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查看: 3895|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花钱复起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18: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后登录更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國幣 于 2014-4-25 01:59 编辑 . n! j6 W% {: ^; J# [) j: R
4 p3 N, f* ?" Y, k8 w
此钱很有意思可能为帮派钱。. x! a1 S% P1 P3 t

F6779428399F8DF5CBDC2377DB606F2D.png (333.84 KB, 下载次数: 21)

F6779428399F8DF5CBDC2377DB606F2D.png

70B8763089BD19B11F1A4D82DAFC586C.png (414.19 KB, 下载次数: 11)

70B8763089BD19B11F1A4D82DAFC586C.pn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加爱心加爱心 减爱心减爱心 微信分享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4-25 00:08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D8 F. f6 j, Q( g8 a/ K' M% x
2 A. k( B( M5 K( l/ e
图片质量有提升空间。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4-25 02:0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我编辑裁切了一下,希望无名氏兄不要介意。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4-25 09:44 | 只看该作者
復起堂吊牌在三、四十年间,先后見到近十枚之多,可見這个组织具有一定規模,九十年代初,上海国际拍卖行曾拍过一枚,当時怀疑此吊牌为天地会的一个支流組织所铸,后经探讨被完全排除。  f9 n8 K5 @7 D) L3 l8 E& z; l) p! i1 |
究竞是那个邦会组织,究竞此吊牌作何功能,期待有识之人揭珌。

点评

余老 您好!晚安! 不知有無---可能是〝堂號〞錢?謝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5 19:15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4-25 12:3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4-25 19:08 | 只看该作者
好錢!好品!讚!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4-25 19:15 | 只看该作者
8888 发表于 2014-4-25 09:44& ?$ X1 M! n3 w: Q( T. x' {& c# ~
復起堂吊牌在三、四十年间,先后見到近十枚之多,可見這个组织具有一定規模,九十年代初,上海国际拍卖行曾 ...
5 S/ t% {7 V7 v9 ^
余老 您好!晚安!
. B3 v# ^$ E# v8 A5 `: \6 b: ]1 {不知有無---可能是〝堂號〞錢?謝謝!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4-25 19:18 | 只看该作者
「堂號」乃是中國姓氏的一大特徵,縱觀世界各國,無一民族有此特徵者,然而此一特徵卻逐漸在消失----------
至於「堂號」是怎麼來的呢?據說是先民們為了記載自己姓氏發源而設的標誌。「郡」是古代行政區的單位(下設有縣),它是百家姓堂號的起源地。因為「堂號」一般來自祖先發跡的郡名,所以也叫「郡號」。中國先民用郡名(或縣名)立「堂號」,在地理方向可以辨認同一代的宗親,在時間方面更可以使後代子孫認識自己祖先的來處。
從中原南遷的歷史應該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時代,不過一般認為大量南遷是在東晉元帝時代,即公元317年(五胡亂華)之際,以及南宋淪亡之後。先到安定地區的人在自己的中堂掛上「堂號」,使晚到的移民可以辨認自己的宗親,以便得到暫時的照顧。久而久之,「堂號」自然變成了姓氏宗親聯誼的媒介。
不過由於通婚、遷移等因素,並非所有姓氏只用一個「堂號」,有的姓氏在不同地區可能有幾個「堂號」。「堂號」的來源除了採用祖先發跡的郡縣之名外,也有少部份採用祖先的遺言、古文的經句、或兩姓堂號的混合。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4-26 08:1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蔡老的教诲。& P/ |* }4 q! I5 G3 T1 R" e- t/ D0 ]: ]
关于堂号的设想,我们亦曾攷滤过,堂号大于家族的祠堂,是一个宗亲联誼会所,铸造和散发联誼信物,当在情理之中。
4 j/ X. O+ E% G- i6 Y) X7 J但是在收藏实践中,除了復起堂吊牌外,很少見到其它附有堂名的实物,復起堂仅是“个案”,可是宗亲联誼的媒介在中国並非个案,它具有上千年历史和旡数的实例。
' M' ^8 k8 Z3 |5 x7 U9 Q9 c有关宗亲联誼媒介的背景资料,我们知之甚少,恳望蔡老在方便继续指教,为我们探索此类吊牌探源铺路,感恩。

点评

余老 您好!晚安! 因部分〝零件〞老舊----進廠保養----抱歉! 印象中,早年尚見有〝渤海堂〞(郡號)-------等;〝復起堂〞應該與〝四知堂〞-----等同屬〝少部份採用祖先的遺言〞之類吧!?不知 您老高見?胡說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0 21:40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4-26 11: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罗汉 于 2014-4-26 11:13 编辑 6 V7 d% J+ J2 W/ V0 [( c; u
7 d  Z  G1 _' a2 b7 w* a+ [
【摘录】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所以,堂号和郡望一样,都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 b7 \7 {* U1 w$ c4 n- ?: _7 [
  9 A1 C. ?8 T, U2 `5 j% O
无极谷氏“思源堂”印堂号,不仅仅是用在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不仅汉族,许多迁居内地的其它少数民族,如匈奴的呼延氏“太原堂”、回纥族的爱氏“西河堂”、蠕蠕族的苕氏“河内堂”等少数民族,内迁后接受了汉文化,也有以其繁衍地的郡名或祖上业绩之典故作堂号的。这就是中国人的堂号,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 C! W; p5 `6 K5 w, |3 w

. S/ g. G/ e2 L8 M7 I/ c/ ~8 j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比郡望堂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数个多至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统一和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增加。: W- a3 N4 B- l  f- U; r

6 l' u, S& b2 b8 S# J- R堂号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终结,祠堂在中国大陆不是成了历史,就是成了文物,因此,新的堂号不可能再产生,但是,旧有的堂号却仍然留在各姓各族人们的记忆中。
) P5 U# ]$ p3 A4 ~7 x8 R9 K. N1 y
随着中国政府的开放改革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大陆宗祠被恢复,族谱被续修,因此,堂号再一次被人们抬了出来。不过,今天的堂号,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有的只是给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堂号都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w( f$ E9 M7 E/ \
) s5 `. t$ \# A* d. e9 o7 O% E# S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5-3 09:51 , Processed in 0.04189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