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楼主: 无名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花钱复起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罗汉 于 2014-4-26 11:13 编辑
3 X$ d, k+ O( V/ K, V" j7 I8 D$ ?4 l4 E1 j& c. y1 [6 J* W
【摘录】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数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处或相近数处庭堂、宅院之中,堂号就成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含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所以,堂号和郡望一样,都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畴。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
9 g/ j" D# j& j8 v8 x* G  
+ y/ `+ C9 f7 G: @无极谷氏“思源堂”印堂号,不仅仅是用在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不仅汉族,许多迁居内地的其它少数民族,如匈奴的呼延氏“太原堂”、回纥族的爱氏“西河堂”、蠕蠕族的苕氏“河内堂”等少数民族,内迁后接受了汉文化,也有以其繁衍地的郡名或祖上业绩之典故作堂号的。这就是中国人的堂号,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 ^8 [; K  \! C  Y$ o5 Q' u
: K. U1 c- I; d! Y& T
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比郡望堂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数个多至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统一和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增加。
) j. v8 b/ y2 M3 j, _# s
! j/ @, ]6 G  Z; e  r4 h堂号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终结,祠堂在中国大陆不是成了历史,就是成了文物,因此,新的堂号不可能再产生,但是,旧有的堂号却仍然留在各姓各族人们的记忆中。) |: W8 J$ L) h

  a8 R" M  `, n1 ]  ?. B( ]% s+ u随着中国政府的开放改革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大陆宗祠被恢复,族谱被续修,因此,堂号再一次被人们抬了出来。不过,今天的堂号,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有的只是给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堂号都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I$ u$ M. y; \& p- t4 D! g7 q* a
. Z( Q( h- q* ]! m( z. l  E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4-4-26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摘录】现依据各姓氏堂号的来历、特色、分为几大类型:
7 @! ?$ d7 [- B8 J8 [! B: g9 U3 L* s
以血缘关系命名堂号
3 Q0 w$ E' x% ]9 x中国的姓氏文化,首先表现出来的社会心态就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不仅同一姓氏使用相同的(一个或若干)堂号,而且有血缘关系的不同姓氏,也会使用同一堂号。如著名的“六桂堂”,是闽粤一带洪、江、汪、龚、翁、方六个姓氏共同的一个堂号。据文献记载,这六个南方家族,虽然姓氏不同,但却是一个先祖所同一家族,追本溯源都是翁姓的后裔。 如,江苏丰县刘氏汉里堂:为汉皇祖陵所在地的金刘寨刘氏裔孙乃汉高祖刘邦后裔,世世代代为汉皇祖陵填坟祭祀,为表明自己是刘邦后裔又是在汉皇故里,故所建家祠是“汉里祠”,所以堂号是汉里堂。- J8 U- t2 y( o
6 L! K: w2 U0 y+ p2 _4 i) b+ X; p
以地域命名堂号" d4 O1 P. t9 B# a
地域观念命名的堂号,最为普遍,往往和各姓氏的郡望相关,也就是以郡号或地名作为堂号。如前述之陇西李、赵郡李、中山李,太原王、琅琊王、京兆王、清河张、安定张、河内张等皆是其例。再如诸葛氏,系出葛伯,望于琅琊,发祥地是山东诸城,后世遍布全国各地的诸葛氏,绝大多数都世代沿用琅琊的堂名。此外,如海氏的“薛郡堂”、陈氏的“颍川堂”、徐氏的“东海堂”、欧阳氏的“渤海堂”,以及呼延氏的“太原堂”、林氏的“西河堂”等,都是以地望为堂号。; s. l( H! k( p' Z

* Y$ G8 Y/ e- U: x5 Q- T9 z, W3 h以先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
1 [3 ~% ~) `8 t6 G$ H2 C/ T中国人向有慎终追远的美德,往往以先世祖宗的嘉宗懿行深感自豪,往往以此命名堂号,千古留芳。如弘农杨氏“四知堂”、“清白堂”即是以东汉太尉杨震的美德作为堂号。据文献记载,杨震为东莱太守时,道经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求见,以黄金十斤贿赂杨震。杨震严词拒绝说:作为故人知交,我对您是了解的,而您怎么对我的人品不了解呢?王密说:我深夜而来,无人知道这回事情。杨震回答说:此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能说是无人知晓?王密只好羞愧而退。杨氏后代子孙为尊崇和怀念这位拒腐蚀,不受贿的先祖杨震,便以“四知堂”,“清白堂”为堂号。  而范氏“麦舟堂”则是来自北宋名臣范仲淹济危扶困的典故。有一次范仲淹遣子纯仁,至姑苏运麦,舟至丹阳,遇石曼卿无资葬亲,纯仁即以麦船相赠。纯仁回家后告知其父,深得范仲淹嘉许。故后世以此为典,以“麦舟堂”为堂号。. ?+ N# D3 q% [  x: R) ^0 M
8 R; z( P) c" b
以祖上的功业勋绩为堂号
9 y& _/ C; u: H' s'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姓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一批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后人往往以此作为堂号。如东汉名将马援,战功卓著,名闻遐迩,“马革裹尸”便是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后因功封“伏波将军”,马氏后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为堂号。楚大夫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屈氏遂以“三闾堂”为堂号。  再如唐代宗时郭子仪,因平安史之乱,屡立战功,出将入相二十余年,是维系李唐王朝的功勋大臣,被封为“汾阳王”。其后世子孙繁衍遍布各地,多以“汾阳堂”为堂号。至今海内外郭氏子孙,也多以“汾阳郭氏”为荣。6 L  Y! `) O/ c/ ]- y) b+ d- M
6 h- U3 c( r! L; F
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 U0 t# a$ f: U8 Y; p; d' p( s
在封建宗法社会,各个家族常以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为堂号,以劝戒训勉后代子孙。如李氏“敦伦堂”、张氏“百忍堂”、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刘氏“重德堂”、郑氏“务本堂”、周氏“忠信堂”、蔡氏“克慎堂”、许氏“居廉堂”等,都体现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各氏自立堂号中,十分普遍。" a. J: M1 A# o; K( G6 v* O+ V
如唐代郓州寿张人张公芝,九世同居,麟德年间唐高宗祭祀泰山,路过郓州,至其家,问何以能九世同居,安然相处。张公芝于纸上连书百余“忍”字,道出其中诀窍,全在于百事忍让。故堂号名之为“百忍堂”。0 [2 k4 v  D. f& B
* d( [8 i" Z/ B1 ?) k9 o/ K& D: j. H
以祖上情操雅量、高风亮节为堂号
) _/ |1 w( o9 f$ n4 G) E. |8 Q+ _) C在封建社会中,有一批文人学士,才气横溢,品格清高,深为世人所推重。其后代族人也引以为荣。, K" {' y6 H* ~% Z6 }$ F1 _5 @
如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品格高雅,酷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品格,以所居之处为“爱莲堂”。其后人遂以此为堂号。晋代陶渊明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遂辞官归里,赋“归去来辞”以明其志。因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后人以“五柳堂”为堂号。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李氏族人中遂有“青莲堂”堂号。2 i' T" T8 P3 d; A7 W) H
/ `6 j8 O5 m; V" X% O2 }9 I8 c/ g
以祥瑞吉兆为堂号
+ K. j: X  T- v! y; {古代人对祥符瑞兆十分重视,常认为是上天预示吉祥的征兆,往往以之为本族堂号。如宋代王祐曾手植三槐于庭院,言其子孙必有位居三公者(古代百官朝会,三公对槐树而立,故以三槐象征三公),其子王曰果然位列宰相,当政十余年,深为朝廷器重。其后人便以“三槐堂”为堂号,成为中国王姓中名人辈出的名门望族,与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并列为王氏三大支派。明代腾冲卫寸庆是寸姓始祖,他在腾冲县城梦见城郊西南一地山明水秀,西南城郊荷花竞开,紫云在东方久久不散,并有紫光照在地荷塘上。他约上刘姓始祖刘继宗去郊游,不经意间来到阳温暾村(即和顺乡)。其山之峙也如砺,其水之流也如带。且四时和煦之气,洋溢于郊坼,两人心甚慕之,不忍舍去……”当时的寸庆对久违的景色赞叹不已:“是泱泱大邑风也。“此处可以卜居矣。寸氏在和顺可谓人才辈出。寸开泰于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公元1895年)中进士。寸氏先后中举的有寸式玉、寸性安、寸辅清、寸禧谐、寸矅磐,中进士的有寸开泰。 寸黯 康熙末岁贡,寸秀升,嘉庆丙寅岁贡,寸亮卿 廖生,寸品升 清光绪拔贡,寸时桢 附生,寸尊文 文生。其后人便以“紫照堂”为堂号。
, Y- l' ?; w; O% V7 T! E, p) |9 b7 z' N9 `& O3 j; f
以先世名人的厅堂别墅为堂号 + ]' R( I- W- K' y. c& J" k
为表示对同姓先世名人的仰慕之情,各姓中以其厅堂,居处为堂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其后人便以“香山堂”为堂号。 再如唐代宰相裴度,以宦官当权,时事已不可为,乃自请罢相,在洛阳午格创建别墅,起浩凉亭暑馆,植花木万株,绿荫如盖,名为“绿野堂”。裴氏一支遂有“绿野堂”之堂号。
" _3 g* B; m) k& |/ B! b' B8 E& |+ Z- o# P9 N& k
以家族中科举功名为堂号
* n+ E  X2 W6 }" |7 F! [在封建社会,一些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科第连绵,为世人称羡,遂以之为堂号。如唐代泉州人林披,有子九人,俱官居刺史(俗称州牧),门庭显赫,世人敬仰,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为其堂号。再如宋人临湘人徐伟事迹至孝,隐居教授于龙潭山中,有子八人,后皆知名,时称“徐氏八龙”,后人即以“八龙堂”为其堂号。
2 D8 I: Y( D9 d# h- C( g. \" R& X; c
以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为堂号) j) r; c3 @2 a
此类堂号在各姓氏自立堂号中较为普遍。如“承志堂”、“务本堂”、“孝思堂”、“孝义堂”、“世耕堂”、“笃信堂”、“敦伦堂”、“克勤堂”等等。
9 ]2 p0 j  w( E$ U8 R
. e" x' v& m/ ?, A; C) L; W8 p0 I" Z以良好祝愿为家族堂号0 ^9 k9 {" g+ ]5 |5 u
此类堂号也较为常见。如“安乐堂”、“安庆堂”、“绍先堂”、“垂裕堂”、“启后堂”等。
  l# b1 P% E" p$ ]$ A- W8 k9 Y4 T4 v; A8 d6 E. |
以封爵、谥号或旌表褒奖为堂号' E( e9 b" S: B$ I
此类堂号为历代朝廷或地方政府封赏、恩赐、旌表而来。如“忠武堂”、“忠敏堂”、“节孝堂”、“孝义堂”等等。: p0 T9 e3 W, [) ?6 E- K4 H, l  c
, @; B1 n. ^- V& p+ v2 Z
总之,堂号作为家族的徽号和别称,不仅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血缘内涵,而且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既是对某一姓氏家族特色的高度概况,也是当时社会形态的反映。同样具有区分宗支族别,血缘亲疏的社会功能。它的产生、发展,多与修族谱、建宗祠、祭祀祖先、宗亲联谊活动同时进行。
8 `! v9 Q( r) h$ `+ N# {7 V

点评

羅漢老師 您好!晚安! 感謝 您老寶貴資料分享!盼望 您老多指教。感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5-10 21:42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4-26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摘录】7 j: b  _  _5 m( a. I4 T- J9 ~( n  c* ^9 B
“堂号”也叫“郡号”,郡是行政区域的建置,也是一个姓氏发祥的本源,后世深以源远流长,惧有所失,因此立“堂号”而为信。“堂号”究竟有多少,已难确知,依据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邀请专家研究整理,查考得到的共有八十堂,二百六十七姓,各堂的代表姓氏及其居住地点如下:
. U) @3 i# W; }1 o  N01、济阳堂:丁、卞、江、柯、却、陶、庾、蔡。后汉设济阴国,晋改济阳郡,在山东定陶县地。
7 M$ n1 w1 }6 g& l02、西河堂:卜、林、卓、宰、靳。汉时的郡名,今绥远鄂尔多斯地方,即山西离石县。
2 p! a! ?- w/ g3 i. d03、河南堂:于、山、方、毛、元、平、向、利、邱、俞、陆、褚、廉、种。今河南阳县。& a0 ?% R  m9 {3 n. Q& z
04、东鲁堂:孔。孔子生于鲁,地因人而名,故叫东鲁。
  {& s# Q* h/ V! F05、雁门堂:文、田、童、农。战国时为赵地,汉为郡,地当山西旧代州,宁武以北及朔平、大同一带。( P* h' `1 b- d& C
06、陇西堂:牛、辛、李、时、彭、董。秦郡名,地当甘肃旧兰州、巩昌、秦州诸府。
0 V) E# g8 h6 i( l# t! z07、天水堂:尹、皮、艾、狄、桂、秦、庄、赵、严、上官。汉时郡名,在甘肃渭县境,即今伏羌地。# U, }! @+ o: H8 e" B
08、平阳堂:仇、汪、巫、来、常、凤、管、卫、欧、饶。三国魏郡名,在山西临汾县境。
2 K* l9 j  r8 q9 X0 U8 M, `09、吴兴堂:水、尤、沈、明、姚、施。三国吴郡名,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地。
1 P) [4 g% o* k3 \9 e+ u10、太原堂:王、羊、祁、易、武、祝、宫、温、霍、阎、尉迟。太原、汾州二府及保德、平定、忻州各地。2 B8 ~5 Z8 J( p  U( m7 D; J2 d' O
11、高平堂:巴、范。汉时国名,今安徽省盱贻县境。
5 T, v# i/ m6 d1 j0 b( U. v1 x  q12、南阳堂:白、束、呼、姬、许、隆、叶、翟、韩、乐、邓。秦时郡名,泛指河南省南阳及湖北襄阳一带。1 q  V, }: J% \3 h+ `; A- X; O) H! ^
13、京兆堂:申、史、宋、别、冷、杜、车、宗、段、计、韦、晁、郜、浦、象、康、舒、雍、寿、酆、黎、皇甫。汉三辅之一,地辖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
3 {0 f3 l# \; |6 h# y14、渤海堂:甘、封、高、欧阳。汉郡名,地领河北省河间、沧县、安次各地,南至山东吴棣境。$ J3 g1 `5 g6 O2 U
15、汝南堂:左、言、汝、周、南、殷、商、梅、廖、袁、蓝。汉郡名,地辖河南旧汝宁、陈州二府及安徽颍州府。$ P! D  }" w8 V: t1 j
16、武陵堂:冉、华、龙、龚、顾。汉时郡名,今湖南省常德县地。3 `1 p/ a9 _: r' e3 J
17、上党堂:樊、包、尚、连、鲍。秦时郡名,在山西东南部,今长子县境。
, Y  o+ r, Q% ?- I% Q18、陈留堂:伊、阮、虞、谢。汉时郡名,晋为国,今河南陈留县,后移至开封
5 s; c2 `& R2 [5 C/ f) A! X) _9 R0 O) h' _19、上谷堂:成、侯、冠、荣。秦郡名,地辖保定、易州、宣化、顺天诸府,均在河北省。
& b- m/ R3 y, ?' l) R& Y  T20、沛国堂:朱。汉时设郡,后汉改国,在安徽宿县境。, N1 G+ q) Q8 \- j) k" R9 L0 E
21、晋阳堂:匡、唐、景。秦汉时县名,今山西太原地。
% `" Z% A: p& m) J' P8 l22、新安堂:古。三国吴郡名,在浙江省淳安县% @. R6 b# s# y0 C
23、武威堂:石、安、贾。汉武帝时郡名,即甘肃省武威县地。
  `0 o9 o7 x. \, E- z6 ~24、乐安堂:任。南朝宋郡名,隋废,在山东广饶县. K9 t2 q! {6 Y! W: ]6 c" h# N
25、冯翊堂:吉、雷。汉时郡名,为左冯翊辖地,即陜西大荔县地。" F1 U7 h. N# ]; a9 N0 m+ D6 T
26、中山堂:仲、汤、蔺。春秋时国名,属北狄鲜虞国地,今河北省正定县境。
# a/ U# \8 [! O* ]) p# o/ b. k" Z/ [( Z27、西平堂:池。东汉郡,今甘肃西宁县。# y# r; ~/ A4 H1 w
28、安定堂:伍、胡、席、梁、程。汉时郡名,在甘肃旧平凉、固原、泾州境。
; i. t# g( _# l9 g% n29、东海堂:有、茅、徐。汉时置郡,地当山东兖州东南,江苏邳县以东。
) M. q( I  I; [30、河东堂:旅、薛、裴、储、聂。秦时郡名,即山西西夏县地。# ~' C: h; m2 f+ S  B  E1 E2 o
31、下邳堂:阙。后汉时国名,即江苏邳县地。
) r! x8 \- L2 ~/ g32、延陵堂:吴。春秋时吴邑,季札受封延陵,今将苏武进县地。& C& c( X+ X# ^+ `; N
33、庐江堂:河。汉时郡名,在安徽庐江县境。
6 L2 u) y% p( q3 o34、北海堂:邢、郎。汉郡名,东汉改国,地领山东益都以东至掖县一带。
1 b9 L2 B% [5 [( ?6 n35、平陵堂:孟。春秋时齐邑,今山东历城县境。
; _7 r+ p+ A2 _, l36、彭城堂:金、刘、钱。汉郡名,今江苏铜山县地。/ S( N# G2 S! h7 T- v. k+ n7 Z
37、清河堂:房、傅、张。汉时郡名,地当河北清河、故城、枣强、南宫诸县及山东清平、恩县、冠县、高唐、临清、武城一带。
& U5 H, ]5 K& g, {38、东平堂:花。汉国名,即山东省东平县。
; V- [; @/ r: _: n2 Y) D  J39、博陵堂:邵。晋国名,后改郡,今河北省安平县境。# ]% I0 Q( L% @
40、山阳堂:岳。汉郡名,故城在河南修武县,曹丕篡汉,废献帝为山阳公。
5 V. ~+ i% Q" Z7 q3 @* v5 ^41、荥阳堂:昌、潘、郑。战国时韩地,今河南省荥阳、成皋一带。( t( {( A8 l, R3 f0 {: x/ ^
42、临海堂:屈。三国吴,分会稽东部置临海,在浙江省,旧称台州
" V- D* q  v) I& K2 u43、范阳堂:邹、简、燕。古郡名,即今河北省涿县地。: m( W  D- ?. j, a
44、齐郡堂:查、晏、覃、富、谭。汉时郡名,后改为国,今山东临淄地。
6 F0 L4 ^4 {% n: Z# s/ W2 u45、高阳堂:纪、耿。汉时县名,今河北省高阳县地。
/ m/ D- m+ ?3 C! N8 H- g46、敦煌堂:洪。汉时郡名,今甘肃西部敦煌县。
9 R3 F9 v- q- I, z9 W47、魏郡堂:柏。春秋时国名,在山西芮城县境。1 m* F2 ~! X+ R- j1 }, ?
48、扶风堂:马、班、禄、万、鲁。隋时置郡名,今陜西省扶风、凤翔一带。
* @3 ?8 j+ @2 @( m( h2 {49、千乘堂:倪。汉时郡名,在山东地城、益都一带。+ m  u6 l/ ]! |7 U4 y
50、会稽堂:夏。秦郡名,地当江苏东部、浙江西部,即今绍兴% z+ J# Z( m" l, }7 _
51、河内堂:荀、司马。汉郡名,地当河南省黄河与太行山之间,今武陵、沁阳一带。
; ~1 z, a9 w* T% m9 a% e5 K52、广陵堂:贡、盛。汉国名,后改郡,今江苏都县地。6 V2 ~7 }$ @7 ~8 F" J# h
53、薛郡堂:海。秦时郡名,地辖山东西南部、江苏东北部。
6 P" }# G, A* _' b. n& l+ s, O54、河间堂:凌章詹。汉国名,后魏改郡,在河北献县及河间一带。( ^% w" f1 b2 O' L( o, v. F2 z
55、南昌堂:涂。汉县名,在江西南昌地,洪州涂氏为豫章望族。) V5 K: F: n, b+ Q6 N0 J
56、豫章堂:罗。汉郡名,在江西南昌县地。
$ L2 N( ^3 o  q% v( ~5 ]57、颍川堂:陈、邬、赖、锺。秦郡名,地辖河南旧许州、陈州、汝宝、汝州诸府,盖指颍水流域。# W- r/ M# t% z4 `
58、护国堂:逢、边、戴、稽。春秋时陈焦邑,今安徽省亳县地。
9 Z; a, s8 Y/ R! |; G59、余杭堂:隗。隋郡名,唐复为杭州,今浙江杭县。
$ C% @! h  k# a7 ~& z60、汾阳堂:郭。汉地名,唐并入阳曲,在山西省,唐将郭子仪受封于此,因而名传。# f0 e& G. o" j, V3 z' C
61、琅瑜堂:符、云、诸葛。秦郡名,地辖旧山东兖、音、沂、莱四府,后汉为国,在临沂县境。6 W0 d( G: W/ p" S1 E$ v
62、广平堂:游、贺、谈。汉郡名,后改为国,今河北鸡泽县地。
' m/ |7 r0 t. q2 A/ \! m63、江夏堂:费、黄。汉郡名,在湖北云梦境。! R  ]; J* }9 @3 I( n' [9 H& Q
64、辽西堂:项。秦郡名,地辖永平、承德、朝阳、锦州、新民一带,在辽宁与河北间。$ |2 J0 D% o$ ?8 E$ l8 K
65、平原堂:东方。汉郡名,在山东旧武定、济南二府之西,及乐陵、长清一带,即平原县地。
& o9 Y1 w* m' }9 d  a0 n3 M66、顿邱堂:葛、司空。春秋卫邑,在河南省浚县3 l" g' j: p2 }' ]+ I
67、弘农堂:杨。汉时郡名,在河南省灵宝县境。
" Y' r5 H- b1 H5 f; J68、百济堂:福。春秋时国名,在今朝鲜半岛
0 l5 n" [3 W8 \6 l& e69、内黄堂:骆。汉时县名,今河南省内黄县地。
7 T) s4 Z  a5 G9 q70、江陵堂:熊。春秋时楚郢都,汉置县,宋改都,今湖北江陵地。; ?) M2 L# @0 o; d8 H
71、巨鹿堂:魏。秦郡名,晋为国,今河北巨鹿、宁晋一带。9 v) w/ J) p0 g
72、兰陵堂:兰。晋时郡名,在山东峄县,南朝宋移昌卢,在滕县境。6 K' b# |& T' J. T. W/ I* ?$ z/ `* J; e
73、解梁堂:关。春秋时晋邑,地领山西解县、临晋、虞乡诸地,后汉关羽,即解人也。
- \+ u- \! c9 C  I4 j3 L2 }3 M% f74、燕山堂:窦。辽时燕京,宋改燕山府,地领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h8 U$ @) F' p0 h% ~) Y7 e, o
75、武功堂:苏。汉郡名,在陜西郿县境,今设武功县3 o, |0 q! s3 ?* F
76、始平堂:翁、冯、庞。晋郡名,三国魏改始平,在咸阳附近。) `8 [4 Q# |8 F! S
77、梁国堂:墨、桥。汉时梁国,后魏改郡,唐改宋州,在河南商丘县境。
6 m/ _& T' d6 `* ^78、济南堂:伏、宁。汉初置郡名,即今山东历城县境。
  Y# }( L+ R/ k& X2 b9 z7 ^+ g79、平昌堂:红、孟、管、离。三国魏置郡名,治安丘,在今山东安丘县地。
$ H( C9 w% P% H6 K% I8 m" x5 H80、朋来堂:饶姓。饶鲁后代,今江西抚州、上饶一带- J  `: X  ]- ]
81、濮阳堂:爰。汉县名,后魏改郡,即古帝丘,在河北濮阳县及山东濮县一带。
/ J$ H. d2 K) n82、噤李堂:崔姓。郡望清河崔氏,今河北省清河一带崔( |( t2 p; }7 v2 J. Z* [9 j1 o
83、俊逸堂;鲍姓。
( c, M6 ~, }# s4 B" r) t& S8 Y# X84、惠风堂:饶姓,惠风就是春风,温暖宜人。朝时饶威为鲁阳太守,推行政事像和暖的春风,深得民心。3 j' f& X* L0 h" z3 G! S
85、临川堂:饶姓。
9 A" i5 W% }/ X: u! L- |3 [86、三沙堂:江西省修水县有三沙,即白沙、高沙、黄沙。相传三兄弟鉴、锜、镇,避兵于分宁,各居一沙。原为“雍睦堂”。) F; N# Y/ G( a5 g! X
87、双峰堂:湖北省赤壁市饶氏为三沙后裔,堂号为双峰堂。[3]还有湖北江夏、咸宁、武昌、鄂州等三沙后裔原来也用此堂号,在2011年联合修谱时改为平阳堂。
$ I9 j" R6 ^; N2 N- |% C88、汉里堂:刘姓。汉皇祖陵所在地的江苏丰县金刘寨刘氏裔孙乃汉高祖刘邦后裔,世世代代为汉皇祖陵填坟祭祀,为表明自己是刘邦后裔又是在汉皇故里,故所建家祠是“汉里祠”,所以堂号是汉里堂
% l5 M- L. r- t. b$ q! _6 _1 b: g- f89、名运堂:姓名、扬名、名利与开运合一,是人物、事业的价值延续。堂主兰名钧集成中华文化脉承民族精神,推行中华民族以国为荣、以家为荣、以名为荣彰扬有能量的人功业进行道德观升华与延续,而深得民心。7 ~) w( o! j) V" X8 J

! O( H2 I8 X& X
+ m9 r2 U3 h  y' }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5-7 08:42 , Processed in 0.03792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