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楼主: 老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說瞎扯—白馬駄經圖

  [复制链接]
85#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17:02 | 只看该作者
pbx5588 发表于 2014-3-22 22:59
开帖有益!

知识宏广,论述精到!

pbx5588老師 您好!早晚安!
在下.不懂,找些資料湊湊熱鬧,盼望 您多指教。感恩!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16:59 | 只看该作者
罗汉 发表于 2014-3-25 08:24
OMG..    迟到了, 一面听课一面补课。

羅漢老師 您好!早晚安!
想念 您老!盼望 您老多抽空指導賜教。感恩!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4-3-25 08:24 | 只看该作者
OMG..    迟到了, 一面听课一面补课。

点评

羅漢老師 您好!早晚安! 想念 您老!盼望 您老多抽空指導賜教。感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5 16:59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4-3-22 22:59 | 只看该作者
开帖有益!

知识宏广,论述精到!

学习、再学习! 感恩!

点评

pbx5588老師 您好!早晚安! 在下.不懂,找些資料湊湊熱鬧,盼望 您多指教。感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5 17:02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发表于 2014-3-21 20:28 | 只看该作者
老蔡 发表于 2014-3-20 20:23
逕八十餘里,見第一烽。恐候者見,乃隱伏沙溝,至夜方發。到烽西見水,下飲盥手訖,欲取皮囊盛水,有一箭颯 ...

感谢蔡老的海量资料整理!深感敬佩!一个小题也让您费时费力考证了,甚惭愧!
原以为胡人卷须连鬓等异于中原的相貌,才是美猴王的由来。经老师提点,才知想得简单了。只是三藏大师取经路上一个小花絮。
得道者多助!
千里取经三藏功德无量!诲人不倦蔡老福寿安康!鞠躬!受教!

点评

我之隨風版主老師 您好!早晚安! 其中部分〝提及〞的〝情節〞應該也可作為相關〝民俗花錢〞的〝斷代〞依據!?若不嫌棄----歡迎 您老多聯繫、交流與指教。感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5 17:58
我之隨風版主老師 您好!早晚安! 您老客氣了!因眼睛有〝疾〞視力衰退,看書、打字甚為吃力,部份書上文字須借用〝放大鏡〞協助,故偷〝懶〞未曾詳述--------今再補上一段〝《西遊記》人物—唐三藏〔玄奘〕論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5 17:15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4-3-20 21:45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23 | 只看该作者
逕八十餘里,見第一烽。恐候者見,乃隱伏沙溝,至夜方發。到烽西見水,下飲盥手訖,欲取皮囊盛水,有一箭颯來,幾中於膝。須臾更一箭來,知為他見,乃大言曰:「我是僧,從京師來。汝莫射我。」即牽馬向烽。烽上人亦開門而出,相見知是僧,將入見校尉王祥。祥命熱火令看,曰:「非我河西僧,實似京師來也。」具問行意。法師報曰:「校尉頗聞涼州人說有僧玄奘欲向婆羅門國求法不?」答曰:「聞承奘師已束還,何因到此?」法師引示馬上章疏及名字,彼乃信。仍言:「西路艱遠,師終不達,今亦不與師罪,弟子燉煌人,欲送師向燉煌。彼有張皎法師,欽賢尚德,見師必喜,請就之。」法師對曰:「奘桑梓洛陽,少而慕道。兩京知法之匠,吳、蜀一藝之僧,無不負笈從之,窮其所解。對揚談說,亦忝為時宗,欲養己修名,豈劣檀越燉煌耶?然恨佛化,經有不周,義有所闕,故無貪性命,不憚艱危,誓往西方遵求遺法。檀越不相勵勉,專勸退還,豈謂同厭塵勞,共樹涅盤之因也?必欲拘留,任即刑罰,玄奘終不東移一步以負先心。」祥聞之,憫然曰:「弟子多幸,得逢遇師,敢不隨喜。師疲倦且臥,待明自送,指示塗路。」遂拂筵安置。至曉,法師食訖,祥使人盛水及耖餅自送至十餘裏,云:「師從此路徑向第四烽,彼人亦有善心,又是弟子宗骨,姓王名伯隴,至彼可言弟子遣師來。」泣拜而別。
既去,夜到第四烽,恐為留難,欲默取水而過。至水未下間,飛箭已至,還如前報,即急向之,彼亦下來。入烽,烽官相問,答:「欲往天竺,路由於此,第一烽王祥校尉故遣相過。」彼聞歡喜留宿,更施大皮囊及馬、麥相送。云:「師不須向第五烽。彼人疏率,恐生異圖。可於此去百裏許,有野馬泉,更取水。」
從此已去,即莫賀延磧,長八百餘裏,古曰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複無水草。是時顧影唯一,心但念觀音菩薩及《般若心經》。初,法師在蜀,見一病人,身瘡臭穢,衣服破汙,湣將向寺施與衣服飲食之直。病者慚愧,乃授法師此《經》,因常誦習。至沙河間,逢諸惡鬼,奇狀異類,繞人前後,雖念觀音不得全去,即誦此《經》,發聲皆散,在危獲濟,實所憑焉。
---------------------------------------------------------------------------------------------------------------------------------------------

点评

感谢蔡老的海量资料整理!深感敬佩!一个小题也让您费时费力考证了,甚惭愧! 原以为胡人卷须连鬓等异于中原的相貌,才是美猴王的由来。经老师提点,才知想得简单了。只是三藏大师取经路上一个小花絮。 得道者多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1 20:28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20 | 只看该作者
自是益增憂惘。所從二小僧,道整先向燉煌,唯慧琳在,知其不堪遠涉,亦放還。遂貿易得馬一疋〔匹〕,但苦無人相引。即於所停寺彌勒像前啟請,願得一人相引渡關。其夜,寺有胡僧達磨夢法師坐一蓮華向西而去。達磨私怪,旦而來白。法師心喜為得行之徵,然語達磨云:「夢為虛妄,何足涉言。」更入道場禮請,俄有一胡人來入禮佛,逐法師行二三幣。問其姓名,云姓石字盤陀。此胡即請受戒,乃為授五戒。胡甚喜,辭還。少時齋餅果更來。法師見其明健,貌又恭肅,遂告行意。胡人許諾,言送師過五烽。法師大喜,乃更貿衣資為買馬而期焉。明日日欲下,遂入草間,須臾彼胡更與一胡老翁乘一瘦老赤馬相逐而至,法師心不懌。少胡曰:「此翁極諳西路,來去伊吾三十餘返,故共俱來,望有平章耳。」胡公因說西路險惡,沙河阻遠,鬼魅熱風,遇無免者。徒侶眾多,猶數迷失,況師單獨,如何可行?願自料量,勿輕身命。法師報曰:「貧道為求大法,發趣西方,若不至婆羅門國,終不東歸。縱死中途,非所悔也。」胡翁曰:「師必去,可乘我馬。此馬往返伊吾已有十五度,健而知道。師馬少,不堪遠涉。」法師乃竊念在長安將發誌西方日,有術人何弘達者,誦咒占觀,多有所中。法師令占行事,達曰:「師得去。去狀似乘一老赤瘦馬,漆鞍橋前有鐵。」既睹胡人所乘馬瘦赤,漆鞍有鐵,與何言合,心以為當,遂即換馬。胡翁歡喜,禮敬而別。
於是裝束,與少胡夜發。三更許到河,遙見玉門關。去關上流十裏許,兩岸可闊丈餘,傍有梧桐樹叢。胡人乃斬木為橋,布草填沙,驅馬而過。法師既渡而喜,因解駕停,與胡人相去可五十餘步,各下褥而眠。少時胡人乃拔刀而起,徐向法師,未到十步許又回,不知何意,疑有異心。即起誦經,念觀音菩薩。胡人見已,還臥遂睡。天欲明,法師喚令起取水盥漱,解齋訖欲發,胡人曰:「弟子將前途險遠,又無水草,唯五烽下有水,必須夜到偷水而過,但一處被覺,即是死人。不如歸還,用為安穩。」法師確然不回。乃勉仰而進,露刀張弓,命法師前行。法師不肯居前,胡人自行數裏而住,曰:「弟子不能去。家累既大而王法不可忤也。」法師知其意,遂任還。胡人曰:「師必不達。如被擒捉,相引奈何?」法師報曰:「縱使切割此身如微塵者,終不相引。」為陳重誓,其意乃止。與馬一疋〔匹〕,勞謝而別。自是孑然孤遊沙漠矣。惟望骨聚馬糞等漸進。頃間忽見有軍眾數百隊滿沙磧間,乍行乍息,皆裘褐駝馬之像及旌旗稍纛之形,易貌移質,倏忽千變,遙瞻極著,漸近而微。法師初睹,謂為賊眾;漸近見滅,乃知妖鬼。又聞空中聲言「勿怖,勿怖」,由此稍安。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18 | 只看该作者
時有秦州僧孝達在京學《涅槃經》,功畢返鄉,遂與俱去。至秦州,停一宿,逢蘭州伴,又隨去至蘭州。一宿,遇涼州人送官馬歸,又隨去至彼。停月餘日,道俗請開《涅槃》、《攝論》及《般若經》,法師皆為開發。
涼州為河西都會,襟帶西蕃、蔥右諸國,商侶往來,無有停絕。時開講日,盛有其人,皆施珍寶,稽顙讚歎,歸還各向其君長稱歎法師之美,雲欲西來求法於婆羅門國,以是西域諸城無不預發歡心,嚴灑而待。散會之日,珍施豐厚,金錢、銀錢、口馬無數,法師受一半然燈,餘外並施諸寺。
時國政尚新,疆埸未遠,禁約百姓不許出蕃。時李大亮為涼州都督,既奉嚴敕,防禁特切。有人報亮雲:「有僧從長安來,欲向西國,不知何意。」亮懼,追法師問來由。法師報雲:「欲西求法。」亮聞之,逼還京。
彼有意威法師,河西之領袖,神悟聰哲,既重法師辭理,複聞求法之誌,深生隨喜,密遣二弟子,一曰慧琳、二曰道整,竊送向西。自是不敢公出,乃晝伏夜行,遂至瓜州。時刺史獨孤達聞法師至,甚歡喜,供事殷厚。法師因訪西路。或有報雲:從此北行五十餘裏有瓠<瓜盧>河,下廣上狹,洄波甚急,深不可渡。上置玉門關,路必由之,即西境之襟喉也。關外西北又有五烽,候望者居之,各相去百裏,中無水草。五烽之外即莫賀延磧,伊吾國境。聞之愁憒,所乘之馬又死,不知計出,沈默經月餘日。
未發之間,涼州訪牒又至,云:「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縣宜嚴候捉。」州吏李昌,崇信之士,心疑法師,遂密將牒來呈云:「師不是此耶?」法師遲疑未報。昌曰:「師須實語。必是,弟子為師圖之。」法師乃具實而答。昌聞,深讚希有,曰:「師資能爾者,為師毀卻文書。」即於前裂壞之。仍云:「師須早去。」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16 | 只看该作者
時長安有常、辯二大德,解究二乘,行窮三學,為上京法匠,緇素所歸,道振神州,聲馳海外,負笈之侶從之如雲,雖含綜眾經,而遍講《攝大乘論》。法師既曾有功吳、蜀,自到長安,又隨詢采,然其所有深致,亦一拾斯盡。二德並深嗟賞,謂法師曰:「汝可謂釋門千裏之駒,其再明慧日當在爾躬,恨吾輩老朽恐不見也。」自是學徒改觀,譽滿京邑。
法師既遍謁眾師,備冶其說,詳考其義,各擅宗途,驗之聖典,亦隱顯有異,莫知適從,乃誓遊西方以問所惑,並取《十七地論》以釋眾疑,即今之《瑜伽師地論》也。又言:「昔法顯、智嚴亦一時之士,皆能求法導利群生,豈使高跡無追,清風絕後?大丈夫會當繼之。」於是結侶陳表。有詔不許。諸人咸退,唯法師不屈。
既方事孤遊,又承西路艱險,乃自試其心,以人間眾苦種種調伏,堪任不退。然始入塔啟請,申其意誌,願乞眾聖冥加,使往還無梗。又法師初生也,母夢法師著白衣西去。母曰:「汝是我子,今欲何去?」答曰:「為求法故去。」此則遊方之先兆也。
貞觀三年秋八月,將欲首塗,又求祥瑞。乃夜夢見大海中有蘇迷盧山,四寶所成,極為嚴麗。意欲登山,而洪濤洶湧,又無船橃,不以為懼,乃決意而入。忽見石蓮華踴乎波外,應足而生,卻而觀之,隨足而滅。須臾至山下,又峻峭不可上。試踴身自騰,有摶飆颯至,扶而上升,到山頂,四望廓然,無複擁礙,喜而寤焉,遂即行矣。時年二十六也。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6-1 14:40 , Processed in 0.04946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