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楼主: 老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說瞎扯—白馬駄經圖

  [复制链接]
81#
发表于 2014-3-21 20:28 | 只看该作者
老蔡 发表于 2014-3-20 20:23
逕八十餘里,見第一烽。恐候者見,乃隱伏沙溝,至夜方發。到烽西見水,下飲盥手訖,欲取皮囊盛水,有一箭颯 ...

感谢蔡老的海量资料整理!深感敬佩!一个小题也让您费时费力考证了,甚惭愧!
原以为胡人卷须连鬓等异于中原的相貌,才是美猴王的由来。经老师提点,才知想得简单了。只是三藏大师取经路上一个小花絮。
得道者多助!
千里取经三藏功德无量!诲人不倦蔡老福寿安康!鞠躬!受教!

点评

我之隨風版主老師 您好!早晚安! 其中部分〝提及〞的〝情節〞應該也可作為相關〝民俗花錢〞的〝斷代〞依據!?若不嫌棄----歡迎 您老多聯繫、交流與指教。感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5 17:58
我之隨風版主老師 您好!早晚安! 您老客氣了!因眼睛有〝疾〞視力衰退,看書、打字甚為吃力,部份書上文字須借用〝放大鏡〞協助,故偷〝懶〞未曾詳述--------今再補上一段〝《西遊記》人物—唐三藏〔玄奘〕論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5 17:15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2#
发表于 2014-3-22 22:59 | 只看该作者
开帖有益!

知识宏广,论述精到!

学习、再学习! 感恩!

点评

pbx5588老師 您好!早晚安! 在下.不懂,找些資料湊湊熱鬧,盼望 您多指教。感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5 17:02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发表于 2014-3-25 08:24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16:59 | 只看该作者
罗汉 发表于 2014-3-25 08:24
OMG..    迟到了, 一面听课一面补课。

羅漢老師 您好!早晚安!
想念 您老!盼望 您老多抽空指導賜教。感恩!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17:02 | 只看该作者
pbx5588 发表于 2014-3-22 22:59
开帖有益!

知识宏广,论述精到!

pbx5588老師 您好!早晚安!
在下.不懂,找些資料湊湊熱鬧,盼望 您多指教。感恩!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17:15 | 只看该作者
我之随风 发表于 2014-3-21 20:28
感谢蔡老的海量资料整理!深感敬佩!一个小题也让您费时费力考证了,甚惭愧!
原以为胡人卷须连鬓等异于 ...

我之隨風版主老師 您好!早晚安!
您老客氣了!因眼睛有〝疾〞視力衰退,看書、打字甚為吃力,部份書上文字須借用〝放大鏡〞協助,故偷〝懶〞未曾詳述--------今再補上一段〝《西遊記》人物—唐三藏〔玄奘〕論考〞;盼望 您老多指教。感恩!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17:18 | 只看该作者
取材:《西遊記》人物—唐三藏〔玄奘〕論考
作者:劉蔭柏;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九月初版
吳承恩《西遊記》小說中的主人公唐僧,並非純虛構出來的人物,而是有真實的歷史依據的。
玄奘(公元六○二年~六六四年)俗姓陳,名禕,洛州緱氏(今屬河南省偃師緱氏鎮)人。祖籍應為陳留(今屬河南省開封縣)人,「祖康,以學優仕齊,任國子博士,食邑周南,子孫因家,又為緱氏人也。」父親陳慧,「英潔有雅操,早通經術,形長八尺,美眉明目,褒衣博帶,好儒者之容,時人方之郭有道。性恬簡,無務榮進,加屬隋政衰微,遂潛心墳典。州郡頻貢孝廉及司隸辟命,並辭疾不就,識者嘉焉。」是一位具有隱君子之風範的人物,玄奘為其「第四子也」,「幼而珪璋特達,聰悟不群。」八歲時,父親坐於几則口授《孝經》,至曾子避席處,玄奘「忽整襟而起」,父問其故。答曰:「曾子聞師命避席,今奉慈訓,豈宜安坐。」遂為親朋所器重。玄奘之二兄長捷,在隋煬帝大業中「先出家,住東都淨土寺」,是位篤學的僧人。玄奘因受長捷之影響,約於隋大業十一年(公元六一五年),即玄奘十三歲時亦出家做了僧人【1】,與兄同住淨土寺。不久,「隋氏失御,天下沸騰。帝城為桀、跖之窠,河、洛為豺狼之穴。衣冠殄喪,法眾銷亡,白骨交衢,煙火斷絕。」玄奘「雖居童幼,而情達變通」,遂與兄長捷商量,同去長安。到了長安後,並未久居,因「是時國基草創,兵甲尚興,孫、吳之術斯為急務,孔、釋之道有所未遑,以故京都未講席,法師深以慨然。」在失望的情緒中,聞知「綿、蜀,知法之眾又盛於彼」,玄奘遂又與兄長捷商量,「遊蜀受業焉」。「時天下饑亂,唯蜀中豐靜,故四方僧投之者眾,講座之下常數百人」。玄奘與長捷住在「成都空慧寺」,「昆季二人懿業清規,芳名雅質」,聞名蜀郡。玄奘「年滿二十,即以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於成都受具」。玄奘因在研究釋家經典中存在一些疑難問題,遂「更思入京討間殊旨。條式有礙,又為兄所留,不能遂意」,乃私自與商人結伴,離開蜀郡到荊州天皇寺,不久「到趙州,謁深法師學《成實論》。又入長安,止大覺寺,就岳法師學《俱舍論》.皆一遍而盡其旨,經目而記於心,雖宿學耆年不能出也」。故很快便「譽滿京邑」,被時人稱之曰:「釋門千里之駒」。玄奘雖博涉經論,窮究奧理,但深感到各擅宗途,說法不一,不能明瞭內在聯繫。又受新來的印度學者明友(波頗蜜多羅)之啟發,知道在印度最高佛學學府那爛陀寺,有高僧戒賢大師講《瑜伽師地論》,遂以求實的精神,「誓遊西方以問所惑」。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17:22 | 只看该作者
貞觀三年(公元六二九年),玄奘曾結侶陳表於朝廷,奏請去印度遵求遺法,因唐太宗李世民崇尚道教以自炫家世,故未被允納,「諸人咸退,唯法師不屈」,玄奘於這年八月間獨自上路,至涼州被涼州都督李大亮奉旨「逼還京」。公開出走失敗後,玄奘決定私自出國界,冒險去求法。玄奘的雄心壯舉得到河西釋門領袖惠威法師的贊助,並密遣二弟子惠琳、道整「竊送向西」。此後玄奘「不敢公出,乃晝伏夜行,遂至瓜州」。這時「所從二小僧,道整先向敦煌,唯惠琳在,知其不堪遠涉,亦放還,」在偷越國界前,玄奘遇一叫石槃陀的胡人,「此胡即請受戒,乃為授五戒」。「法師見其明健,貌又恭肅,遂告行意。胡人許諾,言送師過五烽。法師大喜,乃更貿衣資為買馬而期焉。」第二日黃昏,「彼胡更與一胡老翁乘一瘦老赤馬相逐而至」,言老馬識途,要求與玄奘換馬。玄奘換馬後,「於是裝束,與少胡夜發」,三更許過河至玉門關附近「下褥而眠」。胡人起異心,「拔刀而起,徐向法師」,幾乎下毒手,天明又對玄奘一再威嚇,玄奘「與馬一匹,勞謝而別。自是孑然孤遊沙漠矣。」玄奘走了八十餘里,見第一峰。「恐候者見,乃隱伏沙溝,至夜方發。」又險些喪命:
    「到峰西見水,下飲盥手訖,欲取皮囊盛水,有一箭颯來,幾中於膝。須臾更一箭來,知為他見,乃大言曰:「我是僧,從京師來。汝莫射我。」即牽馬向峰。」
因守衛第一峰校尉王祥崇佛,遂幫助玄奘比較順利地通過第一、二、三、四道烽火台。第四烽火台官吏王伯隴是王祥「宗骨」之親,見王祥有言語,對玄奘尤為關照,他知第五烽台官吏不便疏通,就指引玄奘從野馬泉越過國境。越境不久,玄奘被困在茫茫流沙之中:
    「是時四顧茫然,人鳥俱絕。夜則妖魑舉火,爛若繁星,晝則驚風擁沙,散如時雨。雖遇如是,心無所懼,但苦水盡,渴不能前。是時四夜五日無一滴霑喉,口腹乾焦,幾將殞絕----------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17:26 | 只看该作者
由於玄奘求法心堅,艱難行進,終發現青草和水池,使「身命重全,人馬俱得甦息」。在草池邊停息兩日,「方出流沙到伊吾矣」。至伊吾,玄奘被高昌王麴文泰好意扣留,以致通過絕食鬥爭方始獲釋。臨行時,麴文泰與玄奘「約為兄弟」」,「為法師度四沙彌以充給侍」,除贈「法服三十具」,又贈「黃金一百兩,銀錢三萬,綾及絹等五百疋,充法師往返二十年所用之資。給馬三十匹,手力二十五人。遣殿中侍御史歡信送至葉護可汗衙。又作二十四封書,通屈支等二十四國,每一封書附大綾一疋為信。又以綾綃五百疋、果味兩車獻葉護可汗」,並信請葉護可汗「敕以西諸國給鄔落馬遞送出境。」(以上引文,均見唐釋慧立、彥悰《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此後,玄奘持高昌王麴文泰書信,有隨從、護衛,以王弟的身份,在葉護可汗和西域諸國保護之下,取了闊氣的留學生,沿路訪名僧求法,歷經十六國,前後四年始達中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玄奘先在那爛陀寺戒賢大師門下學習五年,同時旁及大小乘《毗曇》各論,後又到杖林山師兄勝軍法師處學習二年。玄奘「在戒賢那裡已窺瑜伽學說全貌,又在勝軍處廓清了餘疑」(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並遊學印度東部、南部、西部、北部數十國,傍通各派,使他窮究了唯識論的奧蘊,在佛學上的造詣「遠過其師」(同上書),亦大大地超過了印度一般學者的學術水平。玄奘回到那爛陀寺後,戒賢大師讓他主講《攝大乘論》、《唯識決擇論》。玄奘別開生面地講授了護法之外的瑜伽學說,為瑜伽派增添光彩。不料這引起中觀派師子光的不滿,他據《三論》用中觀之學說破斥《瑜伽師地論》,玄奘作《會宗論》三千頌把師子光折服,深受戒賢大師賞識。師子光為了爭回面子,請他師兄月師子來寺辯論,但月師子感到自己非玄奘敵手,未加辯論而去。當時,瑜伽派不僅與中觀派爭論,亦與小乘,尤其是正量部長期爭執。正量派氣勢很盛,對瑜伽派的批評達十二年之久,瑜伽派未能予以圓滿解答。玄奘赴印度求學後,正量部般若毱多(智護)作七百頌《破大乘論》,重新挑起爭論,玄奘作一千六百頌《制惡見論》,對正量部進行徹底反駁。玄奘的舉動,深得戒日王的支持和敬仰,戒日王招集五天竺沙門,婆羅門一切異道教數萬人,在曲女城開長達十八天的盛大法會,揭示玄奘所著《會宗論》、《制惡見論》,允許會眾提出異議,竟一直無人敢出頭詰難,深受到大、小乘人一致推崇,大乘人稱為「大乘天」,小乘人稱為「解脫天」。接著又在鉢羅耶伽舉行了無遮大會,這裡是地處兩河之間的平原,有很大的廣場。玄奘的活動對擴大當時佛學影響,大有幫助。玄奘戰勝了五天竺(五印度)佛學學者,獲得極大榮譽,但他並不傲情,他看出所謂畢竟無姓(無佛性不可能成佛的人,與眾生皆能成佛之說相互矛盾)說不能取信於中國人,故在歸國前玄奘和諸大德討論此事,便想方便地將此義略而不談,當爭求戒賢大師意見時,大師嚴厲責備他:「邊方(指中國)人懂得什麼!豈可隨便為他們增減義理。」(詳見《瑜伽師地論》道倫記卷五十四)玄奘無法,只好墨守師說,依然傳播講不通的說法。歸國途中,玄奘受到所經各國王公貴戚的特殊招待,至信度大河:
      「將至中流,忽然風波亂起,搖動船舫,數將覆沒,守經者惶懼墮水,眾人共救得出,遂失五十來經本及華種等---------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17:27 | 只看该作者
過河後在鳥鐸漢荼城「停五十餘日,為失經本,更遣人往鳥長那國抄寫迦葉臂耶部三藏。」(《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貞觀十九年(公元六四五年)),玄奘終於遠涉歸國,由於此時他已譽滿中外,遂受到唐太宗李世民極為隆重的禮遇。當時唐太宗正住在洛陽,玄奘束歸,先遣左僕射房玄齡等奉迎、安置,不久又在洛陽宮中召見玄奘。太宗認為玄奘「堪公輔之寄,因勸罷道,助秉俗務。」即還俗為朝臣,玄奘「固辭乃止」(同上書)。召見後,玄奘回住長安弘福寺,後住大慈恩寺。玄奘帶回佛經六百五十七部,在太宗的資助下設「譯場」,他與門人窺基、辯機等人,用了十九年時間翻譯重要經論七十五部【2】,合計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載了我國西北地區以及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情況,為世界學者所重視,「玄奘門人另有日本人道昭、智通。道昭初傳慈恩宗到日本,成立了法相宗,以地方分,這一系為南寺傳。其後在智周門下還有日本人玄昉、智風。玄昉再傳法相宗入日本,成為北寺傳。法相宗在日本流傳不斷,至今還有傳承。」(《中言佛學源流略講》)玄奘是佛學大師,又是我國「四大譯經家」【3】之最佳者,但做為一位開宗力派的創世人,沒有非凡的社會活動能力是不行的,玄奘一具備此項才能。玄奘深知事之成敗往往取決於皇室,故較能迎合當政者的心意。有一次唐太宗問他,往天竺求法「山川阻遠,方俗異心,怪師能達也。」玄奘卻說:「自陛下握乾符,清四海,德籠九域,仁被八區,----------況玄奘圓首方足,親承育化者也。既賴天威,故得往還無難。「(《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這純係諛詞。玄奘為了擴大本宗影響,曾多次懇請太宗為他譯經作序,後又懇請皇太子再為作序。玄奘還經常去見太宗、高宗、了解宮中巨細,甚至連武后生皇子(中宗李顯)事,都事先打聽清楚,並為其「乞平安」。皇子出生後,玄奘又收其為門人,上尊號奉為「佛光王」,踰月又在慈恩寺為其剃髮受戒。凡此種種舉動絕非不懂政治的學者所能為。玄奘居住的大慈恩寺內,有梵僧那提,因其相信空宗,與玄奘的法相宗理論不合,攜來的經籍沒有機會組織人進行翻譯(詳見唐釋道宣《續高僧傳》卷四),再如禪師法沖善楞伽宗旨,素為宰相房玄齡所推重,聞玄奘不許講舊所翻經,乃譏之曰:
      「君依舊經出家,若不許弘舊經,君可還俗,更依新經出家。」(《續高僧傳》春二十五《法沖傳》)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5-1 18:28 , Processed in 0.04100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