辖:遵化(今河北省遵化市)、玉田(今河北省玉田县)、丰润(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共3县
$ ]6 s8 p. j" j7 Z! q; ? 易州直隶州
: ?0 l9 x' }! B
        位于直隶省西部。战国时为燕国的下都。西汉置故安县,易州因易水之“易”得名,史载商代有易氏部落在此居住。据《太平寰宇记》载:“隋开皇元年(581年),自今遂城(今徐水县)所理英雄城移南营州居燕之侯台,乃改名易州。取州南易水为名。”开皇16年(596年)置易县,仍沿用州名为县名。五代时期属后晋,开运3年(公元946年)至后周显德6年(公元959年)属辽。宋宣和4年(1122年)改属武遂郡,宣和7年(1125年)复归辽,改属高阳军。金天会11年(1133年)归属金。元代太祖8年(1213年)属顺天府。清雍正11年(1733年)由县升州[13]。
" W6 G% z- t: q$ J        州治易(今河北省易县)。辖区东界顺天府,西连山西省大同府,南邻保定府,西南抵正定府,北与宣化府接壤。下辖:易县(今河北省易县)、涞水(今河北省涞水县)、广昌(今河北省涞源县北)共3县。- m1 G5 E! t5 W" x
定州直隶州8 B0 H/ n* F, R6 S0 H
        位于直隶省中部。据《通典·州郡·博陵郡》记载:“定州,帝尧始封唐国之地。战国初为中山国,后为魏所并,后又属赵。秦为上谷、钜鹿二郡之地。汉高帝置中山郡,景帝改为中山国。后汉因之,晋亦不改。后燕慕容垂移都于此,北岳常山在焉。后魏为中山郡,兼置安州,道武帝改为定州。后周置总管府,领鲜虞郡。隋初郡废,炀帝初置博陵郡,后改为高阳郡。大唐为定州,或为博陵郡。”西周时聚落渐增。春秋时,齐相管仲筑城。战国时,中山国在此定都,相继210年。秦时,这里地属巨鹿郡,楚汉之际属于赵国。西汉置卢奴、安险、新处、苦陉四县于定州境内。西汉至前秦,卢奴一直是中山国(郡国)都。公元前154年,汉景帝立第九子刘胜为中山王,都卢奴,中山国辖14县。西汉至前秦,卢奴一直是中山国(郡国)都。后燕都于此。北魏皇始2年(397年)置安州,设行台。天兴3年(400年),改安州为定州,定州由此得名。北齐废卢奴入安喜。明初撤安喜入定州,至清代仍为定州。自北魏至清,此地曾为行台、府、路、郡、州的治所。雍正2年(1724年)升为直录州[14]。" J* f) X! z+ T. o' z( T
州治定(今河北省定州市)。辖区东及东北界保定府,东南邻深州直隶州及保定府束鹿县,西及南与正定府接壤。下辖:定县(今河北省定州市)、曲阳(今河北省曲阳县)、深泽(今河北省深泽县)3县。, j2 i6 e1 X- I; j
深州直隶州
! Q; a+ r5 u3 x
         位于直隶省中部。深州始置于隋开皇16年(596年),治在安平县。据《元和郡县志》载:“以州西故深城为名。”又据明《探州八景记》记载:“隋始置深州,取州西故深池为名”,大业3年(607年)州废。历史上,深州曾经几度废治,治所屡迁,变革非常。明永乐10年(1413年)徙州治于深,清雍正2年升为直隶州[15]。% _6 [; X. G- A$ @% M
        州治深(今河北省深州市南)。辖区东界河间府,西连保定府束鹿县,西北抵定州直隶州深泽县,南邻冀州直隶州,北与保定府接壤。下辖:深县(今河北省深县南)、武强(今河北省武强县)、饶阳(今河北省饶阳县)、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共4县。. ^6 P/ c8 |2 c% d2 G% R+ f$ v  t
赵州直隶州
5 }0 H  F  f2 S& G+ i
         位于直隶省西南部。商朝时为方国一圉之地。春秋初属鲜虞国,后归晋国,称棘蒲(今赵县城)。战国初属中山国,后归赵国。秦代归巨鹿郡辖,棘蒲属恒山郡辖。西汉高祖6年(前201年)封棘蒲侯国,改称平棘侯国。三国初,平棘县属魏国辖地。太和6年(232年)封赵国,辖平棘。西晋时,平棘治所移到棘蒲,属赵国。东晋十六国时,赵郡数易其主。南北朝北魏时,孝昌2年(526年)设殷州,治所广阿(今隆尧城东),赵郡归殷州所辖。永安2年(529年)复置宋子县,归巨鹿郡。永熙3年(公元534年)北魏分为东魏、西魏,赵郡属东魏,仍归殷州辖。北齐天保2年(公元551年),因避太子殷之名讳,改殷州为赵州,赵州名始于此。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赵州为赵郡,开皇3年(公元583年)罢赵郡为赵州,开皇16年(596年)在平棘县置栾州。大业2年(606年)废栾州。大业3年(607年)宋子县并入平棘县,同时罢赵州为赵郡。唐代,武德初年(618年)改赵郡为赵州,治所柏乡,武德5年(622年)赵州改名栾州。贞观初年(627年)栾州复名赵州。中唐时属成德节度使(治所今正定县)所辖。天宝初年改赵州为赵郡。盛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60年)复为赵州。宋大观3年(1109年),升赵州为庆源军节度,宣和元年(1119年)升为庆源府。靖康2年(1127年),庆源府为金所辖,金天会7年(1129年),庆源府改为赵州。天德3年(1151年),赵州更名沃州,“取水沃火之义”,属河北西路。金正大2年(1225年),沃州归元。元太宗6年(1234年),置永安州。明洪武初年(1368年),省平棘县入赵州,为真定府辖。清初,赵州属真定府,雍正3年(1725年)6月,升赵州为直隶州[16]。
  L) X4 f7 s; a4 k& E      州治赵(今河北省赵县)。辖区东濒宁晋泊与冀州直隶州相望,南连顺德府,北邻正定府,东北抵保定府束鹿县及冀州直隶州,西与山西省平定直隶州接壤。下辖:赵县(今河北省赵县)、柏乡(今河北省柏乡县)、隆平(今河北省隆尧县)、高邑(今河北省高邑县)、临城(今河北省临城县)、宁晋(今河北省宁晋县)共6县。+ O4 ?; w, F; q/ m1 @9 i% r- a9 i
冀州直隶州
! }+ }, ?$ h# j+ l( ]- z  `
        位于直隶省南部。冀州,是大禹治水以后划分的九州之一。秦代以前,九州是一种地理区域概念,并没有形成具体的行政区划。《日知录·集释卷二》:“尧、舜、禹皆都河北,故曰冀方”;又:“夏之本在安邑。太康畋于洛表,而羿距于河,则冀方之地入于羿也,惟河之东与南为夏所有”。“古之天子常居冀州,后人因之,遂以冀州为中国之号”。秦代属钜鹿郡。汉代属冀州刺史部,先后设有广川国、信都国和安平国。三国时系魏国冀州域,冀州治自邺始移信都,境内分属安平、博陵、渤海三郡。晋代仍为冀州所辖。隋时,南部属冀州,北部属深州(596年置)。唐代属河北道。宋初冀州属河北东路。元初,观州治所移至县城(今景县城),并于公元1265年复称景州。此后直至明、清,先后为中书省、京师、直隶省所辖,境内仍由冀、深、景三州分领[17]。
# y; a  B9 C! B+ }' @; c6 {. x5 u        州治冀(今河北省冀州市)。辖区东界河间府,西濒宁晋泊与赵州直隶州相望,南连广平府,西南邻顺德府,北与深州直隶州接壤,东北抵赵州直隶州及保定府束鹿县。下辖:冀县(今河北省冀州市)、衡水(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今河北省武邑县)、枣强(今河北省枣强县)、南宫(今河北省南宫县)新河(今河北省新河县)共6县。
/ h+ E  J0 W2 O* M2 h5 O5 |( T
: {  J! C& V* l7 e  M; p9 ?$ [

4 H6 Y3 Q0 [8 i6 E% q+ V4 H8 Y9 A' F) q3 A1 _4 R% G9 _% A

. y* ?2 B1 T* ?0 k  Q
. Z" w/ P/ ^1 o( ]清代直隶舆地图册
        (2012-08-23 11:32:14)[url=]转载[/url]4 D& j( {5 k7 d! b8 ^
- e; T8 W9 p: Z+ F' l6 S8 [* H* p
标签: 杂谈
6 C5 J5 j" e: x+ L* j
498386e2hc7e68c994075&690.jpg
) @4 A/ G% K8 S7 Y5 ~6 S; M
4 o5 H# Q) {. @' L/ b4 ^  H5 p* J7 I- W5 ~  E: U- m: Z7 R
通省舆图
  \& B( a: r* u, h8 K 498386e2hc7e6775975eb&690.jpg 4 C! p# g9 L' u: Y

$ I* b0 }) n# B
西路厅
& f3 c  D5 p8 ]  _- D# n* | 498386e2h7a63d8bbbb6a&690.jpg
. ^' k5 E6 r, L- e
北路厅
9 X9 X6 T, F8 s 498386e2h7a63d8bcf850&690.jpg + }7 Q6 e8 }, }1 U& m
东路厅9 a/ @9 p( i  v
498386e2hc7e677619c2c&690.jpg
- c/ g# H7 \+ Q8 V: m, P3 C8 |, \
南路厅- U; E& B& P9 j) r1 _! z
498386e2hc7e677639f44&690.jpg
6 m5 |! u0 P- a0 p3 D* I7 j
保定府
+ e  f! l1 M! Y2 ~: S" m* } 498386e2h7a63d8beec9b&690.jpg
, v( B& O& c/ I- r2 o) X$ y
永平府/ ^9 A& @( J0 y9 ]6 |5 e3 f1 Z
498386e2hc7e677726c6f&690.jpg
- c/ v7 ~. y! t, Y3 M4 m- o* C
河间府
8 m" [# ~- Z1 H 498386e2hc7e67781ed7f&690.jpg
1 j% A8 Z% E9 z+ Q8 u
天津府$ d0 `/ c( c% J  @, J
498386e2hc7e67781a592&690.jpg # [9 y6 ~! o3 }" i7 \1 Q
正定府/ Z: @) k/ c4 G+ |% P
498386e2hc7e67784e328&690.jpg 2 k2 U" W9 g/ |8 p% e6 m
顺德府( Y4 {( [- G2 t8 F* G0 M
498386e2h7a63d8c6825c&690.jpg
, v1 H" x7 M. `* x6 v
广平府/ Y5 A; R. ^6 S9 [* p
498386e2hc7e677a1ee7b&690.jpg % O' I3 C" N, l4 o/ @1 j! E% \

% X" j8 k# c; v/ }
大名府
% Y$ `6 c: n# J/ i; c7 T 498386e2hc7e6779b8d90&690.jpg
+ {, d$ F) W! O4 [
宣化府6 U6 n7 f- q0 o* t/ ^: p& K
498386e2hc7e677a0861b&690.jpg 6 ?9 u, ~' u: _- e
遵化州
9 g1 U/ n1 D9 B" t+ ~3 t 498386e2hc7e677d80785&690.jpg , Q. w* x9 t# n' N1 [0 W* j, @# k
易州1 h& @9 z% W4 q" J% B
498386e2hc7e677aee868&690.jpg ! ?  x4 K' A$ D7 d0 i( k9 V
冀州
7 A7 A4 z2 @: p1 X  k0 h$ K7 E 498386e2hc7e677bac517&690.jpg
. Y; ?) \9 Y7 ~3 s. U
赵州
' v8 l5 ^$ t# e8 g# L 498386e2hc7e677bf5a0a&690.jpg 8 m& h! }* R" }
深州, ]- }# v( H6 e; c2 ]- D3 ]: `
498386e2hc7e677d5d829&690.jpg
: @& \3 ~9 ?5 X4 u: e: k
定州# T) B7 Q: V: l6 P( D+ B/ o
498386e2hc7e677c547cc&690.jpg
: p& }+ T! S6 Q7 R+ R6 y6 M
2 ^2 u- `- W# d# e6 n2 Y, [
承德府
4 Y* J9 Z+ e6 Z" C7 @$ d 498386e2h7a63d8c83d97&690.jpg ' k3 T& T; z9 K1 E  o/ M$ x! T1 B
口北三厅" Z5 y: S7 r+ }3 q6 k& ^- O5 p+ F
498386e2hc7e677ed5f04&690.jpg
% P0 d, z3 u2 x

# r7 G+ C9 Q6 V* b# B( V" M 498386e2hc7e677e4e127&690.jpg
7 b" ?, f2 d, T2 h) ^3 m) _
" [! l5 H# }9 i8 G4 `# P2 p+ x

点评

八帝重辅权臣 一朝悲喜长剧清代历任直隶总督的悲喜人生七十四人九十九任 一百九十年历史 内修吏治 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 2010年07月27日14:32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backco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30 13:20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30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加五 发表于 2016-1-30 12:20
* q2 q  ]! N5 W/ s+ \: W% t* T5 m! M清代直隶舆地图册         (2012-08-23 11:32:14)转载▼
* a7 H3 G* C2 O9 V, J9 d8 p  s- a- i; h

' [( J" g3 t9 m1 y! ^' \八帝重辅权臣 一朝悲喜长剧清代历任直隶总督的悲喜人生七十四人九十九任 一百九十年历史 内修吏治 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  \* q8 O- v; O" n2 s; I8 f
2010年07月27日14:32  
【字号 】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4 P' v' ~5 }: W$ T: }: I* H, A1 o' t  u' {9 Z
正因为直隶在地理上接近京城,所以清代选择的总督多为朝廷信任和倚重的大臣,位列各地总督之首,这使得直隶总督位高权重。事实上,清代直隶总督中也出现了许多著名人物,他们在这个职位上,演出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剧。

3 U  c' Q* H1 r# u' _; Z. V5 d& P6 h4 N7 A7 G+ n* J# M. s8 U

  在直隶总督署大门两侧,一副黑底金字对联分外引人注目。上联是: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下联是: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
& K7 ~, _  K! d7 g) K$ [% _6 C1 U$ }% z: T
  历任直隶总督在总督署留下了很多亲自执笔的对联和匾额,但大门前的这副对联却是今人所作。上联点明了直隶贯通南北的重要军事地位,它是京都的一个屏障。下联写的是总督们在国家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为直隶在地理上接近京城,所以清代选择的总督多为朝廷信任和倚重的大臣,位列各地总督之首,这使得直隶总督位高权重。/ l4 j" J7 @' {7 [9 H5 @
2 c3 C  Q3 w1 k" r8 c" C! Y
  事实上,清代直隶总督中也出现了许多著名人物,他们在这个职位上,演出了一幕幕人生悲喜剧。
7 i1 ~, n; e1 P) i. @# u& Y3 N2 R( K- f+ v+ g6 q" z  [
  总督概况
- i* N$ h) Z7 N7 M# I' K- D3 p; s; a  f
  平均两年换个总督
4 k0 r. v1 S% O; g0 F: y3 S
" a$ r5 o( H% Q" \  清代直隶总督任职比较复杂,有实授、署理而未实授、署理、护理、协办等五种。总起来说,这五种情况都在直隶总督的统计数目之内。因此,直隶总督共经历了74人、99任。
' C6 W6 d* ^& \
6 m& O+ `5 M; Z9 Y$ d$ K  从雍正年间总督一职定制到清帝逊位,8位皇帝统治期间,直隶总督存在时间总共只有190多年,就经历了74人,平均两年多就换一个总督,调换不能说不频繁。6 a, b" i, a% a6 [8 ^) N

/ T+ p4 {8 I; c# n. v  如果以实授为例,其中任期在十年以上的只有三人,他们是乾隆年间的方承观、道光至咸丰年间的讷尔经额以及同治至光绪年间的李鸿章。
! v0 F7 B. _5 c( P3 b& [8 h
# l# ?! K: D4 x# F& o- R  著名总督- Q4 G% t# Z5 v, J1 N, B3 G

2 ^, j% N2 h# n$ {  李鸿章:任期最长 毁誉参半
; S3 ]: V1 ~1 y. _. N* V7 F0 u9 U! F/ H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至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晚清中国社会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几乎都与他有关。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也是功过皆存,毁誉参半。
; J( [8 H9 t& S" c- Y1 C
0 K$ Q% b" b& L+ D2 f/ H4 F  从47岁第一次任直隶总督起,李鸿章先后三次出任这一职务,时间长达近25年,是历任总督中任期最长的一位。# c4 K; W( P* C
$ V+ Y) j- V6 p, s$ K+ Q: B
  在直隶总督任上,李鸿章经历了人生最风光的时期。1870年,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一身份使得他御辱、自强的设想,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
# M0 X6 _6 x2 Q- \: |
: {: ]4 b. v; \7 r  李鸿章亲手创建北洋水师、扩建天津机器局制造军事武器;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支持我国自行修筑第一条铁路;重视教育,开办各类学堂,派留学生出国等等。这些活动,历史上称之为洋务运动,在当时则使得他在国内外的威望日益高涨。
  K% {  R7 Z4 P+ D/ V, Z7 x" I
4 w; n# X5 _( q' x! J: ?- P6 X  然而,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惨败、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以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使李鸿章的声誉一落千丈,而且让他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因为,这两个条约都是他签订的。& K* o+ Y% [3 O6 `' ^% x. t
7 B4 d* S9 i4 ^) [5 B% H7 O+ L8 E
  签订辛丑条约时,李鸿章已是将近八十高龄,仍以直隶总督、全权大臣的身份与八国联军谈判。条约签订后,俄国代表还对他痛加斥责。又气又恨的李鸿章回到住所后大量吐血,不久后去世,当时身边只有极少数的亲人,场景十分凄凉。
# w* H% H8 q: `( F
$ t1 n" x. A% o" f- ^  李鸿章去世后,清廷给了他十分荣耀的追念,谥号“文忠”。加上他生前所得的各种荣誉头衔,他个人的头衔至少在二十个以上,称得上是总督中头衔最多的一个。( Z8 N; e! b5 Z) {  \) F+ e) W5 ^

3 _* R, I5 y4 x% x3 w; Z" M  曾国藩:右眼失明事必躬亲
  U! ]7 x, L3 [0 \* Y/ N1 Y4 z( Q! D3 e3 r- B3 @: A# V
  曾国藩是晚清另一名臣,他是李鸿章的前任,也被李鸿章视为老师。李鸿章早年入过曾国藩幕府,深受赏识。直隶总督署门前对联上写的“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说的就是他们两个前后任总督,以及存在师生之谊的渊源。相比之下,李鸿章后来在朝中的地位是老师不能及的,但是曾国藩的许多思想和做法,对李鸿章有很大影响。) q1 p+ f% U( U# d7 G' M2 a8 y6 m" B9 k

! G3 b& x0 O- s- v1 d( k8 X8 @% r+ e  曾国藩任总督时,直隶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一派破败景象。曾国藩整顿吏治、清理讼案、赈济灾荒,还治理了永定河,使得直隶一度出现了“百废俱举”的局面。他在右眼失明的情况下,依然尽心政务,公务大多事必躬亲,深受百姓爱戴。9 Y' \6 d: F" N! y
* p. a9 m1 ^1 q( a$ O
  袁世凯:乡试落第废除科举
1 V' P0 ^$ U) K' A* a  v! n5 a
7 H* L) D# Z! C
  李鸿章的后任,即是近代另一著名人物袁世凯。有一种说法是,李鸿章在临终之前保荐了他,称“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但也有人认为根本不存在保荐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直隶总督位置的李终袁继,使得袁世凯成为重要的地方大员,这对此后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
- f% E- q. O8 H- E9 P- j& J9 i3 I8 a6 C( D9 u
  袁世凯上任后,认为直隶的当务之急就是练兵,所以他筹集资金、仿德国制度筹练北洋新军。北洋新军成为袁世凯后来争权夺利的重要筹码。袁世凯还在直隶创办了警政制度,在保定创设警务总局,开办巡警学堂。5 t* `6 j# |- }& V. o! x/ `

. `0 j. @& O/ N9 v  |  袁世凯早年不爱读书,两次乡试均落第,所以才进入军队谋发展。他做了直隶总督后,却十分注意发展教育,在保定等地兴办了新式学堂。办学过程中,他深感科举制对新式教育的阻碍作用。1905年8月,由他起草并联络张之洞等人上奏折,请求停止科举。清廷批准了这一奏折,下旨从1906年开始,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实行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废。
$ ^5 b6 b3 i% n2 ?5 ]" w* @& j3 `) Q6 t$ [/ ]
  李卫:创办著名的莲池书院
" O- D% D& i( G, l! h, G7 K# E' f' s' M
( j9 f0 m( J; ~! R2 O( z% D9 p  提起直隶总督,人们印象比较深的是晚清的几位。事实上,前清也出了许多知名总督。比如李卫,他深得雍正、乾隆两位皇帝信任,任直隶总督期间也有不错的政绩。他擅长治盗,还赈济灾民,对贪官毫不留情,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背景。因此,在保定当地,关于他的故事被演绎成许多版本,有人说他长了和项羽一样的板肋;还有故事说李卫专爱挑朝中权臣的毛病,比如雍正宠臣田文镜派人为他母亲贺寿时,他却不买账,并当众将礼物丢到门外。! n8 n4 V) z! {7 S  j
* s" c# j# o- N' r. h7 ~% Y
  李卫虽然识字不多,但对文人十分尊敬。他还在保定创办了莲池书院,又称“直隶书院”,后来成为北方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E1 d( c. H) f5 R$ [
% P( N# [: L; T
  刘墉:任期短故事广流传
* T. G' J# U* e: Z
  T1 R; s2 c# ?  刘墉的故事在百姓中流传很广,他曾短暂署理过直隶总督,前后只有二十余天,称得上是任期最短的总督之一。但是在保定地区,关于他在任期间的故事却不少。比如他刚正不阿,曾智斗权贵;还曾智破双钉案等疑难案件。; D! |5 s3 g# B% \9 I( S* a
% `5 Q3 C0 e- i' \# a7 d" _2 W" K
  “个性”总督( a+ R! `; P$ f' i
' |9 _0 }: |4 S9 q  {
  首任:贪官总督7 o. Q6 q. V# D

0 w( h  I- a& e2 u7 G5 t  李维钧是直隶总督定制之后首位出任总督的官员,他曾在直隶推行“摊丁入亩”。后来因为与年羹尧案件有牵连,并且侵吞公银,被判“斩监候”,不久后病死。
; ^0 G) t1 r- D2 G! y" D+ p7 l1 W( M! N+ T
  末任:“短命”总督
& W  Z0 Y  f3 W2 q6 g. p# B" P; `% K" E4 Y
  末任总督张镇芳,是袁世凯二哥袁世敦的妻弟。他署理直隶总督只有10天,清帝便宣布退位,这个总督也名存实亡了。
0 n0 _, S9 y6 x) V( e" b$ m
6 o% D6 g) o, |/ V  一字不识的总督) g, C8 y7 I$ [: v- Y) T% H8 e% ~

" T& v) [) L  _2 u) g  雍正曾任命不识字的宜兆熊为总督,并对他很赏识,称他“一字不识,但操守尚优,心术亦正,蔼然有忠爱之诚”。& }" E% J- c! |7 p7 t! t
- E* _# M( T" j) B6 d
  参倒和珅的总督
* O6 ]  ~, ]1 s( I4 B+ ]8 B$ d& n9 P) l: z
  人们都知道嘉庆皇帝继位不久,便将乾隆的宠臣和珅治罪。参倒这个大人物的,就是当时的直隶总督胡季唐。和珅在京师、直隶有多处房产和店铺、银号等。这些都成为胡季唐的证据,他上本参奏,告了和珅几大罪状,正合嘉庆心意。9 ?$ w1 s2 _) D; b% W

8 n8 |, t9 p0 W$ m  绘棉花图的总督
0 [5 ^. x3 Q: ~* {' u2 U$ _5 T2 q5 ~7 {0 y
  乾隆时期的总督方承观,很重视农业生产,推广棉花种植,并且亲手绘制了棉花图。乾隆南巡时,方承观把它献上。皇帝看了十分高兴,并亲自在上面题诗一首。
1 y: G# r$ J* B- L, F+ I. n% I- K. t
  无钱入殓的总督
: s6 F5 n0 C; N
" ]' |1 I0 _5 b  唐执玉是另一位深得雍正赏识的总督。他不仅治理地方很有成绩,而且与皇帝保持着非常融洽的关系,他所上的奏折,几乎未受到驳回。因此即使在他病重期间,雍正仍坚持让他出任直隶总督。6 S/ v5 W3 ~. P/ S

% o& u7 O7 e  z, X3 c  唐执玉最被人称道的是他的“勤”和“廉”,他亲自手书“将勤补拙,以俭养廉”作为座右铭挂在墙上。唐执玉平时布衣粗食,他病逝之后,继任总督带人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箧无一物”,都没有钱为他装殓。后来雍正下令拨发银两,加上其他官员出资帮助,才得以将遗体装殓运回原籍。(特别感谢直隶总督署博物馆)

    来源:法制晚报

; e1 [( r5 [; X) G' V
& X& U$ @& ~. w2 ]% u# m" x( U

4 {, d+ D' M; k; }% J5 s, K
/ n/ T) [/ T( a

% E& b+ \1 U5 Y$ P) k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30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顾兄好章好品相!
! v% p( w/ d! x9 ?* |' Q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30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师资料图文并茂,学习了!谢谢!
! M( V9 v$ ~0 p: K0 t& w( E! l
' Q' w0 ^2 @# P3 M7 y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31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章,好资料,好好享受。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10: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谢九加五老师对此银章详细完整的考证!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3-28 18:17 , Processed in 0.05710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