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查看: 98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大面型”十文铜元样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23 22: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后登录更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8956 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大面型”十文铜元一枚







作者
--
尺寸
--
作品分类
邮品钱币>钱币
创作年代
暂无
估价
RMB  800,000-1,600,000
成交价
[url=]登录后可查看[/url]
专场
马定祥收藏钱币遗珍夜场
拍卖时间
2011-12-08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2011年秋季拍卖会
说明
民国二年(1913)湖北武昌造币厂铸造。红铜质,为纪念袁世凯就任民国总统而铸。因正面袁像相较于“小面型”略大而得名。属未经发行的试样币。存世极罕,为中国铜元十大珍品之一。此品保存完好,为所见品相极佳者。近未使用至完全未使用
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十文铜元
民国元年(1912)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布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4月1日,任职才三个月的孙中山先生在南京举行解职典礼,正式离任临时大总统职。与之相应,国币上的总统肖像,也由孙中山改为袁世凯。民国二年(1913)间,湖北的武昌造币厂设计铸造了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十文铜元
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十文铜元,正面图案为袁世凯身着大元帅戎装肖像,背面中央为嘉禾图案及纪值文字,上方铸“中华民国”,下方铸“共和纪念”。此类币是中国铜元采用人像为图案的最早一次。
根据币面袁像大小显见不同,此类币分“大面型”、“小面型”(旧时也称“大面孔”、“小面孔” )两大版别。
关于袁世凯共和纪念十文铜元的铸造情况,民国年间曾居住上海的美籍商人、中国铜元大收藏家邬德华在其《中国当十铜元》一书中有所记叙。该书引述了当时一位中文译名叫罗斯的意大利领事参赞考查论述。罗斯先生也是一位中国钱币的收藏和研究者,曾著有关于中国铜元研究的书籍和文章。从其1917年出版的《中华民国铜币》一书中的相关考证而知,袁像共和十文铜元的“大面”、“小面”两版,是民国首届副总统黎元洪在主政湖北时由武昌造币厂铸造的。据证,“大面型”的铸模由雕模师王少贤刻制,“小面型”的铸模由雕模师朱子芳刻制。其中,“大面型”因觉袁像胸章图形稍大而未被选用,仅出绝少试模样币。“小面型”曾有小批量铸造发行,主要用于馈赠官员。民国二年十二月间,黎元洪往北京就副总统任前,此项币终止铸造。
袁世凯像共和十文铜元“大面型”,存世所见有红铜质、铅质两种铸品,均极稀罕,是中国铜元的大名誉珍品。旧时的钱币收藏界曾排列过中国铜元的前十名大珍品,号称“十大金刚”,袁世凯共和纪念十文“大面型”便是“金刚”之一。据著名钱币学家马定祥先生的统计,其红铜铸者世见六枚,藏主分别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邬德华、张璜和马老自己各藏一枚,另有一枚不知所踪如今,私家所藏已部分易主。之外,尚另增见一枚币上缘部打孔且磨损严重者。其铅铸者,共见两枚,一枚马老己藏,另一枚为上海博物馆所藏。
袁世凯共和纪念十文铜元“小面型”,有红铜质、银质两种。其中,红铜铸者虽稀见度远不及“大面型”,但也属铜元中的难见珍品,加之以重要历史地位而倍受藏家青睐,是铜元中的热门品;银铸者,为样币,孤品独见,由上海博物馆收藏。
作者:施新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加爱心加爱心 减爱心减爱心 微信分享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6-24 01:30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6-24 16:21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6-6-24 18:22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6-24 21:19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00:12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00:12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00:12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6-6-25 00:14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6-18 20:30 , Processed in 0.053119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