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到陜西王長者妻殺兒處 回到河中府,有一長者姓王。平生好善,年三十一。先喪一妻,後又娶孟氏。前妻一子,名曰癡那;孟氏又生一子,名曰居那。長者一日思念考妣之恩〔思〕,又憶前妻之分;廣修功果,以薦亡魂。又與孟氏商議:「我今欲往外國經商,汝且小心為吾看望癡那。此子幼小失母,未有可知,千萬一同看惜。」遂將財帛分作二分,「一分與你母子在家,榮謀生計;我將一分,外國經商。回來之日,修崇無遮大會,廣布粱緣,薦拔先亡,作大因果。」祝付妻了,擇日而行。妻送出門,再三又祝看望癡那,無令疏失。 去經半載,逢遇相知人回,附得家書一封,系鼓一面,滑石花座,五色繡衣,怨般戲具。孟氏接得書物,拆開看讀,書上只云與癡那收取。再三說「看管癡那」,更不問著我居那一句!孟氏看書了,使生嗔恨,毀剝封題,打碎戲具;生心便要陷害癡那性命。 一日,與女使春柳言說〔議〕:「我今欲令癡那死卻,汝有何計?」春柳答云:「此是小事。家中有一鈷【〔〝左〞金〝又〞莽〕也作:鉧】,可令癡那入內坐〔座〕上,將三十斤鐵蓋蓋定,下面燒起猛火燒煮,豈愁不死?」盂氏答曰:「甚好!」 明日,一依如此,令癡那入內坐,被佗蓋定,三日三夜,猛火煮燒。第四日,扛開鐵蓋,見癡那從鈷【〔〝左〞金〝又〞莽〕也作:鉧】中起身唱喏。孟氏曰:「於何故在此?」癡那曰:「母安我此,一釜變化蓮花坐〔座〕,四伴是冷水池;此中坐臥,甚是安穩。」孟氏與春柳敬惶,相謂曰:「急須作計殺卻!恐長者回來,癡那報告。」春柳曰:「明日可藏鐵甲於手,領癡那往後園討櫻桃吃,待佗開口,鐵甲鉤斷舌根,圖得長者歸來,不能說話。」 明日,一依此計,領去園中,鉤斷舌報,血流滿地。次日起來,遂喚一聲「癡那」,又會言語。孟氏問曰:「子何故如此?」癡那曰:「夜半見有一人,稱是甘露王如來,手執藥器,來與我延接舌根。」 春柳又謂孟氏曰:「外有一庫,可令他守庫,鎖閉庫中餓殺。」經一月日,孟氏開庫,見癡那起身唱喏。孟氏曰:「前日女使鎖庫,不如子在此中。子一月日間,那有飯食?」癡那曰:「饑渴之時,自有鹿乳從空而來。」 春柳曰:「相次前江水發,可令癡那登樓看水,推放萬丈紅波之中;長者回來,只云他自撲向溪中浸死。方免我等之危。」孟氏見紅〔洪〕水泛漲,一依所言,令癡那上樓望水,被春柳背後一推,癡那落水。孟氏一見,便云:「此回死了!」方始下樓,忽見門外有青衣走報:「長者回歸。」長者在路中早見人說,癡那落水去了,行行啼哭;才入到門,舉身自撲。遂乃至孝,擇日解還無遮法會,廣設大齋。 三藏法師從王舍城取經回次,僧行七人,皆赴長者齋筵。法師與猴行者全不吃食。長者問曰:「師等今日既到,何不吃齋?」法師曰:「今日中酒,心內只憶魚羹,其他皆不欲食。」長者聞言,無得功果,豈可不從?便令人尋買。法師曰:「小魚不吃,須要一百斤大魚,方可充食。」 僕夫尋到漁父舡家,果得買大魚一頭,約重百斤。當時扛回家內,啟白長者,魚已買回。長者遂問法師:「作何修治?」法師曰:「借刀,我自修事。」長者取刀度與法師。法師咨白齋眾、長者:「今日設無得大齋。緣此一頭大魚,作甚罪過?」 長者曰:「有甚罪過?」法師曰:「此魚前日吞卻長子癡那,見在肚中不死。」眾人聞語,起身圍定。被法師將刀一劈,魚分二段:癡那起來,依前言語。長者抱兒,敬〔驚〕喜倍常,合掌拜謝法師:「今日不得法師到此,父子無相見面!」大眾歡喜。長者謝恩,乃成詩曰: 經商外國近三年,孟氏家中惡意偏。 遂把癡那推下水,大魚存入腹中全。 卻因今日齋中坐,和尚沉吟醉不鮮。 索討大魚親手煮,爺兒再覩信前緣。 法師曰:「此魚歸東土,置僧院,卻造木魚,常住齋時,將槌打肚。」又成詩曰: 孟氏生心惡,推兒入水中。 只因無會得,父子再相逢。 眾會共成詩曰: 法師今日好因緣,長者癡那再出天。 孟氏居那無兩樣,從今衣祿一般般。 法師七人,離大演之中,旬回到京。京東路遊便探聞法師取經回程。已次京界,上來奏聞迎接。明皇時當炎暑,遂排大駕,出百裏之間迎接。法師七人,相見謝恩。明皇共車與法師回朝。是時六月末旬也。日日朝中設齋,敕下諸州造寺,奉迎佛法。皇王收得《般若心經》,如獲眼精。內外道場,香花迎請。 又值七月七日,法師奏言:「臣咨陛下:臣在香林受《心經》時,空中有言,臣僧此月十五日午時為時,至必當歸。」大唐帝聞奏,淚滴龍衣。天符有限,不可遲留。法師曰:「取經歷盡魔難,只為東土眾生。所有深沙神,蒙佗恩力,且為還恩寺中追拔。」皇王白:「法師委付,可塑於七身佛前護殿。」 至七月十四日午時五刻,法師受職。皇帝宣謝:「三年往西天,取經一藏回歸,法師三度受經,封為「三藏法師」。 十五日午時五刻,天宮降下采蓮舡,定光佛在雲中正果。法師宣公,不得遲遲,匆卒辭於皇帝。七人上舡,望正西乘空上仙去也。九龍興霧,十鳳來迎,幹鶴萬祥,光明閃爍。皇帝別而〔無〕報答,再欲〔設〕大齋一筵,滿座散香,咸億三藏。皇帝與太子諸官,遊四門哭泣,代代留名。乃成詩曰: 法師今日上天宮,足襯蓮花步步通。 滿國福田大利益,免教東土墮塵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