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楼主: 永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小海归的读经与双语学习之路 ---韩祎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4:47 | 只看该作者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两个月就过去了。我们正好赶上第一次家长和老师的“面对面一对一
Conference”,也是学期内第一次成绩汇报。那天我怀着一颗既盼望又略微忐忑的心来到教室里,老
师却甜蜜地笑着,第一句话就是:“Ray is amazing! (瑞是惊人的!)”她用手比划着,描述他的学习
曲线是直上云霄的,而不是有些孩子的陡坡型。接着老师给我描述了他各科的学习情况包括写作。
最后她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来的时候不到一年级毕业水平的孩子,在短短的两个月中已经和其
他同学一起过了加州四年级学生的标准!老师说,真可惜你们得回中国,他要是待上一年,将是不
得了的。她用手比划了一个空中焰火盛况的动作。我们都真的是太开心了,太为瑞骄傲了。我也做
过老师,我理解对一个老师来说,没有什么比学生惊人的进步更令人欣慰了!


在美国的两个月中,我花了很多时间购买原版书籍带回中国。其中比较特殊一点儿的是一套世
界历史系列,题为《The Story of the World》,共四册,是由美国现代“在家教育”的鼻祖Jessie
Wise 成功教育出来的女儿——Susan Wise Bauer 教授为经典教育的孩子们写的历史书。不知书和音
频国内现在是否可以买到。瑞是在回国半年内完成了这四册的阅读,自学了世界历史。


至于我给瑞的英语教育说来简单,最重要的方面是“听说读写想”都在一个体系中。比如我会
安排他来和我讲他喜欢的故事,安排他写世界历史篇章的Outline(概括),改写他读过的小说或是
模仿创作等等。但是总的来说,我不在英文思维和输出上花过多时间,比如写作。因为他今天生活
在中国,语境是中国的。他的中文写作还是比英文程度更高。以中文写作提携英文写作是性价比高
得多的做法。这样看似简单的教学安排背后却有着深刻的道理。试想如果“听说读写想”都是分离
的,它们之间就缺乏“共振”,而“共振”恰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关键!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4:46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到了Presentation 的那一天。放学后一见到他,我就禁不住好奇地问:“How was the
presentation?”他回答:“Good!I was the only one who was able to recite the news.”敢情其他美国孩子
都没背呀,全是照着稿子念的。他们都懒得用这个功,也不知自己的背诵能力。美国的精英教育在
很多方面总体还不错,比起国内教育有“鼓励思考和实际工作”的优点。但是,对于美国的学校和
家长不重视孩子背诵这一点,我个人并不认同。教育就是要顺应孩子各时期的特点和优势嘛!13 岁
前孩子的记忆力这么好,为何不利用一下呢?他们平常作业又没有多到没时间背诵?


背诵,尤其是经典的背诵,应该是13 岁以前的少年儿童每日应做的事情。这样不但顺应孩子的
智力优势,让他们对经典烂熟于心,也锻炼了他们的专注力。而专注力乃各个学科学习所必备的利
器。现在的孩子们除了个别先天有缺陷的孩子,普遍都很聪明。但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很好,有
的孩子学习不好?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专注力”上面。我的一篇博文《人才的“动”与“静”》专门
谈到这个问题。而我们古人的经典诵读是我见过的古今中外最有效的锻炼专注力的办法。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4:45 | 只看该作者
在美国,我们住在一个美丽的小城,那里有很好的学校和图书馆。我们每周都去几次图书馆。
瑞到了美国的图书馆,便冲向了自己昔日心爱作者的书。校内也有一个小而精的图书馆,我在那里
做志愿者。瑞很快就每天都阅读7-8 本Chapter Books。他越读速度越快,在三周内,他英语的方方
面面已经基本到了二年级中的水平。


这时,学校布置了一个Newscast Project 项目, 是让孩子们自选两条新闻,用儿童语言改写(家
长可以帮助准备),然后孩子们自己担当主播。瑞被指定为负责国际新闻。由于在美时间还短,这对
他可是有点难度。好在我有时间帮他,万里以外的瑞爸爸也通过网络帮忙。最后,在众多候选新闻
中,瑞选了一条“中国设计的桥式大巴”,和一条“俄罗斯和乌克兰总统赛老爷车”的新闻。把新闻
用多媒体形式呈现出来,是瑞的拿手好戏。把新闻改写成儿童语言后,瑞每天都努力练习把词儿背
下来。老师的评分标准里,背诵下来和使用多媒体都很加分哟!当然不全是为了分,是为了做好工
作!对于一个习惯了背诵经典的孩子来说,这点儿词不算什么。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4:44 | 只看该作者
讲了这么多关于中文学习方面了,很多读者可能都等不及了,到底我们在瑞的英语学习方面又
做了什么?


如我上篇文章所述,瑞当初在一个以英语为特长的中国学校学习了三年,每日两堂英语课,其
中一堂是外教的。三年后,他的英语比他原来的美国一年级优秀毕业生水平还是下降了不少,这主
要是因为学校里不能因材施教加上缺乏阅读。而我自己呢,一直忙于工作也没有亲力亲为指导瑞。
但是,上篇里也提到了,我并没有慌。这是因为我知道,一旦回到纯英语的环境中,他的英语思维
和水平会高效率地回来。


瑞快十岁的时候,瑞爸爸和我做出了一个让周围很多人都震惊的决定:我们决定让瑞离开学校,
我们自己亲力亲为指导他,这样学习经典和双语也就不会成为大问题了。离校后的第一个秋季,我
们当然安排先把他带到美国去。我要提高他的英语,当然先放到语境中高效提高一下,然后在高层
次上再爬楼梯为好呀!因为瑞爸爸的工作忙不能同去,我和瑞决定只在美国学习两个月。


我安排瑞进入美国学校四年级。瑞刚进校的时候,美国老师测试了一下他的水平,我想老师当
时肯定非常担心。虽然老师只是客观地告诉我给瑞指定的阅读级别(有教养的美国人是不会让人下
不来台的),但是一个不足一年级毕业的学生要上四年级,语言上不是简直差距太大了吗?不过,我
还是没有太担心,因为我觉得他不至于跟不上,只要跟上就达到目的了。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4:4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我们回到我当初对读经的三个疑惑。


第一,这些成功的案例是否因为瑞这样的孩子有特殊天赋?按我们科学家的要求,这是永远无
法严谨回答的问题。但是我能回答的是,即便是瑞有特殊天赋,那个遭遇学校教育的小海归也是瑞,
那个找不到一本书读的也是瑞。而今天的瑞之所以不一样,只因中国经典开启了他的智慧之门!我
们都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了!


第二个疑惑是关于“只求背诵,不求理解”的。这一个我一点也不担心了,不仅是因为瑞理解
得比我们想象的好得多,更是因为我们还会一直教给他Critical Thinking 的能力(中国译成“批判性
思维”,实质上是“洞察式思维”见我的博文《我在美国学习创新的真实经历》)。有趣的是,后来有
一次我在北大国学社听王教授的讲演,之后我还故意“挑战”他这个问题。其实那时我们已经见到
瑞身上的效果了,但是我还是想听到教授本人的解释。教授坚定地说:“不要忘记,你的孩子是活的!”
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第三个疑惑是关于读经师资的。这个的确是个问题,因为好的读经老师有,但是不够多。有些
读经的私塾或是老师,不能理性地认识读经,喜好走极端。什么表现呢?第一,发现读经这个好东
西了,于是世间的一切都不再重要,唯有读经高。这怎么可能呢?如果经典真是有那么神奇,那如
何解释我们中国最近落后于西方的三百年?学习经典必须应用Critical Thinking,这样经典的应用才
是与时俱进的!第二,一天让孩子几乎只读经,不干别的。这是另一种极端。再好的事,也不能这
么干那。比如,如果一个人整天不停地吃饭或锻炼,不是被撑死,就是被累死啊!第三,有些老师
拿经典作为扼杀孩子好奇心的挡箭牌,让孩子过分循规蹈矩。这样的老师不真正懂经典。碰到这样
的老师,学经典的好处被大打折扣了。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4:42 | 只看该作者
这里也要特别提一下,全世界的经典教育还有部分国家的现代教育,比如美国,都非常重视历
史教育和学习。这就应了古人说的“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有的家长会问,是不是每个孩子接触经典都有这样神奇的效果?我当然没有证据这样说。但是如果
您肯像我们这样尝试,您就会在自己孩子身上得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我看到身边照着这个路子走的
孩子都收到了惊人的效果。但是多数的家长还是不敢迈出第一步。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4:41 | 只看该作者
爱上《百家讲坛》,瑞每天都坚持早上6 点左右就起床了。每天看完《百家讲坛》才去上学。配
合着《百家讲坛》,他有了太多想看的书,半年就读了十几本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每次买书,他要
买的多得买不过来,沉得都拎不动。鲍鹏山《孔子是这样炼成的》在中关村签发仪式那天,瑞不顾
感冒发烧,还是求我们带他去签发现场。结果他成为长队里的年龄最小的粉丝,非常扎眼。

这和遭遇中国学校语文教育的那个小海归,那个找不到一本书可以读的小海归,简直就是天壤
之别呀!


到今天为止,瑞坚持观看《百家讲坛》已经快三年了,如果不是特殊情况,或者碰上个别不适
合他欣赏的系列,瑞从来没有误过《百家讲坛》。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4:39 | 只看该作者
这之后,瑞对《百家讲坛》的兴趣就一发不可收了,而且接下来他就闹着买了《易经的奥秘》
这本书。拿回家来,他以最快的速度就读完了。这可是瑞在中国的第一本自发阅读的书啊,谁会想
到一个不到9 岁的孩子竟然爱的是这样一本书!而且,有一天,我发现他伏案甚久,悄悄走过去想
偷窥一下,没想到他画的竟然是一个八卦图,上面“天乾地坤”等等地标着。看到我,他立即兴致
勃勃地对我展示和解释他的八卦图。


《易经的奥秘》播完之后,播的是蒙曼教授的《长恨歌》。蒙教授讲课有个特点,她总喜欢在
PPT 上呈现出她引用《资治通鉴》里的内容。瑞每每看到《资治通鉴》中的语言,就兴奋不已。我
说孩子,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资治通鉴》的语言呢?他摇摇头:“我也说不清啊!”我知道孩子肯定
是喜欢,但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表达。我说:“会不会是觉得这些文字美啊?”他很认真地点点头。
我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经典中充满了能够震撼儿童的美感!这就是为什么古人坚持用经典
开启儿童的智慧之门!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4:39 | 只看该作者
更有意思的事还在后面。一天,我和瑞爸爸正在观看《百家讲坛》,是曾仕强教授的《易经的奥
秘》。瑞也津津有味地在边上凑热闹。当曾教授讲到“好中有坏,坏中有好”,瑞特别兴奋地评论说:
“这事儿有意思。比如说,大家可能平时容易嘲笑一个看起来笨笨的同学。这是不应该的,因为这
样一个同学也会有他聪明的一面,大家都要看到他聪明的一面,不要只专注在他笨笨的那一面呀!”
我和瑞爸爸听了都非常惊讶于瑞对辩证法的活学活用,那时候他才9 岁。这真是应了教育家陶行知
说的“其实小孩并不小!”。原来孩子这么小就可以具备相当高的逻辑思维和哲学悟性,是我们不像
古人那样懂得孩子的智力发展规律,把他们看小了呀!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14:38 | 只看该作者
那年瑞已经快9 岁了。暑假里私塾安排的主要是背诵《大学》。班上不到十个孩子,从3 岁半到
10 岁不等。老师说,瑞在班上又是表现最突出的孩子之一。老师对他的德行和定力都给予很高评价。
十几天过去了,瑞的《大学》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我们从来没有考察过他的解经能力,
因为我们觉得王教授的读经理论说得有道理,13 岁前重点不在解经,在诵读。有一次,家里来了一
些年长的高知客人,第一次听说读经理论,于是好奇地让他解释《大学》前几句的意思。瑞用孩子
的质朴语言谈了他的理解,听完后大家一致认为他对文章还是有着基本理解的。看来我们古人说的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实在是有道理的。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6-12 11:40 , Processed in 0.0392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