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查看: 291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人是天----对一枚三年袁大头戳记的破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4 1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注册后登录更精彩!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地鑫泉 于 2011-12-4 18:50 编辑

今年国庆期间,一枚一直不起眼的银元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就是民国三年袁大头,不看好的原因就是上面有戳记,“年”字头上有烂,影响品相,但在研究其他同类银元与其比较鉴别过程时,在显微镜下,我惊奇的发现,该枚银币的“年”字头上不是什么烂坑,而是一个非常有力度的阴刻“工”字戳,这一戳记,苍劲给力,这使我联想起了当年红军的“工字银元”,此时此刻,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我就把整个银币面和背认真研究查看了数遍,用牙签把所有的戳记清理了一下,发现在该枚银币上有特有意义的戳记是:“工”、“人”、“工人”等,这使我兴奋不已……
    今天研究的话题就从这里开始……
    一、三年袁大头戳记整体数据及图像
    我收藏的这枚三年袁大头,钱径39mm不到,厚2.2mm,重量26.6g,以上钱径和厚度数据不是精密仪器测量的,请读者见谅!但大体不会错许多。

















    二、戳记位置及数据

    (一)“工”字戳。位于“年”字头部,高1mm,面积大小1平方毫米左右,我认为这一戳记,设计实为精妙,妙不可言啊,设计人一定是花了心思的,如图:

















    (二)“人”字戳。位于“民”字和“華”中间,面积大小1平方毫米左右,如图:










    (三)“工人”字戳。

    第一个“工人”字戳,位于“中”字左,面积大小1平方毫米左右,“工人”二字上下连接,看似“天”字。如图:









     第二个“工人”字戳,位于背面十一点钟正下方一嘉禾谷穗上,清晰可见,右左排列,如图:




   (四)“统”字戳。位于人物图像衣领前,看似后人所加,没有发现其中的奥秘,在此不再熬述,请读者见谅,谁能发现其中奥秘,烦请告知!

    三、戳记添色后图像

   “工”、“人”、“工人”三戳记正好在面字体之间,排列成一个弧线,连起来就是一句话“工”“人”是“天”,很有寓意。如图:












     四、戳记三年袁大头所有数据图鉴赏
     所有数据资料图均出自本人。




    五、结论
    根据以上事实和一些研究“工字银元”资料佐证,我认为此枚银币时代特征明显,符合当时历史背景,但是在这里我不想说:我收藏的这枚就是“工字银元”,但我只想说四个字:  工人是天!
    最后必须言明的是:本人慧力不足,难免“班门弄斧”,还望各位泉友多多指正,给予完善充实。研究所用图片均取自该枚银币,本想在网络上搜集使用一些图片,作为对比研究,但考虑再三,放弃了,请见谅!!!!!
                                               ~~地鑫泉~~
                                                2011年10月9日星期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加爱心加爱心 减爱心减爱心 微信分享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12-5 17:12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1-16 23:14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2-2-3 11:07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地鑫泉 于 2012-2-16 10:38 编辑


红色政权的经济生命力
——井冈山“工”字银元与人民币的溯源

□曾宪文 周志勇
   上世纪九十年代,钱币收藏爱好者苏庆年借出差广州之机,信步来到南方大厅古钱币摊上浏览,不意发现一枚形态像墨西哥鹰洋的银币。对于墨西哥鹰洋他并不陌生,清末前后这种正面有一只叼着蛇的老鹰雕像,背面是一个帽状矿石放出数十道霞光的银洋,曾和日本的龙洋、英国的仗洋、西班牙本洋一样随着帝国主义对华不平等贸易大量流入中国,在市场上流通。可他见到的这枚银洋虽然色泽闪亮,含银量很高,重量也达到26克,直径38毫米,符合当年“银本位”中确定的银币标准,但做工却显得粗糙,币边还钻小孔,更离奇的是币正面凿有“山审”,背面凿有“山工”字样,明显展现出人工打造的痕迹。
   中国明清两代,官府浇铸银锭常将官府字号浇铸在银锭上,著名民间票号钱庄或巨商为彰显自藏银两信誉也会在银锭上刻印标记,但这枚仿墨西哥鹰洋上的“山审”、 “山工”出自何方?苏庆年一时不得其解,便用40元人民币将其买下留作收藏研究。直到2009年,他看到中央电视台“历史纵横”栏目报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造币厂”发行了中国红色政权第一种银币——井冈山“工”字鹰洋,并播出了井冈山博物馆馆藏的“工”字银洋图像,苏庆年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无意间收藏了一枚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这块异样的银洋竟然联系着一段中国红色政权第一次独立发行金属货币的鲜为人知的金融往事。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0:39 | 只看该作者
井冈山“工”字银元起源
   井冈山“工”字银元起源于1928年5月,当时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率领的南昌八一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红军第四军,建立了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根据地建设进入鼎盛时期,正规红军有6000多人,根据地范围扩展至井冈山、遂川、宁冈、永新、莲花和湖南的茶陵、酃县等一山六县,面积约7200多公里,人口50余万。
   由于井冈山根据地地处湘赣边界山区地带,山高林密,道路崎岖,林多田少,属于传统的自给自足农业经济区域,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现金流通量很少;加上当时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实行严密经济封锁,不仅红军需要的武器弹药得不到补给,就连军民必需的生活用品如食盐、棉花、布匹、医药都无从购入。那时红军官兵生活极为艰苦,每人每天只有5分钱菜金,晚上点一根灯芯的油灯,寒冬仍然穿着单衣。即使这样给养也入不敷出,毛泽东曾写出“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吃饭大难”的字句,说明井冈山根据地经济的困窘局面。当时支持红色政权的主要财源来自红军打土豪,没收地主官商财产以及对敌作战缴获所得。但随着红军的发展壮大及根据地的扩展,这些来源已不足以支撑革命力量生存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当时根据地内流通的银元缺乏,无法与根据地周边的地区开展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了根据地军民的生活供给。为了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经济封锁,改善根据地军民的生活供给,以毛泽东为首的红色政权领导人一方面实行土地改革,将地主田地分给穷苦农民,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以征收粮食产量的一成半到两成作土地税的方式供作红军给养;另一方面决定建立红军造币厂,自己铸造发行银币解决商品交换中的现金流通问题。于是中国红色政权发行的第一种贵金属货币“井冈山‘工’字银元”就应运而生了。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0:39 | 只看该作者
之所以选择铸造银元作为井冈山根据地的流通货币,这是和当时特定的历史与经济环境条件分不开的。金银在中国作为财富贮藏载体和相应价值流通货币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宋、元、明、清朝代都曾将白银作为基础货币流通。明朝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纳税法已明确制定了“银本位制”,规定各地向朝廷缴纳财税须铸成一两、五两、十两直至五十两一个的元宝状银锭,既供上解国库,也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而国外流入的银元是明、清和民国初期作为购进中国出口的茶叶、丝绸、瓷器付给的国际流通货币进入中国的。清末和民国年间,英、日、西班牙、墨西哥等国的银元在中国市场上流通很广,对中国改银锭为银元铸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晚清时期朝廷已少量发行“光绪元宝”几种银币,比以前的元宝状银锭更便于携带和流通。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在1914年颁布了《国币条例》,决定实行银本位制,以圆为单位,规定铸银须重七钱二分(相当于26.6克),直径38毫米,成分银九铜一,即其中每枚银元含纯银23.98克(后又改为银八铜二)。民国三年(1914年)发行的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则是贯彻国币条例的标准国币,在国内发行流通最多。可实际上当时民国政府始终没能统一中国货币的制作和发行。中央政府与地方的政权铸造的银元、铜币和印制的纸钞都在国内同时存在,或在全国或在局部规定范围内流通使用,其中以铸有孙中山、袁世凯头像(俗称小头洋、袁大头洋)的中国银元和日本龙洋、墨西哥鹰洋、英国仗洋的流通信用度最高,而各种杂币和纸钞市场信用度不佳,流通不便。何况当时井冈山根据地也无法解决印制纸钞的模板与特种纸张,但却有着浇铸银元的物质基础——白银。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0:39 | 只看该作者
按照各国常例,实行银本位国家,银币的名义价值与其本身包含的实际价值相当。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白银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入,进行等值交换。当时红军打土豪没收地主官商财产中收缴了大量的银链、银手镯、银戒指等首饰银器。而且当地又恰好有广东龙川籍谢氏兄弟几位银匠,具有手工打造银洋的专长技艺。依靠这些物质和人力条件,1928年5月下旬,由湘赣边界红色政权决定创办的“井冈山红军造币厂”正式在井冈山上井村借用村民邹甲贵的民房诞生了。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根据地创办的第一个造币厂,其制作发行的“井冈山‘工’字银元”也是被后代领导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根据地独立发行的第一批具有兑换、保值、支付功能的流通货币,这在中国现代金融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经济影响。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0:39 | 只看该作者
艰难的生长
   井冈山红军造币厂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就地取材,运用简陋、粗糙、手工的传统工具铸造银元的。造币厂由红军32团副团长王佐兼任厂长,由谢荣诊、谢荣光、谢荣昌三兄弟担任铸币工匠,并聘请数十名工人,按照熔银、浇铸、印花、凿字、做旧等道工序进行铸币生产。为了造币厂安全,他们将银坯的翻制与印花等若干工序放在上井牛路坑、大井铁坑、茨坪和金狮面的山洞里操作。在币型选择中,他们根据市场上的流通信用程度和制模铸造的难易程度,选择仿制了墨西哥版的1895年和1905年两种花边为直式锯齿形和麦穗形比较简单的鹰洋版式。由于没有冲床等机械制币设备,生产银元的工具主要是风箱、火炉、铁鏨、铁锤、溶银罐、冲压架、冲压碓石等。这冲压碓石是由花岗岩石头制成的长80厘米宽40厘米厚30厘米的长方体,分上下两块各重250斤,分别嵌入墨西哥版的鹰洋正、背面印模。冲压架是由杉木做的高1丈,宽6尺的硬木架。操作时将下碓石固定在冲压架下端的中央,冲压架的上端装有滑轮,用棕绳穿过滑轮靠人力提上碓石,一人及时在下碓石表面放上粗坯和溶好的白银液体,然后让上碓石准确而又迅速地冲压在下碓石上,让粗胚冲压成型。如此一放一拉,每天可生产数十至数百银元。冲压成型之后还要经过印花、凿边、刻齿纹、钢印“工”字,再用中药水煮做旧等道工序才能出厂。开初时,由于经验不足,银子不纯,用钢模冲压银元,造出的银元表面麻麻点点,品相与声响皆不太好,出厂后不受市场欢迎。毛泽东亲临铸币厂视察,强调要提高造币质量,保证银元成色,纯银不少于八成六,重量不能少于七钱二分,确保市场信用价值。造币厂工人执行毛泽东指示,一面选用纯银作材料一面不断改进工艺。经过多次试验,他们发现用铜模比用钢模冲压质量更好,就收集铜壶、铜钱,溶成铜汁,铸成铜模,使用这种铜模浇铸银元时再加入适量茶油。用这种改进后的方法造出来的银元重量足,成色好,声音佳,完全符合规格。为了有别于国民党政府铸造的银元和国外流入的银洋,也为了防止奸商假冒制作伪币,井冈山红军造币厂特别将自制的银洋上凿上“工”字表示由工农兵政府发行。为了严把质量关,他们对浇铸好的银元在出厂前逐一进行质量检验,凡有质量不合格的都打上印记回炉再造。本文开头苏庆年先生收藏的那枚凿有“山工”、“山审”字样的银元,很可能就是被抽审认为不合格有瑕疵的次币,有幸被保存下来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10:39 | 只看该作者
造币厂制造的“工”字银元,每50枚包成一筒,交给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财政部门发行,作为金属货币流通使用。每枚银元和当时国统区发行的袁大头银洋等值,抵十角银毫。开初时商人和群众见“工”字银洋做工粗糙,表面不平,有点凹凸,不太乐意接受。为了提高“工”字银元的信誉,根据地政府在辖区设有钱币兑换处,用“工”字银元可与其他制式银洋与铜元等流通货币兑换。同时还规定,凡是持“工”字银洋到工农兵政府所设公卖处或商店购物,价格从优,能比其他等值货币买到更多的商品。这样用市场的手段推广“工”字银元收到立竿见影之效,根据地军民很快接受了由工农兵政府发行的“工”字银洋,就连根据地周边地区的商人入境经商时也乐意将自己携带的制式银元换成井冈山“工”字银元,再按优惠价购买井冈山土特产品。还有不少商人因“工”字银行含银量足,成色好而将“工”字银元带到根据地周边市场上使用。由于市场对“工”字银元需求日见增多,红军造币厂的白银原材料日显不足。毛泽东特向红四军颁发命令,要求各路红军将作战缴获的银器和没收地主官商的银首饰等妥善上交军需处转给造币厂以制作更多的“工”字银元,供作红军官兵给养和市场流通。而根据地周边地区商人带进来的制式银币被根据地商店与兑换处购换之后,又被我方人员带到周边地区,购买根据地军民紧缺的食盐、布匹、棉花、药品等所需商品,对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经济封锁,活跃根据地经济、改善军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5-2 00:36 , Processed in 0.03920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