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收藏网讯 “和田马钱”是一种新疆古钱,学术界称为汉佉二体钱(Sino kharosthi Coin)。公元1-3世纪,它是流通于古代于阗国的货币。这类钱因其背面大多打印一马形图案而被俗称为“马钱”。1989年10月,和田地区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在新疆洛甫县杭桂乡苏力塔木沙漠(属古代于阗国范围)中,发现一枚背面打印骆驼图案的钱(图1)。1991年,日杰甫·玉素甫和阿不都·哈的尔·土尔逊在《新疆金融》钱币增刊上公布了这一信息。此钱重6.5g,直径25mm,厚2mm(大型钱一般重约14g左右,直径36mm,厚4.5mm)。
马钱有大和小两种,大钱廿四铢,小钱六铢。它是以希腊货币德拉马克为祖型,仿贵霜钱币打压而成。小型钱,为英国学者克力勃(J·Cribb)《和阗汉佉二体钱的归属及与贵霜年代学的关系》一文中,定为第十型。圆形无孔,无郭。它背面四周是一圈佉卢文,中间汉文篆书“六铢钱”三字。正面中央是一图案,有人释为汉字“贝”或“元”字,也可能是一种徽记;大型钱汉字为“重廿四铢”。一面四周一圈佉卢文(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书写),中间为马形图案,另一面四周为汉字篆书“重廿四铢”。新的出土发现,既有马头向右的,也有马头向左的图案。
佉卢文是一种流行于印度西北部地区的古文字,大约是在公元前5世纪波斯人统治印度西北部时,由阿拉米字母派生而来。主要用以书写印度俗语,与梵文(雅语)并行,后被另一种印度文字婆罗米文字取代。佉卢文(现已失传)最迟大约在2世纪中叶之前就已传入古于阗国。“佉卢”二字,是“佉卢虱吒”一词的简称,意为驴唇,与佛经中的驴唇仙人的传说有关。因此佉卢文又名驴唇书或驴仙书,国外一般称作高附字或大夏字。
和田马钱上的佉卢文,专家解读共有二十字母,逆时针从1点钟起读,拉丁字母其意为“maha(jasa thabirajasa)rajatirajasa inabasa”。汉译是“大王(都尉之王)、众王之王、伊那婆之(钱币)”。
汉佉二体钱是目前已知新疆历史上最早的自铸货币,极具地方特色。它不同中原铸钱用钱范浇铸,而是采用源自古希腊的打压法;也不同中原流通币上只有文字的传统,在铸币上打印马或骆驼反映了游牧地区早先以牲畜互市的历史。钱币上打印汉字,并以中原当时的重量单位“铢”为记重、记值单位,反映了古代新疆游牧地区与中原农耕地区人员、货物相互频繁交流的事实。
这种钱币,大型钱只见马形图案,小型钱常见图案均为马形(图2),骆驼图案的极少发现。小型马和骆驼形钱,均是昂头朝右,作行走状(最新发现,还有汉字为“五铢钱”三字的小马钱)。大钱和小钱按1比4的币重兑换。这与当时中亚地区通行的德拉克马和四德拉克马的货币互兑一致,同时也能方便和流通于西域地区的汉代“五铢”钱互兑(5个“六铢钱”换6个“五铢”钱)。汉佉二体钱是东西方两大货币体系交融的产物,更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方人流、物流和各国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物证。
关于汉佉二体钱铸行年代和铸造者的探寻,争论已经长达一个多世纪,但至今仍然难有定论。这些论文中,夏鼐先生(1910年-1985年)在1962年提出的铸行年代,上限在公元73年班超征服和阗以后,下限在公元3世纪末佉卢文在塔里木盆地不再通行之前的这一历史时期,为多数学者认同。至于谁是钱币的铸造者?有人推测有六位国王,有人则认为仅只一位。众说纷纭。但是一致认同:从古币上的佉卢文推断必是古代于阗国统治者(国王)。
汉佉二体钱的最早发现者是英国探险家道格拉斯·福赛斯爵士(T·D Forsyth),1874年,他从和阗(后改为和田)地区发现了第1枚这种古钱。随后一百年以来,和田及其邻近地区不断有所发现,截至1990年,纳入统计的公藏,存世352枚,包括中国的13枚,其中只有一枚是骆驼图案。
1990年以后,和田马钱又有较多发现,很快流到东南沿海地区(据新近得到的消息,前两年,在新疆的喀什地区出土了一批和田马钱,有马形和骆驼形的,数量不详,使市面数量增加了不少)。我的这枚人形钱(图3)是1994一位来苏州经商的新疆友人所赠,从数十枚大小不同的马钱中拣出,它更为少见。古代游牧地区至今仍有以牲畜大小和多少论财富的习俗。所以,在钱币上打印马形图案,反映了马和骆驼对古代西域民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和非常重要的。
此人形图案币,直径在32mm左右,文字也有所不同,苦于本人才疏学浅,尚难解释。在此也欢迎泉家畅所欲言,更期待有明晰、正确的结论。
□丁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