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楼主: 老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說瞎扯—白馬駄經圖

  [复制链接]
75#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15 | 只看该作者
諸德既萃,大建法筵,於是更聽基、暹《攝論》、《昆曇》及震法師《迦延》,敬惜寸陰,勵精無怠,二三年間,究通諸部。時天下饑亂,唯蜀中豐靜,故四方僧投之者眾,講座之下常數百人,法師理智宏才皆出其右,吳、蜀、荊、楚無不知聞,其想望風徽,亦猶古人之欽李、郭矣。
法師兄因住成都空慧寺,亦風神朗俊,體狀魁傑,有類於父。好內、外學,凡講《涅槃經》、《攝大乘論》、《阿昆曇》,兼通《書》、《傳》,尤善《老》、《莊》,為蜀人所慕,總管鄭公特所欽重。至於屬詞談吐,蘊藉風流,接物誘凡,無愧於弟。若其亭亭獨秀,不雜埃塵,遊八弦,窮玄理,廓宇宙以為誌,繼聖達而為心,匡振聵綱,苞挫殊俗,涉風波而意靡倦,對萬乘而節逾高者,固兄所不能逮也。然昆季二人懿業清規,芳聲雅質,雖廬山兄弟無得加焉。
法師年滿二十,即以武德五年於成都受具,坐夏學律,五篇七聚之宗,一遍斯得。益部經論研綜既窮,更思入京詢問殊旨。條式有礙,又為兄所留,不能遂意,乃私與商人結侶,泛舟三峽,沿江而遁,到荊州天皇寺。彼之道俗承風斯久,既屬來儀,鹹請敷說。法師為講《攝論》、《昆曇》,自夏及冬,各得三遍。時漢陽王以盛德懿親,作鎮於彼,聞法師至,甚歡,躬申禮謁。發題之日,王率群僚及道俗一藝之士,鹹集榮觀。於是徵詰雲發,關並峰起,法師酬對解釋,靡不辭窮意服。其中有深悟者,悲不自勝。王亦稱歡無極,襯施如山,一無所取。
罷講後,複北遊,詢求先德。至相州,造休法師,質難問疑。又到趙州,謁深法師學《成實論》。又入長安,止大覺寺,就嶽法師學《俱舍論》。皆一遍而盡其旨,經目而記於心,雖宿學耆年不能出也。至於鉤深致遠,開微發伏,眾所不至,獨悟於幽奧者,固非一義焉。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14 | 只看该作者
又少知色養,溫清淳謹。其第二兄長捷先出家,住東都淨土寺,察法師堪傳法教,因將詣道場,教誦習經業。俄而有敕於洛陽度二七僧,時業優者數百,法師以幼少不預取限,立於公門之側。時使人大理卿鄭善果有知士之鑒,見而奇之,問曰:「子為誰家了」答以氏族。又問曰:「求度耶?」答曰:「然。但以習近業微,不蒙比預。」又問:「出家意何所為?」答曰:「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果深嘉其誌,又賢其器貌,故特而取之。因謂官僚曰:「誦業易成,風骨難得。若度此子,必為釋門偉器,但恐果與諸公不見其翔翥雲霄,灑演甘露耳。又名家不可失。」以今觀之,則鄭卿之吉為不虛也。
既得出家,與兄同止,時寺有景法師講《涅槃經》,執卷伏膺,遂忘寢食。又學嚴法師《攝大乘論》,愛好愈劇。一聞將盡,再覽之後,無複所遺。眾鹹驚異,乃令升座覆述,抑揚剖暢,備盡師宗。美聞芳聲,從茲發矣,時年十三也。
其後隋氏失禦,天下沸騰。帝城為桀、蹠之窠,河、洛為豺狼之穴。衣冠殄喪,法聚銷亡,白骨交衢,煙火斷絕。雖王、董僭逆之璺,劉、石亂華之災,刳斮生靈,芟荑海內,未之有也。法師雖居童幼,而情達變通,乃啟兄曰:「此雖父母之邑,而喪亂若茲,豈可守而死也!今聞唐主驅晉陽之眾,已據有長安,天下依歸如適父母,願與兄投也。」兄從之,即共俱來,時武德元年矣。是時國基草創,兵甲尚興,孫、吳之術斯為急務,孔、稈之道有所未遑,以故京城未有講席,法師深以慨然。初,煬帝於東都建四道場,召天下名僧居焉。其徵來者,皆一藝之士,是故法將如林,景、脫、基、暹為其稱首。末年國亂,供料停絕,多遊綿、蜀,知法之眾又盛於彼。法師乃啟兄曰:「此無法事,不可虛度,願遊蜀受業焉。」兄從之。又與兄經子午穀入漢川,遂逢空、景二法師,皆道場之大德,相見悲喜。停月餘,日從之受學,仍相與進向成都。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13 | 只看该作者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簡稱慈恩傳,是玄奘的一部傳記,詳細記載了玄奘的生平事跡。玄奘的弟子慧立(664年以後)撰,彥悰箋,成書於武周垂拱四年(688年)。全書共十卷,前五卷主要記述玄奘西行的經歷,後五卷講的是玄奘回國以後翻譯佛經的事情。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一
◎起載誕於緱氏終西屆於高昌
法師諱玄奘,俗姓陳,陳留人也。漢太丘長仲弓之後。曾祖欽,後魏上黨太守。祖康,以學優仕齊,任國子博士,食邑風南,子孫因家,又為緱氏人也。父慧,英潔有雅操,早通經術,形長八尺,美眉明目,褒衣博帶,好儒者之容,時人方之郭有道。性恬簡,無務榮進,加屬隋政衰微,遂潛心墳典。州郡頻貢孝廉及司隸辟命,並辭疾不就,識者嘉焉。有四男,法師即第四子也。
幼而璋特達,聰悟不群。年八歲,父坐於幾側口授《孝經》,至曾子避席,忽整襟而起。問其故,對曰:「曾子聞師命避席,(玄奘)某今奉慈訓,豈宜安坐。」父甚悅,知其必成,召宗人語之,皆賀曰:「此公之揚烏也。」其早慧如此。自後備通經典,而愛古尚賢,非雅正之籍不觀,非聖哲之風不習;不交童幼之黨,無涉闤闠之門;雖鍾鼓嘈啐噘於通衢,百戲叫歌於閭巷,土女雲萃,亦未嚐出也。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11 | 只看该作者
老蔡 发表于 2014-3-20 20:09
取材:取材:《西遊記》成因考----------------------------------------------《取經詩話》已經完全脫離 ...

元代西遊故事、傳說頗盛。宋末元初人杜仁傑在《耍孩兒‧喻情》中提到唐三藏事,元中葉人趙彥暉《一夜花‧嘲僧》中談及「老妖精狐媚了唐三藏」事。無名氏《叨叨令過折桂令‧馱背妓》中調笑云「猢猻怪,嘴兒尖,舌兒快,洛伽山怎受的菩薩戒」。在馬致遠《半夜雪轟薦福碑》、吳昌齡《花間四友東坡夢》、康進之《梁山泊李逵負荊》、無名氏《風雨像生貨郎旦》等雜劇,或提到唐僧等人,或談及與《西遊記》有關的故事。足見在當時西遊故事風行,故作家往往以此中內容為典故點染入曲文中。元代是中國戲劇史上的黃金時代,湧現出大量的西遊戲或與西天取經故事傳說中人物有關的戲劇,其中最主要的是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題目正為:
    「老回回東樓叫佛,唐三藏西天取經。」(《錄鬼簿》)
其內容有一部分是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載,玄奘在越烽火台前為一「少胡」人石槃陀授五戒,又與一「胡老翁」「換馬」事衍成。此劇在明代有趙琦美的校抄本,後歸錢謙益。故錢曾將其編入《也是園藏書目》「古今雜劇」欄內,再由何煌之後輾轉到黃丕烈手時才散佚的。(詳見鄭振鐸《劫中得書記》)在《北詞廣正譜》《萬壑清音》、《集成曲譜》、《昇平寶筏》《慈悲願》、《納書楹曲譜》中,或保留了《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中的二折內容,或收輯了一些有關的殘曲,可資參考。一九二八年在日本宮內省圖書館發現《傳奇四十種》,其中有明代萬曆甲寅(公元一六一四年)刊本楊東來評吳昌齡《西遊記》雜劇六卷,曾被許多學者認為是中州久已散佚的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那其實是明初楊景賢或更晚一些的文人託名之作。(孫楷第、嚴敦易均有較詳推考)吳昌齡的雜劇從題目正名中推測,可能是由唐室重視佛法起,餞送三藏西行,到途中感化信佛回民止的簡單故事。而楊景賢是《西遊記》雜劇中「詔餞西行」一折,很可能即是改編和套用吳昌齡雜劇中的情節。吳昌齡雜劇是《漢宮秋》式的一本四折北曲短劇,楊景賢雜劇是《西廂記》式的多本北曲長劇。楊景賢雜劇共六本二十四折,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09 | 只看该作者
老蔡 发表于 2014-3-20 20:03
此篇,手上收集有近十本相關資料
根據相關資料紀錄:胡人石磐陀與玄奘取經〝接觸〞的時間〝甚短〞,可說 ...

取材:取材:《西遊記》成因考
----------------------------------------------
《取經詩話》已經完全脫離了《舊唐書‧方伎傳》、《三藏法師傳》和《玄奘》(《太平廣記》卷九十三)中近似乎於史的記載,而純屬文學創作了。《取經詩話》中描寫唐僧西行取經,路遇「白衣秀才」,自稱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願保護三藏法師往西天取經,猴行者大展神通,帶三藏法師「入大梵天王宮」講經,得天王賜「隱形帽一事,金鐶錫杖一條,缽於盂一只。」之後,猴行者保護三藏法師過香山寺、虵〔蛇〕子國、獅子林、樹人國、大蛇嶺、九龍池、流沙河、鬼子國母國、女人國、入王母池,最後到達雞足山(鷲峰)。這其間全仗猴行者神通廣大,用隱形帽和金環杖擊斃化成美女的白虎精,打傷九條馗頭鼉龍,降伏深沙神,才得順利西行。《取經詩話》文字不足《西遊記》的五十分之一,且情節極簡單,僅只是提綱挈領式的東西,人物性格刻畫不細緻。其中主人公有三藏法師(即唐僧)、猴行者(即孫悟空)、深沙神(即沙和尚前身),而豬八戒這個憨直可愛又有點小毛病的人物,竟全無跡象可尋。所以,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云:吳承恩「於西遊記故事亦採《西遊記雜劇》及《三藏取經詩話》(?)」,在《取經詩話》後面括弧裡加上問號,表示存疑。鄭振鐸在《西遊記的演化》一文,亦疑心「吳承恩未及見此書」(指《取經詩話》),並進而推論:「永樂大典本西遊記的作者恐怕所依據的,也未必便是此本。」
在宋代還有反映取經故事或有關的戲劇,如戲文《陳光蕊江流和尚》(明‧徐渭敘錄》「宋元舊篇」)、金院本《唐三藏》及對孫悟空形象的形成有一定影響的武打短劇《水母砌》(元‧陶宗儀《輟耕錄》「院本名目」),還有與《西遊記》中人物有關的《二郎神雜劇》(明‧田汝成《西湖遊覽誌餘》卷三「偏安佚豫」)。這些劇本已佚,錢南揚在《宋元戲文輯佚》一書中,曾推考過《陳光蕊江流和尚》的內容,演唐僧的家世;另外在莆仙戲尚存此劇舊抄本,雖不見得是古貌,亦可從中窺知大概。其他劇目從題目推測,亦未涉及比較複雜、神奇的西天取經內容。

点评

元代西遊故事、傳說頗盛。宋末元初人杜仁傑在《耍孩兒‧喻情》中提到唐三藏事,元中葉人趙彥暉《一夜花‧嘲僧》中談及「老妖精狐媚了唐三藏」事。無名氏《叨叨令過折桂令‧馱背妓》中調笑云「猢猻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0 20:11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03 | 只看该作者
老蔡 发表于 2014-3-20 20:01
考證,本如〝瞎子摸象〞-----及看圖〝論〞泉---難免〝眾說紛紜〞-----------!?所以必須收集〝眾論〞參 ...

此篇,手上收集有近十本相關資料
根據相關資料紀錄:胡人石磐陀與玄奘取經〝接觸〞的時間〝甚短〞,可說只止於〝花絮〞而已〔前後約兩天〕;而且僅見於~《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與元、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在《取經詩話》或歷代傳說、雜劇都未見---------

点评

取材:取材:《西遊記》成因考----------------------------------------------《取經詩話》已經完全脫離了《舊唐書‧方伎傳》、《三藏法師傳》和《玄奘》(《太平廣記》卷九十三)中近似乎於史的記載,而純屬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0 20:09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01 | 只看该作者
老蔡 发表于 2014-3-20 19:59
我之隨風版主老師 您好!晚安!
您老客氣了!感謝 您老的支持與贊助-----感恩!

考證,本如〝瞎子摸象〞-----及看圖〝論〞泉---難免〝眾說紛紜〞-----------!?所以必須收集〝眾論〞參考、對比、整理,絕不可〝人云亦云〞!?不知 您老高見?謝謝!

点评

此篇,手上收集有近十本相關資料 根據相關資料紀錄:胡人石磐陀與玄奘取經〝接觸〞的時間〝甚短〞,可說只止於〝花絮〞而已〔前後約兩天〕;而且僅見於~《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與元、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0 20:03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19:59 | 只看该作者
我之随风 发表于 2014-3-20 18:24
感谢蔡老!因个人学识有限,所以一直对图片更有感觉。也正是对您上传的图片内容及质量所震撼。有感而发, ...

我之隨風版主老師 您好!晚安!
您老客氣了!感謝 您老的支持與贊助-----感恩!

点评

考證,本如〝瞎子摸象〞-----及看圖〝論〞泉---難免〝眾說紛紜〞-----------!?所以必須收集〝眾論〞參考、對比、整理,絕不可〝人云亦云〞!?不知 您老高見?謝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0 20:01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14-3-20 18:24 | 只看该作者
老蔡 发表于 2014-3-20 12:21
報告:我之隨風版主老師
您好!可以恭請 您老詳述〝玄奘〞與胡人〝石磐陀〞的〝取經〞過程分享嗎?感恩 ...

感谢蔡老!因个人学识有限,所以一直对图片更有感觉。也正是对您上传的图片内容及质量所震撼。有感而发,搜了相关一部分文物图片资料相佐正,并学习!再次感谢您的整理及分享!您老辛苦!鞠躬!

点评

我之隨風版主老師 您好!晚安! 您老客氣了!感謝 您老的支持與贊助-----感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0 19:59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14-3-20 12:25 | 只看该作者
蔡老太客气了,我们从您处学到了许多民俗知识,不少内容都是首次听闻,有利于宏扬和充实中国花钱的薄弱文化底韵,感恩。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6-14 16:14 , Processed in 0.04515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