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键登录:

楼主: 老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說瞎扯—白馬駄經圖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09 | 只看该作者
老蔡 发表于 2014-3-20 20:03
此篇,手上收集有近十本相關資料
根據相關資料紀錄:胡人石磐陀與玄奘取經〝接觸〞的時間〝甚短〞,可說 ...

取材:取材:《西遊記》成因考
----------------------------------------------
《取經詩話》已經完全脫離了《舊唐書‧方伎傳》、《三藏法師傳》和《玄奘》(《太平廣記》卷九十三)中近似乎於史的記載,而純屬文學創作了。《取經詩話》中描寫唐僧西行取經,路遇「白衣秀才」,自稱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願保護三藏法師往西天取經,猴行者大展神通,帶三藏法師「入大梵天王宮」講經,得天王賜「隱形帽一事,金鐶錫杖一條,缽於盂一只。」之後,猴行者保護三藏法師過香山寺、虵〔蛇〕子國、獅子林、樹人國、大蛇嶺、九龍池、流沙河、鬼子國母國、女人國、入王母池,最後到達雞足山(鷲峰)。這其間全仗猴行者神通廣大,用隱形帽和金環杖擊斃化成美女的白虎精,打傷九條馗頭鼉龍,降伏深沙神,才得順利西行。《取經詩話》文字不足《西遊記》的五十分之一,且情節極簡單,僅只是提綱挈領式的東西,人物性格刻畫不細緻。其中主人公有三藏法師(即唐僧)、猴行者(即孫悟空)、深沙神(即沙和尚前身),而豬八戒這個憨直可愛又有點小毛病的人物,竟全無跡象可尋。所以,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云:吳承恩「於西遊記故事亦採《西遊記雜劇》及《三藏取經詩話》(?)」,在《取經詩話》後面括弧裡加上問號,表示存疑。鄭振鐸在《西遊記的演化》一文,亦疑心「吳承恩未及見此書」(指《取經詩話》),並進而推論:「永樂大典本西遊記的作者恐怕所依據的,也未必便是此本。」
在宋代還有反映取經故事或有關的戲劇,如戲文《陳光蕊江流和尚》(明‧徐渭敘錄》「宋元舊篇」)、金院本《唐三藏》及對孫悟空形象的形成有一定影響的武打短劇《水母砌》(元‧陶宗儀《輟耕錄》「院本名目」),還有與《西遊記》中人物有關的《二郎神雜劇》(明‧田汝成《西湖遊覽誌餘》卷三「偏安佚豫」)。這些劇本已佚,錢南揚在《宋元戲文輯佚》一書中,曾推考過《陳光蕊江流和尚》的內容,演唐僧的家世;另外在莆仙戲尚存此劇舊抄本,雖不見得是古貌,亦可從中窺知大概。其他劇目從題目推測,亦未涉及比較複雜、神奇的西天取經內容。

点评

元代西遊故事、傳說頗盛。宋末元初人杜仁傑在《耍孩兒‧喻情》中提到唐三藏事,元中葉人趙彥暉《一夜花‧嘲僧》中談及「老妖精狐媚了唐三藏」事。無名氏《叨叨令過折桂令‧馱背妓》中調笑云「猢猻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0 20:11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11 | 只看该作者
老蔡 发表于 2014-3-20 20:09
取材:取材:《西遊記》成因考----------------------------------------------《取經詩話》已經完全脫離 ...

元代西遊故事、傳說頗盛。宋末元初人杜仁傑在《耍孩兒‧喻情》中提到唐三藏事,元中葉人趙彥暉《一夜花‧嘲僧》中談及「老妖精狐媚了唐三藏」事。無名氏《叨叨令過折桂令‧馱背妓》中調笑云「猢猻怪,嘴兒尖,舌兒快,洛伽山怎受的菩薩戒」。在馬致遠《半夜雪轟薦福碑》、吳昌齡《花間四友東坡夢》、康進之《梁山泊李逵負荊》、無名氏《風雨像生貨郎旦》等雜劇,或提到唐僧等人,或談及與《西遊記》有關的故事。足見在當時西遊故事風行,故作家往往以此中內容為典故點染入曲文中。元代是中國戲劇史上的黃金時代,湧現出大量的西遊戲或與西天取經故事傳說中人物有關的戲劇,其中最主要的是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題目正為:
    「老回回東樓叫佛,唐三藏西天取經。」(《錄鬼簿》)
其內容有一部分是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載,玄奘在越烽火台前為一「少胡」人石槃陀授五戒,又與一「胡老翁」「換馬」事衍成。此劇在明代有趙琦美的校抄本,後歸錢謙益。故錢曾將其編入《也是園藏書目》「古今雜劇」欄內,再由何煌之後輾轉到黃丕烈手時才散佚的。(詳見鄭振鐸《劫中得書記》)在《北詞廣正譜》《萬壑清音》、《集成曲譜》、《昇平寶筏》《慈悲願》、《納書楹曲譜》中,或保留了《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中的二折內容,或收輯了一些有關的殘曲,可資參考。一九二八年在日本宮內省圖書館發現《傳奇四十種》,其中有明代萬曆甲寅(公元一六一四年)刊本楊東來評吳昌齡《西遊記》雜劇六卷,曾被許多學者認為是中州久已散佚的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雜劇,那其實是明初楊景賢或更晚一些的文人託名之作。(孫楷第、嚴敦易均有較詳推考)吳昌齡的雜劇從題目正名中推測,可能是由唐室重視佛法起,餞送三藏西行,到途中感化信佛回民止的簡單故事。而楊景賢是《西遊記》雜劇中「詔餞西行」一折,很可能即是改編和套用吳昌齡雜劇中的情節。吳昌齡雜劇是《漢宮秋》式的一本四折北曲短劇,楊景賢雜劇是《西廂記》式的多本北曲長劇。楊景賢雜劇共六本二十四折,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13 | 只看该作者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簡稱慈恩傳,是玄奘的一部傳記,詳細記載了玄奘的生平事跡。玄奘的弟子慧立(664年以後)撰,彥悰箋,成書於武周垂拱四年(688年)。全書共十卷,前五卷主要記述玄奘西行的經歷,後五卷講的是玄奘回國以後翻譯佛經的事情。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一
◎起載誕於緱氏終西屆於高昌
法師諱玄奘,俗姓陳,陳留人也。漢太丘長仲弓之後。曾祖欽,後魏上黨太守。祖康,以學優仕齊,任國子博士,食邑風南,子孫因家,又為緱氏人也。父慧,英潔有雅操,早通經術,形長八尺,美眉明目,褒衣博帶,好儒者之容,時人方之郭有道。性恬簡,無務榮進,加屬隋政衰微,遂潛心墳典。州郡頻貢孝廉及司隸辟命,並辭疾不就,識者嘉焉。有四男,法師即第四子也。
幼而璋特達,聰悟不群。年八歲,父坐於幾側口授《孝經》,至曾子避席,忽整襟而起。問其故,對曰:「曾子聞師命避席,(玄奘)某今奉慈訓,豈宜安坐。」父甚悅,知其必成,召宗人語之,皆賀曰:「此公之揚烏也。」其早慧如此。自後備通經典,而愛古尚賢,非雅正之籍不觀,非聖哲之風不習;不交童幼之黨,無涉闤闠之門;雖鍾鼓嘈啐噘於通衢,百戲叫歌於閭巷,土女雲萃,亦未嚐出也。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14 | 只看该作者
又少知色養,溫清淳謹。其第二兄長捷先出家,住東都淨土寺,察法師堪傳法教,因將詣道場,教誦習經業。俄而有敕於洛陽度二七僧,時業優者數百,法師以幼少不預取限,立於公門之側。時使人大理卿鄭善果有知士之鑒,見而奇之,問曰:「子為誰家了」答以氏族。又問曰:「求度耶?」答曰:「然。但以習近業微,不蒙比預。」又問:「出家意何所為?」答曰:「意欲遠紹如來,近光遺法。」果深嘉其誌,又賢其器貌,故特而取之。因謂官僚曰:「誦業易成,風骨難得。若度此子,必為釋門偉器,但恐果與諸公不見其翔翥雲霄,灑演甘露耳。又名家不可失。」以今觀之,則鄭卿之吉為不虛也。
既得出家,與兄同止,時寺有景法師講《涅槃經》,執卷伏膺,遂忘寢食。又學嚴法師《攝大乘論》,愛好愈劇。一聞將盡,再覽之後,無複所遺。眾鹹驚異,乃令升座覆述,抑揚剖暢,備盡師宗。美聞芳聲,從茲發矣,時年十三也。
其後隋氏失禦,天下沸騰。帝城為桀、蹠之窠,河、洛為豺狼之穴。衣冠殄喪,法聚銷亡,白骨交衢,煙火斷絕。雖王、董僭逆之璺,劉、石亂華之災,刳斮生靈,芟荑海內,未之有也。法師雖居童幼,而情達變通,乃啟兄曰:「此雖父母之邑,而喪亂若茲,豈可守而死也!今聞唐主驅晉陽之眾,已據有長安,天下依歸如適父母,願與兄投也。」兄從之,即共俱來,時武德元年矣。是時國基草創,兵甲尚興,孫、吳之術斯為急務,孔、稈之道有所未遑,以故京城未有講席,法師深以慨然。初,煬帝於東都建四道場,召天下名僧居焉。其徵來者,皆一藝之士,是故法將如林,景、脫、基、暹為其稱首。末年國亂,供料停絕,多遊綿、蜀,知法之眾又盛於彼。法師乃啟兄曰:「此無法事,不可虛度,願遊蜀受業焉。」兄從之。又與兄經子午穀入漢川,遂逢空、景二法師,皆道場之大德,相見悲喜。停月餘,日從之受學,仍相與進向成都。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15 | 只看该作者
諸德既萃,大建法筵,於是更聽基、暹《攝論》、《昆曇》及震法師《迦延》,敬惜寸陰,勵精無怠,二三年間,究通諸部。時天下饑亂,唯蜀中豐靜,故四方僧投之者眾,講座之下常數百人,法師理智宏才皆出其右,吳、蜀、荊、楚無不知聞,其想望風徽,亦猶古人之欽李、郭矣。
法師兄因住成都空慧寺,亦風神朗俊,體狀魁傑,有類於父。好內、外學,凡講《涅槃經》、《攝大乘論》、《阿昆曇》,兼通《書》、《傳》,尤善《老》、《莊》,為蜀人所慕,總管鄭公特所欽重。至於屬詞談吐,蘊藉風流,接物誘凡,無愧於弟。若其亭亭獨秀,不雜埃塵,遊八弦,窮玄理,廓宇宙以為誌,繼聖達而為心,匡振聵綱,苞挫殊俗,涉風波而意靡倦,對萬乘而節逾高者,固兄所不能逮也。然昆季二人懿業清規,芳聲雅質,雖廬山兄弟無得加焉。
法師年滿二十,即以武德五年於成都受具,坐夏學律,五篇七聚之宗,一遍斯得。益部經論研綜既窮,更思入京詢問殊旨。條式有礙,又為兄所留,不能遂意,乃私與商人結侶,泛舟三峽,沿江而遁,到荊州天皇寺。彼之道俗承風斯久,既屬來儀,鹹請敷說。法師為講《攝論》、《昆曇》,自夏及冬,各得三遍。時漢陽王以盛德懿親,作鎮於彼,聞法師至,甚歡,躬申禮謁。發題之日,王率群僚及道俗一藝之士,鹹集榮觀。於是徵詰雲發,關並峰起,法師酬對解釋,靡不辭窮意服。其中有深悟者,悲不自勝。王亦稱歡無極,襯施如山,一無所取。
罷講後,複北遊,詢求先德。至相州,造休法師,質難問疑。又到趙州,謁深法師學《成實論》。又入長安,止大覺寺,就嶽法師學《俱舍論》。皆一遍而盡其旨,經目而記於心,雖宿學耆年不能出也。至於鉤深致遠,開微發伏,眾所不至,獨悟於幽奧者,固非一義焉。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16 | 只看该作者
時長安有常、辯二大德,解究二乘,行窮三學,為上京法匠,緇素所歸,道振神州,聲馳海外,負笈之侶從之如雲,雖含綜眾經,而遍講《攝大乘論》。法師既曾有功吳、蜀,自到長安,又隨詢采,然其所有深致,亦一拾斯盡。二德並深嗟賞,謂法師曰:「汝可謂釋門千裏之駒,其再明慧日當在爾躬,恨吾輩老朽恐不見也。」自是學徒改觀,譽滿京邑。
法師既遍謁眾師,備冶其說,詳考其義,各擅宗途,驗之聖典,亦隱顯有異,莫知適從,乃誓遊西方以問所惑,並取《十七地論》以釋眾疑,即今之《瑜伽師地論》也。又言:「昔法顯、智嚴亦一時之士,皆能求法導利群生,豈使高跡無追,清風絕後?大丈夫會當繼之。」於是結侶陳表。有詔不許。諸人咸退,唯法師不屈。
既方事孤遊,又承西路艱險,乃自試其心,以人間眾苦種種調伏,堪任不退。然始入塔啟請,申其意誌,願乞眾聖冥加,使往還無梗。又法師初生也,母夢法師著白衣西去。母曰:「汝是我子,今欲何去?」答曰:「為求法故去。」此則遊方之先兆也。
貞觀三年秋八月,將欲首塗,又求祥瑞。乃夜夢見大海中有蘇迷盧山,四寶所成,極為嚴麗。意欲登山,而洪濤洶湧,又無船橃,不以為懼,乃決意而入。忽見石蓮華踴乎波外,應足而生,卻而觀之,隨足而滅。須臾至山下,又峻峭不可上。試踴身自騰,有摶飆颯至,扶而上升,到山頂,四望廓然,無複擁礙,喜而寤焉,遂即行矣。時年二十六也。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18 | 只看该作者
時有秦州僧孝達在京學《涅槃經》,功畢返鄉,遂與俱去。至秦州,停一宿,逢蘭州伴,又隨去至蘭州。一宿,遇涼州人送官馬歸,又隨去至彼。停月餘日,道俗請開《涅槃》、《攝論》及《般若經》,法師皆為開發。
涼州為河西都會,襟帶西蕃、蔥右諸國,商侶往來,無有停絕。時開講日,盛有其人,皆施珍寶,稽顙讚歎,歸還各向其君長稱歎法師之美,雲欲西來求法於婆羅門國,以是西域諸城無不預發歡心,嚴灑而待。散會之日,珍施豐厚,金錢、銀錢、口馬無數,法師受一半然燈,餘外並施諸寺。
時國政尚新,疆埸未遠,禁約百姓不許出蕃。時李大亮為涼州都督,既奉嚴敕,防禁特切。有人報亮雲:「有僧從長安來,欲向西國,不知何意。」亮懼,追法師問來由。法師報雲:「欲西求法。」亮聞之,逼還京。
彼有意威法師,河西之領袖,神悟聰哲,既重法師辭理,複聞求法之誌,深生隨喜,密遣二弟子,一曰慧琳、二曰道整,竊送向西。自是不敢公出,乃晝伏夜行,遂至瓜州。時刺史獨孤達聞法師至,甚歡喜,供事殷厚。法師因訪西路。或有報雲:從此北行五十餘裏有瓠<瓜盧>河,下廣上狹,洄波甚急,深不可渡。上置玉門關,路必由之,即西境之襟喉也。關外西北又有五烽,候望者居之,各相去百裏,中無水草。五烽之外即莫賀延磧,伊吾國境。聞之愁憒,所乘之馬又死,不知計出,沈默經月餘日。
未發之間,涼州訪牒又至,云:「有僧字玄奘,欲入西蕃,所在州縣宜嚴候捉。」州吏李昌,崇信之士,心疑法師,遂密將牒來呈云:「師不是此耶?」法師遲疑未報。昌曰:「師須實語。必是,弟子為師圖之。」法師乃具實而答。昌聞,深讚希有,曰:「師資能爾者,為師毀卻文書。」即於前裂壞之。仍云:「師須早去。」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20 | 只看该作者
自是益增憂惘。所從二小僧,道整先向燉煌,唯慧琳在,知其不堪遠涉,亦放還。遂貿易得馬一疋〔匹〕,但苦無人相引。即於所停寺彌勒像前啟請,願得一人相引渡關。其夜,寺有胡僧達磨夢法師坐一蓮華向西而去。達磨私怪,旦而來白。法師心喜為得行之徵,然語達磨云:「夢為虛妄,何足涉言。」更入道場禮請,俄有一胡人來入禮佛,逐法師行二三幣。問其姓名,云姓石字盤陀。此胡即請受戒,乃為授五戒。胡甚喜,辭還。少時齋餅果更來。法師見其明健,貌又恭肅,遂告行意。胡人許諾,言送師過五烽。法師大喜,乃更貿衣資為買馬而期焉。明日日欲下,遂入草間,須臾彼胡更與一胡老翁乘一瘦老赤馬相逐而至,法師心不懌。少胡曰:「此翁極諳西路,來去伊吾三十餘返,故共俱來,望有平章耳。」胡公因說西路險惡,沙河阻遠,鬼魅熱風,遇無免者。徒侶眾多,猶數迷失,況師單獨,如何可行?願自料量,勿輕身命。法師報曰:「貧道為求大法,發趣西方,若不至婆羅門國,終不東歸。縱死中途,非所悔也。」胡翁曰:「師必去,可乘我馬。此馬往返伊吾已有十五度,健而知道。師馬少,不堪遠涉。」法師乃竊念在長安將發誌西方日,有術人何弘達者,誦咒占觀,多有所中。法師令占行事,達曰:「師得去。去狀似乘一老赤瘦馬,漆鞍橋前有鐵。」既睹胡人所乘馬瘦赤,漆鞍有鐵,與何言合,心以為當,遂即換馬。胡翁歡喜,禮敬而別。
於是裝束,與少胡夜發。三更許到河,遙見玉門關。去關上流十裏許,兩岸可闊丈餘,傍有梧桐樹叢。胡人乃斬木為橋,布草填沙,驅馬而過。法師既渡而喜,因解駕停,與胡人相去可五十餘步,各下褥而眠。少時胡人乃拔刀而起,徐向法師,未到十步許又回,不知何意,疑有異心。即起誦經,念觀音菩薩。胡人見已,還臥遂睡。天欲明,法師喚令起取水盥漱,解齋訖欲發,胡人曰:「弟子將前途險遠,又無水草,唯五烽下有水,必須夜到偷水而過,但一處被覺,即是死人。不如歸還,用為安穩。」法師確然不回。乃勉仰而進,露刀張弓,命法師前行。法師不肯居前,胡人自行數裏而住,曰:「弟子不能去。家累既大而王法不可忤也。」法師知其意,遂任還。胡人曰:「師必不達。如被擒捉,相引奈何?」法師報曰:「縱使切割此身如微塵者,終不相引。」為陳重誓,其意乃止。與馬一疋〔匹〕,勞謝而別。自是孑然孤遊沙漠矣。惟望骨聚馬糞等漸進。頃間忽見有軍眾數百隊滿沙磧間,乍行乍息,皆裘褐駝馬之像及旌旗稍纛之形,易貌移質,倏忽千變,遙瞻極著,漸近而微。法師初睹,謂為賊眾;漸近見滅,乃知妖鬼。又聞空中聲言「勿怖,勿怖」,由此稍安。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20:23 | 只看该作者
逕八十餘里,見第一烽。恐候者見,乃隱伏沙溝,至夜方發。到烽西見水,下飲盥手訖,欲取皮囊盛水,有一箭颯來,幾中於膝。須臾更一箭來,知為他見,乃大言曰:「我是僧,從京師來。汝莫射我。」即牽馬向烽。烽上人亦開門而出,相見知是僧,將入見校尉王祥。祥命熱火令看,曰:「非我河西僧,實似京師來也。」具問行意。法師報曰:「校尉頗聞涼州人說有僧玄奘欲向婆羅門國求法不?」答曰:「聞承奘師已束還,何因到此?」法師引示馬上章疏及名字,彼乃信。仍言:「西路艱遠,師終不達,今亦不與師罪,弟子燉煌人,欲送師向燉煌。彼有張皎法師,欽賢尚德,見師必喜,請就之。」法師對曰:「奘桑梓洛陽,少而慕道。兩京知法之匠,吳、蜀一藝之僧,無不負笈從之,窮其所解。對揚談說,亦忝為時宗,欲養己修名,豈劣檀越燉煌耶?然恨佛化,經有不周,義有所闕,故無貪性命,不憚艱危,誓往西方遵求遺法。檀越不相勵勉,專勸退還,豈謂同厭塵勞,共樹涅盤之因也?必欲拘留,任即刑罰,玄奘終不東移一步以負先心。」祥聞之,憫然曰:「弟子多幸,得逢遇師,敢不隨喜。師疲倦且臥,待明自送,指示塗路。」遂拂筵安置。至曉,法師食訖,祥使人盛水及耖餅自送至十餘裏,云:「師從此路徑向第四烽,彼人亦有善心,又是弟子宗骨,姓王名伯隴,至彼可言弟子遣師來。」泣拜而別。
既去,夜到第四烽,恐為留難,欲默取水而過。至水未下間,飛箭已至,還如前報,即急向之,彼亦下來。入烽,烽官相問,答:「欲往天竺,路由於此,第一烽王祥校尉故遣相過。」彼聞歡喜留宿,更施大皮囊及馬、麥相送。云:「師不須向第五烽。彼人疏率,恐生異圖。可於此去百裏許,有野馬泉,更取水。」
從此已去,即莫賀延磧,長八百餘裏,古曰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複無水草。是時顧影唯一,心但念觀音菩薩及《般若心經》。初,法師在蜀,見一病人,身瘡臭穢,衣服破汙,湣將向寺施與衣服飲食之直。病者慚愧,乃授法師此《經》,因常誦習。至沙河間,逢諸惡鬼,奇狀異類,繞人前後,雖念觀音不得全去,即誦此《經》,發聲皆散,在危獲濟,實所憑焉。
---------------------------------------------------------------------------------------------------------------------------------------------

点评

感谢蔡老的海量资料整理!深感敬佩!一个小题也让您费时费力考证了,甚惭愧! 原以为胡人卷须连鬓等异于中原的相貌,才是美猴王的由来。经老师提点,才知想得简单了。只是三藏大师取经路上一个小花絮。 得道者多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21 20:28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4-3-20 21:45 | 只看该作者
大收藏网欢迎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申请友链|Archiver|手机版|赏泉(原大中华大收藏网) ( 沪ICP备05041228号-3  

GMT+8, 2024-11-26 22:22 , Processed in 0.04439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