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楼主: 九加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藏界公认的十大伪专家!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9-2-9 20:24 | 只看该作者
0021 发表于 2019-2-8 12:46
他们被国宝邦给害惨了,成了他们的陪葬者。

互惠互利,各取所需,这次标本皆输。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9-2-10 12:25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9-3-2 17:46 | 只看该作者
九加五 发表于 2019-2-7 18:19
钱币在收藏界地位太低!

你说的这些人还没有参与过全国钱币鉴定活动的戴志强地位高。

-----感觉孙仲汇在古钱币界,还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专家,知名度也是屈指可数的!



点评

参与这些公司评级的意味着缺钱......缺不缺别的就不知道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2 23:22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9-3-2 23:22 | 只看该作者
caesar001 发表于 2019-3-2 17:46
-----感觉孙仲汇在古钱币界,还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专家,知名度也是屈指可数的!

参与这些公司评级的意味着缺钱......缺不缺别的就不知道了!

点评

哦--------知道知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3 11:28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9-3-3 11:28 | 只看该作者
九加五 发表于 2019-3-2 23:22
参与这些公司评级的意味着缺钱......缺不缺别的就不知道了!

哦--------知道知道!

点评

[attachimg]247066[/attachim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14 16:40
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3-13 21:15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9-3-13 21:15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9-3-14 12:38 | 只看该作者
从万人敬仰到万人鄙视:两鉴宝专家,一个忽悠24亿,一个忽悠8000万
  • A+
  • A-
2019-03-09 20:54:57 1.7万 用户1914649019




(导读:因为那么几粒老鼠屎,就坏了专家这蒸锅汤。甚至有的人提起专家,都恨不得过去踢他两脚,来表达自己对专家的厌恶。马未都曾经也直言说过这两个“砖家”。)
从万人敬仰到万人鄙视,两个鉴宝专家一个忽悠24亿,一个忽悠8000万。
随着这几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收藏流行起来,鉴宝行业也是开始开始风生水起,如果自己一不小心就买到一个古代的产物,那一夜暴富都是小意思了。但收藏这个行业,看走眼是很正常的,古玩又不能开口跟你说我是假的或者真的。那么这个时候,就只能全靠鉴宝专家的鉴定了。
但这几年,“专家”一词好像变成了贬义词,那些有专业知识的人,似乎都由专家变成了“砖家”。甚至有的人提起专家,都恨不得过去踢他两脚,来表达自己对专家的厌恶。其实这也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那么几粒老鼠屎,就坏了专家这蒸锅汤。只有那些所谓的“砖家”才是最应该负这些责任。马未都曾经也直言说过这两个“砖家”。
一、杨伯达
在2000年初,曾经就发生过一个非常著名的“金缕玉衣”的骗贷案,一个商人拿着一件伪造的金缕玉衣,去银行骗了差不多7亿的贷款。而这个事情的主要负责人,就是以杨伯达为首的几个故宫的顶级文物砖家,而杨伯达当时还是故宫博物院的院长。
这件事在2000年,谢根荣,一个商人,开出了几百万的天价鉴定费,请故宫的几个专家,给自己手中的“金缕玉衣”进行鉴定,开价。而这几个故宫的顶级专家,甚至都没有碰一下玉衣,只是在玻璃外看了几眼,就给谢根荣开出了“真品鉴定书”而且估计24亿。
最后谢根荣就是靠这个谢根荣开的真品鉴定书,才从银行贷了7亿。这件事一直隐藏到了08年,事情才败露,相关人士也是被捕。当时杨伯达却极力的为自己开脱,称那次是自己看走眼了。虽然他自己没收到什么影响,但是这件事对于鉴定来说却一直持续。
二、刘岩
如果是金缕玉衣那个骗钱是一次打击的话,那这个刘岩的做法,就是鉴宝行业一次非常严重的黑幕,让很多人给鉴宝的专家,多加了一个“石”字。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9-3-14 12: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九加五 于 2019-3-14 12:51 编辑

在10年,河南的兄弟俩,带着祖传的宝物,乾隆的《嵩阳汉柏图》去参加鉴宝节目,却被鉴定是赝品,本来两兄弟都准备要回家了。刘岩却告知二人,有一个商人愿意出价17万买你这幅画,两兄弟很高兴,还以为自己碰见贵人了,直接就卖了出去。
事情不过1年,原来这幅赝品《嵩阳汉柏图》,竟然出现在了拍卖会上面,而且还拍出了8000多万的天价。这个时候两人反应过来了,是被商人和砖家联手骗了,然后他们就把刘岩和那两个商人告上了法庭。但并没有直接证据来证明这幅画就是当时买下的画,还是败诉了。这个事情一传出,直接给当年的很多的专家都带来很大的打击。让人人尊敬的专家,变成了“砖家”。





作品简介:

  乾?隆(1711-1799)?御笔汉柏图

  立轴?水墨纸本58×29 cm.?22 7/8×11 3/8 in.?约1.5平尺

  1750年作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9-3-14 12:48 | 只看该作者
《嵩阳汉柏图》17万成交后变身8719万始末2012-11-28 15:00  来源:法治周末
有0人参与
收藏 打印字号: T|T




乾隆御题《嵩阳汉柏图》。资料图
  11月25日,适逢周末,虽然下着雨,天气比往日冷了许多,但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与淮河路交叉口的郑州古玩城依然热闹非凡。
  “这里是国内最大的古玩字画市场之一,每天都有不少古玩字画爱好者前来淘宝。赝品、真迹都有。”一位在三楼经营字画美术品的商户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当记者问及如何鉴定字画真假时,这位商户沉吟片刻说:“当然要找专家鉴定了。至于专家,也不好说,专家也有‘走眼’的时候,有的专家品行很差,有的还和收藏者闹得挺僵。”
  郑州市民朱云兄弟二人就与鉴定专家刘岩打起了官司。
  朱云兄弟二人在诉状中说,他们拿着家传的题款为“乾隆御笔画松并题”的《嵩阳汉柏图》,去河南卫视《华豫之门》参与鉴宝活动时,遇到了专家刘岩,在刘岩的指点下,他把画以17万元的价格卖出,后来发现该画被拍卖行拍卖到8736万元。
  2011年9月,朱云兄弟二人将刘岩及买家程功诉至郑州中院,请求法院撤销买卖合同,判令二被告向其赔偿损失8719万元。之后,朱云兄弟二人认为刘岩及程功涉嫌诈骗,又请求法院将案件移送至郑州市公安局立案侦查。
  但刘岩、程功对此并不认可,辩称是正常交易。
  面对这场“天价字画案”引发的官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物鉴定界人士认为,随着文物收藏之风日盛,困扰收藏者的普遍难题是真伪的辨别和价值的判断,到底是真是假,还得由鉴定专家说了算,但鉴定行业的乱象丛生,使得收藏者对鉴定专家产生了信任危机,对此,应从法律层面上予以治理。
  17万的画转手即拍到8736万
  朱云兄弟二人在诉状中称,2009年9月,他们拿着家传的乾隆御笔画《嵩阳汉柏图》前去河南卫视《华豫之门》参与鉴宝,鉴定师刘岩看到画后不给鉴定,并说:“晚上到我住的宾馆来,我给你们讲讲这画。”晚上,刘岩称,这幅画虽有乾隆的章,但题字不是乾隆的真迹,又无著录,市场上这类画很多,也就值3万元左右。刘岩又称,他能找人买这幅画,并说见到买家后可以多要三五万元。
  在刘岩的“劝说”下,朱云兄弟也就同意卖画。同年10月21日,在郑州市花园路的如家快捷酒店,原告与被告程功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并约定被告以17万元购买原告的画,双方如发生纠纷,由合同签订地法院管辖。
  合同签订后,程功向原告支付了17万元,程功出具了购画凭证。2011年6月22日,原告购买了《咀英澄华清代宫廷典藏中国古代书画》一书,看后方知“乾隆御笔画松并题”是乾隆的亲笔题字而且盖有“石渠宝笈所藏”印章,并非刘岩所称的“题字不是乾隆的真迹,市场上这类画很多”,“石渠宝笈所藏是个闲章,其没有价值”。原告上网得知《乾隆御笔画松并题》被拍卖到8736万元,大感后悔。
  原告认为,《乾隆御笔画松并题》的价值远不止17万元,而是价值为8736万元。被告以欺骗方式的购画,导致原告产生重大误解,最终交易显失公平。
  法院在审理中,朱云兄弟二人请求将案件移送至郑州市公安局立案侦查,以诈骗罪追究刘岩、程功的刑事责任。
  “刘岩评画的工作地点在当时的海选现场,每天要接待1000多人,每人两分钟,工作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在自己所住的宾馆里讲画,也不会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前来鉴宝的人,他如果不将电话信息告诉我们,怎么会知道他所住的宾馆。”朱云认为,刘岩让他们晚上到其住的宾馆讲画,已存在诈骗的故意。
  朱云还认为,刘岩是一个鉴宝专家,应该知道带有“石渠宝笈所藏”印章的字画价值不菲,但是当他问起这幅画上的“石渠宝笈所藏”是什么章时,刘却说:“是收藏人的闲章,没什么意义。”之后,刘还热情地为其介绍参加鉴宝活动的买主程功。
  “我们花100元钱,去鉴宝的目的是鉴别画的真伪及价值,而不是卖画,如果想卖画,就会去古玩城或拍卖公司等交易场所。由于被诱惑,我们放弃了参加鉴宝,误认为刘岩提供了一个能将画‘卖高价’的机会,最终在被骗的情况下对画作出错误的处分。”朱云对记者说,此画于2010年12月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8736万元拍卖成交。
  当事人称专家涉嫌诈骗
  朱云所称的画真实价值几何?鉴定专家刘岩又是何人?法治周末记者联系刘岩无果,但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刘岩称他原籍北京,现已移居香港,鉴定影响力是靠业内口碑树立起来的,算得上资深业内人士。
  相关资料显示,刘岩近年来曾担任多家电视媒体寻宝鉴宝栏目的书画鉴赏专家。
  作为鉴定专家,参与整个买画过程的刘岩说,当时成交价是双方都认可的,“他们交易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刘岩还说,双方交易时,自己并没有说是真迹,也没有说是假的,“不能轻易下结论”。
  至于涉案的画为何在知名拍卖会上拍出天价,刘岩解释说,“这实际上是买家自己花钱炒作了一下,就是自己卖给自己。”
  2012年4月12日下午,郑州市中院法官就起诉书上“晚上到我宾馆来,我给你们讲讲画”对刘岩进行询问。
  刘岩回答说:“因为当时活动人多,有1000多人,3000来件东西,每件物品的活动鉴定不能超过1分钟,我的意思是回头再细说,我就应付了一句。因为时间关系,我不能讲太多,有很多人在排队。有天晚上,他果真去宾馆找我了。因为我们住的宾馆是公开的,我们住的宾馆附近,就住了很多鉴宝的人,以方便请教。当时我没说过起诉书上的话。”
  程功在接受法官询问时则表示,他以17万元买到《嵩阳汉柏图》后不久,就把这幅画与其他几幅画打包卖了近100万元。
  朱云兄弟二人认为,刘岩的行为使他们错误认为家传的画只是一幅“老画”,同时又利用他们对鉴宝专家的信任和对字画知识的欠缺,一方面告之画的真伪难辨,且送了一本《书画精品》,利用书中一幅乾隆的没有盖“石渠宝笈所藏”印章、没有“著录”过的画,称这幅画比《嵩阳汉柏图》还大,才值5至8万元,另一方面,又虚构“石渠宝笈所藏”是收藏人加盖的闲章,并没有收藏价值,且以该画没有“著录”(著录指的是“石渠宝笈所藏”)为由隐瞒画的实际价值,使他们对画的实际价值产生了错误认识。
  经过依法询问及开庭审理后,郑州市中院认为案情复杂,并结合朱云兄弟二人的申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决定将案件移交郑州市公安局处理。
  11月22日,记者从郑州中院得到证实,案件已正式移交郑州市公安局处理。
  11月24日,郑州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公安机关接到案卷后,将依法审查后进行处理。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9-3-14 12:52 | 只看该作者
乾隆御笔画《嵩阳汉柏图》7800万高价落缒
  • 字号



欢迎发表评论2012年11月29日18:03 来源:雅昌艺术网
[url=]纠错[/url]|收藏将本文转发至:

  2010年12月4日晚20点37分,北京保利5周年秋拍中国古代书画夜场在亚洲大酒店开拍,乾隆御笔画《嵩阳汉柏图》从2500万起拍,经过2分钟的激烈争夺,以7800万的落缒价被5008号买家收入囊中,现场气氛火热,全场首次响起掌声。拍卖公司此前没有给出这件拍品的估价。
  乾隆御笔画《嵩阳汉柏图》小轴,用金粟山藏经纸本作墨笔巨柏,直接霄汉。画心纵58厘米,横29厘米。乾隆庚午为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40岁。仿效尧禹舜巡狩“五岳”之典,专程安排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巡狩中岳活动。八月十七日,乾隆皇帝奉皇太后,并率亲王贝勒文武大臣巡幸河南。九月三十日赴嵩山。十月初一,乾隆帝车驾东行至我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观汉柏,眺嵩山诸峰。而图中所书诗题为“汉柏行”,正是乾隆此次巡游嵩山所写13首诗歌之一,见於《清高宗御製诗文全集》二集卷二十一。

  据传说,嵩阳书院的三颗汉柏曾经受到汉武帝的御封,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游中岳,因其误将先见到体格最小的柏树封为“大将军”,而在深入书院後看到更大的两棵时,只好依次封为“二将军”和“三将军”了。民间有歌谣传唱说最年迈、高大的“三将军”因不满於屈居第三愤懑而死,剩下的就是粗壮挺拔的“二将军”和佝偻扭曲的“大将军”了。我们将图中汉柏与现存“二将军”的照片比较,并结合乾隆题记所言“图其大者”推断,可以确认,乾隆所画的正是这颗树龄有4500年,高18.2米,围粗12.54米,我国现存最古最大的柏树“二将军”柏。

  作品简介:

  乾?隆(1711-1799)?御笔汉柏图

  立轴?水墨纸本58×29 cm.?22 7/8×11 3/8 in.?约1.5平尺

  1750年作
  题识:我曾快读杜甫诗,千秋绝作叹莫比。嵩阳今见汉时柏,学步吟懐不能已。久与公孙并得名,颍川嵩岳近尺咫。颍川马鬛尚存无,嵩岳龙身犹故尔。世人安得如汝寿,休论二在一已毁。是时雨後凉飙起,浏莅卉歙声盈耳。金幢玉节舞其翩,瑞鳯祥鸾集爰止。栢下平铺金粟纸,写形要欲写其理。浮邱伯,周王子,风雨晦暝翱翔是。倘更逢之亦图彼。巡豫过嵩阳书院,有汉柏二株,古幹高枝,干霄蔽日,予盘桓久之,图其大者一本以归。因并系是篇於右。乾隆庚午孟冬朔日御识。
  钤印:几暇怡情、会心不远、古希天子、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宝、石渠宝笈所藏、敕几典学、游六艺圃、味道之腴、写生
  展览:1.“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二)”,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10月。
  2.“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主办单位: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电视台。
  出版:1.《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二)》,第4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
  2.《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展览图录》(贰),第174-175页。
  著录:1.《清高宗(乾隆)御製诗文全集》第二册,第436、437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2.《石渠宝笈》续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第七册,第3867、3868页,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清高宗乾隆帝弘曆(1711-1799),高宗纯皇帝,姓爱新觉罗,雍正的第四个儿子,建元乾隆。游艺笔墨,兼擅山水、花草、兰竹、梅花、折枝。喜用董其昌笔法,作平远小景。间写佛像,亦只以数笔钩勒而成。然散在民间者,以松梅花果之属为较多。纵情翰墨,肆意游览,每至一处,必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盖仿赵孟頫,惟千字一律,略无变化,虽饶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内府收藏,尤极美富。乾隆九年(1744)诏编《石渠宝笈》四十四卷,凡秘阁所藏书画及款识题跋与曾邀奎章宝玺者,一一胪载。五十六年(1791)论撰续编,前後品题甲乙,悉本睿裁。在位六十年,卒年八十九。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6-29 10:08 , Processed in 0.04592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