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历代帝王庙德文化展。
在走去东配殿参观的路上,墙壁上是大幅的道德宣传画:晏殊诚信之风,孔明先生敬业之风,孟夫子明礼之风,白居易仁爱之风,苏轼勤俭之风,孔夫子和谐之风,随著这些古风圣德,一路进入东配殿德文化展。展出开端介绍「德」字来历,最早出现在甲骨文,左边双立人,代表大腿、小腿和足,右边是一只长著睫毛的眼睛,后来金文中在右边眼睛下方加上一颗心,成了今天的德字。观字知意,这个有腿、有足、有眼、有心的德字,不正是告诉我们,缺德就是个无腿、无足、无眼、无心的废人,不能立足於天地间。展厅顺时针依次陈列图文并茂的书画,首先介绍孔子论德、仁,孟子论生死、舍生取义,孔明先生《诫子书》,范仲淹先生的《岳阳楼记》,这些先贤名著引人渐入佳境。展出前言介绍,秦汉以前道德二字通常是分开的,唐宋才正式把两个字合二为一,变成一个词。古人认为,德包括德性和德行,这也和佛陀教育的自性德,和回归自性的修德、修行相应。
这次展出选取了入祀先王、大臣的典范,阐述德的具体内涵:「勤政爱民」。孔子曰,「德者,政之始也」,孟子进一步提出仁政。先王中有爱民如子的尧,尧之所以被敬仰为尧帝,因为他时时刻刻把民间疾苦放在心上,大乘佛法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尧帝做到了。尧去世时,百姓像死去父母一般悲痛。尧成为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化身。另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不惧众苦,不恋儿女私情,吃苦耐劳,经过十三年努力,终於使河川流向大海,消除水患,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徵。水患象徵贪心,大禹治水的过程为我表法,菩提路上断除贪欲,恒久坚持,老实念佛,积累善根,百折不挠,最终才能回归莲池海会。周公的敬德保民思想,践行诺言,不贪享乐,为民疾苦,孔子把周公的人格做为最高典范,把周公的仁政做为最高理想,甚至发出「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的追思。我们学习《无量寿经》,仰慕阿弥陀佛,欣求极乐世界,是否也是念佛忆佛,向往极乐,犹如夫子忆念周公、效仿周公那般诚恳?果能如此,人人必是极乐国里人。更有以德化民的汉文帝,与其子在位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汉书》评价为,「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於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指不用刑罚)。呜呼,仁哉!」可见教化的力量不可思议。身体力行,以德服人,平天下不用兵戈,而以德性德行,人人本具之德因被感化而自然流露,大同之治也。
「恪尽职守」。德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国之基,官德更是政权兴衰的关键。入祀的文臣武将中,有一批德才兼备的典范,构成了民族优秀官德的主体。譬如帝王之师伊尹,是历史上第一位有名的贤相,辅佐汤王及其孙子。更值得一提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先生,主张安抚百姓,开诚心、布公道,亲贤臣、远小人,更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做到了为人臣的最高境界。这种舍身、舍我的思想,也是入佛门最先应该做到的。断我执,为众生,学习贤公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蜡炬成灰泪始干,直到弥陀接引回归极乐,方才完成住世表法。还有一代名相房玄龄,废隋朝酷刑厉法,主编《晋书》,追随唐太宗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先生,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这些恪尽职守的名臣,令人想到印祖的「敦伦尽分」,学佛,敦尽恪守不离本分,根本之根本,绝对不可不知。
「爱国主义」。两千年前,《汉纪.惠帝纪》中就有「爱民如子,爱国如家」。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坚实基础。近代梁启超先生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佛人应当具有天下兴亡吾之责的认知,从自己做起,有使命感、责任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死置之度外。生死只是轮回的假象,这一颗丹心就是自性本具不动摇,无论任何考验都坚定不移,自性本具之德使然。「廉洁自律」。廉指不贪财物,洁指自身清白。贤公不戴信众供养的戒指,就是廉洁的戒德。《无量寿经》曰,「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君子比德於玉,无瑕洁净玉之德,廉洁是自性美德。
「秉公执法」。《尚书.周官》相传是周成王所作,提出「以公灭私,民其允怀」。西汉贾谊谈到,「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又有清朝《从政遗规》,「是非毁誉,皆所不恤」。这种是非毁誉都不理它,只求光明正大,就是《无量寿经》所讲的清净心,只留下一句阿弥陀佛,做任何事以义为准,然后心中不留痕迹。「任人唯贤」。《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说选官员要选贤才,选左右要选忠良,周文王请姜子牙就是任人唯贤的典范故事。
「孝俭持家」。展览最后的部分是孝俭持家。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本,放在最后的含义,好似周而复始,万法源於孝道,最终成就在孝道。又有「克勤於邦,克俭於家」,俭是国人的另一种美德。诸葛亮先生告诫儿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他去世后,刘禅派人到他家中慰问,发现正如孔明先生自己所言,家里少有财产。历代帝王庙入祀的王臣将相,很多都是克己奉公、节俭清贫的。孝感天地的舜,不记恨父亲和继母,仍然恭敬孝顺,感动天地,使大象为其耕地,鸟儿代他锄草,列为二十四孝故事当中。这不正是佛菩萨化身,百忍成金,不论众生如何颠倒,都为众生作不请之友,每一寸土地都有佛陀抛洒热血,供养众生的故事。一代明君宋仁宗,拒吃螃蟹的节约,被盛赞为小尧舜的金世宗,贵为天子,能自节约,格物致知,和自己的贪欲打一场圣战,以圣德战胜贪欲,以自性收服习气,古代圣王贤臣做到了。
结束语中有一段话写道,「中华传统美德是几千年来古圣先贤用血肉之躯塑就的,在历史长河中积淀而成,它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而那些坚守传统美德的人,则是民族的脊梁」。读到此处潸然泪下,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就像极乐世界一样,集合全世界文化的瑰宝於一体,是真正全人类的灵魂和归属,身为中华儿女,能不为之自豪吗?能不为之继续甘洒热血,担当民族的脊梁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